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會每週給高三的孩子看白巖鬆的《新聞週刊》來積累寫作素材嗎?為什麼?

風物長20111213


會的。這不僅僅是積累素材的問題。高三的作文,一個重要方面是思想高度,思維角度是要靠引領的。家事國事天下事說不好事事關心,總要讓他們認識到該如何看待,如何思考。老師個人思維角度狹窄,為什麼不找個人幫忙呢?個人認為白巖松思想認識比我深刻,境界比我高。再說高考前時間緊張,請名師講課又要很多錢的,能不費錢就聆聽有價值的事件分析,不是太好的事嗎?當然,我不允許孩子們太放鬆,一節課下來總得有八百字筆記吧,不然,屏幕一關,完全忘記。同時,我們也會找些相關文章拓展深入。語文課本就是孩子們比較放鬆的課,要給他們找出事情。


愛佳愛寶 王豔芳


您好,我是高三老師。我給你一些建議。

《新聞週刊》簡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一檔週末雜誌性新聞欄目,每週六22:15播出.眼下的中國,變化劇烈,選擇什麼樣的新聞,以什麼樣的眼光,能將過去七天的中國濃縮在一本45分鐘的電視新聞雜誌裡,是我們每天都在不停思索的問題.我們經歷過痛苦,困惑,我們也擁有過快樂和自信,我們追求的是希望作一本有理想,有責任感,有尊嚴,能夠記錄歷史的新聞雜誌,而我們更期待的是,能在與您的溝通交流中獲得啟迪,因為這是我們一起經歷的時代.首播時間:週六22:15-23:00;重播時間:週日01:15,04:15,09:10.

主持人是白巖松。與週日晚上水均益主持的《世界週刊》堪稱央視每週兩個壓軸節目。高三學生時間比較近,選擇這兩個節目瞭解國內和國際發生的事件,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幫助,不只是高考。如果理科生更適合。文科生只看這兩個節目是不夠的,可以多看一些深度的節目。

。加油。


小數屋


我覺得高三孩子每週觀看一次《新聞週刊》很有必要!

因為《新聞週刊》獨特的敘事評論方式,有事實,有觀點,有鮮活的材料,有敏銳的評論。其中鮮活的素材與厚重的思想正是我們學生寫作中最缺乏的。

長期以來,學生作文沒有東西寫,被歸因於缺乏生活經歷。其實只要願意分析如今高中學生的學習現狀自然明白,這不是學生的過錯。殘酷的現實決定了學生不可能生活豐富,因為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去社會,沒有時間進行深度的閱讀。

而《新聞週刊》給學生提供了這樣瞭解社會的機會。一期節目約40分鐘,正好一節課的時間,儘管高三學習壓力很大,但每週一節課的時間還是可以擠出來的。《新聞週刊》與別的電視欄目不一樣,他給我的感覺很溫暖,很踏實,與同類的新聞節目相比視角更廣深度更深,語言跟令人回味。

藉助新聞週刊積累寫作素材,引導孩子多觀看,以豐富生活積累情感,多思考,以提高認識,獲取靈感;多閱讀,以拓展視野培養感;多練筆,與表達意願,鞏固靈感。新聞週刊引導學生,從我的世界走向周圍的世界,從我的生活走向社會全體的生活,從作文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不斷拓寬學生生活的領域。這才是學生們寫作的不竭源泉。

所以,對於高考生來說,看一看《新聞週刊》是很有必要的。


家有初中生


在高三期間想提高寫作能力,本身就有點晚,寫作能力不是一兩天能夠得到提升,如果臨時抱佛腳,看《新聞週刊》沒有壞處,但是不太可能提高寫作能力的,只能提高思想意識和觀念,要想提高寫作能力,你要看一些好的故事,兩種故事,一具有戲劇性的故事,二就有故事性的散文。另外對於高三的學生寫作文;

儘可能的寫小事,不要寫大事,

儘量寫身邊的事,不要寫過去的將來的事,

儘量寫人,不要寫神。

以小見大才是故事的根本,我們這些年很多老師教的作文,基本上是詞彙組合,缺少對生活的認知,基本上是排比句組合,缺少生活語言,基本上是名言名句的組合,缺少自我的語言感觸。作文就是文學,一定要生活。


周老師天地合文化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作文也是如此。作文素材來源於生活的積累,沒有好的素材就不能拓寬視野,那也就不能激發人的思考,高中的作文多是對社會熱點的看法和思考。那高三的孩子看新聞週刊就是一個很好的拓寬素材的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