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淘集集“暴雷”,拼多多“崛起”後社交電商路為何還是難走通?

[釘科技述評] 近幾年隨著拼多多的強勢崛起,其將社交電商這一概念進一步帶向了公眾視野,高效、低成本的獲客,讓社交電商吸引了資本和用戶青睞。大量企業進入這條賽道,淘集集就是其中之一。

據瞭解,淘集集此前憑藉拼團、砍價的模式在下沉市場迅速打開了局面,成立兩週時就有了200萬銷售額,上線9個月後平臺月活用戶超4000萬,筆者在稿件撰寫時瞭解到的數據是其註冊用戶已經超過1.3億。在資本市場,2018年10月,上線兩個月的淘集集便完成A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2.42億美元。

淘集集“暴雷”,拼多多“崛起”後社交電商路為何還是難走通?

然而,此前看起來發展十分迅速的淘集集,今年卻迎來了“暴雷”。今年9月份就有消息稱,因遲遲收不到貨款,淘集集商家組織集體維權,儘管十一小長假期間平臺還在闢謠沒有群體欠款,但是10月15日,其創始人張正平的一份道歉信將淘集集的困境公諸於眾。公開信顯示,現階段淘集集現有金額不足以抵扣商家1%的貸款。

據瞭解,成立至今的淘集集累計虧損近12億元,淨資產負6億元。

10月16日,上述“維權”大戲看起來落下了帷幕,淘集集與百名商家達成最終協議,淘集集將資金交由第三方監管,商家同意簽訂“債轉股”的協議。

淘集集方面稱,這算是嘗試一種新模式,電商行業由自營、第三方入駐兩種模式,再增加了合夥人模式,這樣商戶和平臺的粘性就會很強。同時,合夥人制度推行後,商家也會轉變相應的想法和心態,從而在未來的發貨質量和服務質量上,考慮的更為久遠。

社交電商資金方面湧現壓力並非個例。今年成功上市的雲集也同樣面臨著不小的資金壓力。

據瞭解,雲集今年5月成功上市後,當天市值曾一度超過35億美元,而10月22日發稿前雲集市值僅為11.89億美元。此外,根據雲集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雲集已經連續三年給出淨利潤虧損的業績,今年也沒有得以好轉,二季度,雲集虧損8450萬元。

從以上的一些事實不難發現,儘管社交電商造就了拼多多,但現階段很難有品牌能夠“複製”它的“成功”之路,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狀況,釘科技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拼多多的模式有自身壁壘。拼多多之所以能夠實現低價銷售,釘科技認為大概率是其在供應鏈方面的打磨,在多個商品類目實現了從商家到用戶的極簡運營模式,使得運營成本低至底價,從而能夠持續提供優價的產品,而包括淘集集在內的大量社交電商項目,並不具備這一要素,從而讓其成本難以被控制。因此想持續保持低價銷售,難免要通過平臺鋪貼等方式,這會留下一些隱患。

二是,較多依賴燒錢獲客的模式。結合第一點,不少項目在供應鏈方面存在弱勢,而為了保持高速增長,補貼難免會成為了這類平臺的主要獲客方式,根據張正平的公開信顯示,淘集集的虧損實際上都虧損在獲客上。

拼多多的快速發展,激起了社交電商的熱潮。但是目前來看,部分企業並沒有學到其拼多多為何能做到優價的根本,而是盲目跟隨,試圖通過貼錢補貼的方式來換取“亮眼”數據,但這樣的模式一旦資金鍊出現問題,企業難免會陷入到困境之中。釘科技認為,一些品牌想要通過社交電商成為第二個拼多多,目前來看單純的模式效仿,推低價商品、補貼商家及用戶是行不通的。(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註明“來源:釘科技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