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腫瘤的靶向治療”,是不是醫學界的一場騙局?

用戶64598321


我覺得有的社會現象特別值得思考:對於“包治百病”的藥,很多人會信以為真;而對於“靶向治療”,有人疑問是否是騙局。

產生這種反差的原因,可能是“包治百病”的藥已經用了幾千年,很多人都說有效,而“靶向治療”對於有的人來說,就是新鮮事物,頭一回聽說,就像原始部落的人第一次看到照相機,懷疑會把人的魂魄攝走。

當然,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是有人失去了對醫學界的信任。

如果通過了嚴格臨床試驗驗證,那靶向治療是有確確實實的治療效果的。但是,即便信了靶向治療的人,可能還是會有一些誤區。

比如,有患者問:如果乳腺癌轉移到肺了,是要使用乳腺癌的靶向藥還是肺癌的靶向藥?其實這靶向目標不是人體器官,而是癌細胞,而轉移的癌細胞,一般都是當作原發位的癌細胞對待,除非已經對治療產生了抗藥性。

還比如,肺癌EGFR靶向藥,有人的理解重點放在肺癌上,以為只要是肺癌,就可以用這個藥,根本不知道肺癌細胞裡需要有相應的EGFR突變。原發於其他器官的癌症,如果也有同樣的EGFR突變,也可能同樣有效。

當然,還有一個觀念,很多人理解不了:由於癌症比較複雜,不是說只要癌細胞帶有靶點,靶向藥物的治療就百分百有效。其實一個藥是有效還是沒效,是臨床試驗裡跟對照治療比較後的結果。


一節生薑


腫瘤的靶向治療,對於肺癌來說,是中國人,乃至亞洲人的一場天降的恩賜。


我知道這個藥,還是在大約十年前,當時這個藥物的企業代表走進當時我還在實習的科室,介紹這個藥物的效果。我還依稀記得當時的主治醫師,非常不屑地鄙夷了這個藥,說這些代表是騙錢的,說這個藥物在美國被批准了沒多久,都馬上要撤市了,因為有效率太低。


當時的醫藥代表如果還在做這個藥的話,相比已經發家了。原因是,當時製造這個藥的人都沒有想象到,在美國人當中突變率極低的藥,在中國居然有50%多的患者存在基因的突變,在使用這個藥之後,有效率高達80%,而最好的化療藥的有效率也才只有48%。


所以說,亞洲人,或者說中國人救了這個藥,也未嘗不可。當時的主治醫如果仍然抱著那種不屑的態度,相比現在也已經被學術界所淘汰了。


科學的發展就是這樣,總會按照自己的節奏向前推進,最終效果是金標準。


為什麼有人會說是騙局,而且還不少?


有一天門診,曾經有連續兩個病人,讓我感慨許久。


因為當時這些靶向藥物還是需要自費的,只有買夠了8個月,剩下的就由慈善總會終生贈藥了。當時很多人會想,居然有這麼便宜的事兒,於是紛紛購買,但是最後呢?


進來的第一個病人,已經接受了慈善總會8年的贈藥了,自從得肺癌晚期之後,吃上這個藥,滿肺的轉移都消失了,現在自己不用花一分錢,就吃著每個月一萬多的靶向藥,一個勁地感謝我們,感謝國家。


而第二個病人呢,從進來開始就罵罵咧咧地,說國家騙錢,說慈善騙錢。他剛剛吃了3個月是有效的,病變縮小了,但是吃到第6個月的時候,病變又增大了,只要片子判斷病情進展,贈藥就結束了。所以他會覺得自己是被慈善總會遺棄的人,會覺得這就是個騙局。


從每個人的立場上,我們似乎都很容易理解這件事情。但是作為醫生,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推薦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慈善總會也是一個錢庫,它也只能盡最大努力去幫助更多的人,把錢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規則,就必須要知道,有些人能夠獲益,有些人無法獲益。


