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启功的书法超越王羲之了吗?

楚小神


启功和王羲之,没有可比性。

首先,一代有一代之书法。那古代文学举例子,一般汉代的赋其他朝代不好超越,魏晋六朝的骈文同样其他朝代不好超越,写诗唐朝是个顶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同样如此。那么同样是文学我们没办法说唐朝的诗超越了汉朝的赋,只是体裁不一样而已。而书法也一样,一代有一代之书法,我们也不能说唐代的楷书超越了汉代的隶书。而具体到某个不同时代的人也是如此,所以首先那两个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书法家来比较是不合适的。

其次,王羲之基本上是一个标准,不要轻易谈超越他。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更多的是王羲之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倒不是说“圣”就不能超越,医圣张仲景的医学水平如果和现代顶尖级医学家比的话恐怕比不过,建筑业的祖师爷鲁班让他修建一个今天的“鸟巢”、“水立方”恐怕是做不到的,但是现在医学界没有向医圣张仲景叫板的做法,建筑业的工程师也没有谁拿自己的工程和鲁班一比高下的想法。所以书法界无论是谁,也不要轻易谈超越王羲之。我想即使启功老爷子在世,他本人也断不会有这种想法的。

第三,启功和王羲之没有可比性。倒不是说启功的书法不好,我相信今天拿出启功的作品和王羲之的作品摆在一起,让普通群众评判,估计会有很多人站启功。但是,启功和王羲之二者,姑妄比较一番,无论就作品质量、人物品鉴、书法影响来说,王羲之都要高一筹。

总而言之,启功和王羲之没有可比性,更谈不上超越。


书法雅集


启功先生的人品也很好,书法也很好,清新淡雅,不事雕琢,是当代被广泛认可的一位大师级书法家。

当然对于启功的书法,现在也有人非议,比如说以欧楷著称的田蕴章先生就认为启功的书法在民国只能算是中等水平。我倒是认为启功的书法在民国还是出类拔萃的,但是要和书圣王羲之比还是差了很多的,也可以说是没有可比性。

其实在大部分没学过书法的朋友可能认为启功的书法更漂亮一点,但是漂亮并不是评价书法的唯一标准。所以这个比较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王羲之除了书法水平高之外,他对于书法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首先五种书体里三种书体在他的笔下成熟,包括行书、草书和楷书,就这一点在书法史上就可以确立至高无上的地位。能开创一种书体,已然可以称为书圣,可他一人促成了3种书体的成熟。

另外,当今书法所谓的学习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流传有序,有系统,王羲之就是这个系统的源头,包括启功本人也是学习王羲之。整个书法史就是王羲之书法的发展和演变史。都这样了,还怎么谈超越呢?

王羲之是一个标尺,是我们学习的源泉。


你觉得呢?

关注一下啦。


不二斋


题主的问题有点骇人,启功先生如果地下有知,也会忐忑不已的。

众所周知,启老先生是当今书坛的泰斗,而王老先生是千年来公认的书圣。小编冒昧的打个比方,启功先生如同五岳之首“黄山”,而王羲之则如同珠穆朗玛,以黄山之海拔与珠穆朗玛相比较,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王羲之是中国的书圣,千百年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是公论。请问,能在某一专业领域被公推为圣的,有几人敢望其项背?提出这样的问题,不是对王羲之的不敬,以启老先生的修为,会羞于见人的。所以,信口开河的问题还是尽量少提吧!

小编说这样的话,并没有贬损启功先生的意思,只是从艺术造诣方面讲,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实在是无人企及。

王羲之的书法自然天成,潇洒飘逸,神骏典雅,处处渗透着魏晋崇尚的中和之美。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赋》中:“翩如惊鸿,婉若游龙。”一句来称赞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以王羲之书法为代表的魏晋风韵是中国书法的至高境界,王羲之书法是千年来学书人无法跨越的一座高峰。今人书法的最高水平也远不及古时二流的水平,颜、柳、欧、赵都是现在人无法超越的丰碑,超越王羲之,更是不敢奢望。

小编并不是贬低现代人,是只说了一个无容置疑的事实。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书法艺术几乎停滞不前,一直在徘徊于承继传统之中,并无突破。古代人书法既是一种生活需求,一种基本技能,更是一种人格修养和修为操守的抒发,现代人在灯红酒绿中难以有这种心境,更何况超越。这是大环境决定的,并非那一个人的原因。

