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曹操、刘备死后,孙权活了30年,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

覃爱庆


纵观三国,可以看到,吴国主动出击的大战争非常少,为什么呢,跟他的地理人文有关。江东的世族大家及其排外,是及其拍外,这就局限于他们只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经营不想跨过长江,世家大多侵略性不足,而文臣武将大多出自世家。

其次江东有山越为祸,不停骚扰,长时间的需要分兵清剿。

再则江东集团内部不稳,孙权需要收兵权,他父亲留下的老一辈兵权如程普韩当等,还要清理他哥哥留下的将领,周瑜,太史慈等,最后还要等自己提拔的小将成型,凌统,徐盛,丁奉等。

看起来江东铁板一块,其实不然。好不容易都差不多了,御驾亲征一次,让张辽在逍遥津杀的叫爸爸,留下人生阴影。然后需要再次慢慢积累势力,而且那次大败,让他威望大大受损,稳定内部才是第一选择。孙权其实并不强,不要被误导了,他跟曹刘不是一个级别,他哥哥还勉强算是能一较长短。


老烦烦杂谈


曹操和刘备都可以称之为优秀的战略家、政治家,可是孙权只能称之为优秀的政治家,他在军事上的成就简直是一塌糊涂。

曹操和刘备死了足足30年的时间,孙权愣是没多打下一寸江山,可见他的战略眼光多么低。正因为他在军事上拙劣的表现,所以他才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可能性。

孙权和曹丕是一个水平,完全不是曹操、刘备的对手。属于吃政治老本的角色,根本承担不起一统天下的重任。

一、江东集团的进攻性不强,但是善于防守。

江东集团其实有一个很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善于防守。孙权带领下的东吴大军,在防御战上,基本上没有输过。

  • 防守战:
  1. 曹操数十万大军南下,眨眼之间便夺取了荆州,可是赤壁之战的时候,在周瑜的强有力反击之下,居然惨败北归,可见东吴防守能力之强。
  2. 荆州被夺取以后,刘备带领大军前来夺取荆州,顺便为自己的兄弟报仇雪恨,这个时候陆逊指挥夷陵之战,痛击刘备,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3. 曹丕见孙权刚刚击败刘备,立刻派遣20万大军分为三路进攻东吴,想要坐收渔翁之利。孙权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将这三路人马击退,保住了江东地盘。

这三场大战,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防御战,每一场都是东吴集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可以说在防守方面,孙权没有怕过任何人。

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时甘宁在夷陵,为仁党所围,用吕蒙计,留凌统以拒仁,以其半救宁,军以胜反。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三国志》

这难道代表着孙权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吗?当然不是这样,在进攻方面,孙权永远都能够表现出自己最愚蠢的一面。

  • 进攻战:
  1. 孙权第一次北伐,当时赤壁之战尚未结束,不甘寂寞的孙权决定发动对合肥的偷袭。这是他的一贯伎俩。可惜围攻了数月,合肥就是打不下来,曹操本人都有些纳闷。
  2. 孙权第二次北伐,曹操和刘备在汉中正在大战,孙权觉得是个机会。所以他带着十万大军直奔合肥而来,结果张辽也能够800人马就击败了孙权,差点生擒了他。
  3. 孙权第三次北伐,孙权刚刚称帝,依旧打算进攻合肥。这一次他用诱敌之计,多次引诱之下,满宠就是不上当。无奈的孙权只好选择撤军。

在这之后孙权还有一些不太知名的战争历史,无疑都证明了一点,他的进攻能力实在是太差了。这或许是他无法完成一统天下的重要原因。

二、孙权只想保住江东之地,不愿与刘备、曹操多生事端。

在孙权的人生履历当中,可以写下防守之王的称号。为什么他的防守如此厉害,可进攻却那么糟糕呢?其实这里面的原因相当复杂。

  1. 第一,孙权所处的江东地区,家族林立,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兵马。这些兵马可以为了保卫家乡而奋斗,却未必愿意为了孙权个人的宏图大业而上战场。
  2. 第二,江东集团的兵马,大多数以水军为主,缺少有力的陆军将士。所以在防御战中,多以水军取胜,可是到了对方的陆地上,则会功亏一篑。
  3. 第三,孙权个人,并没有一统天下的志向。他没有打江山就坐了江山,继而花费数十年时间,其实也只是在守江山而已。没有创业时期的艰辛,自然也没有斗志争夺天下了。