這不是騙局,這是科學,不能因為我們不是科學的獲益者,就去否定這個社會。


北大腫瘤王興醫生


靶向治療是在腫瘤治療領域裡的一個里程碑式的發展,這也是基礎和臨床的一個代表性的結合,現在研究發現很多的腫瘤有一些信號傳導通路,和蛋白水平的一些惡性變化,針對這些變化我們可以採用一些針對性的藥物,來進行治療,由於身體正常細胞不存在這樣的變化,藥物只會針對腫瘤細胞起作用,因此把這種治療方法稱為分子靶向治療,簡單的比較一下,化療是通過血管輸遍全身,好人和壞人一起打,分子靶向治療就是有針對性,它能夠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這種識別作用,對腫瘤細胞的殺傷更有針對性。

“腫瘤的靶向治療”是不是醫學界的一場騙局?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靶向藥物問世以後,許多人並沒有從中獲益或者獲益很小,靶向藥物高昂的價格甚至讓許多人人財兩空,這是靶向藥物的錯嗎?

要討論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談談價值觀的問題,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患同樣的疾病的甲、乙兩個人,吃了靶向藥物後多活了2-3個月,甲認為:我花了十幾萬,就多活了幾十天,最終人財兩空,意義何在?而乙認為,多謝靶向藥物幫我延長了生命,讓我多享受了幾十天的親情,多看看這美好世界。看,這就是價值觀的不同,用一定的金錢買有限的生命,就看你認為它是否值得。

另外,由於腫瘤本身固有的複雜性、抗癌藥研發的難度和投入,以及臨床試驗的時間和金錢投入決定了新藥不會便宜。目前使用的絕大多數靶向藥物,都來源於歐美髮達國家,再加上各種稅,到老百姓手裡幾乎就是天價,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價格是人家定的,誰強誰就有話語權,這是沒辦法的事。中國在加入世貿WTO談判時候,有保護知識產權這一制約,在國外新藥專利期到期之前(通常20年)中國不能仿製國外醫藥。好在目前有些靶向藥物產權已經到期,比如吉非替尼,中國可以光明正大的仿製,價格比較親民。大部分靶向藥物都有中華慈善總會的贈藥政策,也會給患者減輕不少的經濟負擔。另外,網絡發達,現在也很容易買到印度版仿製藥,價格非常低廉。

實際上,靶向藥物在臨床使用中,幫助了許多的人延長生命,甚至有治癒的案例。比如CD20陽性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聯合使用靶向藥物美羅華之後,有效率可以達到95%以上。針對her-2陽性乳腺癌的靶向藥物赫賽汀的問世,使得這類預後不好的乳腺癌的復發轉移幾率明顯下降。EGFR突變的肺腺癌患者化療無效後,口服TKI類(易瑞沙、特羅凱、凱美納、泰瑞莎)藥物,許多獲得了很長的生存期,我所經手的一個肺腺癌病人,發現時腦轉移,骨轉移,腦部放療後口服吉非替尼,目前已經第7個年頭,生活質量很高。

醫學雖然已經進入精準醫學模式時代,但腫瘤治療談得最多的依然是綜合治療,指望一種藥,一種治療方式達到神奇的效果,是不現實的事情。靶向藥物並不適合所有的人,使用前必須進行基因檢測決定是否能夠使用,盲吃可能不僅白花了錢,起不到作用,還使得毒性成分留在體內,得不償失。

人體是非常複雜的的機構,在腫瘤面前,人類仍然是如此的渺小,雖然抗腫瘤治療任重道遠,但追求生命至上的理念從未停止,無數科學家嘔心瀝血研製出來的成果,絕對不是騙局。


胡洋


靶向治癌,是不是騙局,我不作評論,但就此分亨一下個人對疾病治療的觀點,先看看一個拾方中國上的癌症康復患者怎麼說:

對病人而言,要用我們的腦子救命,而不是用腰包救命。中國有八成癌症患者被“過度治療”作為病人,我們不懂醫但我們應當懂人!

