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當肥胖“遇上”高血壓,我該怎麼辦?

當肥胖“遇上”高血壓,我該怎麼辦?

疫情還沒有退散,肉卻漲了不少……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病毒的流行給中國添上了一層灰濛濛的陰影。截至2020年3月3日,我國確診病例達80302例,累計死亡病例已有2946例,形勢依然嚴峻。

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公園、體育館、健身房全部歇業,全民閉關居家不外出被視為疫情防控做的最大貢獻。猝不及防之下,大家迎來了有史以來最長的春節假期。在這意外的假期間,吃吃喝喝睡睡成了每日生活的全部,從臥室到陽臺成了大家每日走過的最遠的距離,“葛優躺”也成了居家的標準姿勢。

当肥胖“遇上”高血压,我该怎么办?

然而一個多月以後,什麼都沒見增長,只有體重肯定漲了,“鏡子裡的自己已然不是年前的少年”。

当肥胖“遇上”高血压,我该怎么办?

對此,網友戲稱這種特殊時期的體胖為“疫情胖”。有人初步估算,疫情期間人均普漲2-5斤,多的10斤以上,而這為我國不容樂觀的體重行情壓上了不輕的一根稻草。

01 肥胖,血壓不可承受之重!

根據中國家庭營養與健康調查數據推算,1989年中國肥胖人口只有1487萬,

2009年這一數字增加到1.28億,年均增長率為38.1%,可謂是爆炸式增長。而從肥胖淨人口來看,2009年我國就已經超過美國(1.1億人肥胖),成為全球肥胖者最多的國家。

禍不單行,肥胖往往與另一個心血管殺手——高血壓並存。有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中超重和肥胖者佔76.2%,而高血壓合併肥胖比例可達30.5%。

更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壓合併肥胖患者的血壓水平不易達標,而且還容易合併多重心血代謝危險因素,加重了心血管疾病併發症風險。

有研究顯示體重指數(BMI)≥35 kg/m的高血壓患者心血管死亡風險較BMI正常患者增加2倍多(29.1% vs 14.8%),較單純肥胖患者增加近3倍(16.3% vs 6.3%)(圖1)。

当肥胖“遇上”高血压,我该怎么办?

圖1:高血壓合併肥胖的心血管死亡風險

02 ACEI為基礎的複方製劑,一箭雙鵰!

由於高血壓合併肥胖十分常見,而且兩者共存會產生1+1>2的心血管風險,所以對於高血壓合併肥胖患者而言,在選擇降壓藥物的同時,除了著眼於血壓控制,還需要兼顧減重和對於代謝的影響。

在常用的五大類降壓藥物中,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不僅能拮抗腎臟、血管、脂肪、心臟等臟器和組織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的激活和降低血壓,還可改善胰島素抵抗、激活代謝性核受體、改善糖代謝、減輕脂肪病變,因此被《肥胖相關性高血壓管理的中國專家共識2016》列為一線推薦藥物。

此外,對於高血壓合併肥胖患者而言,單一降壓藥物通常難以使血壓達標,超過半數患者需聯用兩種或以上的降壓藥物。

而肥胖患者常伴高容量及高鹽攝入,而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能夠抑制鈉離子在腎臟遠曲小管的重吸收,導致尿鈉排洩增加,產生利尿作用,所以能夠有效排鈉和減輕容量負荷。因此,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與ACEI聯用能夠通過多個機制協同降壓。

而且《ESC 高血壓管理指南2018》也推薦以ACEI +利尿劑的初始聯合治療,且優選單片複方製劑,而培哚普利吲達帕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強效降壓和明確心血管獲益也已得到大量臨床研究的證實。

強效降壓:

FALCO FORTE項目納入了2327例新診斷、或者既往治療不達標、不耐受的高血壓患者,其中肥胖比例達53.4%,給予培哚普利吲達帕小劑量起始治療,根據血壓可調至全劑量,即每日10 mg/2.5 mg,隨訪3個月。

結果顯示,血壓平均水平從156.9/94 mmHg將至132.3/81.3 mmHg,達標率可達87.1%,而且降壓幅度與培哚普利吲達帕胺劑量呈正相關,此外不同劑量的培哚普利吲達帕均耐受良好。而另一項FORTISSIMO研究則是以既往血壓難以控制的高血壓患者為受試對象,其中肥胖比例達63%,給予全劑量培哚普利吲達帕每日10 mg/2.5 mg治療,發現2周後血壓即有快速、顯著下降,降壓幅度可達22/10 mmHg,且隨著隨訪時間延長血壓可得到進一步降低,3個月達標率可達84%。

心血管獲益:

Advance研究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糖尿病前瞻性臨床研究,納入了11140例患者,其平均BMI高達28 kg/m,觀察時間長達近5年。結果表明,與服用安慰劑相比,服用“培哚普利+吲達帕胺”治療的患者,嚴重大血管或微血管事件風險顯著降低9%,心血管病死亡風險顯著降低18%,全因死亡風險顯著降低14%。

若按此推算,以“培哚普利+吲達帕胺”治療五年,每66例患者中可避免1例主要大血管或微血管事件,每79例可避免1例死亡。而PROGRESS研究則探討了培哚普利±吲達帕對既往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的療效,結果顯示培哚普利±吲達帕胺可顯著降低卒中風險達28%。

總 結

高血壓合併肥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選擇降壓藥物時不僅需關注對血壓的控制,而且還要兼顧對代謝的影響。培哚普利吲達帕胺在強效降壓的同時,還能改善代謝,並且具有明確的心血管獲益,相信在有效的藥物管理下,高血壓合併肥胖患者能夠得到更多重的保護!

当肥胖“遇上”高血压,我该怎么办?

林金秀教授

主任醫師、二級教授 、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中國高血壓聯盟副主席、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高血壓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分會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循證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心血管分會副主任委員兼高血壓學組組長、《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委。主要從事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壓及相關疾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國食物與營養.2013;19(10):70-74.

[2]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6;44(3)212-219.

[3] Int J Hypertens.2011:987159.

[4]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02;23(1):5-10.

[5] High Blood Press Cardiovasc Prev 2011; 18 (3): 107-113

[6] Lancet. 2007 Sep 8;370(9590):829-40.

[7] Cardiology.1993;82:191–222.

[8] Clin Drug Investig. 2017 Sep;37(9):889-890.

[9] Lancet. 2001 Sep 29;358(9287):1033-4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