针对第三条,我认为孙权的确不想惹事。他上位不久便遭遇了赤壁之战,这个时候的孙权个人的权威还没有树立起来,更别说跟别人争夺天下了。

这个时候的孙权,所能选择的,只有先保住自己的地位。所以跟曹操交战,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保住自己在江东的地位,只能选择一战。

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备归,而曹公已还。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彻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扞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三国志》

在击败曹操以后,孙权的志向立刻体现出来了,他并没有像刘备那样疯狂地多角度夺取荆州,只是让周瑜死攻南郡,结果让刘备捡了个便宜。

当时荆州是无主之地,谁抢到的地盘多,谁就能够成为荆州之主,可惜孙权压根就不在乎荆州的地盘,结果在荆州问题上,处处被刘备胁迫。

三、与军事相比,孙权更适合搞政治斗争。

孙权在军事上的成就的确太低了,可是我们能否认孙权的全部能力吗?当然不能。孙权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这绝对是不错的。

可以说三国君主当中,最会玩政治的,就是孙权了。他跟刘备和曹操不同,曹操和刘备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军事武装力量,他们可以依靠强权来夺取政治资本。

废太子和,处故鄣。鲁王霸赐死。冬十月,魏将文钦伪叛以诱朱异,权遣吕据就异以迎钦。异等持重,钦不敢进。十一月,立子亮为太子。遣军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十二月,魏大将军王昶围南郡,荆州刺史王基攻西陵,遣将军戴烈、陆凯往拒之,皆引还。是岁,神人授书,告以改年、立后。---《三国志》

可是孙权不行,孙权的江山是继承来的,这辈子最大的军事成就,可能就是偷袭了荆州。所以他只能依靠自己的政治手段,维系自身集团的稳定。

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非常难以做到。从后来曹魏和东吴集团内乱的状况我们就能看得出,要想平衡手下人的力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 曹叡去世以后,打算以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彼此合作的同时,再彼此监督。可是结果天平失衡了,司马懿夺取政权。
  2. 孙权去世以后,打算让中书令孙弘和大将军诸葛恪等五人辅政。结果孙权刚死,孙弘就要杀掉诸葛恪,结果被诸葛恪反杀。此后诸葛恪掌握朝政,权倾一时。
  3. 算起来刘备的托孤是最成功的,但是不具备可复制性。因为诸葛亮的忠诚,才确保了这次成功的托孤,否则一家独大的诸葛亮也是十分可怕的。

由此可见,孙权在位的时候,平衡各位大臣的关系,成为了重头戏。这个时候他搞出了一个鲁王和太子的党争案,借机灭了各大家族中的不少俊杰,总算是削弱了豪族们的力量。

总结:孙权无法夺取天下,自身性格有很大原因。

朱元璋在选择明孝陵地址的时候,发现孙权墓就在自己的陵寝前面。手下人询问是否要把孙权墓搬迁了,朱元璋想了想表示拒绝,他说就让孙权给自己看大门好了。

由此可见,一统天下的朱元璋,其实是瞧不上这位三分天下的孙权的。那么朱元璋瞧不上孙权,这件事有道理吗?当然是有的。

孙权性格上有天生的缺陷,那就是不懂得持之以恒。多次北伐的结果为什么是失败呢?连曹操都想不通其中的道理,其实就是因为孙权急功近利,却又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

孙权每次进攻的时间都很短,打不下来,那就撤军,也不想点其他办法,这件事注定了孙权无法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江湖小晓生


你好,我是观今昔,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说孙权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这是和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国力相关,三国时期实力最大的就是曹魏,这是毋庸置疑的。请看魏蜀吴三国各项实力对比。

国土面积对比(公元262年)

