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在北京CBD任何一處略高的建築向東張望,都會注意到人民日報社大樓。那個自從施工階段就備受矚目並接受具象化隱喻等各種調侃的存在,還記得嗎?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按理說這樣一個經歷風雨無數、承載著國家命運變遷的重要媒體,有理由請那些不合時宜的評論閉嘴。但令遙遙相望的我們特別樂呵的是,並沒有。被公眾認為“嚴肅”的人民日報不僅沒攔著大家說笑話,反而一路高歌,將大樓完美呈現。與此同時人們也發現,這家過完70歲生日的老牌媒體立體化多維度平臺上的報道風格,也是一臉親切、年輕、活力滿滿。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其實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大眾對城市中的建築都有著評頭品足的熱情,畢竟它們與每天的目之所及相關,甚至與自己離開家以後接納這座城市的心情有關。但微妙的是,大建築師們的工作通常對業主方負責,至於周邊的人們如何評價,並未被他們放在心中首要的位置。

然而,當“人人是媒體”的時代不由分說的到來,坊間熱議再也無法被有限的媒介渠道限制,表達喜愛或是無情吊打,對於具有城市公眾屬性的建築來說,已經無法阻攔。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當“圈子”與“專業”不再是圖紙與畫筆的保護傘,城市建築及公共空間的設計,來到了一個特殊的階段,可以隨時被議論,可能分分鐘變網紅。

這樣真的好嗎?專業人士有著不同見解,有人認為網紅建築與經典永恆相悖,可有人熱衷於令自己和作品包裝成為網紅,甚至把基本的設計職業操守放在腦後(此處省略,不點名)。

在這種紛繁複雜的設計環境裡,評價標準一直在搖擺。當自身文化修養的大課還在彌補階段,什麼才是傳承過去、適應當下並能夠面向未來的設計之道,沒有答案。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於是,我們每天在城市中遭遇著各種各樣的新設計,並忙不迭的應付如何去描述並報道。興奮、失望與慌忙交織之中,令人欣慰的是,總有一些特別的作品,讓我們停駐良久,並且願意多花些筆墨來分享。

這一回是:人民日報圖書館。

還有個別稱:報社的“大書房”。

沒錯,圖書館新館就在人民日報社鳥語花香的院子裡,離那棟遠遠能望見的大樓很近,在老印刷廠房基礎上改造而成。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當我們如約走近圖書館的時候,其實知道,這裡已經成為熱門打卡地,但據說,它並不是靠著設計者本身的自說自話“火起來”,而是在開館將近一年來的時間裡,逐漸被人們發現、接納、喜歡,直到發自真心的讚許。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果然在意料之外。作為參觀者我們先進到圖書館二層休閒閱讀區,迎接我們的並不是猜想中的嚴肅緊張。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帶有戶外感的環保藤編傢俱,配合恰到好處的層層遞進式分隔,輕鬆有致。身處其中,彷彿聽見夏日的蟲鳴。端一杯茶任思緒飛揚,說不定能找回漫步曠野的舒暢。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除了查閱、研讀、思考、創作,這裡早就成了記者們放鬆身心的場所。瓷瓶、條案、畫作、綠植,甚至是桌面器物,每一件都是各得其所的自然與考究。情不自禁舉起相機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發個自拍照給親朋好友,表達心中的喜愛和小小的驕傲——沒想到吧,我們的圖書館竟然這麼贊。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不遠處是常常更換內容的主題展廳。人民日報報系、中共中央機關報報系等,曾經或正在展櫃中陳列著的通常是原版。牆面上單頁報紙影印版的呈現特別巧妙,黑色金屬框架與玻璃展櫃的支撐結構相呼應,設計師於紅權現場親自設計定位的這一組展示構架,既便於更換拿取,又因其脫離牆面成就了光影層次。年代感極強的報紙,成為空間裡最好的裝飾,令目光聚焦。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一手將圖書館翻新改造的大事承擔起來的圖書館館長何宇告訴我們,她和設計師於紅權及賴亞楠為每一個細節的呈現死磕的時候,從來沒想到過,將來這裡會成為全報社上下以及所有參觀者心目中的“網紅”。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回想那些面對基礎建造與內部裝飾協調的焦頭爛額的日子,何宇說“遇到DOMO是她的運氣”。在老建築改造工程之後,圖書館進入內部空間設計裝飾階段。那時候,當DOMO背後的兩位設計高手於紅權和賴亞楠出現在她的面前,她對圖書館未來的場景,充滿期待。對於報社交給她這份重要的改造任務,心裡有了底。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接下來的內部空間設計與裝點,就像一場時空旅行,圖書館積累的70餘年的厚重館藏以及作為國家重要媒體的意氣風發,一點點地在兩位設計師的手中,被掛在牆上,收進展架,安放到櫃子裡,瀰漫在空氣中。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為了嚴絲合縫,設計師於紅權和賴亞楠常常泡在工地現場設計,圖為手繪草圖by於紅權

