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放牛娃”李書福的創業史

我是一個放牛娃

“我是一個放牛娃,上小學時,我利用暑假為生產隊放牛,每天0.15元,一個暑假能賺6元~10元人民幣,對我來講這是一筆大錢……”近日,一篇描寫創業歷程的8000餘字的長文在網路上迅速傳開。

文章的作者正是李書福,1963年生人,今年55歲,造車20年。5月21日,這位汽車行業的首富發表署名文章《向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致敬》,首次向外界披露其創業史上大量不為人知的細節。

“放牛娃”李书福的创业史

李書福成長的年代,正值中國經濟大潮洶湧之際,社會上風行“讀書無用論”。高中輟學的李書福也“試水”商海,成為一名大時代的小創業者。

1982年

19歲的李書福從父親那裡得了數百元,買了一臺手提照相機,騎個破自行車走街串巷給人照相。因為“技術過硬、服務熱情”,很快賺到第一桶金,正式開起了照相館。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的業務升級了”。

在沖洗照片的過程中,李書福發現:通過特殊的溶液,能夠從廢棄物中提取高純度金屬。於是,變廢為寶的新業務迅速在當地拓展出一片天地。之後,由於提煉技術逐漸普及,供應鏈競爭加劇,廢舊零部件成本激增,李書福進入了“新一輪的艱難轉型”。

22歲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電冰箱開始進入百姓人家。很快,22歲的李書福找到了新的商機——生產電冰箱配件。第三次創業的過程十分坎坷,但最終他創辦的黃岩縣石曲電冰箱配件廠一舉成名,成為當時全國最有競爭力的蒸發器、冷凝器、過濾器製造商。從此,他輾轉商海多個領域,開始了人生多次華麗的轉身。

6年後,李書福創辦浙江台州吉利裝潢材料廠。隨著中國第一張美鋁曲板問世,新的“聚寶盆”每年能帶來近億元的利潤。此後,他又造出了中國第一輛豪華踏板式摩托車,吉利集團也因此贏得了“踏板摩托車王國”的美譽。

35歲

名利雙收的李書福並沒有就此“安分”下來。一個更大的夢想召喚著他——製造中國人自己的汽車。這一年,他35歲。

為了實現造車夢想,李書福曾花6萬塊錢買了一輛深圳產的中華轎車,以“庖丁解牛”的方式分析汽車構造。之後,他還拆解過奔馳、紅旗等轎車,又將自己從國外收集的發動機、方向盤、安全氣囊以及一些電子電氣設備帶回國,細心鑽研。

“接下去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李書福在自述中說道,起步階段,算上他自己,公司總共只有3個研發人員,如今吉利在全球有近兩萬名研發工程師,每年的研發費用高達數百億元。

數據顯示,2016年,吉利淨利潤為51億元。2017年,淨利潤上升108%,達到106億元。從銷售數據來看,2017年吉利汽車累計實現銷量124.71萬輛,同比增長63%。與此同時,其在乘用車市場佔有率達到5.06%,同比增長1.75%。

在漂亮的成績單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一定要打基礎、練內功,千萬不能隨泡沫飛揚,跟妖風起鬨,否則風口過後將會留下一片狼藉的悽慘景象。退潮以後,裸泳者將會很難看,搞得不好有可能回不了家。”李書福談及吉利30多年的實踐與探索,並做出總結。

“中國汽車工業要做強做大,必須進一步放開管制,應該歡迎更多的人參與到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中來,鼓勵各種形式的創新與探索。”他在肯定汽車市場開放的同時,提醒從業者,“利用互聯網概念,電動車概念,以及借發展實體經濟的名義投資汽車工業,其目的不是造車,(而是)既不想自己承擔風險,又想乘機變相撈錢,這樣做不利於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他還主動提及今年年初吉利對戴姆勒股份的收購事件,“吉利收購戴姆勒部分股權,資金基本上都來源於海外資本市場,完全沒有使用中國境內資金,其中80%左右來自海外的外資銀行,小部分來自海外的中資銀行,還有一部分是吉利自有資金,這完全是市場化資本組合、市場化自我平衡的資金結構安排,這種安排沒有任何特殊背景。”

“世界上所有投資都是機遇與風險並存,吉利投資戴姆勒也存在機遇與風險,是一項完全合規、公平的透明交易,當然這也是一次冒險的創造性探索。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探索,更好地迎接21世紀的商業競爭。”他說。

20年前拆解奔馳的李書福如今已經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他被人稱為“汽車瘋子”,卻“瘋”出了境界,成功站在了全球汽車製造的大舞臺上。對於中國廣大創業中的民營企業家來說,李書福代表了無限的可能性。他和吉利的故事,堪稱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汽車行業的經典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