魏国国土面积291万平方公里,共87个郡,12个州,三国面积最大的国家。

蜀国国土面积107万平方公里,共22个郡,在失去荆州后,仅有益州一个州。是三国面积最小的国家。

吴国国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在得到荆州后,吴国有32个郡及荆州,扬州,交州三个州,在三国国土面积中居第二。

人口对比

魏国人口约103万户

蜀国人口约28万户

吴国人口约52万户

兵力对比

魏国兵员约50万

蜀国兵员约10万

吴国兵员约23万

上述是魏蜀吴三国的各项实力比对,可以清楚的看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魏国都是最强的,蜀国是最弱的,吴国居中。

就整体国力而言,魏国在曹操北伐之后就开始注重发展经济,兴修水利,搞“经济建设”,蜀国只有益州一个州,想发展经济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正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所说“益州疲弊”,而吴国的经济民生方面自然比蜀国强,但也是难敌魏国的,毕竟魏国的国土是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区,而且魏国良将也非常多,占有天时地利人和。

即使曹操死了,魏国的国力已经摆在那不会变,可以说吴蜀联合都难敌魏国。而蜀国也不是吴国短期内能消灭的,魏国也不会看着吴国占领蜀国。所以说即使孙权比曹刘多活30年,东吴也是没办法统一三国的,因为当时有统一三国的条件的只有魏国。历史也证明了最终是魏国一方的司马家族同一了三国并建立了晋朝。

以上是我的解答,仅代表我个人看法,如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区评论。


观今昔


孙权之所以在曹操刘备死后三十多年没有一统天下,主要原因还是在其本人身上。诸位听我细说到来。首先简述一下孙权履历。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生于182年,其先后继承父(孙坚)兄(孙策)基业,赤壁之战破曹;荆州之战破刘,杀死关羽;彝陵之战打败刘备,于229年武昌称帝,后迁都于建业(今南京);245年逼死大都督陆逊;252年死于建业,享年71岁。其次,纵观孙权一生可分为两个部分,称帝前和称帝后。孙权有个好爹好兄,年纪轻轻(18岁)就继承江东基业,令人羡煞,这是同时期曹操和刘备没法比拟的。在兄长“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理论下,很快稳定了局面。大家都知道东吴素来派系林立,都是军阀共存,想坐稳地位,平衡各方面的利益那就很有学问了。不得不承认孙权在这方面确实是高手,在兵不强将不优的情况下,打败过实力强大的曹操不可一时的关羽视报弟仇的刘备,启用一批儒将(周瑜 鲁肃吕蒙陆逊等),硬生生打出一片天地,继而造就三足鼎立之势,成就帝王伟业。历史上记载孙权“方颐大口,碧眼紫髯”,乃奇人异相,早期的孙权能纳柬,善用人,制衡之术更是运用高明。他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政治旗号,也没有刘备的汉室正统为政治宣传语。他其实就是一个大军阀家族,既不是正统,又不愿当逆臣,治理东吴既没有曹操的规章制度(更为科学些),也没有刘备的忠君仁义作为政治宣传口号,全靠一套权谋和制衡之术。所以纵观其一生政治上是没有主张的,是一贯的模糊,在这方面孙权一直犹豫不决,难以决断,不能正确的公正的给自己定位和树立远大的规划。所以东吴根本没有统一天下的资本和动力,其实问题就出在最高决策人手里。这就是纵然曹操和刘备死了三十多年,孙权也无法完成天下统一的根本原因。况且,曹操死了曹魏有司马懿这样的 “冢虎”坐镇,刘备死了有“卧龙”诸葛亮掌控全局,他孙权自己也得掂量掂量,有必胜的把握吗?国力人力财力他都没有任何优势,统一天下那就是痴人说梦。再说,孙权当上了皇帝后期,日渐骄奢独断,荒废朝政,继而赋役日益繁重,整个东吴就成江河日下的局面。245年逼死陆逊,在接班人问题上更是屠刀举起,几个儿子相继处死,只留下一个最无能的孙亮,已经是分崩离析无力回天了。252年死于建业,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至此三国结束,天下归晋。


