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不忘初心 情牵勐海乡亲——记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陈升河、陈柳滨父子

不忘初心 情牵勐海乡亲——记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陈升河、陈柳滨父子

纵横商场40多年的陈升河要“为天下人做喝得起的好茶,为爱茶人士做称道的好茶”;更躬身践行,让辛苦劳作的茶农们共享茶香带来的美好生活;不遗余力一起去守护心中那片神圣静谧的茶园。最让人欣慰的是,陈升河的这种“初心”,顺利代际承接,儿子陈柳滨带着这种使命,推动陈升号———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交出完美的答卷。

在陈升河心里,最重的礼物是老班章村民亲手给他缝制的民族服饰和制作的纪念茶饼。作为企业家,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感动,是无言的动力,是企业的社会价值、是发展的航向灯。

不忘初心 情牵勐海乡亲——记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陈升河、陈柳滨父子

总经理:陈柳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1951年出生的陈升河懂茶,不仅是管理层面上粗疏的那种懂,是在茶行业里摸爬滚打40多年、遍尝“百草”、有深厚底蕴的那种懂。与同时代的茶商相比,他总是先人一步,源于“有心”二字。合作11年的老班章村民对陈升河和他的陈升号有这样的评价:陈升河董事长真的没架子,真的能吃苦;从没见过这么用心的茶厂,让人心服口服。

陈升河祖籍广东潮州,是一个风行喝茶、喝茶最讲究的地方。1976年,高中毕业后,聪明过人且能吃苦的陈升河遇到一位老茶师,阅历非凡的茶师问陈升河:“有一件令你终身受益的难事,你敢不敢做?”陈升河始终用对茶的敬畏之心,坚守对老茶师的誓言,从未敢有侥幸心理,生怕辜负老茶师的嘱托。

初入茶道的陈升河吃尽了苦头。他从饶平少量进茶,行150公里销往汕头,糟糕的是茶叶有时卖不出去,赔掉路费和人力物力的事是常常发生的,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常常向亲戚朋友借钱。

经历了做茶人的各种辛苦,陈升河感到最紧迫的是,自己要掌握从最初到终端每个制茶环节的技术,要做一个懂茶、知茶、了解茶性的人,才能做出自己最准确的判断。

陈升河虚心向茶农请教,茶农们也把经验传给了这位谦逊好学的年轻人。他将亲自加工买过来的茶叶,再包成小包卖,一包成本1角7,卖2角。初涉茶叶的陈升河尝到了甜头,也增强了做下去的信心。

不忘初心 情牵勐海乡亲——记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陈升河、陈柳滨父子

不忘初心 情牵勐海乡亲——记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陈升河、陈柳滨父子


就在陈升河的茶叶销售量上升、家境刚有所好转的时候,进入茶叶行业的企业突然激增,陈升河又遇到了阻力。在最艰难的时候,饶平老茶人詹树林、饶平茶叶收购站站长詹达才、武夷山茶师姚月明给了陈升河很大的帮助,让他把精力放在制茶技术、品茶水平上。十年磨一剑,陈升河全面掌握了全国各类茶叶的加工方法和审评技术,并对各类茶叶的种植、初制、精制工艺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判断。当很多人还对普洱茶一无所知的时候,陈升河已学会了普洱茶的拼配和发酵技术。

在时光的沉淀中,陈升河慢慢领会了茶道的魅力,领悟到了茶的真谛。自始至终保留着纯真,生意好转,在当地茶叶界有了一定的声誉。

1985年,在茶行业摸爬滚打10年的陈升河进军深圳。在这座花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争奇斗艳的移民城市,陈升河惊喜地发现:中国未来最具投资潜力的深圳,竟没有一家专业茶厂。他及时抓住商机,与福建省民政厅安溪农场联营,在深圳创办了深安茗茶公司,这是一家集生产、加工、经营为一体的专业化茶叶公司,“深安茗茶”迅速成为深圳最具规模与实力的公司之一,其产品“香密湖”牌名茶成为深圳具有代表性的茶叶品牌,获国家茶叶金奖。

陈升河放弃深圳经营多年的事业,投巨资在勐海工业园区置地155亩,建起“勐海陈升茶厂”,专注一个目标——普洱茶。随着陈升号、老班章、福元昌的声名鹊起,以及陈升号出品的普洱茶给人的惊艳和对人们喝普洱观念的更新,陈升河、陈柳滨父子与勐海陈升号的故事,已广为人知。但人们不知道在看似传奇故事的背后,父子俩对公司茶品质量的坚持,对茶农的一腔深情,更有保护绿色茶园、为茶农守护家园的默默付出。可以说没有守望初心的坚持,就没有陈升号和老班章村民相互成就的感人事迹。

不忘初心 情牵勐海乡亲——记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陈升河、陈柳滨父子


如今,老班章不仅是一个村民小组的名称,更是一款普洱茶翘楚的代表。

老班章具体是指坐落在云南勐海县布朗山乡班章村的一个叫老班章的村民小组,有127户村民。在村子的东、南、西、北都有祖先留下的大片栽培型古树茶和小树茶,仅古茶树就有4500亩,年产晒青毛茶60吨左右。2008年以前,这个爱伲人(哈尼族的一个支系)村民以茶为生,但却尝不到优质茶叶原产地带来的甜蜜。