再说启老先生的书法造诣。启功先生是当代书坛文人书法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雅俗共赏,可用“雅、清、简、静”四个字概括,在文博界、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声誉。

启老先生的书法是以古为师,他的书法平正、秀美,注重结构的黄金分割率,用笔干净,不尚变化,趣味雅洁,具有一种洵洵儒雅的书卷气和恬淡从容的古典氛围。

启功先生在继承和研究中国历代书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书法的主体——汉字结构的“五三五”学说,他把过去对汉字的九成宫的平均分配法改成中宫紧缩,上下伸展的结字方法,被世人称为启功结字法,他因此法创建了自己的书体----启功体。

启老先生一生在诗词、书画、文学著作、文物鉴定等方面颇有建树,受人爱戴,对于书法方面老先生曾说过:“书法只是我的业余爱好而已”。
唐代以来王羲之书法达到历史的高峰,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传统中的典范,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后世书家的创作。在中国帖派文人书法领域里被奉为书圣,稳稳地坐在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首把交椅上。
启老先生人品极好,书法水平也相当不错,非常难得是他的谦逊自知。他从不自夸,对古代一流书法家一直心向往之,这是启功先生的修为可贵所在。也正因此,他才赢得了众多的敬重和赞赏。

魏晋书法是精英文化,书法家是文化精英群体。事实上,王羲之书法的影响圈基本限定在士大夫文人阶层,传播于上流社会,这是一个象牙塔现象。中唐以后书家的书法似偏离了这一方向,如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楷书在近现代已向平民阶层扩展,书法创作走向俗化,俗化的结果,正是其高雅之终结。

书法艺术在当代高层次的创作空间已失去话语权,影响式微。而王羲之书法自始至终都没有走向泛化,而是在高雅的创作空间运作,不为世俗污染,依然显得高贵和典雅,在当代书法创作层面仍有鲜活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的书法永远属于那个遥远的时代,但他又具有超越时空的神秘力量,这种力量正是魏晋风韵之魅力所在。这种精神动力永远感召着我们无限的向往和遐思。

如果您也喜欢传统文化,欢迎关注繁星国学,和我们一起走进诗书笔墨的世界!


繁星国学


启功虽没能超越王羲之。但启功已经做的很好了。是值得我们尊敬敬仰敬重的人。至少启功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对待书法。谦虚谨慎学习。对待书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能不能把启功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启功说了我的天赋与资质就这么高,能不能超越就看你们的了。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信心有没有这个勇气继续追赶王羲之?我们应当有担当的精神,要把中国书法文化发展的更好,因为我们现在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欣欣向荣,十四亿人都在为中国梦努力奋斗。将我们的祖国建协的更加富强。中国文化要跟上国家发展节奏。丑书与我们这个时代不匹配,支撑不起大国文化。丑书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注定是行不通的。



我们要将启功的精神继续传承发扬下去。脚踏实地做事。发展好中国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你不要说与我没关系。其实文化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文化可以支撑国家强大,发展好文化是必要的。我是江上人感谢您的关注!


传承文化继承传统


启功先生是一位可亲,可敬,可爱,学识淵博,幽默风趣的老人。书法造诣,在现代足称大师!

启功先生曾当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而这一职务,是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被任命的。老先生在节目访谈中说起这事,诙谐的说:“这是缺席判决”。表现出来了他淡泊名利的人生观。

(子衿临兰亭序局部)

他看重的是他教师的工作,而对于名利的职务甚至是抵触。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结合他各方面的学识,总结出来了书法结构黄金分割法,并运用于实际授课中,取得巨大的成效。
(子衿临王羲之书道德经局部)


王羲之,出身东晋世族。和启功出身皇族相比,略输一畴。王羲之五十九岁去世,启功八十多岁才去世,启功先生二比零领先。王羲之终身未能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启功先生三比零。按五局三胜算,王羲之惨遭淘汰。
(子衿临王羲之遊目帖局部)

前面比的,非书法范畴。现在来比书法。王羲之有兰亭序,启功的代表作品是什么?一比零,王羲之有乐毅论,启功拿什么去比?二比零。王羲之有黄庭经,启功?三比零。王羲之有东方朔画赞,启功?四比零……孝女曹娥碑,诫誓书,佛遗教经,太师箴,再比多少都是零。启功先生是值得敬佩的人,但是……



子衿书法


《在书法创新角度,启功堪称中华书法创新第三人》

中文文字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各种书体下都产生了不同风格的字体。几乎所有字体都以均称分布,唯独启功先生利用数学研究方法让启功体向中宫区收聚形成了特殊的启功体。是现代数学的方法与中国古文化造字结合才产生了亦庄亦谐的启功体!

