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生命有一种可悲,叫为了成为受害者使出洪荒之力

去年,北大高材生控诉父母,引起了强烈关注。

孰对孰错,作为旁观者,说不清楚。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凡是把责任推给别人,就是把自己定义为受害者。无论人生路上遇到什么人、什么事,都要保持觉知,做个大人,自己都负起全部责任。

生命有一种可悲,叫为了成为受害者使出洪荒之力

我们的老祖宗太有智慧了,每个汉字都是智能符号。你看, “孝”字是由上“老”下“子”构成,告诉我们老一代和子一代合而为一,是一体的、全息的。孝把老人和子女连在一起,因为有了桥,也就没有了代沟,天地交泰。天父地母,我们是通过父母而来的,只有通过父母,才可以连接那个伟大的起源,也就是道。

现在很多人说自己和老人有代沟,其实那就是骂自己,因为你在说自己不孝,不会和老人沟通。想想我们两三岁时什么也不懂, 父母拉着我们的小手,一点一点地教,他们多耐心啊!等到我们十七八岁了,翅膀硬了,成了新新人类了,自以为了不得了,瞧不起父母了,觉得父母没有自己新潮,什么都不懂。即便如此,你就不能像当年父母对你那样,教教他们吗?如果我们跟老人学会了沟通,就学会了搭桥。这个桥一搭上,不得了啊!因为你会沟通了。这意味着你在社会上会做人了。

古人早就知道这一点,乾为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代表自强不息的精神,为阳刚之气。你与父亲关系不好时,就继承不了父亲的阳刚之气,因为你们两个人的信息能量场是排斥的,互相否定,双方会自动屏蔽掉对方的信息,父母的福就传不到你这里来。而与母亲不和,孩子缺乏温暖,长大了会没有幸福感,难以建立高质量的亲密关系,甚至产生怨恨情绪,寻找畸形的爱,诸如早恋、染上网瘾、打架斗殴等。

现代心理学也证实了上述观点。小时候感觉或期待父母是完人,无所不能,长大后才知道父母不仅是普通人,而且也会犯错误。小时候,对妈妈有很多期待没有得到满足,这些情绪留在头脑中, 一直活在小时候的感觉里无法长大。因为我执,感觉匮乏、委屈、不安全,幻想有个更加细腻体贴爱自己的妈妈,于是站到了比父母更高的位置上,试图改变他们,要求他们成为更好的父母。这些幼稚的婴儿式期待障碍了爱的流动,无法看到父母真实的样子,无法感恩生命由他们而来的事实,无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或是越界承担自己不该承担的。

从这种幻想中走出来,接受父母真实的样子,才意味着真正的长大。若一直抓住童年的幻想,就无法看到如实的样子,对很多事实都不能接纳。所有孩子面临的挑战就是接受和尊重父母如实的样子,回到孩子的位置。不是尊重父母的行为、情绪,而是尊重“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这个事实。我们需要的任何事物别人都可能会给予,唯有生命,只能来自父母。不管父母多么局限、无能、有多少缺点,他们给了你生命,就这一点,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都已经足够了。何况,父母很普通却可亲可爱,竭尽全力地爱和给予。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子女就会成为心理学所说的“受害者”,吸引别人来加害。

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没有人可以取代。如果无法臣服于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的事实,也就无法热爱自己的生命。站回孩子的位置,那份拧巴不在了,焦虑和不安就不在了,爱重新流动起来,被庇护和祝福的感觉回来了,生命真的就轻安自在了。


摘自《家道与孝道:天经地义》,孙一乃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