以上這幾句話,我高度認同,當疾病來臨時,不管認何疾病你都需要對疾病的起因及用藥要有一定了解。特別是,你可以不懂醫,但應當懂人!就是要找到有水平有良心的醫生給出你正確的治療方法。反之可能人財兩空。

現代科技發達,新藥特藥不斷上市,且大做宣傳廣告,很多患者盲目就醫,網絡討論區也褒貶不一,使人真假難辨,這時你就要想想這句話:對病人而言,要用我們的腦子救命而不是用腰包救命。

例:今天題目靶向治療,我們就要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1、靶向治療效果是如何評估的?2、患者在選擇時有沒有療效與副作用雙方面的臨床數據供患者選擇?3、分別對早、中、晚期的癌症治癒率是多少?4、該治療方法臨床使用以來,使多少患者恢復了健康?

如果有這些數據支撐,才能說明科學有效,患者也可以有選擇性的治療。

患者在治療中,對病和症要有辨證思維,生了什麼病,有些什麼證狀反應。例:患了腰椎病,主要症狀反應是坐骨神經痛,那麼這個病主要是在腰椎,應該以治腰椎為主,病治好了,症狀就會消除。反之不治腰椎,總是在坐骨神經打止痛針,吃止痛藥,表面上症是消除了,但病就不在了嗎?

所有疾病都有共同的原理,就是引起這種疾病的原是什麼?因是什麼?癌症也是一樣的,癌細胞只是因,引起癌細胞產生的才叫原,但現代醫療界,誰能講清楚原,誰都講不清楚,也不去研究。大家只去研究這個因,因不是病產生的原,因只是原的報警器,說明原有問題,所以研究的方向不對肯定不會有好的果。例:聽到消防車警報響,大家會反應那裡著火需要去撲滅火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認為關掉警報聲,就不用去救火,警報不響就意味火患熄滅了嗎?所以我們現在做的是關警報而不是救火的事。

事有本末,物有始終。疾病治療更應探本求源,不能簡簡單單原因不明一句敷衍,這才是科學精神!新藥特藥上市,要療效與副作用雙向真實說明,不宣傳上誤導,讓患者選擇清楚明白選擇。靶向只是針對癌細胞的症而非病,所以企業要有社會責任、醫生要有良心、患者要用腦子,如此則醫患和諧!


山根50


腫瘤靶向治療時現代醫學發展的進步,絕非是大家理解的騙局。隨著現代生物學的發展,對疾病的研究和治療都到了細胞級別,靶向治療顧名思義就是如同打靶一樣,準確地殺死癌細胞。我們來分析一下幾種常見的癌症治療手段

我們知道治療癌症有幾種常見的藥物,比如多西他賽、紫杉醇、羥基喜樹鹼等,其中在國內又主要是多西他賽和紫杉醇佔據市場80%多份額,應該算是用的最為廣泛的。類抗癌藥物的原理通暢是借干擾細胞分裂的機制來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譬如抑制DNA複製或是阻止染色體分離,但是大多數藥物並不會識別出哪些是癌細胞,哪些是正常的組織細胞。而人體很多組織細胞,比如腸粘膜細胞需要進行分類來維持身體的正常消化功能,也遭受到了抗癌藥物的傷害。不過後續它們會自行修復,但總體而言,一樣會傷害到身體。

我們通常聽到的比如乳腺癌、直腸癌、胃癌等等,如果發現是癌症早期,採用手術摘除相應的癌細胞組織,是相對風險最小,最可靠的治療方面。癌症手術又分為以下幾種:

根治性手術: 由於惡性腫瘤生長快,表面沒有包膜,它和周圍正常組織沒有明顯的界限,局部浸潤明顯,並可通過淋巴管轉移。因此,手術要把腫瘤及其周圍一定範圍的正常組織和可能受侵犯的淋巴結徹底切除。這種手術適合於腫瘤範圍較侷限、沒有遠處轉移、體質好的患者。根據切除範圍不同分為瘤切除術、廣泛切除術、根治術和擴大根治術。


