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孩子,我該怎麼告訴你,28日的上海發生了什麼……

孩子,我該怎麼告訴你,28日的上海發生了什麼……

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

昨晚,上海的好友簡打來電話時,我正在改稿。她說:"做媽媽七年了,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害怕,害怕失去我的孩子。浦北路近桂林西街,是我和孩子每天上學、回家都會經過的地方,就在這裡,兩個小學生被持刀歹徒砍傷至死……"

我下意識地轉身,身後小床上五歲女兒睡得正香,橘黃色的燈光灑在她的被子上,一隻胖乎乎的小腳丫大大咧咧伸出被子,想到在上海,有兩個小孩的媽媽,以後再也不能看見睡熟中的小孩,幫他們蓋好蹬開的被子,忽然鼻子發酸,淚如雨下。

背景☞

上海警方通報:2018年6月28日11時31分,徐匯公安分局接110報警稱,浦北路近桂林西街附近1男子持菜刀砍傷3名男童及1名女性家長。接報後,公安民警立即到場處置,在過路群眾的配合下當場抓獲犯罪嫌疑人黃某,同時將4名傷者迅速送醫救治。目前,2名受傷男童經搶救無效死亡,另1名受傷男童和女性家長無生命危險。

孩子,我該怎麼告訴你,28日的上海發生了什麼……

我能理解簡的恐懼,她的孩子,和去了天堂的孩子,上過同一個興趣班。太近了,近到切膚之痛的代入感,近到或多或少聽說了這件事的孩子,會睜大眼睛問媽媽,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簡只覺心臟抽緊,不知該怎麼給孩子解釋。

事件發生後,網上有很多人談自救知識,我不想談了,個人感覺,在"上海世外"這樣的突發性事件中,自救知識真的很難派上用場,大人都反應不過來,何況一個徒手的孩子。

只想聊一些自己的思考,關於"該如何看待類似事件"以及朋友簡的糾結 "該不該讓孩子瞭解真實世界殘酷的一面?"。

該如何看待類似事件

我自己也是媽媽,我知道孩子是媽媽的軟肋,每次發生類似惡性事件,最焦慮最緊張的就是媽媽。看到新聞的第一刻,我也很焦慮,對父母來說,孩子平安長大是最重要的事,怎麼現在連最基本的訴求都沒了保障?

但很快我發現,焦慮的情緒是會層層遞進的。剛開始是不安感,不安感會慢慢擴大,到最後變成抱怨,抱怨自己所生活的環境,抱怨不能給孩子太多,抱怨不滿意又很難改變的現實……

這其實是一種不好的狀態,負面,而且沒有意義,不解決任何問題。

在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可得性啟發",意思是人們總是根據能夠想起某些信息的容易程度來判斷事物發生的頻率。

比如,當你問坐火車和乘飛機哪個更安全,幾乎所有人都會告訴你坐火車更安全,飛機出事概率大。其實,飛機事故發生率遠遠小於火車事故發生率,只是因為飛機出事,媒體紛紛發佈重頭消息,人們看見、聽見了很多信息,便傾向於認為飛機不那麼安全。

就突發事件而言,以前不是沒有,只是因為現在媒體發達很多,新聞能夠第一時間抵達我們眼前,信息量大了,讓人感覺負面事件也越來越多。

其實如果能試著克服"可得性啟發"的心理,客觀去看,會發現,不只是我們所處的中國,任何一個社會,都存在突發惡性事件的可能。

美國得州休斯敦市南部一所高中的一名17歲學生在校內開槍,打死九名學生和一名教師,另有10人受傷。沒有人知道犯案的學生帕古爾齊斯為什麼開槍,事前他不曾發出過任何“警告信號”,只在臉譜網上傳一張黑色汗衫照片,汗衫上有“天生殺人”的字句。

孩子,我該怎麼告訴你,28日的上海發生了什麼……

日本,一個68歲的男子向正在參加桑把舞節的人群投擲了6個裝滿汽油的火焰瓶,大火夾雜著玻璃造成15人受傷,其中還包括一名1歲兒童。

不可否認,每一起突發惡性事件背後,都折射著各種社會問題,制度的不夠完善、對邊緣人的關注不夠、階層分化加劇以及等等。但我們仍需要接受社會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現實,並客觀理性地看待在社交媒體時代,恐慌與困惑被放大的可能性,避免陷入到焦慮擴散的陷阱裡。

正如尼采說過的那句話: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該不該讓孩子瞭解,真實世界殘酷的一面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很明確:

如果你不具備讓孩子一直生活在真空中的能力,就應該讓孩子瞭解世界的真相。

有一件事我至今記憶深刻,大概七八歲的時候,我和一個小夥伴跑到離家有點遠的偏僻地方玩耍,在我們回家的路上,過來一輛摩托車,車上的中年男子說:“小朋友,家遠嗎,我送你們回家吧!”

