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跑好属于我的“接力棒”——人民好教师于爱梅

于爱梅,沂南县第四中学退休教师,1952年出生,1976年参加工作,1984年入党,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现任“沂蒙红嫂协会”名誉会长,临沂市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沂蒙精神宣讲团成员,沂南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志愿者。

作为“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后代,于爱梅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传承沂蒙精神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2016年,她发起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建立了“沂蒙精神宣讲团”,宣讲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宣讲对象涵盖社会各界。

用革命故事教育青少年

2004年,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于爱梅经常走进校园,与学生聊天,给他们讲革命故事,畅谈人生理想,努力做他们学习上的领路人、生活上的贴心人、感情上的知心人。每当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难题,他们都愿意告诉她。学校看到她受学生爱戴,就聘请她为课外辅导员,利用课外活动等时间,给学生讲述革命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0年,沂南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请于爱梅为沂蒙精神宣讲团成员,这为她传承沂蒙精神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先后到学校、社区、企业作报告200余次,听报告人数达2万余人次。2011年1月,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沂南教学点成立,作为“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后代,于爱梅到红嫂纪念馆为全省乃至全国党员领导干部义务作报告3000多场,在馆内为大、中、小学生及游客讲述革命故事无数次,《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事迹报告成为沂南教学点的突出亮点,听课人数达60万人次。

用英模人物影响青少年

为加深青少年对革命传统的了解,提升宣传教育效果,每逢清明节,于爱梅都和学生一起扫墓、缅怀先烈;唱革命歌曲、陶冶情操;到王换于故居、沂蒙红嫂纪念馆进行入队、入团宣誓,讲述革命故事。每逢周末和假期,她会带领学生到老革命、老红嫂家中进行慰问,让他们近距离接触英模人物,亲身感受沂蒙精神。围在老人身边听他们讲自己的战斗故事,感受那种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发现英模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认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得到了传承。。

用拳拳爱心帮助青少年

革命战争年代,于爱梅的奶奶和母亲创办战时托儿所,先后抚养了80多名八路军子女,使孩子们能够安全健康成长。奶奶常说,八路军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我们要保证八路军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为了这句承诺,奶奶先后夭折了4个孩子,而八路军的孩子都健康地长大成人。在这种家庭传统的熏陶下,一直以来,于爱梅都对青少年学生非常关心和爱护。

在与学生交流时,于爱梅发现很多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是“留守儿童”,功课没人辅导,生活没人照料,存在很多问题,看着这种情况,她心里非常着急。2010年夏天,于爱梅把从教师岗位退休的姐夫与当老师的女儿、女婿和外甥召集起来,成立了一个爱心辅导团。辅导团很快成立后,丈夫主动把一套闲置的房屋打扫出来,解决了场地问题;女儿、女婿和外甥一起花3000元买了20套全新的桌椅。辅导班开课后,第一期就招收了十几个学生。几年来,爱心辅导团共义务辅导学生20批次、150余人,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赞扬。

2012年,在于爱梅的建议下,沂南县关工委参照“爱心辅导团”模式,分级分类创建“留守儿童爱心家园”和“四点半学校”,那些家长来不及接送的学生由“五老”志愿者统一接送、辅导。目前,全县已建立“留守儿童爱心家园”和“四点半学校”20余处,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放学后失管失教问题。

用实际行动感染青少年

“奶奶和母亲都不识字,但她们能够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为党和国家作出自己的奉献。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受党教育多年,更有责任和义务跑好这一棒。”这是多年来于爱梅始终秉持的信念。2004年,带着20双鞋垫、几箱方便面和毛巾,跟随“全国拥军模范”李秀莲第一次去当地部队拥军,从此走上了自己出钱拥军的道路。

2009年,在县妇联、民政局等部门的支持下,于爱梅带头组织成立了沂南县红嫂协会。本着“动真情,做实事”的原则,每年定期走访烈军属、老党员、老红嫂,先后到济南军区、兰州军区、北京军区打井队等处进行慰问,受到部队官兵、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好评,累计捐献拥军物品价值35万元。

在积极拥军的同时,于爱梅心里始终想着那些生活困难的老军人、老红嫂、老模范和困难群众。每年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万多元资助他们。同时积极争取企业帮扶资金100余万元,用于救助老红嫂、老英模和困难群众。

这些年来,于爱梅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省双拥先进个人、“沂蒙新红嫂”、“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等称号。2012年6月荣登中国好人榜,被评为“诚实守信好人”,2013年4月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2013年11月25日,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5年,于爱梅的母亲张淑贞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作为全国四个代表家庭之一在表彰会上作了典型发言。2016年又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母亲和于爱梅再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于爱梅希望自己能像一只火把,传递一代又一代沂蒙人的殷切希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有生之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