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茭白種植技術,主要需要掌握哪些要點?病蟲害嚴重嗎?

農人顧流芳


茭白又稱茭兒菜,它頭部呈綠色,底部是白色,外形酷似冬筍,口感清淡脆嫩,汁水豐富,還散發著自然清香。它主要生長在水中,是種水生植物,一般在池塘、水田中可見,茭白是一種常見的蔬菜,由於能滿足人體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因此被稱為六穀之一。茭白在生活中需求廣泛,它的適應能力強,能與水稻、席草、藕、荸芥、慈姑、芡實等輪作,也可與黃鱔、泥鰍、螃蟹或其他魚類等共生。

營養如此豐富的茭白怎麼種呢?

1、選種

品種選配 宜選品質好、有效分櫱多、灰茭和雄茭少、抗逆性強、產量高的品種栽培。儘量選擇晚熟、產量高的雙季品種或上市早、產量高的單季品種,這看自己的市場狀況和當地環境選擇。選苗時,最好選生長強健、無病害、無雄株的茭墩就可以了,就是用刀切割掉帶泥的小墩茭白根做種苗。

2、整地整地

選擇淺水窪地或稻田栽植,土壤最好為粘壤土。可放幹水的地塊應該幹耕曬垡,施人糞肥後灌水,然後深翻施足底肥,一般底肥可用有機肥或農家肥,儘量不要施加化肥。施肥後再將土壤深翻,將土壤和肥料混合均勻,然後灌水耙平。再加固加高田埂,茭白生長時需一定的水層,但水層最高不要超過20cm。



3.茭白種植時間

我國茭白品種較多,主要分為單季茭和雙季茭兩類。南方地區雙季茭白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種植但只能收秋茭了,最遲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畢。單季茭白一般春季栽培,在秋季短日照孕茭,農曆8月採收。春栽一般在穀雨前後將秧苗移栽至田裡,最好在傍晚或陰雨天進行。栽植密度行距60-100釐米,株距為25-30釐米,最好用寬窄行,兩行一組。茭苗應隨挖隨栽,引種時,在長途運輸過程中保持溼度,栽苗前割去葉尖。

☞移栽方法:移栽一般以條栽為主,按行株距0.8米*05.米距離插入到泥中即可。



4.溫度

茭白喜溫暖溼潤氣候,遇霜後茭葉即枯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10~25℃,定植時溫度應為15-20℃。可分為春栽和秋栽兩種,春栽在大約穀雨,秋栽在大約立秋。盛夏如果高溫超過35℃,應適當深灌降溫。

5、田間管理

(1)水分要求:茭白在各個生長階段對於水分的需求皆不同,生長初期需水量不大,到生長旺季對於水分需求較大,需保證充分的水分,而到了後期需水量減少。

(2)肥料要求:追肥則需要根據生長狀況來施用,施肥時要注意不要直接在茭苗下施肥,應該距離茭苗2-3cm,以免肥力過濃造成燒苗。

(3)除草:在種植過程還有及時除草,提高土壤通透性和避免養分消耗,一般除草2-3次。

6、病蟲害防治

茭白病蟲害種類較多。主要病害有胡麻葉斑病、鏽病、紋枯病、黑粉病等。主要蟲害有蟲害是葉蟬、蚜蟲等,要控制茭白病蟲害,應實行合理輪作,清潔田園,增鈣調酸,健身栽培和選用對口藥劑等綜合措施相配套的優化防治技術。此外,還可採取殺蟲燈、性誘劑誘殺及茭田養殖魚鴨等來減輕蟲害。

茭白的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

1、鏽病 鏽病又叫瘟病,主要危害茭白的葉片以及莖杆,都發生在夏季高溫季節,嚴重者會導致整個茭白枯萎致死。發病初期葉片出現黃色斑點病斑,隨病情發展最後全株枯黃,蔓延至莖杆,影響產量。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控制株行距,加強田間通透性管理,發病時將枯葉、黃葉剝除,在灌水降溫,適當追施一些鉀肥,提高抗病性,再用波美度石硫合劑稀釋後噴灑防治。