我馬上很警覺,說:“不用了,我爸就在附近,馬上就過來了。”

那個中年男子看了我們一眼,便駕車離開了。如果不是之前從父母口中聽過販賣兒童的案例,我可能不會多一份警覺,如果我選擇相信那人,上了他的車,後果有可能不堪設想。

多年以後,我也會想,可能那個人真的是出於好心想送兩個小孩回家呢?但我想,就算重來一次,我仍然會選擇拒絕他的"善意"。

抱有最好的期待,同時做好最壞的準備,這兩者並不矛盾,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因為父母講的黑暗面而討厭這個世界,只是更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

瞭解這個世界的不完美,知道身邊有各種各樣的人,不代表捨棄內心的真和善。不加思考,一味相信世界的美好,才是傻白甜。

孩子,我該怎麼告訴你,28日的上海發生了什麼……

現在的信息很發達,孩子接觸到各種負面消息的概率比我們小時候大得多,與其讓他們在與黑暗的初識中矛盾痛苦恐懼,還不如真誠、客觀地講清楚事實。

只是,我們在講述的時候要注意到不同年齡的孩子接受程度不同,講述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幼稚園和低年級的小朋友,儘量用簡短的描述,減少細節感,並向他們保證,學校、家庭是安全的,會有成年人的保護,列舉一些例子,提醒他們公共場所裡有老師、警察和監控錄像。因為,小一些的孩子,瞭解事實是為了增加自我保護意識,但安全感的彌補也很重要。

如果是高年級孩子,可以多一些探討,比如思考制度上可以做出什麼改善,青春期的孩子,還可能存在"非黑即白"的思維,有些孩子會很憤怒:"應該把這些壞人全殺掉!”家長可以趁機引導他們辯證地看問題。

不管怎樣,關鍵並不在要不要讓孩子瞭解真實世界殘酷的一面,而是要告訴孩子,美好與黑暗是並存的,有光的地方就有陰影。

寫在最後

最近,負面新聞好像來了個集中爆發,從米脂砍殺學生事件到甘肅女孩跳樓事件,再到"上海世外"的突發事件,多少讓人有點喪氣。有一位朋友在微信上問:我們生活的這個地方,還會變好嗎?我忍不住給他留言:會變好的,因為還有很多像你這樣,期待它變好的人。

孩子,我該怎麼告訴你,28日的上海發生了什麼……

有人悄悄留下花和字條

孩子,我該怎麼告訴你,28日的上海發生了什麼……

有人悄悄留下花和字條

孩子,我該怎麼告訴你,28日的上海發生了什麼……

一名世外小學的外教面對著梧桐樹下的花束掩面而泣,他手中拿著的是最後一次教孩子的課本。

孩子,我該怎麼告訴你,28日的上海發生了什麼……

6月28日晚九點時的浦北路。人們聚在這裡,很安靜。交警臨時把這條路變成了單行道,方便前來祭奠的人。

孩子,我該怎麼告訴你,28日的上海發生了什麼……

29日凌晨,現場下起了暴雨,即使衣服都被淋溼了,一些市民也不願離開,而是為熄滅的蠟燭撐著傘,將熄滅的蠟燭再一一點燃。

孩子,我該怎麼告訴你,28日的上海發生了什麼……

徐先生家住楊浦區,29日凌晨1點多,徐先生騎摩托車來到現場,從揹包裡拿出黃色電動遙控汽車玩具,“我白天一直上班,晚上回家了一家人就討論這事,兒子說一定要讓他最喜歡的遙控車陪著兩個孩子。”徐先生說,自己的兒子目前正在上小學一年級,雖然距離事發地不近,但相差不多的年紀,讓兒子哭了一下午。

……

這仍是我們孩子會慢慢長大的地方

你的善意,是它的尊嚴和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