史客不轻松


大家好,我是小天,对于题主“曹操、刘备死后,孙权活了30年,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问题我来回答。首先在三足鼎立中,曹魏集团的实力是最大的,刘蜀集团也是比较强的。其次孙权本人不擅长于军事,相对比曹操和刘备是差了不少。再有孙吴集团江东内部权力的分化。总结这些孙权最终也没能一统了天下。

据《三国志》中载:“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远观齐桓,近察孙权,皆有识士之明,杰人之志,而嫡庶不分,闺庭错乱。”
众所周知,三国时代,曹魏、蜀汉、东吴之中当属当曹操的势力是最大的。时曹操占据了北方大部分地区,是最大的一个诸侯,然曹操却也是三人当中最先死的一个。而刘备则是在关羽被杀之后,执意率军攻打吴国,最终却遭遇了惨败,最后郁闷而死。

我们都知道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人都是没有能够一统天下的。曹操、刘备去世得早,但孙权活的时间是最长的,那么为何他没有能够一统天下呢?下面几个观点,大家来和小天看一下:

东吴的实力终究不如曹魏和蜀汉的强大

虽然经过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后,魏国和蜀国都得到了极大的削弱,但经过了多年的恢复,两国都恢复了元气,曹丕和诸葛亮丝毫不亚于曹操和刘备,让孙权有些力不从心。

正如老将廖化所言。“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

纵观东吴的发展轨迹,孙权在称帝之后,参加的战事并不多,只有讨伐五溪蛮夷,亲征合肥新城,攻淮南等,此外几乎是没有再发动过战争的。
很显然,孙权在世时的军事实力,并不足以打败曹魏,也无法吞并西蜀。而且孙吴的主力军是水军,其战斗力在赤壁之战虽然很厉害,但是水军在陆地上的作战的能力却是很弱的。
其步兵和骑兵实力远不及蜀国和魏国的,因此孙吴自保尚可,但统一天下却是不行。若是孙权进攻魏蜀两国,那么无疑占不到便宜。
因此,即便他最大的两个对手都已经离世,但其两大阵营里的能人却是还有很多,而东吴当时却没有多少能人可出。因此,这样的条件就注定了孙权只能守着已经有的土地。


江东内部权力分化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在于东吴的内部。孙权是一个擅长团结士族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要团结士族呢?这一点并不难想,因为士族在古代是很有权势的,且往往割据一方,一般情况下,诸侯要打战,这些士族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并且孙氏集团最开始并非在江东地区。孙坚和孙策父子当初是靠着杀戮当地士族来获得的天下,并非征服了当地的士族。等到孙权在位时,当地的士族还是没有能够百分百的认可他,所以东吴若是想要统一中国,却又很需要士族的支持。因此在那种情况下,孙权只能选择防住士族。
在位的晚年,孙权任用了吕壹,一举挑起了“二宫之乱”,并迫害了陆逊、顾雍等出身江东士族的贤臣。因而他与和陆逊为代表的江东士族,展开的一场持续了几十年的斗争。无异于是损耗国力、摧残人才。
事实上,纵观孙权的一生也可知,他靠着江东才俊们得以建立吴国基业,但是却不得不忌惮他们,并不放权于他们,甚至是听取建议。因此,才导致了一次次错过绝好的机会,终其一生也没有能够统一天下。

孙权本人并不擅长军事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的。曹操的军事才能不用多说,刘备在汉中之战,也体现了他强大的能力。

而孙权呢?他虽然多次御驾亲征,有开疆拓土之野心,然而败多胜少,几次都是大败而归。在合肥之战时,他曾被张辽以800破军10万,可谓是东吴巨大的耻辱。

孙权所擅长的,只是内政和用人,并不擅长对外征战和扩张。主要还是曹魏和蜀汉的强大,这一点才是根本原因。

总结

孙权作为中国历史上,对抗中原大一统王朝并割据了江南地区的第一人,无疑是首开数千年青史的先河。就这点来说,孙权做得确实是出色,正如曹操所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也是对孙权的认可。

