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談“痣”色變?看看專家怎麼說(一)

談“痣”色變?看看專家怎麼說(一)

門診或網絡越來越多的患者來諮詢“痣”,除了愛美外,大多擔心會不會病變,比如磨破了,最近變大了,有點痛,有的過於擔心談之色變,有的則過於疏忽發現病變太晚,那麼生活中到底應該怎麼判斷身上的痣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呢?

什麼是痣?

痣,通常指色素痣,也叫痣細胞痣,是黑色素細胞的局部集中和黑色素聚集的產物。俗話說十人九“痣”,其實幾乎人人身上都可以找到大大小小的痣。

痣是怎麼產生的?

痣的發病原因尚無定論,目前認為主要受皮膚髮育、先天遺傳和紫外線的影響,形成黑色素聚集,出現先天或後天的痣。

談“痣”色變?看看專家怎麼說(一)


痣的分類有哪些?

痣的分類方法很多,比如先天性還是後天性的,比如出現的位置、大小、形態。

一般來說根據痣細胞的分佈分為交界痣、皮內痣、混合痣,後兩者多為良性,交界痣則有一定的病變可能,比如手掌、腳底的痣一般不凸出皮膚表面,屬於交界痣,醫生會建議做預防性切除。

根據痣的大小國際也有分級標準:直徑<1.5cm(亦有觀點5cm)為小色素痣,1.6-19.9cm中等大小色素痣,>20cm或>5%體表面積則稱為巨大色素痣。有些巨痣還長著粗黑的毛髮,形似獸皮,稱為獸皮痣(毛孩)。

一些特殊部位的比如長在指甲上的稱為甲母痣,長在眼瞼上下方的又叫分裂痣。

如何判斷痣的好與惡?

痣其實很容易與其他皮損混淆,比如雀斑、老年斑(脂角)、外傷性出血、血管瘤、皮膚腫瘤等,最好由專業的醫生指導鑑別。

另外,很多叫“痣”的不都是真正意義的色素痣,治療方法也不一樣,比如血管痣、太田痣不是痣,而疣狀痣、皮脂腺痣其實是先天性的良性皮膚腫瘤。

談“痣”色變?看看專家怎麼說(一)


國際上最常推薦大眾和醫生使用“ABCDE法則”來判斷痣的早期惡變徵象:

A.非對稱(asymmetry):色素痣明顯不對稱;

B.邊緣不規則(border irregularity):邊緣不整或有切跡、鋸齒等,不像正常的具有光滑的圓形和橢圓形輪廓;

C.顏色改變(color variation):正常色素痣通常為單色,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現為汙濁的黑色,也可有褐、棕、棕黑、藍、粉、黑甚至白色等多種不同顏色;

D.直徑(diameter):色素斑直徑>5~6mm或色斑明顯長大時要注意,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要留心直徑>5mm的色素斑。對直徑>1cm的色素痣最好做活檢評估。

E.隆起(elevation):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整個瘤體會有輕微的隆起。

痣與面相的關係

民間常有福痣、苦痣、哭痣等說法,對人們的心理造成較大影響,建議不要對“面相學”標準過分執著,痣是“祛”是留,應該聽從專業醫生的指導,以免耽誤了對容易誤診的皮膚腫瘤進行早期發現和治療。

談“痣”色變?看看專家怎麼說(一)

所有皮膚腫瘤的確診和分期的金標準都是病理學檢查。但早期診斷和篩查還是主要依靠典型的臨床表現和體徵。

同時為了提高醫生通過視覺對黑色素瘤診斷的效率,皮膚鏡應運而生,皮膚鏡是一種無創性的體表顯微技術,能夠用於觀察皮膚表面肉眼難以發現的微細結構、顏色變化和結構,通過皮膚鏡對黑色素瘤進行診斷,可以提高醫生對皮損細節的辨識能力,降低對惡性黑色素瘤的誤診幾率。

理論上,去掉體表的痣最確切的方法是手術切除,但對於特別小的痣直徑<1mm,沒有明顯惡變傾向的痣,愛美人士可選擇射頻去除,與傳統的CO2激光點痣相比,射頻祛痣更確切損傷更可控,與手術相比恢復期更短,疤痕更不明顯。

比如進口的射頻治療儀可產生高頻率的射頻能量與水分子產生強烈的親和作用,水分子的膨脹導致細胞內壓力增加,細胞裂解。伴隨細胞裂解,汽化產生的低溫蒸汽,有助於周邊組織的凝固,切割過程中對周邊組織只有極微的損傷。

而傳統的液氮冷凍、化學剝脫等方法因治療不徹底,反覆刺激反而容易激發病變,目前已經不推薦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