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測控站在百萬大裁軍中誕生|劉世恩

終於等到你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更多精彩

测控站在百万大裁军中诞生|刘世恩

測控站在百萬大裁軍中誕生

劉世恩

公元一九八五年,中央軍委做出重大決策:裁軍一百萬。

1

寅虎年春節後第四天,基地副政委王玉群把我叫到辦公室:

「根據精簡整編方案,光遙測量站和指揮控制站合編為測量控制勤務站。命令已到,讓你去任政治委員。」

我料到這一天會來。機關一個月前就傳出「風」:「宣傳處劉處長要下團站當政委!」。

前面的路卻並不平坦。

原來兩站有幹部260多名,新站編制只有130多名,整整超編一倍,超編幹部必須在三年內解決。位子少了,參加競爭的人卻多了。有的想走,有的想留,各懷心思。

站長、參謀長、政治處主任是原指控站的,司政後機關幹部則多一半來自光遙站。只有我一個來自基地機關,如何把一碗水端平?人人瞪大眼睛看著。

戰士們想的是:我在原單位是入黨培養對象、志願兵予轉對象,新站還承認嗎?

全站高度分散,大小十個點號,分佈在四個縣,方圓幾百公里。如何加強管理?

等等。

將兩站合而為一,不像將兩團泥巴揉在一起那樣簡單。合站,關鍵在合心。營房營具、車輛車材、設備器材、桌椅板凳、圖書資料等等,一應有形的死物,一一清點過目,搬遷登記,雖然數量大,畢竟好合得多。人卻是活物,他有眼要觀察,他有心要分析,他有大腦要思維。人心一散,後果不堪設想。

軍人素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擔子已經壓在肩上,縱然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邁開大步前進了。我毫不猶豫地表態:堅決服從命令!竭盡全力,團結「一班人」把擔子擔好!

测控站在百万大裁军中诞生|刘世恩

剛到任時的測控站政委

2

一輛北京吉普載著我和站長在黃土高原上急馳。

面對合站帶來的一系列難題,新站黨委決定,把工作重點放在基層,把團結放在首位。為此,我和站長商量,用十天左右時間跑遍全站所有點號,和幹部普遍談一次話,以心換心,摸清部隊的真實思想。

我們工作心切,每天早出晚歸。

那天下了點小雪,路面結了層薄冰。為趕路程,我們早早起來,不顧天黑路滑,驅車前進。

車慢慢開上山路,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淵。我和站長都有些疲勞,靠在車座上假寐。其實根本睡不著,兩個人心裡都思慮著一團亂麻樣的工作。

突然,駕駛員一個急剎車,汽車來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停在懸崖邊上!原來,他藉著車燈燈光,看到前面路中央有一團黑,以為是塊石頭。

「嗯?調屁股!」站長不乏幽默,嘟囔了一聲。

我們連忙下車。

好懸!假如汽車再往外十釐米,我和站長就提前到馬克思那兒報到了!

到路中間一看,原來並不是石頭,而是一灘融化的水漬。駕駛員慢慢把車開到路中間,我們重新上車。

「看來馬克思還嫌我們太年輕。」站長又來了句幽默,叮囑司機「慢點開」,繼續趕路。

十天的時間,我和站長找幹部談話200多人次。由於我們的過細工作,初步地卻是及時地瞭解到幹部的真實思想,而後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提出希望和要求。

部隊得到初步穩定。

测控站在百万大裁军中诞生|刘世恩

1988年授上校軍銜時的測控站政委

3

整編中頭緒較亂,人心較散,最怕出現意外,尤其擔心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然而,怕什麼就偏偏就有什麼。

一天夜裡,正在睡夢中的我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三更來電話。我趕忙抄起電話,果然不出所料:一名幹部路遇車禍,正在醫院搶救!

但是,已無力迴天。

經調查瞭解,事情是這樣的:一名幹部愛人來隊探親,邀請了幾位同鄉戰友到家中小聚,自然免不了喝酒。飯後已經入夜,一名叫鄭清海的幹部騎自行車返回三十里外的點號。晉西北高原的初春天寒地凍,加上喝了點酒,頭腦昏昏沉沉,途中為躲避迎面駛來的汽車不慎摔倒。事情偏有湊巧,頭部磕在一塊兒石頭上……

距離新站成立還不足一個月!

撞在槍口上了!基地立刻抓住這個典型,展開安全整編教育。為此發出通報,給我和站長在全基地通報批評,要求從中吸取教訓,加強管理。

手捧通報批評的紅頭文件,心中湧起陣陣波瀾。

我們的責任心還不強嗎?

我們的工作還不到位嗎?

我們的努力還不夠嗎?

畢竟死了人。死了人就該追究領導責任。

心裡甭提有多憋屈。可是,憋屈又怎麼樣?誰叫你單位死了人?誰叫你是單位主官?你不擔領導責任誰擔?

憋屈之餘,我悟出一個道理: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必須做到三不:一不能怕吃苦,二不能怕吃虧,三不能怕受委屈。

只能總結教訓,把工作做得更細、更紮實。

测控站在百万大裁军中诞生|刘世恩

在閱兵場上

4

於是,有人議論紛紛:這個站能搞好嗎?他們這幾個領導能行嗎?

