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经济,为何老人总成“骗财”受害者?

要说什么人的钱最好赚,排行第一的肯定是老人和小孩。

我们总能在新闻报道上看到不少老人成了“保健品”的受害者,购买几千元甚至几万元的各种保健产品。虽然科学证明了这些产品的功效存在严重夸大与作假的问题,但就是抵挡不了老年人的热情。

甚至有报道称贩卖假药的商贩被抓获,还有老人苦苦向警方求情,称他们的药物确实有延长寿命和保健身心的功效。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感叹老人老了都老糊涂了,这些骗人的东西都能信。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人老了最怕的东西,想必就是死亡了。年轻时忙活了大半辈子,等到发现自己的身体机能开始逐渐下滑时,就越发感受到恐惧。这个时候的“救命稻草”,也就成了老人重点关注的东西。

老年经济,为何老人总成“骗财”受害者?

对于“延长寿命”的药物和方法,更是成了老年人的青睐。保健品的药物真的有那么神吗?事实定然是否定的。但老人通过这样的心理暗示,谋求一种安慰。而且这种安慰,也会随着老年人周围的群体开始扩散,最后形成了一定的效应。

小区楼下的“养生讲座”,坐的最多的肯定是街坊邻居。如果这个时候有某个老人相信的人宣传药品的功效,也就容易引发群体的购买。

18年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占据总人口的15.5%,短短几年间就上涨了5%。老年人口上涨的背后,表明了老年人占据的消费市场比重将越来越大。而在16年卫计委的数据中显示,中国人现在平均寿命已超过了76岁。

中国老年人一般过了60岁便不再从事体力等大型劳动,这意味着中间有16年的时间是过着吃老本的生活。半辈子辛苦攒下的积蓄,随着时间流逝越发担心起来。有人说老人只会把钱存放起来,其实这是一个不恰当的结论。

老年经济,为何老人总成“骗财”受害者?

现今随着高科技的普及,老年人接触到相关的理财产品也是越来越容易。这几年的中国大妈跟风杀入股市、黄金市场也是比比皆是。但更多的老人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跟风买入,因此也成了骗子关顾的对象。

只要一个所谓的小道消息,通过大妈渠道进行广泛的传播,就形成了一定的效应。监管部门在这几年也加强了对老人投资的管理,为老人普及相关的知识。

每次提到老人问题,见得最多的答案就是“多些时间陪在他们身边”,但现状是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不少子女40几岁还要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给下一代偿还房贷和车贷。因此对于空闲的时间,其实还是很少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和子女分隔两地。但不少习惯农村生活的父母不愿到城里生活,也不愿随意搬迁,给子女增添生活的负担。

老年经济,为何老人总成“骗财”受害者?

“老年经济”的比重在未来将会越来越大,如何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观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老年人接受的信息速度较慢,反应能力也越发下降。尤其要警惕通过老人的“善心”进行行骗的人。

何况不少老人在发现自己受骗后,往往都不敢将消息告知家人,担心家人的责怪。这些种种,都造成了老年人成了“受骗”的重点对象。

政府和个人将如何对待“老年经济”,让人拭目以待。

老年经济,为何老人总成“骗财”受害者?

对于“老人骗财”的事件,你怎么看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