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不忘初心 情牽勐海鄉親——記勐海陳昇茶業有限公司陳昇河、陳柳濱父子

不忘初心 情牽勐海鄉親——記勐海陳昇茶業有限公司陳昇河、陳柳濱父子

縱橫商場40多年的陳昇河要“為天下人做喝得起的好茶,為愛茶人士做稱道的好茶”;更躬身踐行,讓辛苦勞作的茶農們共享茶香帶來的美好生活;不遺餘力一起去守護心中那片神聖靜謐的茶園。最讓人欣慰的是,陳昇河的這種“初心”,順利代際承接,兒子陳柳濱帶著這種使命,推動陳昇號———勐海陳昇茶業有限公司交出完美的答卷。

在陳昇河心裡,最重的禮物是老班章村民親手給他縫製的民族服飾和製作的紀念茶餅。作為企業家,人與人之間的這種感動,是無言的動力,是企業的社會價值、是發展的航向燈。

不忘初心 情牽勐海鄉親——記勐海陳昇茶業有限公司陳昇河、陳柳濱父子

總經理:陳柳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1951年出生的陳昇河懂茶,不僅是管理層面上粗疏的那種懂,是在茶行業裡摸爬滾打40多年、遍嘗“百草”、有深厚底蘊的那種懂。與同時代的茶商相比,他總是先人一步,源於“有心”二字。合作11年的老班章村民對陳昇河和他的陳昇號有這樣的評價:陳昇河董事長真的沒架子,真的能吃苦;從沒見過這麼用心的茶廠,讓人心服口服。

陳昇河祖籍廣東潮州,是一個風行喝茶、喝茶最講究的地方。1976年,高中畢業後,聰明過人且能吃苦的陳昇河遇到一位老茶師,閱歷非凡的茶師問陳昇河:“有一件令你終身受益的難事,你敢不敢做?”陳昇河始終用對茶的敬畏之心,堅守對老茶師的誓言,從未敢有僥倖心理,生怕辜負老茶師的囑託。

初入茶道的陳昇河吃盡了苦頭。他從饒平少量進茶,行150公里銷往汕頭,糟糕的是茶葉有時賣不出去,賠掉路費和人力物力的事是常常發生的,為了維持生計,他只好常常向親戚朋友借錢。

經歷了做茶人的各種辛苦,陳昇河感到最緊迫的是,自己要掌握從最初到終端每個製茶環節的技術,要做一個懂茶、知茶、瞭解茶性的人,才能做出自己最準確的判斷。

陳昇河虛心向茶農請教,茶農們也把經驗傳給了這位謙遜好學的年輕人。他將親自加工買過來的茶葉,再包成小包賣,一包成本1角7,賣2角。初涉茶葉的陳昇河嚐到了甜頭,也增強了做下去的信心。

不忘初心 情牽勐海鄉親——記勐海陳昇茶業有限公司陳昇河、陳柳濱父子

不忘初心 情牽勐海鄉親——記勐海陳昇茶業有限公司陳昇河、陳柳濱父子


就在陳昇河的茶葉銷售量上升、家境剛有所好轉的時候,進入茶葉行業的企業突然激增,陳昇河又遇到了阻力。在最艱難的時候,饒平老茶人詹樹林、饒平茶葉收購站站長詹達才、武夷山茶師姚月明給了陳昇河很大的幫助,讓他把精力放在製茶技術、品茶水平上。十年磨一劍,陳昇河全面掌握了全國各類茶葉的加工方法和審評技術,並對各類茶葉的種植、初制、精製工藝技術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判斷。當很多人還對普洱茶一無所知的時候,陳昇河已學會了普洱茶的拼配和發酵技術。

在時光的沉澱中,陳昇河慢慢領會了茶道的魅力,領悟到了茶的真諦。自始至終保留著純真,生意好轉,在當地茶葉界有了一定的聲譽。

1985年,在茶行業摸爬滾打10年的陳昇河進軍深圳。在這座花茶、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爭奇鬥豔的移民城市,陳昇河驚喜地發現:中國未來最具投資潛力的深圳,竟沒有一家專業茶廠。他及時抓住商機,與福建省民政廳安溪農場聯營,在深圳創辦了深安茗茶公司,這是一家集生產、加工、經營為一體的專業化茶葉公司,“深安茗茶”迅速成為深圳最具規模與實力的公司之一,其產品“香密湖”牌名茶成為深圳具有代表性的茶葉品牌,獲國家茶葉金獎。