很顯然,艱鉅的整編工作不能因死人而受挫!繁重的試驗訓練任務不能因整編而受損!

最重要的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氣!

站黨委認真分析形勢,很快達成統一認識。打基礎的工作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奏效的,但有一些工作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儘快出成效。為此決定:儘快抓出一、兩項工作成效,並提出口號:當好新站第一職,寫好新站第一頁!

新站初建,互相陌生,是一個不利因素。但正因為互相陌生,都想給大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各單位暗中使勁,形勢逐步好轉。站黨委的決定有效地把大家的積極因素引導到做好工作上。

6月25日,一個晴朗的日子。崗位練兵表演和閱兵在熱情高昂的氣氛中進行。各單位的閱兵方隊邁著整齊、堅定的步伐,雄赳赳、氣昂昂通過受閱臺。崗位練兵表演和閱兵獲得圓滿成功。基地副司令姜學福親臨指導,給予充分肯定。

「我們不比別人缺一條胳膊少一條腿,別人能做到的,我們同樣能!」這幾乎成為全站上下的呼聲。

好消息接踵而至:

參加基地組織的萬米長跑接力賽,我站四名戰士組成的代表隊,奮力拼搏,以遙遙領先的成績榮獲第一,為我站捧回第一塊獎牌!

參加基地組織的基層單位歌詠比賽,我站八隊二中隊不負眾望,再獲第一!

參加基地「八一」閱兵,我站閱兵方隊榮獲第二!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年底我站被評為全軍財經紀律先進單位!這在兩站合編後財務、賬目極易混亂的情況下,實屬不易。

部隊士氣大振。

测控站在百万大裁军中诞生|刘世恩

2009年回基地時在測控站老辦公樓前留影

5

情緒是互相傳染的。消極的情緒互相傳染,積極的情緒同樣互相傳染。領導的情緒傳染給群眾,群眾的情緒反過來又傳染給領導。初戰的勝利讓全站上下一掃因死人帶來的陰霾,人人臉上綻放出美麗的笑容。

站黨委因勢利導,將大家的積極熱情引向主攻方向——試驗訓練任務。這是基地的中心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完成好試驗訓練任務才是最重要的。

8月27日,建站半年之後,迎來新站第一次導彈飛行測量任務。

在試驗訓練中,我站主要擔負光測、遙測,以及光測、遙測數據膠片的洗印任務。抓不住目標,數據不完整,洗印出差錯,都會造成嚴重後果。我站幹部戰士在新的編制體制下,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圓滿完成了任務。

這一年,我站共三次參加試驗任務,均圓滿完成。年底光榮地捧回基地頒發的軍事工作獎。

新站組建的第三年,迎來了「風雲一號」衛星發射任務。

「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是我國研製的第一代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是我國「七五」衛星型號重點項目。為圓滿完成任務,許多同志寫了決心書,許多基層單位將軍令狀送到站裡,人人摩拳擦掌,個個信心百倍,誓以實際行動圓滿完成任務,在新站史上書寫光輝篇章。

站領導分頭下到各點號。我來到**號光測點。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隨著調度裡傳出「點火」口令,我們的光測人員眼睛緊盯著光側儀,一眨不眨。

緊接著,一聲聲激動人心的報告傳來:

「**號發現目標!」

「**號發現目標!」

「**號跟蹤正常!」

「**號跟蹤正常!」

「……」

那聲音,有如九天的仙樂,有如滾滾的春雷,心裡那個甜啊!

任務完成得十分漂亮。

對了,有件事很值得一提,還和咱們介休有關呢。一位陝西籍幹部,為參加試驗任務將陪同妻子回老家生小孩兒往後推遲了幾天。結果,車快到介休時突然臨盆。介休車站工作人員聞訊後立即和當地醫院取得聯繫,當列車停靠介休站時醫院的救護車已等候在站臺,及時將產婦拉到醫院,順利產下一男嬰。我借回介休探親之際專門給介休車站送去錦旗,代表測控站表示深切感謝。

在精簡整編中誕生的測量控制勤務站,就這樣紮紮實實地邁開了前進的步伐。

测控站在百万大裁军中诞生|刘世恩

劉世恩,筆名綿夫,男,漢族,山西介休人,1946年5月出生。197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並分配入伍到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歷任宣傳幹事、政治教導員、宣傳處長、團政委;1990年3月調國防科工委指揮技術學院任政治教員,講授『軍隊政工史論』;1990年9月調國防科技大學,歷任宣傳處長、校政治部副主任、計算機學院政委。2001年授少將軍銜。2004年6月退休。先後有多篇論文、散文、詩詞發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銀河魂』(和劉鳳健合著,2003年9月出版,軍事科學院出版社);『大宇放歌』(2005年8月出版,解放軍出版社);『大宇放歌Ⅱ』(2013年3月出版,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軍校育才探略』(2007年6月出版,解放軍出版社);『銀河精神的形成與傳揚』(2009年6月出版,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發現不一樣的新天地

测控站在百万大裁军中诞生|刘世恩测控站在百万大裁军中诞生|刘世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