孙权一生无法统一天下,这其中也有着历史条件的局限,还有着上述多种因素,并非仅仅是他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孙权掌控的东吴固然实力无法真正一统三国,即便是没有了刘备的蜀汉和没有了曹操的曹魏同样是不可小看的。

这也是孙权此后三十年也无法统一天下的真正原因。因此,即使曹操刘备都死了,孙权也未能统一天下!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话可以留个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的历史事物。


帝天陌


题主好,孙权没能一统天下,我觉得有以下三个原因:

1.思想保守,偏安一隅

对于孙权无法一统天下的原因,胡三省曾在《资治通鉴》中说道:“孙权自量其国之力,不足以毙魏,非如孔明真有用蜀以争天下之心也......”这与后代的许多的史学家观点一致:认为孙权自足于偏安,对于这一点,也确实有所依据。首先,孙权家族在东吴的势力根深蒂固。其统治的区域可以说是汉末三分时代经济条件最好的地方,因为这里受战乱影响最小,所以江东地区非常富庶,这里的百姓几乎没有经历战乱。而且,江东的土地肥沃,气候又温润,物产甚是丰富,水陆交通条件好,商业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当时东吴安居乐业的百姓并不赞成战争。而孙权的家族势力又在东吴根深蒂固,便极为容易形成一种保守思想且不图上进的思想。这一点从孙权多次发表过自己保守的观点来看就可得知一二了。而他手下的大臣们也是大多都持保守的政治观点,臣子是不赞成战争的,甚至因为自信自己国家的战船非常厉害,变得更加的保守了。其次,孙权的性格也决定了他对于称帝和一统天下并没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在孙权的哥哥孙策临死前,曾经对孙权说过“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对孙权来说也算得上比较中肯的评价了,孙权确实是没有一统天下的决心,他甚至从未提出过争夺天下的政治口号。

2.孙氏政权的不稳固,缺乏人心所向

曹丕和刘婵当时都是皇上,而孙权只是吴王,东吴的内部他要做一个团结士族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要团结士族呢?这一点并不难想,因为士族在古代是很有权势的,且往往割据一方,一般情况下,诸侯要打战,这些士族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孙氏集团最开始并非在江东地区。孙坚和孙策父子当初是靠着杀戮当地士族来获得的天下,并非征服了当地的士族。等到孙权在位时,当地的士族还是没有能够百分百的认可他,所以东吴若是想要统一中国,却又很需要士族的支持。因此在那种情况下,孙权只能选择防住士族。

3.军事实力不如其他两方

孙权在世时的军事实力,并不足以打败曹魏,也无法吞并西蜀。而且孙吴的主力军是水军,其战斗力在赤壁之战虽然很厉害,但是水军在陆地上的作战的能力却是很弱的。其步兵和骑兵实力远不及蜀国和魏国的,因此孙吴自保尚可,但统一天下却是不行。若是孙权进攻魏蜀两国,那么无疑占不到便宜。因此,即便他最大的两个对手都已经离世,但其两大阵营里的能人却是还有很多,而东吴当时却没有多少能人可出。因此,这样的条件就注定了孙权只能守着已经有的土地。

还有其他原因欢迎下方留言。


有李行天下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几方面来说明孙权在曹操,刘备死后仍活了30年却没能统一天下的原因。

其一:虽然刘备曹操死了,但是他们留下的国家领导班子却都是人中龙凤。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一继位就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吓得孙权连忙俯首称臣。这一次曹丕的失败是由于蜀国为了策应东吴而派遣赵云袭击魏国的许昌,让魏国两面受敌不得已不退兵。魏国强大的国力和人口支撑下东吴最多算是险胜,从此之后东吴再也不敢主动向魏国开战。



曹丕去世后曹睿继位,都是英明神武的明君圣主,再有司马懿五子良将等辅佐,孙权是断没有半点可乘之机的。

那么蜀国呢?刘备死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平稳的完成了权利政权的过渡,诸葛亮何许人也,就当孙权准备趁着夷陵之战的士气一股气拿下蜀国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派赵云前来护驾退敌,一开始就给孙权一个下马威。吓得孙权赶快写信给刘备议和,再加上蜀地崇山峻岭位置险要,就连魏国都打不进来何况乎在江东打鱼的孙权?