陳昇河放棄深圳經營多年的事業,投巨資在勐海工業園區置地155畝,建起“勐海陳昇茶廠”,專注一個目標——普洱茶。隨著陳昇號、老班章、福元昌的聲名鵲起,以及陳昇號出品的普洱茶給人的驚豔和對人們喝普洱觀念的更新,陳昇河、陳柳濱父子與勐海陳昇號的故事,已廣為人知。但人們不知道在看似傳奇故事的背後,父子倆對公司茶品質量的堅持,對茶農的一腔深情,更有保護綠色茶園、為茶農守護家園的默默付出。可以說沒有守望初心的堅持,就沒有陳昇號和老班章村民相互成就的感人事蹟。

不忘初心 情牽勐海鄉親——記勐海陳昇茶業有限公司陳昇河、陳柳濱父子


如今,老班章不僅是一個村民小組的名稱,更是一款普洱茶翹楚的代表。

老班章具體是指坐落在雲南勐海縣布朗山鄉班章村的一個叫老班章的村民小組,有127戶村民。在村子的東、南、西、北都有祖先留下的大片栽培型古樹茶和小樹茶,僅古茶樹就有4500畝,年產曬青毛茶60噸左右。2008年以前,這個愛伲人(哈尼族的一個支系)村民以茶為生,但卻嘗不到優質茶葉原產地帶來的甜蜜。

2005年普洱茶熱,老班章的古樹茶開始引起茶人的關注,持續到2007年上半年,大量資金投入雲南普洱茶的炒作中,廠家商家消費者都在囤茶。一斤價值幾百元的雲南普洱茶,被炒到幾萬元,一度出現了“一克雲南普洱茶一克金”的說法。

然而到了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市場瞬間萎縮。老班章村村民積壓了上萬斤茶葉。陳昇河力排眾議,選擇這個時間進入勐海工業園區,投資兩億元,開工投建佔地150餘畝的陳昇茶業公司廠區。用三年時間將原先的荒山雜地改造成了陳昇茶業佈局合理、功能齊備、設施先進的現代化生產加工區、產品展示及文化休閒區、景觀旅遊區。

陳昇號為老班章村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捐資百萬元,修建直達村裡的山區公路,讓鄉民走出大山,老班章開始露出它的盛世美顏。老班章村民直接將這條路命名為“陳昇老班章大道”。

老班章的村民永遠忘不了那一幕。2007年,茶商不上山了,茶葉賣不出去,家家都有存貨,毛茶200元一公斤也沒人要。初到勐海的陳昇號就用300萬元包銷了村民積壓的一萬多斤茶葉。2008年,公司和老班章村簽訂了30年的獨家收購合同,在勐海首創了“公司+基地+農戶”全新的普洱茶生產模式。協議簽訂後,當年陳昇號的毛茶收購價格一下就提高到400元一公斤,並且全部收購。茶農向陳昇河反映,家家都有往年的存茶,希望茶廠能幫助解決困難,哪怕按200元一公斤的價格收購也行。望著茶農期待的目光,陳昇河毅然決定,按協議簽訂後的價格400元一公斤收購。2010年後,老班章茶葉不斷走高,這是陳昇河始料未及的,儘管還在協議期內,他還是決定提高收購價格。他說,茶農還不富裕,該給茶農多賺點錢。

在陳昇河看來,這不僅僅是一紙合同,更是對老班章村民信任的承諾。

村民還記得,陳昇號初制所毫無保留地教他們如何精製茶葉,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直到教會。陳昇河說:古人說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把茶葉的初制技能傳授給茶農,就能整體提高老班章茶葉的品質,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2008年,與陳昇河合作的茶農年收入最高的達60餘萬元,到2015年,年收入最高的已達260餘萬元。

