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枚二十萬噸級的導彈打偏了,在航母旁邊50米爆炸,能把一艘十萬噸的航母炸翻嗎?

盛世傑歌


二十萬噸級?那可不是普通的導彈,只有核彈。在航母旁邊50米範圍之內爆炸,那就不是打偏了,那是“精準命中目標”,打的太準了:現在美、俄、中是軍事實力最強的三個國家,彈道導彈技術也是世界前三的國家,一般的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也都在百米級,戰略轟炸機攜帶的核武器命中精度也都不高。


美國“民兵Ⅲ”洲際導彈發射升空

只有我國的東風21D、東風26兩款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在百米級以下,還得是攜帶常規彈頭的情況下。美、俄沒有這方面的戰略需求,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都不高,因為根本就沒這個必要——核武器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毀傷面積大,沒必要在打擊精度上浪費太多的資源,只要控制在一定的精度就可以。


那麼在航母旁邊50米處,爆了一枚20萬噸級爆炸當量的核彈頭,能把一艘十萬噸級的航母掀翻嗎?

題主說的“二十萬噸級”,指的是核彈頭的爆炸當量相當於20萬噸TNT烈性炸藥。這個量級有多恐怖?當年美軍投在日本廣島的“小男孩”鈾彈(原子彈中的一種)爆炸當量只有1.7萬噸,而投在長崎的“胖子”鈈彈爆炸當量也不過就是2萬噸,結果廣島、長崎成了“死城”——爆炸中心1000米範圍之內,除了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尚有殘存,其它的全部摧毀。


20萬噸級相當於10倍的“胖子”,那就成了超級“胖子”:50米的距離,那就是爆炸中心的範圍,航母上的人瞬間汽化,見他們的上帝去了。航母上能化成灰的就化成了“灰”,化不成灰的就成了“水”。也就是說,根本不存在“將航母炸翻”的問題,因為沒這個機會了。不相信是吧?不要緊,我們來看看當年“小男孩”的爆炸威力。
核武爆炸後場景

核武與普通導彈不同,它不是打到目標才會爆炸,而是屬於“空爆”,就是在目標上空爆炸。“小男孩”在距地面550米處的空中爆炸,“胖子”的爆高(爆炸時距地面高度)是503米。距離航母50米,比這兩原子彈的爆高還要低得多,這與直接在航母上爆炸沒什麼區別,航母有沒有機會化成“水”,恐怕都是個問題了,搞不好連航母都直接“汽化”了。



“小男孩”爆炸的瞬間,中心氣壓達到了數十萬個大氣壓(準確數據沒有),中心風速約為440米/秒,這個速度,10倍於12級颱風。爆炸中心的風壓相當於把350噸的重物平均放在1平方米大的地方。1000米半徑範圍內,除了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全毀;2000米半徑範圍內,木質房屋全毀。僅憑20萬噸級核彈頭的這個衝擊波,別說是掀翻50米遠的航母,就是把它“斷成兩截”,“扭成麻花”也不是什麼難事。
這是不是很眼熟?


這是爆炸衝擊波造成的毀傷情況,另一個對航母艦體等能夠產生破壞的就是核爆釋放出的能量。

“小男孩”在爆炸後的3秒內釋放出了大量的能量,在距爆炸中心點1000米半徑的範圍內,人瞬間汽化,瓦片全部燒融,這個範圍的能量相當於23卡路里/平方米,而在爆炸中心達到了100卡路里/平方米,威力更恐怖。比較難以理解?那就換個說法:爆炸中心的溫度,高達3000—4000℃,在爆炸中心附近,屋頂上的瓦片等直接“冒泡”了。這要是20萬噸級的核爆……


儒道之主


首先,20萬噸級說的應該是20萬噸TNT當量。其次,如果要打擊一艘航母,導彈在航母旁邊50米爆炸的話,那這個準確度應該也算是很高的了。

我們都知道美國投向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給這兩座城市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但可能有相當一部分人不知道,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TNT當量只有區區一萬多噸兩萬噸。現在看來這真的是兩顆很小的原子彈了,但兩座城市仍然在一瞬間損傷慘重。需要注意的是,這兩顆原子彈都是在高空五六百米爆炸的,題目中是說航母旁邊50米,也就是說水中。這兩者的區別大了去了。



