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代历史上共有几位武安君?谁影响最大?

邯郸草草


武安君历史上一共有四位,分别是白起、项燕、李牧 、苏秦。

白起

白起是率先提出不以攻城掠地为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战死之人为两百万人,而白起就占二分之一,伊阙之战消灭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破楚国都城淹杀军民数十万;华阳之战斩首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15万;陉城之战斩首韩军5万;长平之战斩首坑杀赵军45万。仅这五场战役,白起消灭敌军就已超过一百万。

白起指挥过大小七十余战,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战神。

项燕

项燕是在秦王嬴政时期唯一挫败秦军之人,秦王想打楚国便问老将王翦需要多少人马,王翦答需要六十万。又问年轻将领李信需要多少人马,李信答只需要二十万。李信率领兵马攻打楚国,结果惨败。后为老将王翦所败。值得一提的是项燕有个有名的孙子叫项羽。

李牧

战国时期匈奴没能侵扰中原,很大一部分原因靠的都是李牧。后来,李牧调回朝廷,连克秦军。赵王谓“李牧为寡人的白起啊”,故赵惠王封李牧为赵武安君。

苏秦

身挂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战国时代的另一个武安君则是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采用合纵策略使山东六国与秦国对峙。

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虽然历史上有四位武安君,但一提起武安君人们首先想起的必然是白起,事实上,白起作为“歼灭战”的鼻祖,在军事上是有相当高的地位的。


史争朝夕


武安君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最早出自西周,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武安君亦如此,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武安君——白起

白起数立战功,秦封其为武安君为先。《正义》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

武安君——李牧

战国时李牧数退攻赵秦军,赵王谓“李牧为寡人的白起啊”,故赵惠王封李牧为赵武安君。

安君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扼腕叹恨。

武安君——项燕

楚国名将项燕亦为武安君,曾击败名将李信,大挫秦师,但生不逢时。

公元前224年,秦王倾全国兵力,以王翦为将,率六十万大军大举攻楚,楚国危亡在即。王翦攻取楚国陈以南至平舆之间的地域。楚国则倾一国兵力迎击秦军,以项燕为将,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王翦因势而变,采取坚壁固守的方针,避其锋芒。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两军相持日久,楚军以为秦军将长期驻守新占领土,于是撤军东归。王翦伺机起兵追击,令勇壮军士为先锋,突袭楚军。楚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结果大败,项燕在兵败之下自杀。秦军乘胜攻占了楚国大片地域。

武安君——苏秦

战国时代的另一个武安君则是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苏秦为合纵长,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之后出使六国,并佩六国相印,采用合纵策略使山东六国与秦国对峙。

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影视职员


引言:武安君,古代封号名。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最早出自西周,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

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封为武安君的有四人,分别是战国时,秦之白起,赵之李牧,楚之项燕,燕之苏秦(苏秦是在合纵之时被赵候封的武安君,但却是为燕国作间谍而死,权且算作燕人)。这四个人都有安邦定国之大才,却都不得善终。不能不让人叹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这几位武安君在战国时期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次次的主导着战争的走向,不论是在服务于哪个诸侯国,都能让此诸侯国在战国那个频繁动乱的年代发出耀眼的光芒,照在每个诸侯国人的心上,让彼此震撼着,惊恐着。但是在这个诸侯的战争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位武安君呢?

想要知道这个就要看看这几位武安君在获封的原因与结局。

第一位:武安君白起,获封原因,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

结局,被秦王逼迫自刎而死。

第二位:武安君李牧,获封原因,数退攻赵秦军。

结局,秦使离间计,李牧被赵王杀。

第三位:武安君项燕,获封原因,击败名将李信,大挫秦军。

结局,被王翦打败,死在乱军之中。

第四位:武安君苏秦,获封原因,苏秦为合纵派代表,游说六国合纵伐秦,佩六国相印,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

