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醉梦三国(十六)刘表虚有其表,孔融只会嘴炮,三国名士水货多

在《三国演义》的小说的人物中,除了争霸天下的诸侯,幕后策划的谋士,征战沙场的名将之外,游走于四方的名士也是不可忽略的阶层。这些名士都是当地非常有名望的人,因东汉举孝廉的人才制度,而掌握了天下人才评估的大权。受到他们赞赏的青年人往往会得到朝廷重用,进而平步青云。被他们写下负面评语的青年人往往会被各路诸侯嫌弃,找不到工作,郁郁而终。小说中提到的东汉末年到晋朝初年的名士很多,有真正的贤德之士,也有靠着嘴巴混饭吃的水货。本章节我们就来讲讲,水货名士们的那些事。

醉梦三国(十六)刘表虚有其表,孔融只会嘴炮,三国名士水货多

说到三国时代名士中的水货首推荆州刺史刘表,这人堪称水货中的极品。曹操对他的评价是"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我觉得这个评价非常的中肯。在三国时代的各路诸侯中,刘表好名士是出了名的,而且特别喜欢招揽名士。与曹操求贤若渴看的是人才的能力不同,刘表招人先看名气,名气越大的,他越喜欢。于是在他麾下聚集了一大批混饭吃的名士,尽管这些名士大多虚有其名,庸庸碌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刘表本身就是当时名士圈子的大拿,所以靠着圈中声望吸引很多人主动抱上他的大腿。

醉梦三国(十六)刘表虚有其表,孔融只会嘴炮,三国名士水货多

刘表年纪比曹操大十三岁,在诸侯里面算年纪大的了。他成名比较早,在桓帝和灵帝时代就已经是名士圈的常客了。他年青时候参加了太学生运动,虽然运动失败,却给他积累了大量的人望,挣下了"八俊"之一的名声。后来在党锢之祸中被迫害,于是逃亡天下,"八俊"的名声也就传遍了四方。在党禁皆出后,他靠着这个名声先抱何进大腿,后又投入董卓门下,终于谋得了荆州刺史之位。由于他名望很盛,投入他麾下的名士很多,于是门下人才数量仅次于袁绍和曹操。在这些名士的帮助下,他在荆州站稳脚跟,成为力抗曹操的诸侯之一。

醉梦三国(十六)刘表虚有其表,孔融只会嘴炮,三国名士水货多

从刘表打天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刘表本人能力非常一般,可以说是虚有其表。他之所以能在荆州打下偌大的基业,一大半是靠着名望吸引来的大量人才,这些人才给他立下了很多的功勋。刘表虽然是太学生出身,有着很高的人望,但是品德却并不是相像中的那么高尚。在发迹之前他完全是墙头草的作风,哪位诸侯得势,就拜倒谁的门下。为了谋得好的官位,先后投奔过何进和董卓,最后在董卓门下谋得了荆州刺史的位置。董卓败退长安后,他又先投袁绍,再败李傕,比吕布这个三姓家奴的主子还多好几个。

醉梦三国(十六)刘表虚有其表,孔融只会嘴炮,三国名士水货多

刘表除了品德不堪,能力平庸外,还有着多疑和任人唯亲的毛病。刘表手下名士不少,可是能得到他信任和重用的却不多。其部下中,蒯良、蒯越兄弟是他起家的资本,蔡瑁是他的小舅子,刘磐是他的侄子,刘琦是他的长子。而手下如黄忠、魏延等能力卓著的将领却得不到重用,被发配到并不重要的长沙等地剿匪。而对与他联合的张绣、贾诩等人也是猜疑颇多,除了在面对曹操时被迫同舟共济外,其它时候则是多加防备。也正是这种情况让曹操轻而易举的招降了张绣和贾诩,刘表也因此失掉了对荆州背面屏障南阳郡的控制。