由於空氣的可壓縮程度大,因此衝擊波在傳播一定的距離以後就消散了,而水的可壓縮程度比空氣小得多,因此,同樣威力的武器,在水中和在空中爆炸所能夠造成的毀傷力是完全不一樣的,水中的毀傷力要比空中的毀傷力大的多的多。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魚雷對戰艦的毀傷效果。魚雷的裝藥量沒有特別出眾,但對戰艦的殺傷力卻是無出其右的。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魚雷是在水下爆炸的。甚至距離船體有一定的距離然後爆炸,威力也足以對船隻造成損害。



說到這兒想必大家就明白了。一顆比廣島長崎原子彈當量大十倍的核彈頭,在距離十萬噸級航母僅50米附近爆炸。那高溫高壓和強大的衝擊波會使這艘航母瞬間融化、粉碎,連沉沒的機會都沒有。接著類似海嘯一樣的滔天巨浪會將殘留的痕跡徹底湮滅,一點痕跡都不剩。只有巨大的蘑菇雲和輻射向四周的海浪證明了這兒曾經發生過一個恐怖的事件。

新手上路,麻煩給個關注唄😊


張家小智兒


用核彈炸航母在歷史上有過試驗,這就是著名的:十字路口行動

實驗的結果放在今天也是具有參考價值的,20萬噸當量的核彈完全可以把十萬噸航母炸翻,距離50米甚至可能直接將整艘航空母艦汽化掉。

十字路口行動是美國在1946年在比基尼環礁進行的一次軍艦對核武器的抗沉試驗。在實驗中一共進行了兩次核爆試驗,一次為空爆,一次為水下爆破,兩次爆破的核武器當量均為23000噸當量。

第一次空中爆破的結果效果並不高,因為採用空爆方式,因此艦船主要的損傷來源是衝擊波造成的損傷。只要是艦身側弦對著爆炸核心的軍艦大多遭受到嚴重傷害,而艦艏艦尾對爆心的則損傷較輕。其中小型軍艦抗沉力較差,大型軍艦並沒有出現過度損傷,但是內部模擬艦員15%死於爆炸,隨後的船員在2-4日內全部死亡(用豬和羊作為模擬船員)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實驗的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這艘由列克星頓級戰列巡洋艦改裝而來的航空母艦由於裝滿了燃料和掛滿彈藥的飛機,在核爆之後火勢非常嚴重,距離爆心2000米外卻受到了相當嚴重的損傷。該艦排水量為43000噸。

但是第二次水下爆破的效果非常出色,幾乎所有參與實驗的軍艦都在此沉沒。其中距離爆心較近的登陸艦被核爆直接汽化,戰列艦阿肯色號被超壓形成的水壓拍翻,幾乎是在一瞬間沉沒。距離爆心有一定距離的薩拉託加號也迅速斷成兩節,並在8小時候沉沒。其他的包括長門號戰列艦在內的軍艦有一個算一個,都在隨後的過程中沉沒。經後來判斷,大部分軍艦的龍骨在第一次超壓衝擊中大多斷裂變形。

這還只是23000噸的核彈,如果來一枚20萬噸當量的核彈,其結果是可怕的。


軍事觀察員東旭


那不叫打偏了,那叫打得很準,而且這艘航母會氣化掉。

題主需要了解下“十字路口行動”,這是美國的第二次核試驗,其初衷就是為了驗證大型水面艦船是否可以承受住原子彈的打擊。


在實驗中美國用了當量為2.3萬噸的Mark3核彈進行測試。Mark 3核彈其威力和結構都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一致。也就是題主所提到的原子彈的十分之一威力。


和W君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次核試驗。

先看動圖:

這是十字路口行動的第二次核爆炸。圖中的小黑點都是用作試驗的靶船。


其中有一艘阿肯色號戰列艦的故事咱得好好說說了。

爆炸的時候阿肯色號戰列艦和核彈的直線距離是160米,在上面的照片中蘑菇雲根部有一個黑色的影子,這個影子就是排水量達到2萬六千噸的阿肯色號戰列艦。被核彈爆炸所噴出的水柱直接吸引到了半空中。

其實大家應該感興趣的是這個蘑菇的水柱直徑,2.3萬噸核彈睡下27米爆炸水柱子直徑90多米,如果是1枚20萬噸的核彈,那麼水柱的直徑至少可以達到150米。在水柱內部的事情還是可以繼續說的。

其中有一艘運輸艦,LSM-60,是一艘528噸的小船。在十字路口行動中,這艘運輸艦被當作核彈的載體,核彈掛在運輸艦下方27米的水中。爆炸後LSM-60汽化消失了,一點渣都沒有剩下來。