其二:吴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无法向外大规模扩展地盘。

吴国的地理位置由于有长江天堑作为屏障,魏国想要攻打东吴必须有强大的水军,而这个是魏国所缺失的。而东吴呢?想要北上讨伐魏国就必须要有强大的骑兵军团,而江南密布的水网地形让东吴先天性缺乏骑兵的训练场所和优质战马的来源!

所以!东吴夺取了荆州之后无论是向蜀国还是魏国发展都会遭遇到缺乏强大骑兵部队的问题!那么最好的结局就是做个守成之君了,我打不过去我就守好长江天堑利用自己优势的海军战船拒敌于国门之外!

其三,吴国内部也不是铁桶般牢固,派系之争仍然尖锐致使无法集中全力开疆扩土。

东吴实质上也不是铁桶一般牢固的!特别是到三国中后期孙权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于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三国志-吴主传第二》



派系斗争让吴国陷入了一定的内耗中,即使孙权有心开疆扩土也是有心无力!后院失火必将引火烧身!所以这个也是孙权在刘备曹操死后也没能继续有所作为的原因之一!

总结:无论是国力还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东吴都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和可能。当三国关系已定,就不是某一个君主所能人力掌控说统一就统一的了。像曹操兵败赤壁,刘备殒命白帝城,孙权抱憾离去...历史把英雄都熬成了白头,同样历史也会选择某一个时间点由某一个人来完成统一大任,只留下色彩斑斓的英雄故事让后人诉说。


竹林论风月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读罢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后,我们再看孙权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操同志说过一句名言 “生儿子就生孙权那样的!”可见,一代英雄(说奸雄,我也同意)对孙权的赞赏是非常不得了的。

孙权的主要简历:

孙权出生于公元182年,字仲谋。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创建吴国。承袭父(孙坚)兄(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的江东基业。在公元208年,与刘备联盟,在赤壁之战中打的曹操落花流水,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公元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领土面积大大增加,国力大增。公元222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公元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此谥号可以说是申请了专利,后世再无),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孙权的主要政绩: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今台湾,所以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孙权外交工作非常出色,先后派人与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诸国建立友好关系,后又派部下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

孙权的主要失误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

孙权是个什么人?

我非常认同以下三名流对孙权的评价,特辑录如下:

诸葛亮(孙权曾经的战友和后来的敌人)评价孙权:“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赵咨(孙权的部下)评价孙权:“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毛主席评价孙权:“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当今惜无孙仲谋。”

了解了孙权。毛主席都说孙权很能干,他又是三国时活的最长的帝王。但是,他为什么没能实现天下一统的伟业呢?

请各位看官再耐住性子继续看:打架是要看实力的,动嘴是万万不行的!那我们再看看三国的实力。

魏国的实力:领土有今天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陕西、宁夏、甘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可能还包括内蒙古的一部分,总之长江以北,尽归魏国所有。魏国共有人口,66万户,443万人。魏有陆海军约40万。魏国坚持中央集权,把私人武装改编为中央直属,同时推行军屯制,积极组建隶属于国家的军队。

蜀国的实力:领土只有大西南。包括现在的陕西南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广西的一部分。这里只有三国灭亡之时蜀国的人口统计数据:蜀国共28万户,94万人(估计人口少,于孔明一个劲揍魏国,刘备气昏头打吴国有关系)。只有陆军10.2万。因刘备大半生流浪、转战各地,是个标准的外来户。刘备的政权也属于外地人政权,战斗力既差,而且不接地气。