醉梦三国(十六)刘表虚有其表,孔融只会嘴炮,三国名士水货多

荆州是三国名士荟萃之地,当时很多著名的文臣武将都出自荆州。其中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都在荆州治下,徐庶在荆州求学,襄阳马良马谡兄弟也颇有贤明。可是这些人才与刘表手下的黄忠、魏延一样都没有得到他的重用,反而是一大批虚有其表的名士成为了他倚重的人物。对于外来的人才他也是非常防备,比如从刘璋处叛逃到荆州的甘宁,曹操派来试探他的祢衡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特别是他明知曹操派祢衡过来就是借刀杀人的情况下,仍旧借黄祖之手杀掉祢衡。就连曹操都不愿意杀祢衡伤人望,他居然做了这样的事情,真是愚不可及。

醉梦三国(十六)刘表虚有其表,孔融只会嘴炮,三国名士水货多

刘表平时以名士自居,说话做事都玩名士派头,可是一动真格的就人设崩塌,完全是一副上不了台面的样子。当然他利用自己的名望在大忽悠方面还是成就斐然的,至少谋取了荆州八郡的土地就赚了不少。而与他一样在名士圈子里混得风生水起的孔融就更跌份了,最后竟然被曹操杀了全家,真是枉费了名士的名头。说起来孔融在历史上的名气远远大于刘表,不但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而且孔融让梨的典故更是人所共知。可是他本身的能力与他的名气严重不符,除了文学方面比较出众外,实务上基本就是个嘴炮货和键盘侠。

醉梦三国(十六)刘表虚有其表,孔融只会嘴炮,三国名士水货多

孔融这人比较宽厚且待人和蔼,喜欢结交名士,提拔年轻人,在当时名气极大。而且他的文学水平很高,这点就是曹操都承认的。除去上述的优点之外,孔融似乎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东西。他是绝顶聪明的人,而且反应很快,但只能算小聪明,比诸葛亮的大智慧差了何止八条街。不论是孔融让梨的典故,还是拜访名士李膺的急智,还是在窝藏钦犯张俭获罪时的巧言善辩,都说明了他嘴皮子非常利索,三国嘴炮一等一的高手。他跟其他通过卖弄嘴皮子功夫成名的人一样崇尚空谈,对于实务毫无办法。

醉梦三国(十六)刘表虚有其表,孔融只会嘴炮,三国名士水货多

小时候他不用处理实务,所以凭借嘴皮子功夫攒下偌大的声望,成为最年轻的名士之一。当他开始为官后,嘴皮子功夫不一定能用得上了,很多时候需要他亲自干活,这就抓瞎了。在当北海相期间,他虽然利用名士声望招到很多贤良,让当地的教育发展很快。可是当面对黄巾余孽管亥和袁绍长子袁谭的攻击时,他一筹莫展,显得无能懦弱。第一次他在刘备和太史慈的支援下涉险过关,第二次不但把北海丢给了袁谭,就连兼管的青州也对方吃掉,老婆孩子都被袁谭抓了去。由此可见,孔融这人典型的说话就天下无敌,动手就无能为力。

醉梦三国(十六)刘表虚有其表,孔融只会嘴炮,三国名士水货多

孔融知道自己在实务方面能力不足,他逃到许都后就基本上没有插手实际的政务。一开始帮着搞搞教育,谈谈文学,没事和当地的名士喝喝小酒,生活美滋滋。可是时间一长,他键盘侠的瘾又发了,控制不住就到处喷人。他喷别人还好,反正他是名士,横竖都有理。可他越喷越嗨,最后找麻烦找到曹操头上,这就有点NOZUONODIE了。曹操虽然欣赏孔融的文章,可是也不会喜欢有人没事就讽刺挖苦自己,甚至破口乱骂。一开始看在两人是自幼长大的老同学份上,曹操就忍了。后来忍无可忍,曹操就找个理由直接杀了孔融全家。

醉梦三国(十六)刘表虚有其表,孔融只会嘴炮,三国名士水货多

于是三国时期著名名士,建安七子中的嘴炮键盘侠孔融,就这样离开了历史的舞台。而他给后人留下的除了孔融让梨的典故,大量的文学作品外,就是当键盘侠时代的各种挖苦讽刺的喷子文章。说实话,孔融可以是一个优秀的文人,卓越的文学家,但是要说执政牧民,行军打仗,解救万民于危难之中,他就显得非常平庸了。正是应了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真正的名士不但要有名望,有文采,更重要的是要有实战的能力。如果只是靠着脸皮大忽悠,靠着嘴巴放大炮,这种水货名士不要也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