它的長度為63米。這樣計算一下,50米內一艘航母被20萬噸核彈爆一下,那麼基本上核彈爆炸後的0.05秒內航母就要被啃下一大塊艦體。


形象點就是


然後5秒內轟到半空中斷裂掉。炸翻,太便宜這艘航母了。


軍武數據庫


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爆炸物空炸和落地/落水後再發生爆炸,其後效差異是非常大的。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小男孩”的當量為2萬噸,該彈在廣島上空600米高度空炸,造成爆心正下方1公里範圍內除鋼筋混凝土建築外其餘所有建築物完全損毀。

航空母艦在結構強度上遠超過一般船舶,比起鋼筋混凝土建築也有優勢。但在高達20萬噸級TNT當量的炸點附近(50米的距離對於這個當量的爆炸幾乎等同沒有距離),航母能否存活都是個問題——面對如此強烈的爆炸,航母很可能是被肢解而非被掀翻。另外一種可能,是爆炸物落水以後被引爆、併產生浪湧“掀翻”航母。

“掀翻”一艘戰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海嘯引發巨浪,但20萬噸當量TNT在爆炸時,所能引發的地震震級不過4.1級左右;而如果想引發破壞性海嘯,需要6.5級以上的地震,很顯然20萬噸的導彈沒法實現這個目標。

不過,如果僅僅是為了製造海浪引起的翻覆,那麼大可不必這麼麻煩。核彈爆炸產生的能量、以及爆炸時產生的衝擊波,都能夠引發巨大的海浪。

雖然目前沒有關於20萬噸TNT當量爆炸能引發多達規模海浪的數據,但歷史上因巨浪引發大型船舶翻覆的例子並不鮮見。考慮到20萬噸TNT當量絕對不算是個數目,引發足以翻覆大型艦船的大規模海浪問題並不大。


軍機圖


50米旁邊爆炸?那就是打中了。二十萬噸級的導彈,爆炸中心半徑遠遠超過50米。

首先說,二十萬噸級不是導彈的重量,而是導彈爆炸後的當量,相當於20萬噸TNT炸藥爆炸的威力當量。

以大名鼎鼎的戰斧巡航導彈為例。戰斧的常規裝 藥為454公斤,殺傷半徑約等於0.09公里。即90米。戰斧是大型巡航導彈,所以戰鬥部巨大。如果是輕型反艦導彈,殺傷力則很小,或者以穿甲為主。例如海上大鷗反艦導彈,裝藥也就20公斤。能有個10米半徑左右!

二戰時期,摧毀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小男孩”的當量也不過1.7萬噸;在核彈爆炸半徑100米內,任何建築都夷為平地,投到長崎的胖子原子彈,當量是2萬噸,偏離了目標2000米,依然造成了長崎市當天死亡6萬人。那麼筆者說的二十萬噸級的導彈;不要說航母,就算是一座城市,也不會存在了。

航母的噸位最高不過20萬噸,2公斤TNT就可以炸碎一輛汽車SUV,不是炸燬,是炸碎。一個20二十萬噸級的導彈在它旁邊炸了,航母不要說被掀翻,都已經燒融化了。用二十萬噸的戰略級別的導彈打航母,是不划算的。

這是核爆試驗,在幾十公里外觀察的,你看到的半圓弧是空氣高壓後產生的空氣膜,如果人在那附近,千分之一秒就汽化掉了。

不過,也告訴你一點,你很難把這麼大個的導彈扔到航母旁邊。一個航母是一個戰鬥機群,不但自身帶有武器系統,反導系統,身邊護衛艦、身下的潛艇都不是吃乾飯的。你知道為啥海灣戰爭,美國航母戰鬥群到位了就能開打了嗎?人家是個移動作戰平臺。

看看小男孩爆炸時的參數記錄。

爆炸的瞬間,中心氣壓達到了數十萬個大氣壓,引發了極為強烈的衝擊波和氣浪。
爆炸中心的風速大約是440米/秒,相當於12級颱風的風速的10倍。超音速的風和衝擊波一起向外擴散,將一般的建築一掃而光。

爆心的風壓達到了350萬帕斯卡,相當於在1平方米的地方加壓350噸的重物。就算在半徑1000米以內,風壓也達到了100萬帕斯卡。此範圍以內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以外,全部遭到毀滅。2000米以內的風壓是30萬帕斯卡,此範圍以內的木質房屋全部被摧毀。

熱線
熱線的總能量大約是22萬億焦耳,即5.3萬億卡路里。熱線,其實就是紅外線,在爆炸後的3秒內大量放出。熱線的能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爆心地每平方釐米大約是100卡路里,500米範圍內為56卡路里,1000米內是23卡路里。在1000米內,人瞬間汽化,瓦片全部燒融。
也就是說,地面受到的能量相當於受普通太陽照射的1,000倍。
爆炸中心的溫度,達到了3,000-4,000℃之高。爆心附近的房屋瓦片等紛紛“起泡”,木質房屋達到著火點自動自燃。