2、紋枯病 紋枯病都發生在氮肥施加過度,生長茂密的環境下,而且在高溫高溼環境患病率更高,病情更重。發病初期在葉鞘上出現水漬狀病斑,逐漸擴散蔓延成雲紋狀,葉片枯萎,這也是它這名字的由來。

★防治方法:要科學合理施肥,不宜偏施,控制生長密度以及溼度,發病初期及時將病葉剝除或將病株拔除,再用井崗黴素水溶液粉劑噴灑防治。 茭白的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

3、葉斑病 葉斑病主要發生在通透性不佳的環境,發病時葉片出現稜形斑點,隨著時間葉片逐漸枯黃,影響結茭,導致減產和降低品質。

★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的通透性管理,施加鉀肥,提升抗病力,發病初期也割除病葉,然後噴灑多菌靈防治,如果病發較為嚴重,每隔一週噴灑防治一次,連續3-4次,即可治癒。 茭白的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

4、蚜蟲 蚜蟲主要在危害葉片,在依附在葉片上,吸食茭白葉片的枝葉,往往在葉片留下小斑點,嚴重會導致葉片中空或斷裂。

★防治方法:介紹清除茭白附近的雜草、摘除老葉,減少蚜蟲的蟲卵數,在蚜蟲高峰期時,將老葉剝除,然後再噴灑專業的除蟲劑防治,每週噴灑一次,這樣可起到防治效果。可選用噻蟲嗪2000倍稀釋液噴施治療,此藥可同時可兼治飛蝨,對薊馬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收穫

當茭白葉鞘部開裂,露出白色茭肉時,表明茭白成熟,一般栽種3個月後可採收。


小魚兒豆花


茭白是我國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較多、種植效益較高的水生蔬菜,為進一步提高茭白的產量和質量,促進種植效益的增加,筆者將其高產種植技術要點及病蟲害防治對策介紹如下。


1 .選用良種

要選擇孕茭溫度較低的優質、高產品種,目前在生產上應用較多的為“浙茭二號”。該品種為中熟品種;田間植株高度150cm,單株有效茭櫱12~15 個,茭長15cm 左右,單株淨茭重97.2g;茭形較短而圓胖,表皮光滑、潔白,質地細嫩,無纖維質,味鮮美;田間生長勢較強,葉色青綠堅挺,抗逆性強,適應性廣;一般每667m 2 產量2000kg。


2. 定株

2.1 清理田園

在12 月中下旬,當地上植株枯死後,齊泥割去地上部殘株枯葉和雜草,移出田外,集中燒燬,清潔田園,以減少蟲害和病菌的越冬基數。雜草較多的田塊,可通過人工耘田去除雜草,然後放乾田中積水,每畝用10%草甘膦水劑0.5kg、兌水40kg 噴霧。

2.2 整田施肥

結合耘田,整平田面。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kg 或45% 三元複合肥50kg。耘田能清除雜草,鬆土通氣,加速肥料分解,並可切斷植株老根,促進新根發生。新茭田栽植成活後或老茭田春季萌芽開始至小滿封行前,應每隔15天左右耘田1 次,共耘田2~3 次。

2.3 疏苗定株

當新生幼苗長至3cm 左右時疏苗,每個茭墩保留外圍壯苗15~20株,疏除墩上的其他小苗,同時向茭墩中央壓泥,每畝基本苗控制在 3.5 萬株左右。


3. 田間管理


3.1 水層管理

茭白田的水位應根據茭白生長髮育特性靈活掌握。萌芽前灌淺水3cm,以提高土溫,促進萌發;分櫱前灌淺水5~8cm,促進分櫱和髮根;分櫱後期將水層加深至 10~14cm,控制無效分櫱;高溫時宜保持水層深 13~17cm,並經常換水降溫;孕茭期至採收前6~7天,根據主莖茭白生長情況灌好養胎水,開始保持水層深16.5cm左右,以後逐漸加深到23~27cm,使整個茭白浸入水中,但以不超過“茭白眼”為度,這樣茭白在水中軟化,潔白肥嫩,提高品質。進入秋季後,保持淺水層1.5~3cm,以免根株受凍腐爛,這樣可安全越冬。雨季要注意排水,最高水位不得超過“茭白眼”,防止薹管伸長,每次追肥前後幾天,需放幹或保持淺水,待肥吸收入土後再恢復到原來水位。