特別幸運的是,一般不會對外開放的特藏區,也在館長的引領下向我們敞開門。那些古籍善本、特定時期的出版物以一種安然美妙的方式出現,我們忽然意識到,它們已經超越了內容與記錄層面,它們本身帶有歲月痕跡的質感、色彩以及一筆一劃、一點一面,就已經足夠值得細細欣賞。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出於對設計的敏感我們注意到,安放珍貴特藏的大書架絲毫沒有視覺的違和感,它們是於紅權和賴亞楠為這個空間親自督造,秉承著DOMO一貫的質樸簡單、平和謙遜,它們就像為這些年代久遠的珍藏而生,卻又將適宜的美感與光亮,以及適度的東方氣質,滲透到整個空間中來。靜謐悠遠中,一方對向而坐的沙發區,是很多訪談交流節目青睞的所在——在這裡,正在發生的和已經存在的,構成穿越時空的畫面。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再往裡,簡直是驚喜。這裡有一座老書房。圖書館多年收藏的老傢俱老物件、特藏書籍,在這裡一一呈現。館長介紹說,那是多位社長用過的大書桌,《萬有文庫》、《四部叢刊》據考是從當年《華北日報》接收而來,兩個玻璃書櫃中還有《二十四史》。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打字機、留聲機、老照片、老風扇、老臺燈,無聲的老物件訴說著歲月如歌,活脫脫盡在眼前。

三層與四層(夾層)的閱覽區更加開闊,比起一層的報庫、二層的基藏庫等神秘而不對外的區域,在這裡就像來到開放式的小廣場,自由,安靜,各得其所。中央階梯區域是當之無愧的視覺焦點,兩排高大而輕盈的書架將這裡的悅動與兩邊的安靜區隔。上下穿梭之間,想象力在妥帖適宜的空間裡升騰。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這部分2400餘平方米的面積裡,包含上架圖書15萬冊、期刊350多種、報紙100多種。館長介紹說,目前館藏的書、報、刊共計100餘萬冊,其中有大量新聞類文獻,人民日報圖書館已經在業界被譽為“全國最大的新聞專業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圖書館內整個VI視覺識別系統,包含樓外的掛牌、主視覺logo、館內所有指示性標識以及書架上的分類標識系統等都是由於紅權親自主筆創作並設計的,結合空間調性及功能系統進行了全面考量,十分人性化並且簡潔方便,解決了諸多實際問題。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細緻到每一排書架的指示牌,以及多點觸摸屏讀報設備、智能化自由式開架借閱設備、書籍及時消毒設備上的“人民日報圖書館”標識,都在於紅權和賴亞楠的細膩考量範圍內。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與大臺階相望的一組牆面裝置,是兩位設計師得意之作。紙、舊報紙依舊是創作的源泉,製作中所帶有的激情與敬畏凝固在其中,傳達著設計者面對這個特別空間時的謹慎態度與飽滿的情緒。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一路看下來,我們幾乎分不清哪裡是於紅權的靈感,哪些是賴亞楠的創想。他們共同的設計就像他們的日子,交織著美好,纏繞出與眾不同。

最令館長何宇意想不到和感動的是,他們不僅負責設計,更與工人們在現場一起出汗出力,搬運巨大的傢俱,吊裝大門口的圖書館logo字樣,到最後盤子裡擺放多少個核桃……得知這些故事,我們無法用設計師這個詞來形容他們的工作,或許,空間器物與場景情緒的締造者,更適合。

一個好的作品離不開設計團隊各方面緊密配合。人民日報圖書館內部空間的設計雖然由於紅權與賴亞楠領銜,但由於這是一個由設計師們繪製圖紙並親手完成定製構造、裝飾部件以及藝術品製作的特別項目,所以此番DOMO團隊主力幾乎都參與其中。他們是:江立惠、王玉石、戎新宇、陳靜雲、譚義超、楊潤海、王磊、李鵬程。

參觀的過程裡,館長何宇與賴亞楠還和我們說了很多,她們的言談話語裡,有更溫暖的回味。

賴亞楠【有心意相通的甲方 設計師是幸福的】

“何館長非常尊重設計師和設計,圖書館的完美呈現是雙方共同成就的。她不是設計專業人士,這方面的感知卻很靈光。與其說是項目的合作,這更是一種緣分的契合。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當一個空間內建築結構、功能佈局以及尺度關係都是合理的,傢俱和陳設可以完全成為空間的主角,當然也不是玩命做加法,是需要一些設計語言的控制,和有序的空間佈置。通過一些書架,區隔一些借閱、查找資料等功能分區,層層遞進,同時要還原人在這裡產生的行為和心理的狀態。”