嘟嘟讀讀


首先 二十萬噸級的導彈,應該是原子彈級別的。別說打偏50米,就是500米也可以秒殺10萬噸級別的航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小男孩(Little Boy)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首枚原子彈的名稱。1945年8月6日由保羅·提貝茲(Paul Tibbets)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埃諾拉·蓋伊號(Enola Gay)在廣島上空三萬一千英尺呎(9000米)投下。在日本當地時間早上八時十五分,在1,800呎(550米)高度爆炸。小男孩裝有60 公斤的鈾-235,當中只有約一公斤在爆炸中進行了核裂變,釋放的能量約相等於一萬三千公噸的 TNT烈性炸藥。

這才13000噸的原子彈,200000噸的,你說可以摧毀多少平方公里內的戰艦?


囧王者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50m的打擊精度已經算是精準武器了,(我國的東風15彈道導彈的最新型號也不過如此。中國也已經根據傳聞尋求進一步改進DF-15導彈的精度,綜合它採用全球定位系統(GPS)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一套末段雷達-制導系統也在發展之下。導彈採用兩種系統精度可能增加到圓概率誤差(CEP)35~50米。)----摘自百度百科

所以對於航母這種大型目標來說,50米完全是理想的爆炸範圍,並不是打偏了。

那麼二十萬噸級的核彈在這種條件下能否摧毀航母呢?按理說這種想法只能紙上談兵,但是我們要感謝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美國,人家也曾經想到了這個問題,但沒有紙上談兵,美國專門將立項準備用核彈炸船做實驗!!!!

美國在1946年開展了“十字路口行動”專門來研究核彈對水面軍艦的打擊能力,並且為了實驗準確,分別從上空和水底各實驗了一發核彈,可謂是不放過任何一次深入研究的機會。

靶艦方面,海軍一共揀選了95艘各種軍艦,當中包括兩艘航空母艦、五艘戰列艦、四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八艘潛艇、60艘各式登陸載具及運輸艦,以及三艘駁船。為方便量度核爆破壞力如何隨距離遞減,海軍將軍艦密集佈置,而沒有重構現實下錨情況。各艘軍艦均安裝了量度儀器,監察氣壓、船隻動向以及輻射。整場核試中,美國一共使用了200只豬、60只豚鼠、204只山羊、5000只老鼠、200只小鼠,以及帶有不同種類昆蟲的穀物,用活體輻射實驗品,測試生物在高輻射下的基因變異。


以上可見美國是多麼的財大氣粗,這艦艇組合在當年雖然打不過超級大國,但是對一般國家來說,絕對是橫著走的配置,就被美國拿來做實驗了,此處我們再次向大佬低頭

實驗中美國空投了一枚23,000當量的吉爾達核彈,這個當量遠小於題主所提到的二十萬噸當量,為了減少輻射塵,Able核彈採取了和廣島及長崎的核彈同樣的空炸引爆,其引爆高度被設定在520英尺(160米)是題主所說的50m的三倍,但是造成的破壞效果極其驚人。由於船隻眾多,下面放表格

這只是一個兩萬三千噸的核彈在160m距離上的殺傷效果,如果按照題主的要求,可以認為是差不多十個實驗所用核彈在緊貼著航母的距離上直接爆炸。結果不言而喻


雜抄




沙皇炸彈爆炸瞬間。像個小太陽。

不能。因為——

二十萬噸級別的彈頭——如果裝的是TNT(三硝基甲苯)、TATP(三過氧化三丙酮)、RDX(環三亞甲基三硝胺)、PETN(季戊四醇四硝酸酯)等當前幾種威力最大的炸藥,那麼導彈本身的重量將是驚人的。先解決如何發射的問題再說。

那麼就剩下核彈頭的可能性了。二十萬噸級別的核彈頭,和1.7萬噸的小男孩,他的投彈精準度要求是一樣的,只要在目標上空500米左右的距離爆炸就算打中了。偏50米說沒打中,過分了。原子彈爆炸的中心溫度是100萬攝氏度,氫彈爆炸中心溫度是1000萬度,航母外殼甲板以特殊鋼材為主,普通鋼的熔點1500多度,航母的鋼材再怎麼特殊,他的熔點也高不到能夠扛住100萬度的瞬間高溫。化了。所以看不到航母被掀翻。