姑息性手術 腫瘤範圍較廣,已有轉移而不能作根治性手術的晚期患者,為減輕痛苦,維持營養和延長生命,可以只切除部分腫瘤或作些減輕症狀的手術,如造瘻術、消化道短路等手術。晚期腫瘤可以做腫瘤的大部切除,降低瘤負荷,為以後的放、化療或其他治療奠定基礎。如晚期卵巢癌可姑息性切除大部分卵巢腫瘤,化療後進行二次手術,切除殘留病灶,可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期。
診斷性手術 通過不同的手術方式獲得腫瘤病理學檢查的標本,如穿刺取材或術中切取小塊組織等。對深部的內臟腫物,需要開胸、開腹或開顱檢查,術中病理檢查證實後,則立即進行治療性手術。
預防性手術 用於癌前病變,防止其發生惡變或發展成進展期癌,如家族性結腸息肉病的患者,可以通過預防性結腸切除而獲益,因這類患者若不切除結腸,40歲以後約有一半可發展成結腸癌,70歲以後幾乎100%發展成結腸癌。子宮頸嚴重異性增生時可行子宮頸錐切術,預防宮頸癌的發生。BRCA1和BRCA2有突變的遺傳性乳腺癌家族成員,可行雙側乳腺預防性切除。

轉移灶的手術 對於單個的肺、肝、骨等轉移灶,行切除治療,仍可爭取5年生存率。如原發性肺癌僅有骨的單個轉移病灶,而原發肺癌又可徹底切除者,可同時或先後行原發灶加轉移灶的切除手術。

使用輻射線殺死癌細胞,縮小腫瘤,放射治療可經由體外放射治療或體內接近放射治療。由於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都較正常細胞快,藉由輻射線破壞細胞的遺傳物質,可阻止細胞生長或分裂,進而控制癌細胞的生長。但是和藥物治療一樣,放射性療法也是無法識別哪些是癌細胞,哪些是正常的組織細胞,這就容易導致放射療法同時對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都造成損傷。

靶向治療從90年代後期開始在治療某些類型癌症上得到明顯的效果,與化療一樣可以有效治療癌症,但是副作用與化療相較之下減少許多。在目前也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研究領域。這項治療的原理是使用具有特異性對抗癌細胞的不正常或失調蛋白質的小分子,例如,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劑,治療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敏感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療效顯著。前面無論是藥物治療還是放射治療,大家都清楚,無法區分正常組織細胞和癌細胞,我們可以稱之為粗放型治療;而靶向治療可以專門針對癌細胞,可以稱之為精細化治療。


澳考醫管家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分子靶向治療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後的又一重要的癌症治療手段,在腫瘤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於靶向治療高效低毒,和傳統治療放化療對比,優勢明顯,但由於我國沒有原創技術,相關癌症靶向治療藥物費用高昂,在病人獲益的同時,讓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更讓癌症患者失望的是癌症的靶向治療一旦有效,需要長期堅持用藥,停藥就反彈,加上多數靶向治療不可避免的耐藥特性,讓不少人誤認為“靶向治療是一種騙局”。實際上並非這樣,癌症治療的探索一直在路上,靶向治療和以前相比是一種進步,當然它存在缺陷。我們不能因為缺陷,就詆譭它。

比如過去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一線治療是全身化療。化療能有效地緩解症狀、延長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但化療毒副作用、耐藥導致了化療治療肺癌已經處於瓶頸期,而以易瑞沙、特羅凱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療藥物騰空出世,大大提升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生存時間,也大大緩解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再比如乳腺癌作為臨床女性常見的疾病,嚴重威脅女性的健康,臨床治療中可以根據乳腺癌病理特點,應用靶向治療方法,不僅在治療疾病中發揮巨大的作用,而且可以大大提升療效。