3.2 適時追肥

茭白生長期長,分櫱多而吸肥量大,一次種植多次採收,必須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早施分櫱肥、重施孕茭肥,共追肥4~5次,掌握“促-控-促”的施肥原則。出苗7~10d 後即可施提苗肥,每畝施尿素7.5kg,以促進幼苗生長,15d 後每畝施尿素10~15kg,此後停止施肥,以免生長過旺,其後進入分櫱期。7月下旬~9月上旬(大暑至白露),新茭的分櫱進入孕茭期,當群體中有30% 茭墩有莖櫱開始孕茭膨大時,每畝施45% 三元複合肥15~20kg 作孕茭肥。


3.3 及時剝葉

在封行前,要結合耘田剝除黃葉、老葉2~3次,以增加通風透光,促進孕茭。進入孕茭期,掌握每10平方釐米留一茭,去除過多弱細分櫱,以利於通風,減少病害。

3.4 防治病蟲害

茭白主要蟲害是大螟、二化螟。防治方法:冬季做好清園工作,在清除地上枯株殘葉後,用20% 三唑磷乳油600 倍液噴灑茭墩及土表,減少螟蟲越冬基數;在螟蟲卵孵高峰期用80% 殺螟威粉劑700~800 倍液或27% 高滅克乳油700~1000 倍液噴殺。茭白主要病害有鏽病、胡麻斑病和紋枯病,可在清田時燒燬殘病葉,增施鉀肥,提高抗病能力;在苗高10~20cm 時,可用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 倍液或70% 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400 倍液噴防1 次,在孕茭前再噴防2~3 次。


4 採收

適時採收是保證茭白產量和質量的關鍵,嚴格掌握成熟度。以心葉短縮、三片外葉長齊、茭白顯著肥大、葉鞘裂開、茭白露白1cm 時採收為宜。採收過遲,則茭肉質地粗糙、品質下降;採收過早,則茭白嫩且產量低。採摘時自結茭下部節間處折斷,注意不傷鄰近未成熟的幼茭和根株,以免影響當年和翌年茭白生產,每667m 2 可產帶殼茭1000~1500kg(肉茭產量約為殼茭的70%)。早期宜隔4d 採收1 次,採收時連根拔起。削薹管、切葉片,留33cm 長、帶葉。茭白最好鮮收鮮銷,如要外運,可帶殼放置蔭涼處且浸入水中,以延長保存期。


稻荷藝文


茭白是許多人都喜歡吃的一種食物,口感清脆爽口,用來炒肉實在是一道美味,種植茭白的利潤也有不少,有不少人種植,種植茭白首先要有一個水源豐富的田地,如果你也想種植茭白的話,一定要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茭田選擇:茭田應選擇光線好、土地平整、土層深厚、有水源的保水保肥力強的田塊,以有涼水經過的水田,或近水庫可利用庫區深層水灌溉的地塊最好。

  2.翻耕施肥:翻耕茭田,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3000千克或濃人糞尿2500千克,如前作是水稻田,還要增加基肥的用量,並耙平,然後灌水2-3釐米,做到田平、泥爛、肥足。

  3.適時定植:在4月至5月上旬,當茭苗高20釐米左右、水田土溫10以上時即可移苗定植。如果選用老茭墩育苗的,此時將老茭墩連根挖起,用快刀順著分櫱著生的方向,按3-5個健全分櫱為1墩進行縱劈分墩,分墩要求帶老莖,劈時儘量少傷及分櫱和新根,並做到隨挖、隨分、隨栽。如 茭苗過高,可剪去葉尖,使苗高保持在25-30em,防止栽後倒伏。定植密度一般為行距70-80em,墩距65釐米,並分大小行,大行為走道。每畝定植1200墩左右,保證6000株基本分櫱苗。定植深度以所帶的老莖薹管沒土為度,以晴天下午栽種為好。

