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家乡的小河

家乡的小河


龙溪 ,这是一条穿越广东揭阳市惠来县葵潭镇的河流。源于揭西龙潭水库,经古寨村,灰寨,葵潭,千秋镇,瓷窑,隆江,兵营村,最后在溪西流入南海。

家乡的小河


葵潭镇共有23个村,乡道,村道星罗棋布,错综交集。道路二边许多都是未经开发的村落,山谷及小河。野草漫路,花香鸟语,偶尔,一群老牛慢吞吞的横过村道,或是几只山鸡跳出来,四处都是高山峻岭,满目青山,坡地植物,是著名的水果之乡,山里盛产荔枝,龙眼,杨桃,青梅,李子,菠萝,油甘及各种中草药。这里的民风淳朴,山民善良,热情好客。古村落,民俗等乡愁元素都保存得比较地道。赶集日,村道上热闹非凡,摩托车拉着各种农产品及鸡鹅鸭鸟等等东西去卖,逢年过节,一家人挤在一辆摩托车上面,带着塗红带绿的竹篮,篮里面是放年糕之类的年货,走门串亲。而自大年初一到元宵节,都是各乡各里游神的活动及社戏,凡人与各路神仙插肩而过,锣鼓喧天,八音齐奏,标旗由戴墨镜的美少女扛着走,小孩子因为体重轻,所以,安排站在架子上扮演童子仙。游神时间很长,小神仙们有是太累忍不住了,就一边游神,一边打瞌睡,引得大人们阵阵哄笑。串门到别人家里后,主人都会拿出传统的食品招待客人,那一带农村,有一种叫做“擂茶”的,就是用于接待客人的。用薄荷,花生米,爆米花,芝麻等等,泡一大碗茶水给你喝,然后再吃什么红桃果,酒壳龟,广章。。。满满的家乡味道。晚上吃饭后,就准备看几天几夜的社戏(主要是潮剧),于是,戏棚又热闹非凡了。村头大榕树下,聚集了许多人,有留守的老人,小孩,也有出外打工的游子,那毕竟是他们小时候玩耍的地方,大榕树就像一把遮风挡雨的大雨伞,陰育他们长大,大榕树也像慈祥的老人,用长长的触须抚摸他们,树叶沙沙声,是老人们对家乡游子的唠叨,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故土,他们的根,淡淡的乡愁。。。。。

家乡的小河

这几年,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及投资,带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种植及养殖业,发展很快,水果已成为地域特产,并出口到各个国家与地区。养殖则是养鸡,鸭,鸟,鱼,收入都不错,村里基本上都盖了新楼,往后的日子,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继续,肯定会更好。

家乡的小河



家乡的小河

每当时果成熟时,我都会接到叫我去摘水果,拔青菜,钓鱼及抓鸡逮鸭的通知。那都是我高中同学杠杠铁哥们发出的飞鸽传书。那些掂花惹草的活就是到山上爬树摘果,虽然《西游记》说过,蟠桃园都有些什么八百年一开花,一千年一结果的长生不老桃子。但我们等不及,八个月的桃子就把它干掉,地里的菜是见什么拔什么,就像野猪拱地一样,钓鱼也没耐心,如果在半个小时还钓不到,就恼羞成怒,批评同学先把鱼喂饱了。于是同学只好弄一个渔网来抓几条鱼给我。然后我们再到鸡场鸭场抓禽兽,鸡飞狗跳,而且非常贪心的夺了蛋,再走到同学家里翻箱倒柜地搜刮土特产,最后才满载而归。走是还像灰太狼一样留下一句话:“我还会回来的。。。” 因为小时候是在葵潭长大的,也毕业于葵潭中学,而许多同学都没走出大山,就在深山里承包山林种水果,生子育孙。现在都过着比较小康的生活。所以,我名义上是去看看老同学,买山货,其实,同学都不会收钱。我们就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一空。山里人很朴素,见到老同学格外高兴,巴不得我多拿点东西回去。当然,我们也像八路军一样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老百姓不肯拿钱,我军就拿点钱给同学的父亲,母亲及小孙子,鱼水情啊!这是人间的真情,也是山里人家特有的性格。

家乡的小河

回忆那时读高中,我们是内宿,每个星期自己带足米和地瓜,走路二个小时去读书。由于我们每天都没有炒菜可吃,(学校食堂只负责蒸饭,不提供炒菜),只能自己带萝卜干,吃一个星期。深山农村的同学更艰苦,因为没钱买米,只能在自己家里的地里种香蕉,每周砍一串香蕉,挑到镇上卖,卖香蕉的钱再去买二斤米及地瓜吃一个星期。有些家里没香蕉的则去割草,挑到葵潭卖,一百多斤的担子,走山路二个多小时,读高中的二年,都是如此。中学就建在龙溪边,我们洗澡都从来不去澡堂,都是一头扎进龙溪大闹天宫。以玩为主,混过了高中年代。

家乡的小河

七三年高中毕业,至今四十多年了。那片土地,龙溪河养育了我和我的的同学,我们纯朴的父老乡亲,代代相传。河水,还是那样的清澈,二岸的竹林,还是那些四十年前的竹笋长大的。溪边,还有洗衣服的村姑,依稀,好像见到读高中时在河边洗衣服,我心仪的女生。时光倒流。。。。伴着哗哗的风吹竹叶声,花儿与少年,就是在这龙溪边的葵潭中学嬉戏读书,老师也像母鸡一样爱护我们。记忆的河,浮现了太多太多往事的岛屿。我好想把时间凝固在那一刻。时间都到哪去了?

岁月如歌,龙溪清碧东流去。

曲寡谁和?往事泛黄罄竹书。

家乡的小河家乡的小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