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這類家長很容易養出討價還價的孩子,以後在社會上難混好

01

早上醒了,兒子卻怎麼都不肯起床,嘟囔著嘴巴說:“給我看一集動畫片,我就起床。”

看著時間不早了,我就含糊其辭地答應了。他愉快地洗漱,吃飯,走到學校門口的時候,他再次提醒我說:“你答應我的,給我買小汽車。如果你給我買了,我每天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看著他轉身離去的小背影,心裡就犯了嘀咕,什麼時候這個孩子開始和我講起條件來了呢?

晚上,讓他關電視睡覺,他會說:“我再看一集再關。”

  • 說好了講一個故事就睡覺,可每一次,他都會以各種理由,讓我再多講一個;

  • 帶著他去超市,臨行前一定要交待:“玩具不能買,零食買一樣。”可每次在超市都會來一場“拉鋸戰”,他像唐僧一樣,不停地說:“給我買個玩具吧,我會很聽話的。”“給我買一個吧,我今天晚上自己睡覺,不講故事了。”

學會講條件的兒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想盡各種辦法。這讓我也想起了,女兒前幾天和我說,如果她這次語文測驗達到95分以上,讓我給她買一套馬克筆。

偶爾,讓女兒下樓去取個快遞,她也會說:“那你要答應給我買一個零食。”

這類家長很容易養出討價還價的孩子,以後在社會上難混好

深究兩個孩子講條件的行為,還是跟我平時的教養有很大的關係。

  • 因為女兒的語文成績,一直在班裡處於中下等,這讓我很著急。為了讓她有動力提高語文成績,我就用了物質刺激法,告訴她只要語文成績上去了,我答應給她買一份價格在一百元之內的東西。

  • 偶爾,我帶孩子忙,讓她下去拿快遞,為了讓她不生氣,就說:“你可以順便給自己買一袋好吃的。”

  • 對於兒子,我也經常使用這種方式——為了讓他好好吃飯,承諾他,吃完了,就帶他出去玩;為了讓他願意去上幼兒園,就告訴他,週末給他買玩具……

02

平日裡,不少家長都和我一樣,為了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完成一些事情,就和孩子講各種條件。

雖然說,孩子講條件是思維成熟的一個標誌——他們可以通過語言表達,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孩子一旦習慣“講條件”,就會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

① 失去學習新事物的主動性

孩子做任何事都在“做交易”,看不到好處就不去做事情,如此下去就不會主動學習新事物,也不會有探索精神。

有一次陰雨天,兒子一直在看動畫片。我忙完了家務,決定帶他去樓下轉一轉,可他卻不願意,說那個沒有意思。但轉而又說,如果我同意給他買一個奇趣蛋,他就會跟我下樓。

因為牙齒的原因,他已經不能吃過多的甜食,尤其是巧克力之類的,我當然不能答應他。後來,他下了樓,可是,對於我跟他說的“雨滴滴在水裡,就會有一個泡泡的情景”,卻毫沒有興趣。他心裡一直唸叨“奇趣蛋”,說買一個奇趣蛋,他就看。

這類家長很容易養出討價還價的孩子,以後在社會上難混好

② 人生觀扭曲

孩子凡事“講條件”,會讓他們誤以為,什麼事情都可以用“條件”來解決,甚至,以後的人生觀也被扭曲。

小區有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爸媽常年在外做生意。有一次,天黑了,孩子不願意回家,奶奶想過去拉他回家,他卻推了奶奶一把。奶奶當時就生氣了,說:“你這樣做是錯的。”

孩子看著奶奶,絲毫沒有愧疚,冷冷地說:“回頭我送你一個變形金剛,我就沒有錯了。”

習慣了用“條件”去滿足孩子,孩子平時“講條件”也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一步一步讓孩子誤以為,這樣做是正確的,“講條件”是萬能的,甚至可以掩蓋自己犯下的錯誤。

孩子的講條件,說到底是家長挖的“坑”,當然也由家長來填補這個“坑”。

對於“講條件”這個習慣,越早制止越好,不要等到孩子的條件越來越高,家長接受不了的時候,才意識到晚了。

這類家長很容易養出討價還價的孩子,以後在社會上難混好

03

家長們如何去幫助孩子改掉“講條件”這個習慣呢?

① 不要用物質當獎勵和孩子講條件

當孩子不願意去做某件事的時候,家長可以去了解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去做,知道了原因,再一步步去解決問題。

孩子不願意吃飯,家長們會說“不好好吃飯,就不許看電視”。這樣說話,其實給孩子一種暗示:我好好吃飯了,就可以看電視。

也有一些家長,在孩子不願意做某件事的時候,會說“你不聽我的話,那我也不滿足你的要求”,這樣做不僅容易讓父母失去尊嚴,甚至還會誘發孩子的“報復”心理。

應該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就直接說出要求,並督促執行即可。這樣孩子就不會變著法子去講條件了。

② 讓孩子承受講條件的後果

我們讓孩子吃飯,孩子要求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才行,那我們也不需要因為害怕飯涼了或者餓了而答應他的條件。直接告訴他,吃飯和看電視這兩件事不能同時做,你要麼看電視,要麼吃飯。

如果他還是在看電視,我們也不用管他。等我們吃完飯,就把碗筷收起來。如果孩子還沒到下一頓吃飯點就餓了,你可以告訴他,為什麼不給他吃,即使他撒潑打滾,也要堅持不給他任何食物。這樣,等到下次吃飯的時候,他就不會再和家長講條件了。

前一段時間天氣反覆,我叮囑女兒,要穿上棉衣。可她不聽,我也就不再堅持,晚上回到家說頭疼,晚上同學的生日會,她都沒有辦法去。躺在床上,後悔地說:“媽媽,我應該聽你的話。”

這類家長很容易養出討價還價的孩子,以後在社會上難混好

③ 儘量對孩子進行精神鼓勵

孩子講條件想獲得的好處,基本上都與物質有關。如果家長經常以物質條件來換取孩子的“行動”習慣,這就強化了孩子討價還價的行為。

意識到兩個孩子講條件的習慣,我剋制了用條件和他們溝通。取而代之的是,在孩子很好地完成了一件事之後,家長應該多用精神鼓勵,給孩子一個微笑,或握握手,或是一個擁抱。

女兒四年級了,對於抱抱,她很久都沒有了,這樣去獎勵她,她倒是很樂意接受。兒子看姐姐被抱抱了,也就會努力加油,讓自己做得好一些。

④ 給孩子定一定規則

規則是約束孩子最好的工具。

我們應該給孩子制定規則,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必須做的,應該怎麼去做。當我們因為堅持原則而拒絕孩子的時候,也要跟孩子做出解釋。這樣,才不會讓孩子失望,讓他知道不能去做是有原因的。

比如,為什麼不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因為吃飯的時候看電視,影響消化,對身體不好,而且會影響吃飯的速度,飯菜也會變涼,對身體更加不好。

孩子的行為出現了問題,一定是因為家長的教養方式出現了差錯。孩子的所有問題,都可以在家長身上找到出口。

面對孩子的問題,家長應該耐心去發現問題,並溝通和解決問題。因為任何一個小問題,都可能成為孩子以後人生的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