一、中华文字发展历程上,每一个新书体的产生肯定有一个发明人;

历史上的书法创新者至少有好大批人!是谁第一个将看不贯甲骨文金鼎文就开始改造出来个篆书了?这个人应该是一个书法的创新大家!只是我们难以查证罢了!

接下来,是谁想到要将篆书改造为隶书呢?

文字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我们文字的简化过程,从甲骨文金鼎象形文字到草书的符号化文字都走过一个同样的流程!


二、相传钟繇发明了楷书;

是谁大胆地将隶书改成了楷书呢!我想一定不是钟繇第一个书写楷书这种字体,但他一定那个集大成者。所以人们尊他为创造楷书书体的人。没有他,没有秦始皇,我们看到的文字一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三、启功发明了启功体,与历史上各种书法都不一样!研究方法同样不一样!

笔者说,启功先生是中国书法史上创新第三人,那前两名当是主羲之与欧阳询!

第一次将现代数学方法引入书法研究,这又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人。启功的楷书带有赵楷的笔法影子,但在结构上,启功体的形态结构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启功对于书法的贡献不只在发明了一种字体,更主要的是他将科学方法引入到了书法的发展研究之中!开启的是一扇书法科学技术化大门!


田英章先生将"手写美术字"的工业化方法引入书法研究开辟中华书法"工笔楷书"也是史上第一人。


创新炎黄


提出这样的问题明显是给启功老先生招黑。

启功老先生可从来没有认为过自己的水平能与古代的各个书法大家相提并论,一较长短。



启功老先生在世时曾经是中国的国宝级的人物,绘画,书法,文物鉴赏,历史考证,教育等各方面都做了杰出的贡献,敢于质疑他的书法水平的,大多都是些半通不通的半吊子货色。

我很敬仰启功老先生,但我也决不会认为他的水平能与王羲之相比。现在咱们从书法角度上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王羲之最著名的就是行书《兰亭集序》,恰好,启功先生曾经临摹过这幅作品,现在咱们展示其异同。

神龙本VS启临本:



总体上看,神龙本的行列变化比较多,字体有左偏,有右侧,有大小,有长扁。而启临本字形都比较端正,极少崎侧,大小也差不多。

第一列,“癸丑”两字,神龙本紧凑且压扁,启临本舒阔正常。

第一列,“癸,暮,春,之,会”连续出现长捺画,神龙本处理得变化多端,有长有短,有收有放,有偏有正。启临本基本上没有变化,都是明放暗收。

第二列,“亭”,神龙本尾钩短且偏向一侧,感觉重心已偏,取动势。启临本字体端稳,尾钓撑住重心不倒。

第三列,神龙本整列由紧凑到疏阔,再由疏阔到紧凑,取节奏变化。启临本正常安排,没有变化。

第四列,“清流激湍”连续四个三点水,神龙本根据右侧偏旁的变化,分别做了不同处理,犹如水面静,流,急,转四个态势。启临本也有变化,但很婉转,都取缓势。

先比较这么多吧,还有很多,但限于篇幅,暂且留待以后讨论。

现在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神龙本字体形态变化丰富,处理得遒丽险峻,犹如雾里山水,移步换景,趣味深长。启功稳重大方,端和平正,犹如军中行阵,布列森严。

首先这是因为两人的性格和观念不同,王羲之更加才华横溢,潇洒飞扬,而启功老先生比较谦和端重,性情温和。

其次,处理能力有高低。王羲之是古今第一行书宗师,他能处理好的字体变化,启功先生当然逊色很多。

这就是我的一些浅薄的观点,欢迎大家讨论,互相指正提高,谢谢。


馋嘴肥猫铲史官



启功的书法没有超越王羲之,但 有两点超越了王羲之,一是画画,二是书法上的黄金分割法的创新,也可以说诗词上王羲之不如启功。虽然王羲之的书法中也包含一些黄金分割的美学元素,但没有启功先生的书法对黄金分割的那种清晰的甚至理性化、理论化、系统化的应用和实践。



