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孩子喜歡什麼事情自己做主是什麼性格?有時候有些事情明明是錯的他卻要堅持?

用戶53301722863


孩子在慢慢長大。而成長的過程是需要自由以及試錯的。

所謂的自由,那不是做什麼都對,做什麼都符合別人的想法。自由是需要犯錯的,需要試錯的。自由不是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是想不幹什麼就不幹什麼。

作為家長,是需要引導和扶正的。而引導也是講究方式方法的。

12歲啦,完全可以當做一個成人,告訴他一些成人世界的真相啦。

我比較同意的一個方法,那就是不要當著他的面的說教。

不妨通過大人的對話,告訴他應該怎麼怎麼樣。

譬如,不想讓孩子自己去旅行。可以說:自己有個朋友的孩子,差不多大的歲數,自己去旅行然後遇到了各種問題,結果很受傷。

這個過程,要改變為兩個大人的對話。你別說是孩子啦,就是成年人,也不喜歡別人針對的說教。

最好的情況下,不當著孩子的面,然後還能讓他聽得到。越是小聲的說話,別人聽的越清楚。越是大聲,別人未必聽得進去,尤其是個孩子。

對和錯不重要,一個12歲的孩子能錯到什麼地方去呢,給他撐起一片天空,讓他去感受裡面的傷痛或者欣喜,成長的過程,原本就伴隨著傷痛的。

自己能感覺到錯誤,原本就比別人指出的來得深刻和不會忘卻。


塵緣未了話江湖


12歲的孩子做事情有主見,明明錯了還堅持自己。

1.這說明什麼?

說明孩子正常,孩子長大了,懂得自己去判斷和做決定,哪怕是錯了。

2.如果孩子都12歲,還整天圍著父母轉,什麼事情都聽家長的,自己沒有主見,那家長才要擔心呢?將來孩子上高中怎麼辦,上大學了怎麼辦?被人欺負了怎麼辦?難道那個時候孩子還要打電話問問家長,我該怎麼辦。

3.教育誤區

很多父母以愛為名義的行為,跟幫助孩子成長比起來,真的是南轅北轍!

表現在:

①代替孩子成長:孩子該自己做的,父母給做了

②禁止孩子成長:合理、輕微的冒險,都不讓孩子去嘗試,以至於沒有了成長機會

③妨礙孩子成長:總是為孩子出主意,或加以限制

④讓孩子逃避成長:用恫嚇、施壓,否定孩子,讓孩子失去成長機會

4.父母唯一要做的

父母應該是幫助孩子成長,即是幫助孩子,讓孩子自己成長!幫助孩子培養出照顧自己本人人生的能力。

5.十大育兒要訣

父母遵守十個基本要訣,幫助父母抵禦育兒中的90%錯誤!

1、溝通的意義取決於對方的回應

2、孩子的學習來自家長的行為和情緒,而不是家長的指令。

3、所有行為必有其正面動機

4、有更好的辦法,每個人必會追隨

5、凡事總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6、成長過程是一個學習過程

7、應該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長

8、愛不可以作為籌碼

9、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10、一個人不能控制另一個人//@叢冬旭親子關係:父母培養孩子的第一項能力就是,建立自我意識。


叢冬旭親子關係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產生叛逆性格,他們自己有了“小大人”感覺,很多事要自己做主,不願意別人給他們做主,但由於年齡的關注,是非對錯還分不清楚。這是正常現象。


音十無悔


首先他認為是對的,就好像很多事,你懂不見得別人會懂,別人懂的也不見得你都懂,每個人的知識面都是有限的,但是可以去學習,你認為錯的,也不見得都是錯的,既是你是對的,但是他不懂,就需要你去奈心的去進行正確的引導,打罵不能完全解決認識上的問題,況且人都是一個從不懂到懂的過程,你也需要輔助他自己能夠成長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他單獨生活的時候,你才能會放心,安心。


好的心情來自身心健康


是成長,現在的孩子汲取的信息量大,成長速度快了點兒,不缺營養,身體發也正常,在他們的心裡存在了許多待回答的問題,十二歲對穿衣服有要求了,會常照鏡子,也可能會問自己從哪來的等等,這種狀態是青春期的早期萌芽。家長不要焦慮,注意繼續觀察,這個時期開始,心理和能力不匹配,也就是說心理強大,能力脆弱,一個錯誤重複犯,家長要有耐心,不能用簡單對抗的方法。而要因勢利導,採取牽引和激勵教育方法,循序漸進,對重複犯的小錯誤,採取重複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長。


已亥天蓬


我個人覺得這應該是個好事情,有自己的觀點主張,是應該比較讓家長放心了。這樣的性格其實就是比較直性子或者說是執著,再者說每個人的成長都會繞點彎路,這個我們父母無權干涉,有個錯誤的經驗,他的人生還很長會走的更加順利。對於孩子來說每個第一次都是嘗試,來讓他對接觸的新事物有自己的評判以及印象。


輸不起的白日夢


說明他很有思想,還很固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