陳昇河說:老班章的茶葉,從來時的100~200元一公斤,上漲到現在平均5000~6000元一公斤,茶農生活改變了,我們到哪裡都開心,每當進到老班章村,茶農就請我們吃飯。老人家看到你後,抓住你的手,抱著你流眼淚,拉著你進家裡喝茶,還親手做衣服給我們,這比賺錢還讓人開心。

如今的老班章村,幾乎家家都蓋了新房,買了汽車,不少人還在勐海等地買了房子。一個127戶的村民小組,每年的茶葉收入達兩億元以上,每戶年平均收入在100萬元以上。老班章村民的富有,僅一個事例就讓人心領神會:銀行把自動提款機安裝到這個大山深處的山村裡了。茶農自豪地說,全國咱不敢比,但在大山的村民小組安提款機,在雲南省絕對是第一家。

“從源頭保證採購茶葉的質量安全,是我們對自己的道德要求”

老班章的茶樹,有樹齡在100年至500年左右的大樹茶(也稱古樹茶),也有樹齡在50年左右的小樹茶,為國家級優良品種勐海種。老班章的茶葉葉面肥厚、寬大,茶葉背面的銀毫特別多,製成普洱茶生茶後,分茶器內可看見一層毛茸茸的銀毫;泡10泡左右,仍見茶湯內有無數極細的銀毫懸浮於湯水中,甚至在最初的茶湯上還會漂有銀毫。湯色都是金黃的,從泡開始,撲鼻而來便是濃濃的蜜香味,掛杯持久。老班章還有一個霸氣的特點,苦味重,但化甘快,茶韻悠長,一般可沖泡15次以上,經久耐泡,喝完數小時後口腔內還能感到茶的甜香味。

成就這一標好茶,近距離觀察的老班章村民最有發言權。他們說,是陳昇號考究的工藝改變了老班章茶葉。在陳昇河父子的引領下,大家的生活才有了巨大改變。

“誠信”二字在陳昇河的心中很重,他深知這是企業鑄就百年品牌的基石,他精益求精,深耕腳下這片他深愛的土地。陳昇河特別為企業制定了“三個統一”原則:統一原料收購標準,統一製作生產流程,統一銷售價格。同時,每次銷售的茶葉均標明時間、重量、等級、價格等字樣。為了保證“三個統一”落到實處,陳昇茶業把茶園管理作為茶葉生產的第一車間,加大對茶葉源頭質量的控制,保證茶葉原料原產地的準確來源。制定了《古茶園管理制度》《老班章曬青毛茶加工技術規範》等企業標準。

陳昇號茶業實施“以製藥的理念製茶”的衛生標準,要求從茶葉的採摘、初制生產加工、晾曬達到“全程不落地”。同時投資千萬餘元建成了設施先進的茶葉初加工廠。毛茶經過靜電篩選機把雜質篩出來,再經過人工篩選出黃片和茶梗等機器挑不出來的雜質,再壓制烘乾,全程標準化。

陳昇河知道,要改變古已有之的傳統習慣,必須讓茶農真切體會改變帶來的好處。陳昇號茶廠投資500萬元在老班章建立了初制所。2009年陳昇茶廠初制所投入生產,對村民用揹簍現摘的鮮葉進行收購,徹底杜絕了外地茶葉流入(最近的鄰村新班章距老班章有7公里的山路),使老班章普洱茶原產地原生態性得到保護。

陳昇河始終琢磨的,是怎樣去做一片好茶?2006年,陳昇茶業收購了蜚聲海內外的普洱茶老號“福元昌”原址老宅,2010年起以“復原昌號”為品牌打響易武“貢茶古鎮”的新篇。

2011年3月,陳昇茶業與“古茶第一村”南糯山半坡老寨村民簽訂合作50年的合同,並建立茶葉初制基地。

2012年12月,陳昇茶業與“貢茶之鄉”勐宋那卡簽訂30年戰略合作協議,興建原料初制加工基地,共同打造那卡茶品牌。

為保障原料品質,公司自2008年起,先後在布朗山老班章、南糯山半坡老寨、勐宋山那卡、古六大茶山易武建設原料初制加工基地。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與茶農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合作古茶園面積上萬畝,掌控了名優普洱茶產區的核心資源。

