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李秀成提出全力北伐,若按他的战略思路全力进军,胜算有多大?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在被湘军俘虏后,曾经写了自述向清军乞降,在自述中,李秀成曾专门分析了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而未能倾主力北伐也是其自述的十大失败原因之一。而后来这份当时的自述手稿很多丢失,1944年在曾国藩的后世子孙家中发现部分真迹。若是按照李秀成事后的这份自述中,太平军倾主力北伐,能否打败清朝呢?

李秀成提出全力北伐,若按他的战略思路全力进军,胜算有多大?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在建都天京后,曾先后发起了西征和北伐战役和东征,北伐军由林凤祥和李开芳统领,其军队人数大约为两万人。这样人数的军队,自然不是清军的对手,那么,若太平军倾其主力北伐,它是否可以灭亡清朝?

李秀成提出全力北伐,若按他的战略思路全力进军,胜算有多大?

李秀成所述的北伐未就,虽然也是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却不是绝对因素,就算太平天国倾其主力北伐,恐怕也不能灭亡清朝,原因有三,我们言简意赅探索真相。

其一,太平军步军不足。

太平天国之所以在江南会势如破竹,除了依靠所谓舍身取义的精神外,再就是错综复杂的水网。太平军号称五十万,但真正具有战斗力的军马却不超过十万,且这大多都为水军。太平军东上进入江南时,其面对的只是清朝的地方部队,其自然也就占据了上风。因为太平军皆为南方人,所以他们长于水战,而对于步战,太平军也是一窍不通。没有步兵作战经验,且也缺乏攻占城池的器械,这样的军队,是很难取胜的,若太平军倾其主力北上,其最终的结局依然是失败。

李秀成提出全力北伐,若按他的战略思路全力进军,胜算有多大?

第二,太平天国真正用于作战的军队非常少。

太平军虽然号称五十万,但真正具有战斗力的军队却只有十万,更多的则为随军家属,这样杂乱无章的军队,凭什么来统一号令。太平军东进作战,先后有二王死于战役之中,而当时所号称之五十万的太平军,也多次遭到了清朝地方军队的阻击,特别是在攻打长沙和武昌时,太平军更是损失惨重。一个受到家属脱离的军队,其战斗力自然低下,更别提它的指挥系统了。假如太平军继续坚持北伐,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失败。

李秀成提出全力北伐,若按他的战略思路全力进军,胜算有多大?

第三,太平军北伐没有稳固的根据地。

太平军在定都天京之前,一直都处于流动作战状态,直到定都了天京,太平天国才算有了自己第一块根据。不过,江南毕竟是清朝的财赋重地,所以清政府也必竟会对太平军大力围剿。太平天国所发动的西征和北伐战役,其实都有大本营天京的支持,没有了后方根据的支援,他们所发动的战争也不能持久。假如太平天国倾其主力北伐,太平军也绝对会陷入无后方作战的尴尬境地,看看最后林凤祥和李开芳的结局就可以知道,太平天国北伐是多么的不易。

李秀成提出全力北伐,若按他的战略思路全力进军,胜算有多大?

若太平军倾主力北伐,其必定会迅速失败,这是毋庸置疑的。

太平军的身后,有湘军、楚军等地主武装,而前方,又有清军八旗、蒙军骑兵的阻击,若太平军倾主力北伐,其后路也一定会被湘勇、楚勇所截断,到时,太平军只能迅速向前,倾力拼杀。不过,这毕竟不能长久。因为战力的消耗,再加上自身军械上的弱势,太平军也必然会像李开芳、林凤祥北伐军那样为清军所包围。其最终的结局,不是被清军完全消灭,就是缴械投降。

李秀成提出全力北伐,若按他的战略思路全力进军,胜算有多大?

李秀成所述的北伐未就原因其实只是他的个人之意,依照实际情况,太平军的战斗力和清军战力则相差甚远。不在一个层次上的军队,就算战斗意志坚定,但面对枪火炮弹,依然是徒有其表。太平天国若倾主力北伐,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失败,而且是速败。太平军只有先稳固江南根据,才能长期与清军周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