结局,苏秦为燕国去齐做间谍,诱使齐王灭宋,后燕国乐毅率五国伐齐,齐王知道是苏秦之计,遂将苏秦车裂。

从这几位的获封原因中不难看出,除了武安君白起是为了使百姓安集才得以封为武安君的。而李牧和项燕都是因为能够抵抗外敌,保国家以安全才得以获封武安君的,最与众不同的以为就是苏秦,是为了燕国,而去齐国做间谍,怂恿齐王灭宋,而遭燕国乐毅五国伐齐。要说这四位武安君最“名不副实”的就是苏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苏秦是一个文人,而且是一个间谍,武安君是以武来安天下的,苏秦却是用智谋。要说谁的影响最大,我认为就是这个弱不禁风的文弱书生——苏秦。

苏秦是一个文弱书生,凭借着自己的报恩之心为燕王潜伏齐国16年,使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16年战国各诸侯国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实力变得更强了,比如秦国;有的实力变得更弱了,比如韩国。就连看似与世无争的燕国,也为了报国仇家很而负重前行,最终在苏秦去齐国的16年后,促成了齐王灭宋,引起了列国的不满,最后群起而攻之,甚至使得秦国为了东出减少阻力,也派兵伐齐,使齐国东方大国的地位不复存在。

苏秦并不是完全为了燕昭王的知遇之恩,更是为了自己的一腔所学不被埋没,也想着在这个乱世为百姓做点事,为天下安定做点事,这才有了这16年的隐忍勃发。

结语:以武安天下,虽是残忍,却是在战国那个年代里能够最快的结束战乱的唯一方法,苏秦以文化武做了他能做的一切,这才是对战国影响最大的武安君。


黎顾百年


“武安君”,是战国时期爵位的一种,是“王”(即诸侯)所能封的最高等级爵位。 所谓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

武安君最早出自西周,当然,战国时代出现的“西周”并不是那个灭亡于公元前771年的西周王朝,而是西周国。


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内乱,京畿之内分出东周、西周二侯国。两国以伊洛河交汇处为界,西属西周都王城,东属东周都巩,经东西周一分,天子周郝王失去了养生地,孤居成周城,经济依赖于西周。西周后被秦国灭亡。

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即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在《仪礼·丧服》中记有:“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战国时,天子逐渐失去权威,各诸侯纷纷自封为“王”,在“王”之下,分封的最高等级的爵位就是“君”。“君”的爵位不过在秦之后便废止了,但在朝鲜继续延续使用。 大家比较熟知的“君”中有“平原君”,“信陵君”等,朝鲜的如“大院君”。


历史上,被封为武安君的共四人:白起、李牧、项燕、苏秦。

在这四位武安君中,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白起和李牧。

白起,是秦国名将,数立战功,是史上最先被秦王封为“武安君”的一位。

据《史记正义》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白起一生指挥过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被后人称为“战神”。

其中,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之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白起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

可最终由于功高震主,得罪应侯,被接连贬官。公元前257年,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

后唐肃宗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而与他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和乐毅。

李牧,是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在士兵和人民群众之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他在一系列的作战当中,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失败,显示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因此,战国时李牧数退攻赵秦军,赵王谓“李牧为寡人的白起啊”,故赵惠王封李牧为“武安君”。

战国末期,李牧可以说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然而,公元前229年,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了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便将李牧杀害。李牧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令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项燕,战国末年楚国名将;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楚国名将项燕虽被楚王赞为楚国的武安君,但并没有史料记载项燕受封为武安君。但项燕虽屡败秦军,但后来也被秦国名将王翦所败,死在乱军之中。


苏秦是纵横派代表人物,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之后便出使六国,佩戴六国相印,采用合纵策略使山东六国与秦国对峙。

由于苏秦为燕国去齐国做内应,被齐国察觉,所以被刺杀,但苏秦在死前献策也诛杀了刺客。

战国时代,是继春秋后一个大变革时代,是各诸侯国争斗最激烈的时代。由于战乱频繁,最终,四位武安君成为了各诸侯王争霸的牺牲品,但他们的事迹却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一簇新叶


历史上“武安君”共四个, 皆旷世逆天之人, 却都惨遭横死!