1945年8月6日美國往廣島扔了一顆1.7萬噸級別的原子彈。爆炸中心500米範圍內的建築全部“消失”,1.5公里範圍的岩石全部玻璃化。距離較遠的人感受到了劇烈的灼燒,跳到河裡,但是沒掙扎幾秒鐘就死了。因為整條河都已經被煮沸。


獨釣寒江


核武器求生在大體上分為初始後果和剩餘後果。前者主要是衝擊波及輻射,其會在爆炸開始的一分鐘內造成極大的傷亡,後者則會持續一段時間,可能幾天也能幾年。甚至幾十年。核武造成殺傷的方式主要有:衝擊波、熱輻射、光輻射、核輻射幾種,而核武爆炸主要分為地下核爆、地表核爆和空中核爆,其中地下核爆造成殺傷最小,地表核爆威力居中,空中核爆則最為致命。以上是核爆方式及傷害,下面開始說說如何在核爆中活下去。首先,核武器爆炸的特徵就是白天天空突然變暗,夜晚突然天空如白天。無論你是誰,在距離核爆中心點1公里範圍內,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以一個優美的姿勢接受死亡,因為現代核武器爆炸後,1公里半徑內可以說是完全沒有生存希望的,除非你有一個防核生化級別的掩體。1公里~4公里,在看到核武器爆炸後。迅速臥倒,雙手抱頭,肺部離地面15釐米以上(爆炸瞬間的氣壓變化,如果沒有空隙,肺可能爆掉) ,腳朝爆炸點,一切聽天由命,畢竟這段距離還是有希望活下去,而且爆炸後必須要等到衝擊波結束再站起來找掩體。4公里以上的人,看到爆炸後立刻尋找低窪處或者堅固的地下建築,臥倒、抱頭、腳朝核爆點。切記,一定要注意衝擊波。一般距離爆炸中心4公里以上的人至少有7秒左右的反應時間來尋找掩體。如果找不到或者沒有時間到達,那麼就就地臥倒,不可冒險,畢竟被衝擊波掀到天上基本活不了。

一枚二十萬噸的導彈,指的應該是導彈真的重二十萬噸,要知道這麼重的導彈,想發射起來都是有難度的,更別說讓它飛行著去打水面上的航母了。就拿美國的民兵3洲際導彈來說,它的發射重量也不過三十來噸,離你說的二十萬噸相差十萬八千里。所以,你說的二十萬噸,指的應該是核導彈上安裝的核彈頭當量。說白了,就是用核導彈打航母。你別說,現在還真有這樣的導彈,那就是中國的東風-26,它是核常兼備的,而且又是反艦彈道導彈,所以說,它完全可以裝核彈頭打擊水面上的航母。如果用核導彈打航母的話,那精度要求就不是很高了,一方面是航母這種級別的防護能力,在核彈面前,一點都不管用;另一方面,核彈頭爆炸掀起的巨浪也能夠輕易地將一艘航母炸翻。一枚二十萬噸級的導彈打偏了,在航母旁邊50米爆炸,能把一膄十萬噸的航母炸翻嗎?二十萬噸級?那可不是普通的導彈,只有核彈。在航母旁邊50米範圍之內爆炸,那就不是打偏了,那是“精準命中目標”,打的太準了:現在美、俄、中是軍事實力最強的三個國家,彈道導彈技術也是世界前三的國家,一般的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也都在百米級,戰略轟炸機攜帶的核武器命中精度也都不高。只有我國的東風21D、東風26兩款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在百米級以下,還得是攜帶常規彈頭的情況下。美、俄沒有這方面的戰略需求,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都不高,因為根本就沒這個必要——核武器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毀傷面積大,沒必要在打擊精度上浪費太多的資源,只要控制在一定的精度就可以。那麼在航母旁邊50米處,爆了一枚20萬噸級爆炸當量的核彈頭,能把一艘十萬噸級的航母掀翻嗎?

