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日本銀行業走出新路 西媒:歐洲應該學一學

西媒稱,許多分析家一致認為,歐洲經濟日本化是不可迴避的現實。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2月27日報道,根據官方數據,日本人的平均年齡略低於47歲,在其近1.27億人口中,超過27%的人口年齡超過65歲。過去20年中有11年,日本平均通貨膨脹率是負數。去年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0.8%。在過去20年中,僅有3年經濟增速超過2%。今天的日本早已經不是上世紀60年代以兩位數增速震驚世界的經濟引擎。

但是,在逐漸深陷這種明顯惡性循環的背景下,日本去年的失業率僅為2.4%,是最近25年來的最低水平。日本的短期參考利率為負,具體來說銀行存款利率為-0.1%。為了提振經濟,政府給予市民的信息一直是“支出、消費並投資”。

在這種低利率的背景下,發放貸款對日本銀行而言不是一項有利可圖的活動,於是銀行努力開拓新業務來適應這種經濟狀況。許多傳統銀行分支經營點經過改造後,人們不僅可以在那裡辦理銀行業務,還能喝咖啡、品酒或辦公。報道稱,這是完全意義上的網絡改造,西班牙國際銀行認為這種工作咖啡廳的概念是未來之路,值得仿效。

接近於零的利率的正面溢出效應是銀行壞賬率降低,日本的情況正是如此,對準備金的需求也因而降低了。日本銀行感受到的另一個有利結果是,支出負擔減輕,遠遠低於歐洲同行。

在盈利能力方面,專家指出,日本銀行淨資產收益率在下降,但比較穩定,銀行資本對資產的比率也低於歐洲,銀行業務的波動性和信貸風險極低,因而可能無需向監管機構準備更多的資金以應對投資風險。

報道認為,這些年來日本銀行業的經驗是重要的先例。對銀行必須具備的資本緩衝提出量化緊縮,這是目前歐盟內部最有爭議的問題之一,日本的例子可以作為參考。

西班牙銀行業僱主認為,持續提高資本緩衝水平相當於向投資者暗示銀行在資產健康狀況方面陷入困境,而不是帶來安全和信心。主要銀行認為,資本緩衝的這種持續增長會阻礙銀行對生產性經濟的融資,因為它們擔心2008年危機會重演。

報道稱,在這種連續的假負回報背景之下,歐洲銀行的潛在風險是,可能通過風險更高的投資來尋求業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0月底有關金融穩定的報告中警告說:“負收益債務或將促使投資者設法進行風險更高和流動性差的投資。承擔的風險增加可能導致投資基金、養老金和保險基金的脆弱性增加,對金融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日本银行业走出新路 西媒:欧洲应该学一学

資料圖:西班牙巴塞羅那街頭(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