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過程中,到底需不需要施肥?

博望小戴


水稻在育秧過程中,還是需要施用肥料的。而且,水稻育秧期間對養分種類的供給也有一定的要求。只不過,與大田相比,水稻育秧過程對養分的需求主要是在秧苗2葉期之後。

水稻育秧移栽使我們黑龍江墾區和東北地區主要的水稻栽培方式,通過在大棚中爭搶有利的積溫、在移栽之前培育出3.5葉左右的壯秧,滿足在當地種植有效積溫更長、品質更好、產量更高的優質品種對有效積溫的需求。同時,育秧移栽也是水稻栽培的幾種方式中,抵抗不利條件的能力最強的一種方式了。

水稻籽粒中主要的成分是澱粉,還有少量的蛋白質,一般來說東北的粳稻籽粒中蛋白質的含量不會超過15%。而對於水稻種子萌發、生長所需的養分是兩方面提供的,在2葉期之前,由胚乳也就是籽粒中澱粉提供;在2葉期,也就是離乳期之後,由種子萌發之後的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所以,水稻在育秧過程中,需要充足的養分供給來滿足秧苗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同時,由於是在2葉期之後才會吸收土壤中的養分,也需要施用的肥料有相當的肥效持續期才能滿足育秧期間1個月的時間對養分的需求。

在以前,水稻育秧施肥的主要方式使用農家肥。而且,哪個時候也沒有水稻育秧專用的育秧盤,都是在苗床上以及準備的苗床土裡混拌腐熟的農家肥來滿足育秧期間對養分的需求。相對來說,這種方式比較科學,養分種類也比較豐富。但是農村常見的農家肥所能提供的氮磷鉀、中微量元素數量太少,秧苗在2葉期之後很容易出現“脫肥”、失綠、生長緩慢的情況發生。這也是為什麼在以前水稻育秧中感染立枯病的幾率那麼大?病害防治那麼難?養分供給不足,秧苗素質弱,自然抗病能力就差了。

後來也出現了農家肥混拌磷酸二銨的方式來培肥地力和補充養分。雖然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育秧後期的“脫肥”情況,但是也出現了一個問題。對於顆粒狀磷酸二銨來說,溶解速度慢,混拌在床土中如果秧苗根系直接與其接觸的話,就會出現燒根、燒苗的問題,出現一些類似立枯病的“馬蹄坑”情況。

後來,逐漸的出現了水稻專用的壯秧劑,才解決了水稻育秧過程中養分供給和調酸的問題。而且,壯秧劑的使用成本也比較低,使用也簡單,混拌均勻之後再次與床土混拌均勻即可使用。而且,壯秧劑的功能更加的全面,補充氮磷鉀以及中微量元素成分,調酸預防立枯病,還能針對土壤中的土傳病害病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有的還會添加一些植物內源激素成分來調節秧苗的生長。所以,想在育秧過程中補充養分,壯秧劑是非常好的選擇。

但是,壯秧劑也需要科學的施用。用量不能過大,否則會影響到水稻種子的出苗率,一般來說用量最多不能超過指導用量的10%;其次是一定要混拌均勻。如果壯秧劑混拌之後仍然有一些顆粒狀的存在,必然會在苗床上影響秧苗的根系功能。就會在有顆粒的位置出現類似立枯病的“馬蹄坑”;最重要的一點是,混拌壯秧劑的苗床土不能作為覆蓋土使用,如果您這麼做了,覆蓋的稻種的位置不會出苗。剛剛萌發的水稻秧苗,對殺菌劑、肥料極其的敏感,會抑制芽種幼芽的拱土,而憋在土裡呈現彎曲或者粗大的不正常幼芽狀態;最後一點就是,不同品牌的壯秧劑產品,都是針對特定區域研發的產品,千萬不要跨區域購買。比如您是黑龍江地區的稻農,去遼寧省購買壯秧劑,很容易出現問題。遼寧和黑龍江的土質、氣候差異很大,產品不能混用。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