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解决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教师偏少的问题?

用户3112409922882


我在知乎上看到的,可以给题主解惑一二

在北师大教授曾晓东看来,大城市中小学男教师比例低,影响着学生社会化角色培养,但为什么男教师偏少,曾晓东认为直接诱因是教师的职业成长空间和待遇偏低。因此,她呼吁,改变教师待遇等相关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编者

中小学为何男教师那么少?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曾晓东。

“学校是儿童社会化进程的一个中间环节,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中介,越低学段的教师越多承担母亲的角色,越高学段的教师越多承担着学生社会化的角色。从幼儿园到小学整个过程中,孩子离家里越来越远,离社会越来越近。”每两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心会推出一部教师蓝皮书,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用之探讨教育话题,呈现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的详细状况。在2012年出版的教师蓝皮书里,曾晓东教授和她的团队关注到了中小学男女老师比例失衡的问题。

在曾晓东看来,教师这个职业天生适合女性来做。女教师占主流,也是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一个县镇里,能当个有编制的老师并不是件太容易的事,男性通常不会轻易放弃这份工作。而大城市就不一样了。”因此,她认为目前最值得担忧的是大城市里中小学男教师比例低。

英国一位学者曾就“经济周期与教师职业吸引力”的课题做过研究,发现经济越发达,教师职业吸引力越差;经济越萧条,教师职业吸引力越高。“稳定性强是这个行业的特征。”曾晓东说,至于为什么大城市里多数男性不愿从事教师行业,她归结为两点,职业成长空间和待遇。

老师的职业成长阶梯并不长。从初入职算起15年内都处于积累过程,之后几乎就陷入停滞。“一段时期内,中国的经济领域里发展迅速,待遇好、收入高的都是这些行业的人。如银行、石油、电信……这些领域规模扩张相当快,人们的职业成长也快。例如银行的一个小柜员,几年后成为行长也是很自然的事。但社会领域的工作者就不一样了,他们的职业成长更多只是在职称中体现。

男教师出走的最关键要素是工资低。自2006年起,由于事业单位的工资和公务员捆绑在一起,公务员没涨薪,教师也一样,又由于发绩效工资的标准也不能超公务员太多,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十年没有动。而这十年里房价、物价连续翻番,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因此教师并没有充分的路径去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红利。”

当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双管齐下时,有的男老师会选择出走。“这并不是说他们放下最初教书育人的理想情怀了。”曾晓东认为,一个好的制度要能够吸引外面的人进来,也要能够防止里面的人流失。现在,理想和情怀只是在补充教师不出走带来的机会成本,而不能够解决进入这个行业的问题。

国际上有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呢?据曾晓东的研究,在这方面,国际上“好榜样”和“坏榜样”都有。

美国市场经济非常发达,但这些年,由于教育质量下降,政府不是从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着手,而是对老师横加指责。不光是男性教师比例低,这些年招募老师的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分数也越来越低,社会的指责更让老师们在教学上无所适从,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师质量更加下滑。

她眼中的“好榜样”是英国、日本和韩国。英格兰地区老师工资和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是联动的,教师能够一定程度上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而在日本和韩国,由于教师工资高,能吸引一部分工人家庭的子女把它作为职业选择,因此,男老师比例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何时不再在编制的框架里打转转,让教师工资和主要经济指标联动起来,教师的收入才会真正改变。”曾晓东说,“如果认为老师应该是受尊重的职业,就给它一个合理的工资;如果认为农村教师为使这个民族人人平等贡献了力量,那就为他们艰苦和坚持的这种精神多给点补偿。但制度一直没建立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