武安君是古代的一种封号,是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最早出自西周,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

在战国时期,能够荣获“武安君”封号的共有四人,其中有两人被后人列入“战国四大名将”,另外两人也丝毫不俗,但是这四人的结局都是一样,惨遭横死。

第一个武安君——苏秦


浅影暮雪


武安君,以武安天下。代表人物有白起,李牧,苏秦等

秦国名将白起数立战功,秦封其为武安君为先。《史记正义》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白起打败赵国的长平之战,白起斩杀赵军45万,威名大振。

战国时李牧数退攻赵秦军,赵王谓“李牧为寡人的白起啊”,故赵惠王封李牧为赵武安君。

而南方楚国名将项燕被楚王赞为楚国的武安君,但无史料记载项燕受封为武安君,曾击败名将李信,大挫秦师,但生不逢时。

战国时代的另一个武安君则是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苏秦为合纵长,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之后出使六国,并佩六国相印,采用合纵策略使山东六国与秦国对峙。


王建国xxy


历史上总共有四个武安君,分别是白起,李牧,项燕,苏秦。

秦国名将白起数立战功,秦封其为武安君为先。《史记正义》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战国时李牧数退攻赵秦军,赵王谓“李牧为寡人的白起啊”,故赵惠王封李牧为赵武安君。

而南方楚国名将项燕亦为武安君,曾击败名将李信,大挫秦师,但生不逢时。

战国时代的另一个武安君则是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苏秦为合纵长,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之后出使六国,并佩六国相印,采用合纵策略使山东六国与秦国对峙。

在秦统一之后,就没有这个称号了。

他们四位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四大武安君都不得善终!。

白起天下无敌,最终自刎而死。

李牧横扫匈奴,后因秦国贿赂大夫郭开所使用的离间计被赵王所杀。

项燕屡败秦军,后被王翦所败,死在乱军之中。

苏秦为燕国去齐国做内应,五国伐秦,齐国同时讨伐宋国,燕国大将乐毅带领五国联军回伐齐国,齐国察觉苏秦是燕国的奸细,所以苏秦被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徐小枫X


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最早出自西周,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武安君亦如此,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仪礼?丧服》篇讲:“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唐贾公彦又疏道:“以其有地则有臣故也。”这里指出了称君的两个条件,一是据有土地;二是属有臣子。 白起数立战功,秦封其为武安君为先。《正义》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战国时李牧数退攻赵秦军,赵王谓“李牧为寡人的白起啊”,故赵惠王封李牧为赵武安君。 而南方楚国名将项燕亦为武安君,曾击败名将李信,大挫秦师,但生不逢时。 战国时代的另一个武安君则是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苏秦为合纵长,并佩六国相印。回到赵国后,赵王封他为武安君

另外还有白起和项燕,我觉李牧的影响最大


战斗大黄蜂


战国时李牧数退攻赵秦军,赵王谓“李牧为寡人的白起啊”,故赵惠王封李牧为赵武安君。

战国时代的另一个武安君则是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苏秦为合纵长,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之后出使六国,并佩六国相印,采用合纵策略使山东六国与秦国对峙。 秦国名将白起数立战功,秦封其为武安君为先。《史记正义》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而南方楚国名将项燕亦为武安君,曾击败名将李信,大挫秦师,但生不逢时。

印象最大的是佩六国相印的苏秦,纵横与六国之间。


LHC否极泰来


古代历史上共有四位武安君,都影响巨大又同结局悲惨无一善终,功勋卓著却遭横死。第一位:战国时身挂六国相印的政治谋略大家苏秦,被齐国大臣因争宠派刺客暗杀而死。第二位:秦国名将一代“杀神"白起因功高震主被秦昭王赐剑自刎。第三位:赵国后期猛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李牧惨遭奸臣郭开陷害、被昏君赵王迁设下毒计冤杀于军中。第四位:战国时楚国末期名将项燕、名将项梁之父、西楚霸王项羽祖父,可惜楚国后为秦军攻破,他也战死沙场以身殉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