【移步異景 每一寸角落都值得被尊重】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在空間裡,書籍與紙張是最好的語言,不需要多麼華麗的書架;DOMO的書房傢俱是具有中國傳統文人氣質的現代書房產品,包容性很強。根據空間的不同,傢俱的尺度、比例有所調整,整體氣質與這裡相得益彰。”

【設計就是設計一種關係 要適度】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設計就是設計一種關係,這背後蘊含很深層的內容。圖書館有它自己的關係和邏輯。好的設計師是一個心理學家,要去感應人在空間的心理舒適度。

好的設計不是給人增加負擔的。人也符合“材料學”。有些東西是天生的,能不能做好,取決於你是不是“這塊料”

何宇

全報社都非常認可這樣的圖書館】

“圖書館基建是有的,但裡面什麼都沒有。我對這裡有要求,卻不知道怎麼辦。不能只有幾把辦公椅,所以帶著兩位副館長去居然之家挑傢俱,進的第一家就是DOMO,書櫃和桌子很有氣勢,上面還擺著人民日報合訂本,真的是很有緣分。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館長、副館長以及DOMO團隊現場盯工地、扣細節,屬於建設中的常態。從左至右:副館長洪雷、館長何宇、設計師於紅權

項目的70%都是現場設計和定位的,比如展牆,需要展示人民日報、中共中央機關報的歷史沿革,但不能打釘子,貼上去還不好看,於老師現場想了很多辦法,深刻理解了我們的需求和想法。後來實現的這個裝置不僅滿足了展示功能,而且非常美。”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二者相加產生全新的化學反應】

“社長對圖書館的評價和定調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目前受到報社很多人的喜歡,尤其是年輕人。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項目完成後,我們很驕傲,包括社裡人也都會來這裡拍照,然後去分享,說“這是我們人民日報自己的圖書館”。也有很多人會帶著親朋好友來這裡,一是參觀,二是參與我們主辦的一些活動。之前完全沒想到會有現在這樣的反響。”

【圖書館已經成為人民日報社的名片】

“人民日報圖書館,有傳統文化的厚重感在裡面,難免顯得嚴肅。如今表現出東方與現代的設計交融,是一種全新迴歸和探索。”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從圖書館走出來

我們還在回想適度設計

這是於紅權和賴亞楠一貫的追求

為了適度他們不斷權衡取捨

為了適度所有傢俱器物都是恰到好處

也是因為適度

人民日報圖書館將厚重歷史與當代審美合一

設計的好與不好並無絕對

放在更廣闊的維度裡來評價的話

適度或許就是最佳的結果

賴亞楠 | 適度設計托起厚重歷史 如春風拂面——人民日報圖書館

賴亞楠

知性工作、感性生活的著名設計師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著名傢俱設計品牌DOMO nature創始人

時尚媒體專欄作家

國內倡導並積極實踐

“一體化的系統整合性設計理念”的先行者

賴亞楠創作設計獲獎情況:

2006年—2011 年 :

作品 “黑白意象” 傢俱系列榮獲第八屆中國傢俱設計獎- 銀獎

作品 “融.力” 傢俱系列榮獲第九屆中國傢俱設計獎- 銅獎作品“明韻清風”傢俱系列榮獲第十屆中國傢俱設計獎- 金獎作品“墨荷屏風藝術組合” 系列榮獲第十一屆中國傢俱設計獎- 銅獎 榮獲 第八屆現代裝飾國際傳媒獎 –“年度原創傢俱設計大獎”榮獲 居住2010年度“優秀原創設計獎”

榮獲 中國光華龍騰獎2010年度 “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

榮獲 中國建築裝飾協會“最受設計師信賴獎”

榮獲 《美好家園》 “美家創-美大獎”

榮獲 中國建築裝飾協會設計委員會“最受設計師信賴獎”

2012 年—2017年 :

榮獲2012年度 “中國工業設計業十佳傑出設計師”

榮獲2012年度“中國傢俱行業十佳原創品牌”

榮獲2012“年度經典藝術傳承金獎”

榮獲“2013上海藝術設計展—上海設計獎.”設計師獎

榮獲“《都市主婦Hers》”2013-2014品質生活家大獎

榮獲 精品家居年度最佳“Best Design 50”獎

榮獲“中國設計有態度人物獎”

榮獲“中國家居時代精英設計師獎”

榮獲“美國室內設計” 名人堂

榮獲“年度摩登態度”匠心獎

榮獲“居然設計家家居設計大獎賽臥室傢俱設計”金獎

2018年—2019 年:

榮獲“2017-2018居然設計家”設計影響力女性設計師

榮獲“金羿獎”名傢俱卓越設計獎

榮獲“中國室內裝飾協會TOP100證書”

榮獲“中國室內設計TOP100證書”

榮獲“光華龍騰獎”中國裝飾設計業推動獎

榮獲“2004-2019年”美國《室內設計》中文版榮譽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