2005年普洱茶热,老班章的古树茶开始引起茶人的关注,持续到2007年上半年,大量资金投入云南普洱茶的炒作中,厂家商家消费者都在囤茶。一斤价值几百元的云南普洱茶,被炒到几万元,一度出现了“一克云南普洱茶一克金”的说法。

然而到了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市场瞬间萎缩。老班章村村民积压了上万斤茶叶。陈升河力排众议,选择这个时间进入勐海工业园区,投资两亿元,开工投建占地150余亩的陈升茶业公司厂区。用三年时间将原先的荒山杂地改造成了陈升茶业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现代化生产加工区、产品展示及文化休闲区、景观旅游区。

陈升号为老班章村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捐资百万元,修建直达村里的山区公路,让乡民走出大山,老班章开始露出它的盛世美颜。老班章村民直接将这条路命名为“陈升老班章大道”。

老班章的村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2007年,茶商不上山了,茶叶卖不出去,家家都有存货,毛茶200元一公斤也没人要。初到勐海的陈升号就用300万元包销了村民积压的一万多斤茶叶。2008年,公司和老班章村签订了30年的独家收购合同,在勐海首创了“公司+基地+农户”全新的普洱茶生产模式。协议签订后,当年陈升号的毛茶收购价格一下就提高到400元一公斤,并且全部收购。茶农向陈升河反映,家家都有往年的存茶,希望茶厂能帮助解决困难,哪怕按200元一公斤的价格收购也行。望着茶农期待的目光,陈升河毅然决定,按协议签订后的价格400元一公斤收购。2010年后,老班章茶叶不断走高,这是陈升河始料未及的,尽管还在协议期内,他还是决定提高收购价格。他说,茶农还不富裕,该给茶农多赚点钱。

在陈升河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纸合同,更是对老班章村民信任的承诺。

村民还记得,陈升号初制所毫无保留地教他们如何精制茶叶,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教会。陈升河说: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茶叶的初制技能传授给茶农,就能整体提高老班章茶叶的品质,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2008年,与陈升河合作的茶农年收入最高的达60余万元,到2015年,年收入最高的已达260余万元。

陈升河说:老班章的茶叶,从来时的100~200元一公斤,上涨到现在平均5000~6000元一公斤,茶农生活改变了,我们到哪里都开心,每当进到老班章村,茶农就请我们吃饭。老人家看到你后,抓住你的手,抱着你流眼泪,拉着你进家里喝茶,还亲手做衣服给我们,这比赚钱还让人开心。

如今的老班章村,几乎家家都盖了新房,买了汽车,不少人还在勐海等地买了房子。一个127户的村民小组,每年的茶叶收入达两亿元以上,每户年平均收入在100万元以上。老班章村民的富有,仅一个事例就让人心领神会:银行把自动提款机安装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山村里了。茶农自豪地说,全国咱不敢比,但在大山的村民小组安提款机,在云南省绝对是第一家。

“从源头保证采购茶叶的质量安全,是我们对自己的道德要求”

老班章的茶树,有树龄在100年至500年左右的大树茶(也称古树茶),也有树龄在50年左右的小树茶,为国家级优良品种勐海种。老班章的茶叶叶面肥厚、宽大,茶叶背面的银毫特别多,制成普洱茶生茶后,分茶器内可看见一层毛茸茸的银毫;泡10泡左右,仍见茶汤内有无数极细的银毫悬浮于汤水中,甚至在最初的茶汤上还会漂有银毫。汤色都是金黄的,从泡开始,扑鼻而来便是浓浓的蜜香味,挂杯持久。老班章还有一个霸气的特点,苦味重,但化甘快,茶韵悠长,一般可冲泡15次以上,经久耐泡,喝完数小时后口腔内还能感到茶的甜香味。

成就这一标好茶,近距离观察的老班章村民最有发言权。他们说,是陈升号考究的工艺改变了老班章茶叶。在陈升河父子的引领下,大家的生活才有了巨大改变。

“诚信”二字在陈升河的心中很重,他深知这是企业铸就百年品牌的基石,他精益求精,深耕脚下这片他深爱的土地。陈升河特别为企业制定了“三个统一”原则:统一原料收购标准,统一制作生产流程,统一销售价格。同时,每次销售的茶叶均标明时间、重量、等级、价格等字样。为了保证“三个统一”落到实处,陈升茶业把茶园管理作为茶叶生产的第一车间,加大对茶叶源头质量的控制,保证茶叶原料原产地的准确来源。制定了《古茶园管理制度》《老班章晒青毛茶加工技术规范》等企业标准。

陈升号茶业实施“以制药的理念制茶”的卫生标准,要求从茶叶的采摘、初制生产加工、晾晒达到“全程不落地”。同时投资千万余元建成了设施先进的茶叶初加工厂。毛茶经过静电筛选机把杂质筛出来,再经过人工筛选出黄片和茶梗等机器挑不出来的杂质,再压制烘干,全程标准化。