題主說的“二十萬噸級”,指的是核彈頭的爆炸當量相當於20萬噸TNT烈性炸藥。這個量級有多恐怖?當年美軍投在日本廣島的“小男孩”鈾彈(原子彈中的一種)爆炸當量只有1.7萬噸,而投在長崎的“胖子”鈈彈爆炸當量也不過就是2萬噸,結果廣島、長崎成了“死城”——爆炸中心1000米範圍之內,除了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尚有殘存,其它的全部摧毀。20萬噸級相當於10倍的“胖子”,那就成了超級“胖子”:50米的距離,那就是爆炸中心的範圍,航母上的人瞬間汽化,見他們的上帝去了。航母上能化成灰的就化成了“灰”,化不成灰的就成了“水”。也就是說,根本不存在“將航母炸翻”的問題,因為沒這個機會了。我們來看看當年“小男孩”的爆炸威力。核武與普通導彈不同,它不是打到目標才會爆炸,而是屬於“空爆”,就是在目標上空爆炸。“小男孩”在距地面550米處的空中爆炸,“胖子”的爆高(爆炸時距地面高度)是503米。距離航母50米,比這兩原子彈的爆高還要低得多,這與直接在航母上爆炸沒什麼區別,航母有沒有機會化成“水”,恐怕都是個問題了,搞不好連航母都直接“汽化”了。“小男孩”爆炸的瞬間,中心氣壓達到了數十萬個大氣壓(準確數據沒有),中心風速約為440米/秒,這個速度,10倍於12級颱風。爆炸中心的風壓相當於把350噸的重物平均放在1平方米大的地方。1000米半徑範圍內,除了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全毀;2000米半徑範圍內,木質房屋全毀。僅憑20萬噸級核彈頭的這個衝擊波,別說是掀翻50米遠的航母,就是把它“斷成兩截”,“扭成麻花”也不是什麼難事。這是爆炸衝擊波造成的毀傷情況,另一個對航母艦體等能夠產生破壞的就是核爆釋放出的能量。“小男孩”在爆炸後的3秒內釋放出了大量的能量,在距爆炸中心點1000米半徑的範圍內,人瞬間汽化,瓦片全部燒融,這個範圍的能量相當於23卡路里/平方米,而在爆炸中心達到了100卡路里/平方米,威力更恐怖。比較難以理解?那就換個說法:爆炸中心的溫度,高達3000—4000℃,在爆炸中心附近,屋頂上的瓦片等直接“冒泡”了。這要是20萬噸級的核爆……首先 二十萬噸級的導彈,應該是原子彈級別的。別說打偏50米,就是500米也可以秒殺10萬噸級別的航母。

當年小男孩(Little Boy)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首枚原子彈的名稱。1945年8月6日由保羅·提貝茲(Paul Tibbets)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埃諾拉·蓋伊號(Enola Gay)在廣島上空三萬一千英尺呎(9000米)投下。在日本當地時間早上八時十五分,在1,800呎(550米)高度爆炸。小男孩裝有60 公斤的鈾-235,當中只有約一公斤在爆炸中進行了核裂變,釋放的能量約相等於一萬三千公噸的 TNT烈性炸藥。

這才1萬3千噸的原子彈,20萬噸的,你說可以摧毀多少平方公里內的戰艦?首先,因為原子彈都是空爆的,不要說偏50米,偏個百八十米都不是事,巨大的衝擊波和巨熱的溫度,足以彌補這個偏差了。原子彈的威力,靠的不是準度,而是輻射和衝擊波。一般洲際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在5百米以內的話,就非常可怕了。除非,你的打擊目標是對方堅固的導彈發射井,即便是打擊對方的發射井,50米的偏差也足夠摧毀了。至於影響範圍,跟當量成正比。原因還是原子彈是空爆而不是命中後起爆。至於損壞程度,航母肯定是廢了,航母上的人肯定是被蒸發了,能爆炸的也都爆炸了,而殉爆是航母最致命的殺手,二戰時期,就有日本航母被一枚航彈擊中甲板上的飛機,飛機爆炸,引爆了甲板上其他的飛機,燃燒的燃油順著升降梯進入航母內部,引爆內部的油庫,彈藥庫爆炸,進而航母沉沒的例子。至於沉不沉沒,就看航母上有多少油料和彈藥了。至於美國的原子彈炸航母的實驗,完全是忽悠蘇聯的,也別信那些什麼各種炸彈炸了幾十天才炸沉航母,都是假的。靠外力擊沉航母,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對航母最致命的還是最原始的方法:魚雷和水雷。至於反艦導彈,就是命中了航母,造成傷害最大的是航母上的人員,而不是航母本身。要想用反艦導彈擊沉航母,需要運氣,因為你要擊中航母的油料庫或者彈藥庫才行,至少也要能引爆它們。為什麼說美國用原子彈炸航母上忽悠蘇聯呢,因為實驗的航母上沒有任何人員,沒有動力,沒有油料,彈藥,靠原子彈本身的威力,在水下引爆擊沉航母的話需要近距離,大當量的原子彈才行,遠沒有空爆來的乾脆。美國不但實驗了,還公佈了實驗過程和結果,這些舉動無非就是不想蘇聯發展航母,而蘇聯有遇到了一個迷戀原子彈當量的赫魯曉夫,不上當都難!蘇聯晚了很多年才開始玩航母。200多艘各型核潛艇,可以換成多少航母?而有這些航母的話,蘇聯還會解體?當然,若真如此,今天中國的日子也不會好過的。而美國,依然造了N條航母,現在都還在造。用魚雷攻擊航母水線一下的位置試試?把油料庫,彈藥庫裝滿,再炸炸試試?明顯是個偽命題。說是測試彈藥對航母的破壞力,還差不多。還是那句話,水線以上的攻擊,引爆不了彈藥庫或者油料庫,或者,灌頂攻擊,把航母徹底擊穿,航母沉不了,最多失去戰鬥力。前兩年,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就因為一個士兵違規在禁止吸菸的地方吸菸,結果,引起大火,大火在航母內部燃燒了九個小時,差點就燒到油料庫,如果引爆了油料庫,該航母必沉無疑!而這一切,僅僅需要一個菸頭!後來,對該航母進行評估的時候,是要求其退役的,因為結構已經損壞。只是美國沒有航母替換才修了修勉強繼續服役的。還是那句話,水線下和航母內部本身,才是航母最致命的地方。其巨大的排水量,是足以應付外來的打擊的。