  4.水位管理:茭白水位管理以“淺一深一淺”為原則。定植後的生長前期(分櫱之前),保持3-5釐米的淺水位,有利於提高地溫,促進發根和分櫱。到6月份分櫱後期,將水位加深到12-15釐米,以抑制無效分櫱的發生,由於7-8月溫度高,深水位還具有降溫的效果,但要定期進行換水,防止土壤缺氧造成爛根。進入孕茭期,水位應加深到15-18釐米,但不能超過“茭白眼”的位置(最高水位不宜超過假莖的2/3),防止薹管伸長。孕茭後期,應降低水位至3-5釐米,以利採收。採收後茭田應保持淺水層或溼潤狀態過冬,不能幹旱。在每次追肥時,要等肥料吸入壤中後再灌水,如遇暴雨天氣,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止因水位過高而造成薹管伸長。

  5.分期追肥

  (1)提苗肥:茭苗定植7-10天成活後,畝施人糞尿500千克或碳酸氫銨15-20千克催苗,如茭白田基肥足夠,可減少施肥量。

  (2)分櫱肥:在分櫱初期(與第1次肥隔10天左右),畝施人糞尿1000千克或碳酸氫銨20-30千克,促進有效分櫱和植株的生長。如沒有施提苗肥,應適當提前追施分櫱肥。

  (3)調節肥:在分櫱盛期的6-7月問,應視植株的長勢情況進行追肥,一般畝施碳酸氫銨10-15千克,如植株生長強健可不施。

  (4)催茭肥:當新茭有10%-20%的分櫱苗假莖已變扁(開始孕茭),此時應重施催茭肥,促進肉質莖膨大,提高產量,一般畝施腐熟人糞尿2500-3000千克,或碳酸氫銨30--40千克。催茭肥要適時施入,過早施,植株尚未孕茭,易引起徒長,從而推遲孕茭。過遲施,趕不上孕茭期對肥料的需要,則影響產量。

  6.中耕耘田:摘除黃葉茭白定植成活後應及時耘田除草,為了保護好分櫱苗,耘田時要由近及遠,以防傷害分櫱苗。耘田以無雜草、泥不過實、田土平整為佳。在6月下旬茭白分櫱後期,株叢擁擠,應及時摘除植株基部的老葉、黃葉,以促進通風透光,促進孕茭,隔7-10天摘黃葉1次,共2-3次。將剝下的黃葉隨時踏入田泥中,可作肥料。

  以上就是種植茭白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種一期茭白基本要施四次肥,每個生長時期茭白對於肥料的需求也不同,所以施肥時也要注意調整肥料的種類,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催肥效果。



藥王爺


茭白是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植物,食用部位是基部肥大的肉質莖。在我國主要分佈在南部地區,近年來,在華北地區成功引進了大量的茭白。

一、品種選擇

京津地區選用熟茭,產量穩定,品質優良,畝產量可達1500公斤,茭白個大,一般約200克,大的可達到400克,茭肉細嫩、纖維少、甜脆,於9月初開始上市。銷勢和價格好。

二、整地

選擇淺水窪地或稻田栽植,水位不宜超過25釐米,最好為粘壤土。可放幹水的地塊應該幹耕曬垡,施人糞肥後灌水,淺水耕耙。不能放幹水的低窪水田,可帶水翻耕。茭白生長期長,植株茂密,需肥多。每生產1000千克茭白需氮14.4千克、五氧化二磷4.9千克、氧化鉀22.8千克。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氮磷鉀化肥。