2011年4月9日,為推進古茶樹資源的保護研究工作及“老班章”古茶品牌,陳昇河推動成立了跨地區社團組織的高級別學術組織———西雙版納老班章茶研究會,聘請多名專家學者擔任顧問。

研究會以老班章茶和西雙版納古樹茶為主要對象,致力開展西雙版納古茶樹資源保護與開發等普洱茶多學科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以全面提高茶農的茶葉種植、管理、製茶水平,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很多建議和意見已成為當地茶廠的環保規範。

其實陳昇河本身就是一名茶專家。早在2015年,南京大學商學院MBA教育中心就聘請他為兼職導師,與同學們分享他對茶葉的獨到見解。他也曾多次走進南京大學、雲南農業大學的課堂,把與茶相伴50載的經驗、知識和人生的感悟,娓娓道來。他的親身經歷往往最受同學們歡迎。2017年4月20日,“雲南農業大學茶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揭牌,為普洱茶產業儲備專業人才。

除了對古茶資源的研究保護外,公司將生態保護也放在首要位置。為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陳昇號本著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經多方聘請專家學者研究,研製出在不改變茶葉色香味形的基礎上,用液化石油氣代替柴薪殺青法,為當地最大程度地保有一片青山綠水。

陳昇河對自己和陳昇茶業提出的要求是:在古老的青山綠水間,做一件能讓世世代代普洱茶人可以傳承的事。“最要緊的是用心,甚至用古人的情懷,來做一件現代化的事。”

陳昇河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讓福元昌“滿血復活”也是一路披荊斬棘。福元昌號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標誌。它始於光緒初年(1879年),其前身為元昌號。百餘年來,福元昌號歷經數次動盪和波折,已是風雨飄搖,殘破不堪。

2006年,當陳昇河、陳柳濱父子懷著欽佩之心,去易武大街的老號遺址瞻仰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殘破的老屋在風雨中搖搖欲墜,院子裡荒草叢生。兩人當時就下決心要讓老號恢復它曾經的風采。2006年收購了百年老號“福元昌號”;2011年,陳昇茶業聘請專業工程隊對福元昌舊址進行修繕;2013年4月,陳昇福元昌茶莊正式開業。直到2015年,差不多在收購福元昌號十年後,陳昇福元昌號才正式開發產品。

2015年9月13日與2015年9月20日,北京與東莞兩地,陳昇福元昌舉行產品發佈會。福元昌這一昔日茶馬古道上響噹噹的茶號終於復活了。

“讓消費者喝到一杯真正放心的好茶”。

2015年7月27日,陳昇河獲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雲南省優秀民營企業家”榮譽稱號。陳昇河感言:“來雲南8年,打造的品牌‘陳昇號’,目前估價1.33億元。自己只是為雲茶的發展盡了綿薄之力,沒想到雲南這個第二故鄉給了自己莫大的榮譽。榮譽屬於過去,也是鞭策自己的動力,下一步在做好老班章的同時,再做好易武茶,再打造一個響亮的品牌——‘易武福元昌’號,以回報黨和政府、社會各界和茶人的厚愛。”

“我想讓大家明白,無論是陳昇茶業,還是任何一家普洱茶企業,終究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讓消費者喝到一杯真正的放心茶,就是為雲南的古茶園加分,也留下了子孫後代的飯碗。”陳昇河如是說,從源頭保證來購茶葉的質量安全,是陳昇河對自己的道德要求。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堅持讓陳昇河父子也收穫了連連驚喜。為民服務早已融入陳昇河的熱血,他全力回報這片接納自己的土地。

行走在父親陳昇河的茶路與心路上,陳柳濱希望能越走越遠,讓西雙版納品質優良的大樹茶能夠走得遠,讓中華茶文化迎遠航;但父子的心卻越走越近,除了做匠心好茶,還因為他們同樣情牽勐海這片土地,停不下回報鄉親們的腳步!

不忘初心 情牽勐海鄉親——記勐海陳昇茶業有限公司陳昇河、陳柳濱父子

不忘初心 情牽勐海鄉親——記勐海陳昇茶業有限公司陳昇河、陳柳濱父子

不忘初心 情牽勐海鄉親——記勐海陳昇茶業有限公司陳昇河、陳柳濱父子

陳昇號,讓您知道大樹茶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