最後,航母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不要說用原子彈打擊,就是常規武器攻擊,也可能會招來對方的核報復。不但是美俄會核報復,中國一樣會。二十萬噸級別的彈頭——如果裝的是TNT(三硝基甲苯)、TATP(三過氧化三丙酮)、RDX(環三亞甲基三硝胺)、PETN(季戊四醇四硝酸酯)等當前幾種威力最大的炸藥,那麼導彈本身的重量將是驚人的。先解決如何發射的問題再說。那麼就剩下核彈頭的可能性了。二十萬噸級別的核彈頭,和1.7萬噸的小男孩,他的投彈精準度要求是一樣的,只要在目標上空500米左右的距離爆炸就算打中了。偏50米說沒打中,過分了。原子彈爆炸的中心溫度是100萬攝氏度,氫彈爆炸中心溫度是1000萬度,航母外殼甲板以特殊鋼材為主,普通鋼的熔點1500多度,航母的鋼材再怎麼特殊,他的熔點也高不到能夠扛住100萬度的瞬間高溫。化了。所以看不到航母被掀翻。1945年8月6日美國往廣島扔了一顆1.7萬噸級別的原子彈。爆炸中心500米範圍內的建築全部“消失”,1.5公里範圍的岩石全部玻璃化。距離較遠的人感受到了劇烈的灼燒,跳到河裡,但是沒掙扎幾秒鐘就死了。因為整條河都已經被煮沸。事實上,這個所謂20萬噸級是指導彈彈頭的爆炸當量,而並不是導彈本身,而且20萬噸級彈頭99%的可能是聚變彈頭(氫彈或者三相彈頭),不可能是裂變彈頭(原子彈)。對於這個50米的偏差,精度已經非常高了。舉幾個例子:潘興中程導彈圓概率偏差40米,三叉戟2洲際導彈圓概率偏差120米,和平衛士洲際導彈100米,亞爾斯洲際導彈150米,DF41洲際導彈100-200米,所以這個50米精度很高了。其次20萬噸級核武器殺傷半徑是以公里計算的,50米根本可以忽略不計,可以直接認為是處在爆心位置。用核武器炸軍艦在歷史上有過實例,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的第二次核試驗Baker核爆中引爆一枚當量2.3萬噸TNT當量的原子彈。爆炸結果是爆心(0米)位置的LSM60登陸艦沒有搜索到任何殘骸(判定直接因為核爆消失),位於爆心初160米的阿肯色號(2.7萬噸)被直接擊沉,在掀起的水柱右下側紅圈處疑似阿肯色號戰列艦直接被掀起。如果一枚20萬噸級左右的氫彈在航母50米處爆炸,那麼爆炸瞬間可以產生數千萬度高溫甚至上億度的溫度,雖然時間非常短暫,但是足以波及距離只有50米的航空母艦,直接將航空母艦包圍在千萬度的火球中。其次是衝擊波,在爆炸瞬間中心壓強會增大到幾十億大氣壓力然後急速向外擴散,航空母艦的艦體假設沒有在第一波高溫中被摧毀,那麼衝擊波足以將航母艦體直接解體。所以在50米的距離上已經不是掀翻的問題了,而是基本上就不可能存在了,直接在海面上消失。20萬噸,那就不是常規導彈了,而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而且還是增強型原子彈或者縮小威力的氫彈。如果在航母50米處爆炸,這個精度高到沒誰了,相當於直接命中一樣。最先進的洲際彈道導彈,命中精度還在100米跟前,距離50米還有很大距離。這種當量的核彈直接殺傷半徑都是以公里計算的,利用高溫、高壓、衝擊波、早期核輻射以及核電磁脈衝等綜合效應殺傷目標。50米,不敢說百分百把10萬噸級航母掀翻,但是有很大可能引爆航母內的彈藥、燃油,即便這些部位進行強化,被引爆的概率較低,但也絕對能讓這艘航母徹底成為廢鐵,艦面一切將化為烏有,再無修復的可能。

