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這種“割韭菜”的野路子不得不防,大學生也深陷炒幣套路!

比爾·蓋茨明確表示,比特幣和ICO都是非常狂熱的行為,是一種投機行為。“作為一種資產,如果它不能帶來什麼價值,你就不要期望它的價格會上漲。這是傻子都明白的投資理論。”

近期,一些在上海的發幣機構“割韭菜”開始找大學生下手了。

這種“割韭菜”的野路子不得不防,大學生也深陷炒幣套路!

涉世未深的學生黨,容易被“財務自由”忽悠

“買前天天漲價,買後立馬跌,下跌幅度也很病態。”

袁賀是一名大三學生,他稱最近總有號稱是金融投資機構的人,在校園裡推廣某區塊鏈數字貨幣投資項目,“對方稱代理的幣是國外的,投資價值遠比比特幣要高。”

雖然是在二線城市上的大學,但袁賀身邊有不少同學都在談論數字貨幣,有些人還買了這個項目(而且都說漲了)。再三猶豫後他咬牙從生活費裡拿出3000元,跟著投了進去。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裡,這價值3000元的數字貨幣就縮水到1600多元,讓袁賀懊悔不已。

這些類似“投資失利”,在圈內人李勇看來,都是再熟悉不過的場面。

這種“割韭菜”的野路子不得不防,大學生也深陷炒幣套路!

“早在三個多月前,陸家嘴一帶就有好幾家發幣的金融公司開始將業務做到大學裡了。在學校附近的商業街區,他們會租用一些臨時檔口,當做機構面向學生們宣講“投資理念”的據點。

在檔口的牆上和擺放的易拉寶上,會有大量諸如“不再向爸媽要生活費”、“還沒畢業就實現財務自由”、“不是富二代,更勝富二代”等等誇張的宣傳標語。再在門前擺一張簡易的摺疊桌,放上一沓彩色的宣傳單,就可以開始銷售“夢想”了。每逢中午和傍晚,門口都能吸引不少周邊學校的大量學生駐足圍觀,“有時在同一個商業街區裡,就有兩到三家同行機構在做推廣。”

圍觀的大學生裡,有的是出於對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的好奇,有的則是想了解一下怎麼才能“更勝富二代”。但是對於機構來說,並不是所有上前圍觀、聊天的大學生,都是他們的目標人群。

這種“割韭菜”的野路子不得不防,大學生也深陷炒幣套路!

對付這些文化和知識水平較高的年輕群體,要有專門的話術和技巧。

他們會用逆向思維,一開始就堅決表示不建議學生群體來投資,強調項目是針對上班後有經濟實力的群體。一旦好奇心勾起來了,真有興趣的就會讓他們先裝個App瞭解一下最近的市場和價格,以此搜索精準的目標。被推銷慣了的大學生們,如果一聽到“BalaBala瞭解一下”,都會轉身就走,反而是這種“逆向”交流形式,會讓他們對機構產生一定好感。

一般在機構的App上,幣價都會被人為操控在某個週期內接連上漲,讓學生們看到“希望”、看到投資賺錢的可能性,“同時也會花錢僱一些學生當託,在學校的論壇、社交圈裡,發表自己‘投資’後賺了錢的信息,這樣就更真實了。”

這種“割韭菜”的野路子不得不防,大學生也深陷炒幣套路!

不出幾天,部分感興趣的大學生就會再次找上門,要求機構為他們開通投資的賬戶。這時,負責推廣的人員,還將以錄入資料為由,對學生投資資格進行一輪調查評估。

“家境太差的不能碰,回頭虧錢了怕引發過激行為。家境太好的也不要,不差錢的不願意割肉,會死磕下一輪上漲週期,更不划算。”機構最想要的群體,就是家境尚可,但手頭經常缺錢的大學生。

因為他們投資的錢都來自有限的生活費,所以一旦價格遭遇人為操縱的週期性暴跌,都會因為輸不起,或怕被家人知悉責罵,而選擇及時“止損”,也就是按照現價拋售。這樣一來,機構就又能割到一手新鮮的“韭菜”。

“暴跌之後,即便有學生找上門,也會被告知投資有風險,自己需謹慎。”加上學生校外進行的投資行為,本身或多或少違反了學校規章制度,因此學生也不敢上報校方甚至是報警。

相比“社會人”而言,大學生群體雖對於區塊鏈、數字貨幣等新興概念有所瞭解,但卻因為缺乏相應的投資實踐經驗與戒心,容易被居心不良的“投機”機構所利用。

為了追求所謂的“財務自由”,有些學生會鬼迷心竅般拿著父母給的、省吃儉用攢下的生活費,購買一些機構推銷的沒有任何價值的“山寨幣”。

這種“割韭菜”的野路子不得不防,大學生也深陷炒幣套路!

投機並不屬於投資,這些“山寨幣”毫無疑問就是如此,更別說,被一些別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當作割韭菜的套路,這是每個人都該警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