陈升河知道,要改变古已有之的传统习惯,必须让茶农真切体会改变带来的好处。陈升号茶厂投资500万元在老班章建立了初制所。2009年陈升茶厂初制所投入生产,对村民用背篓现摘的鲜叶进行收购,彻底杜绝了外地茶叶流入(最近的邻村新班章距老班章有7公里的山路),使老班章普洱茶原产地原生态性得到保护。

陈升河始终琢磨的,是怎样去做一片好茶?2006年,陈升茶业收购了蜚声海内外的普洱茶老号“福元昌”原址老宅,2010年起以“复原昌号”为品牌打响易武“贡茶古镇”的新篇。

2011年3月,陈升茶业与“古茶第一村”南糯山半坡老寨村民签订合作50年的合同,并建立茶叶初制基地。

2012年12月,陈升茶业与“贡茶之乡”勐宋那卡签订30年战略合作协议,兴建原料初制加工基地,共同打造那卡茶品牌。

为保障原料品质,公司自2008年起,先后在布朗山老班章、南糯山半坡老寨、勐宋山那卡、古六大茶山易武建设原料初制加工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茶农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合作古茶园面积上万亩,掌控了名优普洱茶产区的核心资源。

2011年4月9日,为推进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研究工作及“老班章”古茶品牌,陈升河推动成立了跨地区社团组织的高级别学术组织———西双版纳老班章茶研究会,聘请多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

研究会以老班章茶和西双版纳古树茶为主要对象,致力开展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普洱茶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全面提高茶农的茶叶种植、管理、制茶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很多建议和意见已成为当地茶厂的环保规范。

其实陈升河本身就是一名茶专家。早在2015年,南京大学商学院MBA教育中心就聘请他为兼职导师,与同学们分享他对茶叶的独到见解。他也曾多次走进南京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的课堂,把与茶相伴50载的经验、知识和人生的感悟,娓娓道来。他的亲身经历往往最受同学们欢迎。2017年4月20日,“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为普洱茶产业储备专业人才。

除了对古茶资源的研究保护外,公司将生态保护也放在首要位置。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陈升号本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多方聘请专家学者研究,研制出在不改变茶叶色香味形的基础上,用液化石油气代替柴薪杀青法,为当地最大程度地保有一片青山绿水。

陈升河对自己和陈升茶业提出的要求是:在古老的青山绿水间,做一件能让世世代代普洱茶人可以传承的事。“最要紧的是用心,甚至用古人的情怀,来做一件现代化的事。”

陈升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让福元昌“满血复活”也是一路披荆斩棘。福元昌号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标志。它始于光绪初年(1879年),其前身为元昌号。百余年来,福元昌号历经数次动荡和波折,已是风雨飘摇,残破不堪。

2006年,当陈升河、陈柳滨父子怀着钦佩之心,去易武大街的老号遗址瞻仰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残破的老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院子里荒草丛生。两人当时就下决心要让老号恢复它曾经的风采。2006年收购了百年老号“福元昌号”;2011年,陈升茶业聘请专业工程队对福元昌旧址进行修缮;2013年4月,陈升福元昌茶庄正式开业。直到2015年,差不多在收购福元昌号十年后,陈升福元昌号才正式开发产品。

2015年9月13日与2015年9月20日,北京与东莞两地,陈升福元昌举行产品发布会。福元昌这一昔日茶马古道上响当当的茶号终于复活了。

“让消费者喝到一杯真正放心的好茶”。

2015年7月27日,陈升河获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陈升河感言:“来云南8年,打造的品牌‘陈升号’,目前估价1.33亿元。自己只是为云茶的发展尽了绵薄之力,没想到云南这个第二故乡给了自己莫大的荣誉。荣誉属于过去,也是鞭策自己的动力,下一步在做好老班章的同时,再做好易武茶,再打造一个响亮的品牌——‘易武福元昌’号,以回报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和茶人的厚爱。”

“我想让大家明白,无论是陈升茶业,还是任何一家普洱茶企业,终究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让消费者喝到一杯真正的放心茶,就是为云南的古茶园加分,也留下了子孙后代的饭碗。”陈升河如是说,从源头保证来购茶叶的质量安全,是陈升河对自己的道德要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坚持让陈升河父子也收获了连连惊喜。为民服务早已融入陈升河的热血,他全力回报这片接纳自己的土地。

行走在父亲陈升河的茶路与心路上,陈柳滨希望能越走越远,让西双版纳品质优良的大树茶能够走得远,让中华茶文化迎远航;但父子的心却越走越近,除了做匠心好茶,还因为他们同样情牵勐海这片土地,停不下回报乡亲们的脚步!

不忘初心 情牵勐海乡亲——记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陈升河、陈柳滨父子

不忘初心 情牵勐海乡亲——记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陈升河、陈柳滨父子

不忘初心 情牵勐海乡亲——记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陈升河、陈柳滨父子

陈升号,让您知道大树茶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