三、選種與育苗

茭白可採用分櫱繁殖。因其種性容易變異,必須年年選擇母種留種。優良母株的標準是:生長整齊,植株較短,分櫱密集叢生;葉片寬,先端不明顯下垂,各包莖葉高度差異不大,最後一片心葉顯著縮短,茭白眼集中色白;茭肉肥嫩,長粗比值為4~6;薹管短,膨大時假莖一面露白,孕茭以下莖節無過分伸長現象;整個株叢中無灰茭和雄茭;此外,茭白包莖葉的平均寬度和由心葉向外數第二片葉的寬度,與茭肉重量呈正相關,這種相關可作為選種的參考。種株選好後,作出標誌,次年春苗高30多釐米時,將茭墩帶泥挖出,先用快刀劈成幾塊,再順勢將其分成小叢,每叢5-7株。在分裂時儘量減少傷花莖。分墩後將葉剪短到60釐米左右,減少水分蒸發。

四、定植

定植溫度應為15-20℃,一般從5月上旬到5月底。一熟茭孕茭前要有100~120天生長期,定植後20~30天開始分櫱,當年能產生10個有效分櫱。栽植密度行距60-100釐米,株距為25-30釐米,最好用寬窄行,兩行一組。茭苗應隨挖隨栽,引種時,在長途運輸過程中保持溼度,栽苗前割去葉尖。

五、灌水

根據生長期和季節嚴格掌握水層的深度。萌發期到分櫱前保持25釐米,以增加土壤溫度;分櫱後期從7月下旬開始保持在10~12釐米,控制無效的分櫱;孕茭開始後保持20釐米,使茭白浸於水中,促其軟化;越冬期保持溼潤。

六、追肥和中耕

定植後10天左右開始施第一次肥。施肥後,將行間泥土挖松並培於植株旁,返青期每畝追施10千克尿素,孕茭前追施15千克尿素。

七、割墩疏苗

立秋後,將植株基部的黃葉割除,以便通風和透光。翌年立春前後,用快刀齊泥割低茭墩,除去母茭上部較差的分櫱芽。也可以用火燒,把地上部分老葉燒光,以達到割墩滅病效果。從4月底到5月初,當分櫱高約30釐米時,每隔10釐米留一苗並去除多餘的苗拔除。疏墩後10~15天向株叢上壓—塊泥,使分櫱向四周散開生長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八、採收

茭白成熟不整齊,每隔一天採收一次。成熟的標準是孕茭部顯著膨大,葉鞘一側裂開,微露茭肉;心葉聚集在一起,兩片葉向莖合攏。採收時,在茭白下約10釐米處切開,從茭白眼處切去葉片,留30釐米左右的葉梢,裝入蒲包。帶葉的茭白俗稱水殼,較易保持潔白、糯嫩的品質,耐長途運輸和貯藏。

在茭白的生長中,容易感染鏽病、紋枯病、二化螟等病蟲害,可根據病情選用唑酮可、敵力脫乳油、百菌清等農藥進行噴施防治。

1茭白常見病蟲害種類

  茭白常見病害:一是鏽病。葉反面初呈褪綠小點,後稍大,呈黃褐色隆起的小皰斑,為夏孢子堆,葉反面小皰斑破裂後產生黃色鏽粉,為夏孢子,之後葉鞘和莖上也出現病斑,嚴重時全葉逐漸枯黃千死。二是胡麻葉斑病。發病初期葉片散生許多褐色小點,後擴大為褐色橢圓形至長形病斑,如芝麻狀,外圍有黃暈,發病從下部葉片開始,漸向上部葉片擴展,病葉由葉尖向下枯黃,最後造成大片茭白葉片枯死。三是紋枯病。發病初期在近水面的葉鞘上出現水浸狀、暗綠色橢圓形病斑,中後期擴大為雲紋狀.病斑中央黃褐色,溼度大時呈墨綠色:後為害葉片,感染肉質莖,病部有蛛絲狀菌絲或小粒褐色菌核。四是茭白灰心斑病。在菱白葉片和葉鞘上形成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梭形病斑,病斑中心灰綠色,邊緣褐色。高溼時病斑中心產生灰綠色黴層,嚴重時葉片枯黃。茭白田常見蟲害有:福壽螺、二化螟、大螟和飛蝨等嘲。