之所以说启功没有超越王羲之是因为王羲之的书法在创新的内涵上比启功的更丰富,其书法内涵自魏晋以来至今日没有人能够将其书法中包含的书法艺术文化内涵全部学懂弄通,但能从中得其一瓢就终生收益无穷。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王羲之的书法在历史和书法史上的地位,在哪里摆着呢。就是划时代的书体的演变阶段,就是楷书形成的阶段。基于这个历史时代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自魏晋以来甚至未来,都不可能超越王羲之。因为自魏晋以后的书法的创新都是书法艺术其中一个方面的创新,而不少划时代的书体的创新。

在者就是书法自进入唐代,中国书法的书体已经高度成熟。自此在也没有新的书体的产生。一直停留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这几种书体。后来中国的书法无论怎么变化,始终没有在此基础上有所书体的创新。基于这几点,王羲之的书法的地位和艺术价值,就使得后来者无法超越。

但这并不意味者启功先生的书法就不好,在中国的书法史没有地位,恰恰相反,就其在中国书法的现代史的地位来看,启功书法的创新也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创新,具有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流的书法大师,是无悔与这个称号的。

启功先生多书法的创新价值和王羲之相比,虽然不能说抗行吧,至少说是和王羲之并肩侧行的。

启功先生的文化、人品、书品都是我们这个时代除了敬仰也是可以师法的楷模。


翰墨书道


What?和书圣比书法?出题这位仁兄,您这是刷了启功老先生一身的墨呀,在他脚下挖了无数的坑吧?启功被称为书画家、教育家,王羲之是书圣,两人根本没有对等项目,比什么呢?



回头看这问题,咱们不用问别人,拿书法字帖为例,去书店时是找启功的人多,还是找王羲之的人更多呢?可想而知啦!

讲超越,咱们得摆事实讲道理不是。

再者,每个人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创造了有益于人民的事儿就好,没必把不同朝代、不同人、不同专长拿来比较。

书法方面,我们所有人,普通人也好,在当代已经取得过很多成绩的大书法家也好,都是在学习先人,前辈、开创者的经验后才有了今天。

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可能的,但毕竟真正能胜于蓝的青屈指可数。很多胜于蓝的青,都是吸收精华去其糟粕的开创了新的颜色哟!

所以,笔者认为,无论何时,做自己最重要,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打好基础,根基稳固了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在自己的领域做老大。

网上常有人从技法和人品两方面去评论启功先生的书法,而更多持中立态度的人往往会说,启功书法中技法上还有待提高,不能言称为大师。



而王羲之呢,当时的王氏家族相当显赫,他父辈也是书法爱好者。幼年的王羲之便酷爱书法,七岁已拜卫夫人为师了。二十七岁成名前,他经历过无数的勤学苦练,走路时在衣服上练写字,衣服都磨出了洞;研究书法太专注,竟然错拿馒头蘸了墨;他涮笔的荷花池被染得墨黑墨黑……

试问当今书法爱好者,谁有如此专注过呢?

除此之外,王羲之不拘泥于临摹前人笔法,他艰苦摸索,终于写出了只属于他自己的新字体。凝聚着他的深谋远虑,他的心忧天下,他的潇洒自如,他的桀骜不驯。

就连唐太宗李世民老先生都视王羲之的作品为珍宝,不惜重金收藏,为了兰亭集序,更使出了“骗”的手段。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堪称中国第一行书,别说后人,就是他自己,在酒醒后想再写一篇一模一样的作品,尝试无数次也无法超越。艺术创作有时需要灵感,有如神助之时一气呵成的佳作,是无法超越的。

那么,咱们就更没有理由拿启功和书圣王羲之做比较喽,再者说了,这不经二位允许的比较,容易伤了和气!

能写一笔好字,是人生的加分项。潜心研究书法,更能陶冶情操、沉淀自我,何必与人相比呢?


我是开心畔畔,欢迎点赞!你若关注,幸福自来😄


开心畔畔


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鉴定家,等等,百度上是这样介绍启功先生的。

可见,启功先生是个杂家,学问好,但书画排名并不靠前,也就是说,他的书法水平并非非常突出。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座高峰,能与之比肩的只有颜真卿,其书法三体俱精,行书尤胜,书圣之名名至实归,兰亭一序流传千古,为后世典范。

王羲之的历史地位无法被超越,但其书法水平却有可能被后世超越。

但是,启功先生的书法不在超越之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