這樣的朝廷還有救嗎?英軍佔領香港,道光推脫責任:抄家,流放

這樣的朝廷還有救嗎?英軍佔領香港,道光推脫責任:抄家,流放

鴉片戰爭爆發,清軍接連失利。道光皇帝震怒,將林則徐發配新疆伊犁。同時啟用文淵閣大學士琦善,派他與英軍和談。

可是,英軍發動戰爭,目的明確,旨在侵略,哪肯輕易罷戰?

於是,談判桌上談不攏,戰爭只能繼續。1841年1月7日,英軍向虎門炮臺發動進攻,守將關天培不敵身亡,虎門失守。琦善急於與英軍和談,便與英國人簽訂了《穿鼻草約》。

但是,中間出了差錯。琦善與英國人商定“泊舟寄居”,也就是如澳門那樣,允許向英國人開放通商並劃租界,其餘的要上報道光皇帝決定。

英國人不顧琦善本意,直接派兵進駐香港,實際佔領香港。消息傳到北京,道光皇帝再次震怒。得知虎門失利,琦善畏戰且私自割讓香港島,降旨將琦善革職查辦,押解回京。琦善進京後被抄家,同時被髮配軍臺。

這樣的朝廷還有救嗎?英軍佔領香港,道光推脫責任:抄家,流放

香港老街

當時朝廷上下,均罵琦善“賣國”。但回頭再看這段歷史,你會發現琦善實際上是個“背鍋俠”。

為什麼說琦善“背了鍋”?

與英軍交戰失利後,聰明的清朝群臣們開始反思,尋找戰敗的原因。可是,他們的思路跑偏了。

首先,他們認為,“剿匪”的決策是沒有錯的。堂堂上國,對付英國蠻夷,自然要打。所以,做出“剿匪”決策的道光皇帝是英明的。那麼,戰爭失利了,肯定是有“奸臣”收取賊匪好處,妥協畏戰,破壞大計。當時“妥協主和”,又全程參與談判的人是誰?是琦善!

好嘛,終於找到了。琦善,你這個奸臣,你不僅自己妥協,還蠱惑皇帝求和談判,矇蔽聖聽,割讓香港,罪大惡極。

所以,不是我們腐朽不堪,不是我們決策失誤,都是琦善這個“蛀蟲”的錯。於是,在群情激奮中,琦善成了奸臣,被抄家。

做完這一切後的朝廷上下,終於舒服了。該吃吃,該喝喝,該貪貪,一切彷彿又回到了當初“尊貴美好”的日子

這樣的朝廷還有救嗎?英軍佔領香港,道光推脫責任:抄家,流放

你們是不是也覺得,“主和派”都是奸臣?

其實回顧整個事件,你會發現,琦善只是其中的一環。貪婪和腐朽,是晚清朝廷的常態,沒有幾個人是無辜者。

戰事失利的根本原因在於清朝的腐朽,不管“主戰”還是“主和”,都不能立刻改變晚清的局勢。大樹的根爛了,你只砍去枯枝爛葉有什麼用?

可惜當時的清朝官員,盲目自信,認識不到危機,自然只能轉嫁危機了。所以,琦善成了替罪羊。

有人可能會說,你是要為琦善洗白嗎?並不是,我只是為他獨自背鍋叫冤,但絕對不是洗白。

對於當時的時局,“戰”的話會有兩個結果:要麼贏,要麼輸。而“和”的話,能苟延殘喘,但最後一定會輸。所以,為什麼不去搏那個二分之一的勝率?

這樣的朝廷還有救嗎?英軍佔領香港,道光推脫責任:抄家,流放

炮臺

有趣的是,無論是“主戰派”的林則徐,還是“主和派”的琦善,都被革職發配了,他們都是替罪羊。

不同的是,林則徐是給英國人的交代,而琦善是維護朝廷顏面,給天下人的交代。皆大歡喜,大不歡喜。

狐沐說

你覺得如果清朝當時堅持打下去,最後能取得勝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