俠義的靶向治療是指“針對參與腫瘤發生發展過程的細胞信號傳導和其他生物學途徑的治療手段”,其作用靶點可以是細胞表面的生長因子受體或細胞內信號傳導通道中重要的酶或蛋白質。而廣義的分子靶點則包括了參與腫瘤細胞分化、週期調控、凋亡、遷移、浸潤、淋巴轉移、全身轉移等過程的、從DNA 到蛋白/酶水平的任何亞細胞分子。肺癌靶向治療主要包括單克隆抗體、抑制酶/具有蛋白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抗血管生成藥物等。但分子靶向治療的歷史不長,總體上講臨床經驗不多,由於種族、遺傳背景、藥物可及性等方面的原因,中國患者對治療的反應、安全性、經濟性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提升。



腫瘤何大夫


作為一名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腫瘤的靶向治療,是近幾十年來,腫瘤界最大的進步,他不僅不是騙局,而是醫學界的希望,是腫瘤治療領域巨大的進步,為什麼這麼說呢?為什麼有人認為靶向治療是騙局呢?請聽我來分析分析:

靶向治療,顧名思義的,就是針對腫瘤的某一個靶點或者多個靶點,特異性的殺滅這些腫瘤細胞。這些靶點可能是腫瘤細胞的特異性受體,某個特異性的酶,基因等等。與化療不同,化療是作用於整體細胞,對於敵我有時候分得沒有那麼清楚,俗話說的殺敵一千,自損三百。理論上來講,靶向治療是隻針對腫瘤細胞的特異性靶向,這些靶點只有腫瘤細胞有,正常細胞沒有,所以只殺死腫瘤細胞,治療效果好,副作用小。

靶向治療代表了未來治療腫瘤的新方向,特異性的殺滅腫瘤細胞,不對正常組織產生傷害。

第二,為什麼有人認為是騙局

這主要是因為靶向治療很貴很貴,而治療效果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例如治療乳腺癌的靶向藥物赫賽汀,一年可能需要十幾萬塊錢,有人會覺得很貴,承受不起。而且,對於已經出現全身多臟器遠處轉移的患者,靶向治療也只能延長壽命,並不能根治腫瘤,這樣就會有患者和家屬認為,花了幾十萬,也只是延長壽命,到最後人財兩空,是醫生在騙錢,榨乾了患者。

對於晚期的腫瘤,現在的治療方法確實有限,壽命延長兩三個月,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我們都期待,有一種藥物,能夠完全的根治腫瘤,所以,我們還有繼續努力,研發出更多有效的藥物,攻克腫瘤這個難題。


普外科曾醫生


喜歡小木匠,請點個感謝!

說腫瘤靶向治療是醫學界的騙局這種謠言的人,要麼是無知,要麼就是沒良心。請花幾分鐘時間閱讀下文,讓我制止這個謠言。

腫瘤靶向治療是指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通過設計一些藥物與腫瘤細胞表面或者腫瘤細胞內一些特異性的化學分子結構進行結合,而設計的這些藥物或者直接干擾細胞增殖引起細胞凋亡,或者設計的藥物攜帶一些特殊的分子,可以被超聲、放射或者微波等光、聲激發誘導這些被靶向藥物標記的細胞凋亡壞死,或者產生熱、光效應直接殺死腫瘤細胞。達到一個精確殺滅腫瘤細胞的目的。這是這幾十年腫瘤治療的最大成就。許多腫瘤患者因此而受益。有的生命延長了幾年,有的症狀減輕了很多。

首先要明白一點,目前絕大部分惡性腫瘤都無法通過靶向治療藥物來根治,惡性腫瘤的治療目前要獲得根治的主要方式,還是以包含根治手術治療在內的綜合治療。而靶向治療只是腫瘤治療的一個方向,靶向治療的主要收益在與能精準打擊癌細胞,而最大程度減少對正常細胞的誤傷,最大程度減少藥物副作用,而目前的靶向藥物也有一些不足,或者說等待完善的地方,就是腫瘤細胞在靶向藥物的打擊下還有漏網之魚,由於癌細胞無限增殖的特性,只要漏掉一個癌細胞就有可能再發癌腫瘤的可能。所以單純依靠靶向藥物治療確實難以根治癌,但是靶向藥物的好處就是能殺滅絕大部分腫瘤細胞,緩解腫瘤的症狀,明顯延長生命,顯著提高生活質量。具體收益大小和靶向藥物對腫瘤的識別度和殺滅程度有關。