2防治技術

  2.1農業與物理防治

  農業防治:一是選用抗病品種。選擇抗病性好、結茭整齊、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為種茭。二是水層管理。春栽時,保持淺水層,緩苗後保持較深水層,促進發棵和分櫱。分櫱後期水層加深,以控制無效分櫱。越冬期不能幹旱,保持淺水層,如遇冰凍天氣,應加深水層防凍。三是科學追肥。一般追肥3次,第1次為提苗分櫱肥,第2次為催苗肥。第3次為孕茭肥。四是中耕除草。一般在植株封行之前中耕除草2—3次。五是及時清除殘枝病葉。茭白封行後應及時摘除黃葉、病株病葉,使田間通風透光。越冬前及時清除茭墩枯枝.齊泥割除,冬、春季灌水減少冬後蟲源[31。物理防治:在茭白田間防治蟲害時大力推廣使用誘蟲燈、粘蟲板。

  2.2化學防治

  防治鏽病,選用15%-唑酮可溼性粉劑1 000倍液(孕茭時禁止使用),或25%敵力脫乳油3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12%腈菌唑乳油1 000倍液等噴霧,7~10d噴1次,共噴3~4次[41。防治胡麻葉斑病,可用12.5%烯唑醇乳油1 500倍液,或70%安泰生800倍液,或40%異稻瘟淨600倍液,或25%使百克2 000~3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750倍液,或20%三環唑可溼性粉劑3 kg/h㎡。,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孕茭前停止用藥,防治3~4次。防治紋枯病,可先用井岡黴素、多菌靈、甲基託布津和百菌清對水噴霧。用5%井岡黴素5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津800倍液,或23%寶穗1 000倍液噴霧防治,藥量均為750~1 125 kg/h㎡。,均勻噴霧,隔7~10d噴1次.連噴2—3次,藥後15 d防效能保持在75%~80%。發病初期噴施異稻溫淨或5%井岡黴素可溼性粉劑100~150 kg/h㎡,對水75~100 kg噴灑於地上部。井岡黴素為內吸性抗菌素,有治療作用。也可用5%氨水劑400倍液,或5%甲基託布津,或50%多菌靈700—800倍液噴灑,1O一15 d噴1次,共噴2—3次進行防治。防治茭白灰心斑病,於發病初用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25%三唑酮500~1 000倍液(孕茭期千萬不可使用),或40%多硫懸浮劑400倍液,7—10d噴1次,共噴3~4次。在飛蝨卵孵化高峰期用25%噻嗪酮可溼性粉劑225 g/h㎡z防治,在低齡若蟲期常用lO%U~蟲啉300對水噴霧防治。二化螟和大螟在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齡若蟲期用l8%殺蟲雙水劑3 kg/h㎡對防治;福壽螺可以人工撿拾、放鴨和使用5%梅塔顆粒劑防治。


兄弟果業


你好,感謝提問。

茭白有秋產單季茭和秋夏雙季茭兩類,均用分株繁殖,長江流域單季茭在清明至穀雨分墩定植,夏秋雙季茭可分春秋兩季,春栽在穀雨前後,秋栽在立秋前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茭白的種植技術吧!

茭白的種株選擇

由於灰茭、雄茭每年都會在正常的茭白田內自然產生,因此必須年年選種。在一些新引種茭白的地方,往往是第1年生產較好,第2年即開始出現灰茭、雄茭現象,第3年種墩就不能做種,出現大量灰茭、雄茭,產量大幅度降低。若用灰茭、雄茭的種墩或分株做種,第2年還是灰茭和雄茭,絕不會成為正常茭。

在秋茭採收前,選取孕茭早、茭肉粗壯白嫩、主茭與櫱茭採收期一致、無灰茭、無病蟲害、四周無雄茭的優良單株,插竿作為標記,發現灰茭、雄茭應將葉片打結作為記號,到第2年春季分墩時,先將灰茭、雄茭連根挖去。每畝田需種株200-300墩。選好的優良種株待採收後,於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將種茭叢連根挖起。

茭白種株以地表向下1-2節地下莖所萌發的芽為有效分櫱,所以應切除種株最上部和最下部各節,留中間一段進行扦插假植。假植的行距為50釐米,株距15釐米,每隔5-6行留出80釐米的走道,假植深度以齊茭墩泥為度,並保持1-2釐米的淺水層。為了促使假植苗早髮根萌芽,防止受凍,秧田可採用地膜覆蓋,能使茭白提早生長髮育,從而提早成熟和提高產量。