美軍曾在比基尼島海域進行過核彈殺傷軍艦的實爆實驗,用了護航航母、重巡、驅逐艦等多種艦艇,在爆心附近的軍艦基本都是沉沒或者成為扭曲的廢鐵。核彈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所謂軍艦的抗核爆能力,在遠離爆心的地方還可以,靠近爆心就是徒勞。現代航母的防護力是有限度的,不是什麼堅不可摧。對航母威脅最大的就是核彈這種大殺傷力武器以及重型魚雷這種水下打洞爆炸的武器,反艦導彈要擊沉或重創航母,需要較多數量,而且反艦導彈還必須是重型化、超音速。所以,擁有戰術核彈對航母是巨大的威懾,不一定在戰爭中使用,但是應該擁有。首先說,二十萬噸級不是導彈的重量,而是導彈爆炸後的當量,以大名鼎鼎的戰斧巡航導彈為例。戰斧的常規裝 藥為454公斤,殺傷半徑約等於0.09公里。即90米。戰斧是大型巡航導彈,所以戰鬥部巨大。如果是輕型反艦導彈,殺傷力則很小,或者以穿甲為主。例如海上大鷗反艦導彈,裝藥也就20公斤。能有個10米半徑左右!

二戰時期,摧毀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小男孩”的當量也不過1.7萬噸;在核彈爆炸半徑100米內,任何建築都夷為平地,投到長崎的胖子原子彈,當量是2萬噸,偏離了目標2000米,依然造成了長崎市當天死亡6萬人。那麼筆者說的二十萬噸級的導彈;不要說航母,就算是一座城市,也不會存在了。航母的噸位最高不過20萬噸,2公斤TNT就可以炸碎一輛汽車SUV,不是炸燬,是炸碎。一個20萬噸級的導彈在它旁邊炸了,航母不要說被掀翻,都已經燒融化了。其衝擊波就一可想而知,彈藥所產生的損毀,不難想象,如在空中,距水面距離多少,不確定因素,是不得為知。百分之一百能把十萬噸級航母炸翻!首先我們來談一談核爆炸會產生那些效應,或者說會產生那些破壞。一、光輻射:當核彈爆炸的一剎那,其中心會產生幾百萬度、甚至上千萬度的高溫,高溫會以光輻射的形式向四周瞬間擴散,離開幾公里以外的所有物體和生物,均在幾千度高溫下瞬間氣化消失。廣島原子原爆炸時,堅硬的花崗岩只剩下一個人形的形狀,就是因為爆炸的一剎那,一個人站在花崗岩前面的緣故。如果核彈的當量越大,那麼其光輻射造成的破壞的距離也越大。二、核輻射:和光輻射同時產生的是核輻射。核輻射作用的距離要遠遠大於光輻射,如果距離足夠,即使躲過了光輻射,也很難躲過核輻射。如果遭受到的核輻射非常強烈,也會使人快速死亡。三,衝擊波:由於核爆時中心的溫度非常高,使空氣急劇膨脹,形成的氣浪向四周疾速擴散,瞬間會把建築物摧毀。前蘇聯曾經測量過,離開核爆中心10公里處,一百萬噸當量的核爆炸,氣浪到來時產生的垂直壓力,每平方米達1.7噸!如果一幢大樓側面有2百平米,其受到的衝擊力將達340噸!任何建築在這樣的巨大壓力下,瞬間被摧毀。四、核汙染:核爆過後,放射性物質會長期存在。現在我們來設想一下,20萬噸當量核爆炸,那麼其上千萬度的高溫會把航母剛板剎那間融化汽化。如果二十萬噸當量的爆炸威力不夠大,至少航母的甲板艦橋會瞬間消失,船體沉入海底。所以,不要說在航母旁邊50米爆炸,就是100米甚至1000米處爆炸,航母也難逃一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