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綠城中國架構大調整背後:大股東集權 宋衛平“再創業”

中交能帶領綠城再創輝煌嗎?

綠城中國架構大調整背後:大股東集權 宋衛平“再創業”

歷史教師出身的綠城集團創始人宋衛平可能難以續寫綠城的創業發展史了。

6月初,綠城中國在集團內部進行了架構的大調整,明確了11大重資產公司和5大輕資產公司,關鍵崗位的高管也有所調整。這是成立23年以來綠城集團在房地產業務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變動。

最為核心的一步調整是,上市公司綠城中國將重資產公司的管控權限收回,此前這項業務由分公司綠城房產進行管理。人事層面,大股東中交地產向綠城空降一位執行總裁,排名僅次於綠城總裁曹舟南,進一步加強對綠城的滲透和掌控。

宋衛平的部下則另有任用。新構架中,五大輕資產集團包括綠城管理集團、綠城資產集團、綠城理想生活集團、綠城房屋科技集團和雄安公司,這些非房地產業務多數由宋一手提拔的高管負責,分拆IPO的野心已經顯露。

不推行“高週轉”和“規模化”的綠城中國,何以同目標央企前三的中交地產相融合?宋衛平系高管的再創業還能成就新的造富神話嗎?

綠城中國架構大調整背後:大股東集權 宋衛平“再創業”

不知不覺中,這家慢速發展的房企已經形成新的內部格局:綠城中國七人董事會中,劉文生、孫國強、李永前和李青岸四位執行董事均有著中交的背景。

大股東集權

央企下屬的中交地產與綠城中國的產品定位本不相同。根據中交集團的規劃,其旗下中交地產(A股)、綠城中國(H股)、中交海外地產(海外)三個房地產開發平臺中,中交地產主要為剛需及改善型住宅產品,而綠城則為中高端產品。

入股綠城之處,中交建集團執行董事、財務總監傅俊元曾在內部會議中指出了綠城固有的問題:庫存壓力大、開發成本高、持有物業多、管理能力弱。這是綠城堅持高端品質住宅產品伴生的公司特性,但在目標央企第二的中交地產看來,這些已經成為阻礙綠城更進一步的障礙。

改造綠城,中交地產從重資產公司下手。在6月這輪綠城內部調整中,重資產公司高管變動不大,綠城小鎮董事長為蔣玉奇、綠城浙江公司董事長為吳恆、綠城北京公司董事長為李駿、綠城成都公司董事長為餘海濤、綠城海外公司董事長為張猛。更顯著的變化是,上市公司綠城中國和子公司綠城房產的管控職能被合併,這實際上使得上市公司加強了集權。

綠城中國架構大調整背後:大股東集權 宋衛平“再創業”

“進軍央企前三”的口號喊得響亮,但中交地產的主業增長預期則信心不足。按照中交地產4月11日發佈的《2018年全面預算報告》來看,中交地產只預計實現136億元的簽約銷售額,相比2017年的實際簽約銷售額106.71 億元,增長率僅為27.45%。

業內人士指出,中交地產有地有錢,綠城中國有團隊和品牌,雙方融合後想象空間依然巨大。但兩家風格迥異的房企如何並軌,仍是難題。

宋衛平再創業

此次綠城大調整中,五大輕資產集團包括綠城管理集團、綠城資產集團、綠城理想生活集團、綠城房屋科技集團和雄安公司。重新組織成立的綠城房屋科技集團董事長為肖力,綠城管理集團、綠城資產集團和綠城理想生活集團、雄安公司高管基本沒有變化。

宋衛平孵化新業務、再裝入上市公司的造富行動已經有先例。2014年9月,宋衛平將綠城沒有上市的部分——綠城建設更名為藍城,一批綠城老將被派往藍城。綠城中國和宋衛平分別擁有藍城35.4%和34.6%的股份,其餘股東分享剩餘30%的股份。

2016年6月,綠城中國發布公告稱,將藍城的代建業務拆分出來,成立新公司,並以9.49億元收購宋衛平以及其他股東手中的全部股份。

代建業務的價值已經顯現。根據綠城中國的公告,截止2018年5月31日,綠城前五個月和合同銷售金額為587億元,其中輕資產裡的代建業務為236億元,幾乎佔到整個銷售金額的二分之一。

宋衛平的新故事怎麼講?據綠城理想生活科技集團總經理祝軍透露,輕資產公司中綠城生活集團的核心業務綠城房屋4S,好比中國第一所“房屋醫院”,從房屋維修、保養到打造智能家居、健康住宅,再到舊房改造產業升級,圍繞住宅全生命週期,房屋4S公司以“專業、快捷、優質、安全”的服務理念,提供維修、增值、煥新等系列服務。

截至目前,綠城生活集團已有12個房屋4S服務門站落地運營,涵蓋杭州、濟南、青島、瀋陽、三亞等重點城市,計劃到2020年底,4S服務站將超過150家,覆蓋中國四大城市群、12個省、逾50個城市。

宋衛平一度醉心足球事業,他現在有了新的頭銜——莫干山生活美學小鎮——藍城郡安裡的“山鏡Villa”的首席產品官。(北京時間財經 嶽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