當假植苗成活後,每畝秧田可施入碳酸氫銨3-4千克,促進幼苗生長。春季對根莖密集、分櫱擁擠的茭墩,當苗高10釐米左右時應將細弱分櫱除去,同時向根際壓1塊泥,使櫱芽向四周散開,以改善營養狀況和株間通風透光。在移栽定植前1周,除去生長勢過旺、趨向"雄化"的幼苗,以減少雄茭的發生。由匍匐莖上萌芽的"遊茭"不能作種茭用。

茭白的種植方法

1、茭田選擇:茭田應選擇光線好、土地平整、土層深厚、有水源的保水保肥力強的田塊,以有涼水經過的水田,或近水庫可利用庫區深層水灌溉的地塊最好。

2、翻耕施肥:翻耕茭田,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3000千克或濃人糞尿2500千克,如前作是水稻田,還要增加基肥的用量,並耙平,然後灌水2-3釐米,做到田平、泥爛、肥足。

3、適時定植:在4月至5月上旬,當茭苗高20釐米左右、水田土溫10℃以上時即可移苗定植。如果選用老茭墩育苗的,此時將老茭墩連根挖起,用快刀順著分櫱著生的方向,按3-5個健全分櫱為1墩進行縱劈分墩,分墩要求帶老莖,劈時儘量少傷及分櫱和新根,並做到隨挖、隨分、隨栽。如茭苗過高,可剪去葉尖,使苗高保持在25-30em,防止栽後倒伏。定植密度一般為行距70-80em,墩距65釐米,並分大小行,大行為走道。每畝定植1200墩左右,保證6000株基本分櫱苗。定植深度以所帶的老莖薹管沒土為度,以晴天下午栽種為好。

茭白的種植管理

1、水位管理:茭白水位管理以"淺一深一淺"為原則。定植後的生長前期(分櫱之前),保持3-5釐米的淺水位,有利於提高地溫,促進發根和分櫱。到6月份分櫱後期,將水位加深到12-15釐米,以抑制無效分櫱的發生,由於7-8月溫度高,深水位還具有降溫的效果,但要定期進行換水,防止土壤缺氧造成爛根。進入孕茭期,水位應加深到15~18釐米,但不能超過"茭白眼"的位置(最高水位不宜超過假莖的2/3),防止薹管伸長。孕茭後期,應降低水位至3-5釐米,以利採收。採收後茭田應保持淺水層或溼潤狀態過冬,不能幹旱。在每次追肥時,要等肥料吸入壤中後再灌水,如遇暴雨天氣,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止因水位過高而造成薹管伸長。

2、分期追肥

①提苗肥:茭苗定植7-10天成活後,畝施人糞尿500千克或碳酸氫銨15-20千克催苗,如茭白田基肥足夠,可減少施肥量。

②分櫱肥:在分櫱初期(與第1次肥隔10天左右),畝施人糞尿1000千克或碳酸氫銨20-30千克,促進有效分櫱和植株的生長。如沒有施提苗肥,應適當提前追施分櫱肥。

③調節肥:在分櫱盛期的6-7月問,應視植株的長勢情況進行追肥,一般畝施碳酸氫銨10-15千克,如植株生長強健可不施。

④催茭肥:當新茭有10%-20%的分櫱苗假莖已變扁(開始孕茭),此時應重施催茭肥,促進肉質莖膨大,提高產量,一般畝施腐熟人糞尿2500~3000千克,或碳酸氫銨30--40千克。催茭肥要適時施入,過早施,植株尚未孕茭,易引起徒長,從而推遲孕茭。過遲施,趕不上孕茭期對肥料的需要,則影響產量。