吴国的实力:领土有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人口共52.3万户,230万人。吴有陆海军23万。吴国由于孙氏父子是外来户,建立国家就必须和当地的豪族势力寻求合作,让给人家一部分权利,因而造成豪族势力过于强大,尾大不掉,所以吴国的政治体制,从表面上看,属于中央集权,实际上近似各大豪族的联合政权。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们可以轻易看出三国的实力之比:三国当中,魏国最大最强,就像是一个魁梧的大汉。蜀国最小最弱,就像一个弱不禁风的少年。吴国还凑合,不过,犹如一个书生。

诸君看到这里,强弱分明,而且大家都知道,魏国人才济济,战将如云,我在这里说上三天也说不完。蜀国就那么几牛逼哄哄的个人。吴国数的过的也就是周瑜、陆逊几个人。孙权再有“昊”字的本事,也不可能,而且绝不可能一统天下。英雄能改变历史,加速历史的进程。但,英雄不能创造历史!所以我该休息休息了。





吴建彬626


孙权不能一统天下,这是必然的结局,原因一下几点

一:江东的雄伟霸业,在于其父亲孙坚的打拼,父亲在荆州遇难后,其哥哥孙策,智勇双全,经过父亲旧部的扶持加上自己的英勇奋战,为江东博得了一番天地,因为孙策的遇难,孙权才回来继承了王位,准确说,在他回来之前江东的地盘,都不是他取得的,在江东群臣中,外有周瑜,内有张昭,所以在他们内心并不是很服孙权的。

二,江东之地,本身就是偏安一隅,当初的曹魏,人口数量超过400万,兵力也有45万左右,这是当时东吴的两倍,再看当时相对弱小的蜀国,处于长江中上游,而江东处于长江中下游,地理位置也没有蜀国占有优势,天时地利,没有一个有利的条件。

三,孙权本身实力不强,虽然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是那是他小时候,在孙权亲临阵前指挥的战役中,有十几次有余,均未取得胜利,其中,赤壁大战后,他率领十万大军乘胜围攻合肥,攻百余日不能下,这足以证明,孙权自身的能力不及,

综上所述,孙权虽然在曹操,刘备死后活了30年,但是都不能统一天下的,





邸家姑娘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

他一共享年71岁,孙权在位期间,魏国和蜀国都已经更换了君主,为什么在曹操和刘备去世后,他不能统一三国呢?大概有四点原因。

 一、 孙权不善于作战

  在东汉末年,诸侯们为了胜利不择手段,对于将领也是十分珍惜,每个诸侯早期招兵买马的时候自己都亲自披甲上阵,完全没有架子,一方面是自己军队实力不够,一方面想鼓舞士气。而刘备曹操都是这样过来的,他们有的甚至一度在别人手下打过工,所以战场经验十分丰富。

而孙权算是在父亲成名之后才出生的,每次孙权带领十余万军队出征,最后都被人打的落花流水,例如张辽在合肥带领八百人的军队击破了十万人军队,一度进攻到吴军内部,仿佛可以将孙权斩落,以后东吴小儿听到张辽的大名都不敢啼哭。

 可见孙权确实不善带兵,但是孙权的知人善用的能力非常强,辛弃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孙权治理国家的能力很好,善于处理内政,但是不善作战的因素制约了他统一三国的步伐。

  二、 江东内部派系严重

  东吴由于士族特别多,导致很多问题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并且东吴也有着分派的坏风俗。对外作战方面,有的人要想曹魏投降,有的坚持统一三国;在派系方面,东吴士族和旧族的关系也很差,所以东吴一直内部矛盾不断,很多地方都产生了叛乱,孙权在这一片混乱中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来统一调度,所以这也是阻碍东吴统一三国的原因。

 三、曹魏和蜀国并未衰败

  虽然这两国都更换了统治者,但是实际上他们的继任者曹丕和刘禅都是有能力的君主,而且老一辈君主留下的将领也是很有能力的将领,帮助这些继任者接管国家。蜀汉的诸葛亮七次出征,曹丕励精图治,这样强大的国家又怎么能轻易击败呢?

  四、 统治者正统理由

  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强大的实力让无数人不得不低头,而蜀汉的刘备则是汉朝皇室宗族,孙权则只有一个传国玉玺,所以相比于其他两位在正统方面的说服力确实差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