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責罵的藝術 媽媽在寶寶犯錯時忍無可忍一定要罵時 請先看完這個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每位父母都是人,都會有氣極了的時候。

氣極了的時候,當然除了打就是責罵!

當然體罰是父母情緒的出口,對孩子的規矩建立來說體罰並不是好的仙丹。

理性的溝通(或是責罵)的威力遠大於體罰。

當然了責罵也是需要技巧的,只把握了這些技巧,責罵才能在不傷害孩子感情下,達到最好的管教效果。

喜歡責罵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嘍!

責罵的藝術 媽媽在寶寶犯錯時忍無可忍一定要罵時 請先看完這個

孩子在父母眼裡都是非常可愛的。

有時候看著孩子無辜的模樣,父母都不忍罵下去,甚至還會笑出來。

但是這裡父母要特別注意了,孩子再無辜可愛,責罵時一定要忍住。

責罵就是希望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下次不再犯,父母若在此時噗疵的笑出來、或是用戲謔的態度,那麼責罵不但失去意義,更可能讓孩子知道:“阿~原來這樣我就不會被罵了,麻麻粑粑還會高興呢!”

以後孩子就會開始在遇到責罵的時候用試圖戲謔的態度闖關,並期望可以利用這些小手段來讓麻麻粑粑不再責罵。

責罵的藝術 媽媽在寶寶犯錯時忍無可忍一定要罵時 請先看完這個

碎碎念式的叨唸不但沒有效果,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想仔細聽你說甚麼。

父母自己責罵可能感覺不到,如果麻麻粑粑有一方聽對方在責罵孩子時,自己都沒聽出來孩子做錯事的原因,那還是快點阻止助繼續責罵吧。

因為在斥責的過程中,連大人沒聽到孩子哪裡做錯了,那讓幾歲的小孩子怎麼可能明白自己哪裡做錯了?

而且,我們都有被父母叨唸的經驗,同樣的事情在十分鐘裡講超過三次以上,絕對會開始神遊,這樣的責罵既沒有建設性更沒有效,還會磨損孩子對爸媽聆聽的耐性,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反正做錯事,媽媽爸爸就是要念,那我就放空等大人唸完就可以去玩了。”

責罵的藝術 媽媽在寶寶犯錯時忍無可忍一定要罵時 請先看完這個

出門在外,孩子也是偶而會犯一些出槌的時候。

如果這樣,請麻麻粑粑注意先把孩子帶離人多的現場,有角落去角落、有廁所去廁所,因為就算只是一個孩子也有自尊心,沒有人願意被別人看到自己被罵的窘態,要讓孩子在意自己的自尊心之前,我們要先幫他保留顏面。

責罵的藝術 媽媽在寶寶犯錯時忍無可忍一定要罵時 請先看完這個

麻麻粑粑可以在家裡固定一個角落是用來責罵或是罰站懲罰用的。

當孩子故意作出不好的動作或是挑戰父母建立的原則時,我們就會帶孩子到那個角落去責罵或是罰站。

一是,這樣讓孩子可以有個明確的懲罰空間概念,不會覺得家裡所有地方都充滿著可怕被責罵懲罰的回憶。

二是,當孩子開始出挑戰麻麻粑粑的行為時,也可以作為"提醒"的關鍵詞。例如:孩子不能上樓梯去開高處的櫃子,當她想要試圖去開時,那我會先請她出去,若她還是不出去,麻麻粑粑就可以這樣提醒她:寶貝,你再不出去我就要請你那個角落罰站嘍。

當然,如果還是不終止錯誤行為,那就是直接帶去責罵角。

最後,也是關鍵的一步,也是麻麻粑粑容易忽略的一步:

責罵的藝術 媽媽在寶寶犯錯時忍無可忍一定要罵時 請先看完這個

無論多憤怒、多生氣,責罵結束麻麻粑粑好好的告訴孩子:媽媽好愛你,請你以後要聽話不可以…知道嗎?

對孩子來說,這個擁抱是很重要的定心丸,也是撫平斥責帶來的衝突最好的良藥。

生氣是當下,責罵是手段,千萬不要對孩子延續太長太久的怒氣,那樣對親子關係是傷害,孩子是我們的心頭肉、心肝寶,切莫讓責罵懲罰讓孩子失去了對麻麻粑粑的安全感。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一定或多或少的會有被麻麻粑粑罵的情況出現。

如果責罵是無可避免的情況,那就一定要讓責罵與懲罰具有存在必要的建設性,相信我們的孩子都能在責罵中學習成長、在懲罰中仍然能感受到麻麻粑粑充沛的愛與關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