3、中耕耘田,摘除黃葉茭白定植成活後應及時耘田除草,為了保護好分櫱苗,耘田時要由近及遠,以防傷害分櫱苗。耘田以無雜草、泥不過實、田土平整為佳。在6月下旬茭白分櫱後期,株叢擁擠,應及時摘除植株基部的老葉、黃葉,以促進通風透光,促進孕茭,隔7-10天摘黃葉1次,共2-3次。將剝下的黃葉隨時踏入田泥中,可作肥料。

4、防治蟲害:茭白的主要蟲害有長綠飛蝨、大螟、二化螟、薊馬、蚜蟲等。長綠飛蝨群集於葉片上危害,造成葉片枯黃而減產。大螟、二化螟以幼蟲在結茭期危害茭肉。薊馬、蚜蟲群集危害幼葉,造成葉尖枯黃卷縮。防治措施:在定植成活後至採收前7-10天,每隔12天噴藥1次進行預防,長綠飛蝨、薊馬可用40%樂果1000倍液、25%撲蝨靈2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1000-1500倍液。大螟、二化螟用5%銳勁特1000倍液、Bt系列可溼性粉劑8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5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18%殺蟲雙800倍液。兼用20%三唑磷800-1000倍液、25%亞胺硫磷600-800倍液或20%好年冬1000倍液,交替噴霧。

5、防治病害:茭白的主要病害有茭白鏽病、胡麻斑病、紋枯病,危害葉片和肉質莖,使葉片和肉質莖枯黃乾死,特別是高溫季節發病嚴重,影響產量。防治措施:茭白鏽病在發病初期,用20%粉鏽寧1500倍液、97%敵鏽鈉500倍液、70%代森錳鋅700倍液或40%福星8000倍液噴霧,每7~10天噴1次,共2-3次。各種藥劑應交替使用。胡麻斑病可用50%撲海因10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防治。紋枯病用5%井崗黴素300倍液防治。在茭白進入孕茭期後,禁止使用殺菌劑,以免殺死黑粉菌,造成茭白不孕茭,因此防病必須在植株生長前期(分櫱之前)進行。

6、適時採收:山區茭白一般在7月上旬開始孕茭,8月中旬至9月上旬採收,比平原地區秋茭提早20~30天採收。不同的氣候條件,特別是氣溫的高低,會影響茭白的孕茭時間和採收期。採收時削去薹管,切去葉片,留葉鞘40em,帶葉鞘的茭白浸在清水中可貯存3~5天(若採用冷庫貯藏,可保鮮60-70天)。一般從開始孕茭到採收約需14-18天。採收過早,肉質莖尚未充分膨大,產量低。採收過遲,則茭肉變青,質量下降,且易形成灰茭。在進入採收期後,應每隔3-4天採收1次。一般畝產殼茭1600千克左右。

茭白病蟲害種類較多。主要病害有胡麻葉斑病、鏽病、紋枯病、茭白瘟病、黑粉病等。主要蟲害有二化螟、長綠飛蝨、大螟等。要控制茭白病蟲害,應實行合理輪作,清潔田園,增鈣調酸,健身栽培和選用對口藥劑等綜合措施相配套的優化防治技術。此外,還可採取殺蟲燈、性誘劑誘殺及茭田養殖魚鴨等來減輕蟲害。






鄉下曹十一


答,茭白經濟價值很大,營養豐富。有很好的營養保健作用。在種植時,最主要還是掌握如下要點,a它喜水,應選擇地勢低窪的地方或水庫水塘邊種植便於灌溉用水,b. 它根系發達在穀雨前與立秋後都可以種植,要深翻土層便於紮根。c. 它很需要肥料,農家肥最好,適度加點鉀肥與普鈣同時使用效果會更好。c每年的10—11月份是茭白最佳移栽時機,並注意深淺,過深或或淺都不好,並注意行距,保持行距80公分,間距50公分最佳,大致每畝種植100棵,比較適宜。e做好病蟲害防治,病蟲害主要是,蚜蟲,長綠飛蝨,大瞑,薊馬等。市場大都有防治病蟲害的藥物。





奇聞好奇


茭白種植技術有以下幾點。一,土壤的要求。二,育苗管理,三,田間管理。病蟲害有鏽病,紋枯病,鑽心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