由於靶向藥物是最新的醫藥研究成果,醫藥科技公司投入了巨大的成本進行研究和進行各種臨床試驗,所以靶向藥物的治療費用會比較貴,並且絕大部分靶向藥物都是自費,並不納入國家醫保,所以最終這些藥物的研發推廣成本都會平攤到每一個需要的患者身上。

單純腫瘤靶向治療無法根治癌症,但是費用又貴,所以許多不明白真實情況的人只看到一個結果,癌症患者吃了這麼貴的藥,最後還是死了,人財兩空。所以就會有人造謠說醫院在黑患者的錢,賺昧良心的錢。

而真實情況就是,許多醫生在推薦這些比較貴的靶向藥物之前都會常規詢問一下家庭經濟情況,因為醫生也不希望患者人財兩空,因為不管在哪個國家哪個時代,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確實無法獲得相應的醫療服務。而我國的醫保也只是保證基本的醫療,並不能保證優質的醫療。許多最新的靶向藥物並沒有被批准進入我國,而我們也只能告訴病人自己去國外採購。所以患者產生的靶向藥物費用和醫院創收無任何關係。純粹是為病人著想。所以腫瘤的靶向治療並不是騙局,而是真正的醫學進步!

展望

目前靶向治療惡性腫瘤是腫瘤學者研究的熱點,真的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靶向治療作為精準治療的一種,能夠治癒某些癌症,真正能造福人類。至於這一天何時來,有人說2035年,有人說2050年,我無法預測未來的事情,但是我知道,有無數的專家學者在不斷努力研究中。

小木匠是專業的醫生,每天都會更新貼近生活的醫學知識,瞭解更多健康關注“外科小木匠”


骨科木匠劉醫生


“腫瘤的靶向治療”,是不是醫學界的一場騙局?

不知道,有是誰造謠,“腫瘤的靶向治療”,是基於對腫瘤機制的深入研究,而研發的一種治療手段,是打擊腫瘤的有力武器!

我們以大家還算比較熟悉的“轉移性黑素瘤”為例子,簡單說說腫瘤的分子靶向治療:

儘管惡性黑素瘤的發病率在增加,但大多數病例是在早期被診斷出的。在這種情況下,手術切除對於大多數病例是治癒性的,但是。。。

播散性的黑素瘤患者的治療是一個世界難題!

對於恰當選擇的播散性黑素瘤患者,臨床上出來可以採用:高劑量IL-2免疫治療,還可以採用以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為靶點的抗體和/或採用易普利單抗[一種以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 CTLA-4)為靶點的單克隆抗體]的免疫治療,以及對其腫瘤存在BRAF基因V600突變的患者使用BRAF抑制劑或MEK抑制劑來抑制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通路。

靶向治療就像,開槍要瞄準一樣,目標比較直接;而不像化療,可能人體正常的細胞也會被殺死!


健康幾何


“靶向給藥”、“靶向治療”是現代醫家玩的一個概念炒作,沒有什麼科技含量,不是什麼醫學創新。其原理就是千年前古中醫採用的中藥“外敷”治法,更簡單講舉個例子就是,膝蓋痛了把草藥打爛敷在痛的膝蓋上。到了現代,新醫家再也想不出更好的醫學技術,但又為了向老百姓顯示自己具有什麼發明創新醫學,維持自己的專家地位,只好把祖先的這個外治法,偷樑換柱改為“靶向”給藥,“靶向”治療概念而已。

醫學最高的境界就是治病救人,救死扶傷。希望天下的醫家真正用心去研究醫學知識,研究發明出真正能夠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醫術和新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