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卡扎菲27歲時為何輕鬆發動政變,併成為利比亞領導人?

鑄劍為犁13


中東狂人卡扎菲雖然死去7年了,但卡扎菲依然是人們感興趣的對象。並不是卡扎菲這個人有多大魅力,卡扎菲口無遮攔,行事怪異,西方人並不喜歡。主要還是卡扎菲傳奇經歷,特別是他發動的政變。

之所以說卡扎菲政變傳奇,主要是年輕,當時政變時他只有27歲,這個年齡在一些人看來不可思議。再一個政變準備的並不成功,可以說一塌糊塗,居然成功了。

首先,介紹一下這次政變的經過,然後再分析卡扎菲政變成功的原因。

卡扎菲本是利比亞伊德里斯王朝時期的一個下級軍官,但卡扎菲卻受過高等軍事教育。1966年,他獲得了去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培訓的機會,1968年,卡扎菲畢業於利比亞班加西軍事學院,上學期間他接受了西方先進思想。卡扎菲畢業後就在下級軍官中發起了“自由軍官組織”,1969年初,卡扎菲策劃“自由軍官組織”準備政變,可以說政變準備時間很長。但由於種種原因,一再推後。

1969年8月底,伊德里斯一世去土耳其看病,9月1日凌晨,卡扎菲就發起政變。他讓助手米海什坐飛機到的黎波里接管軍營,但米海什到機場後,發現飛機滿員了,就託機場朋友上了飛機。到了的黎波里後,乘出租車趕往軍營,下車時卻把武器和彈藥忘在出租車上。

由於情況緊急,卡扎菲當時立即開一輛坦克去佔領電臺,但到了半路卻發現跟隨自己的戰友一個都沒有,只有他一人。

更讓人感覺好笑的是,當時他那些軍校同學竟然沒找到國家電臺,大搖大擺在城裡繞圈。支持卡扎菲的600名士兵準備行動時,卻只有1050發子彈。

卡扎菲並不知道他戰友和同學情況。他駕駛的坦克也沒有炸藥,但國王士兵看到後都害怕,立即投降。這一路未發生任何阻礙,卡扎菲政變成功。但他到了電臺準備宣佈時,手裡卻連宣佈的公告都沒有,於是就草草寫了幾句,從此利比亞就進入卡扎菲時代。

卡扎菲之所這樣輕而易舉的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原因:

一是沒人注意卡扎菲能政變

卡扎菲當時只是一個上尉軍官,充其量也就是個營連職幹部,這樣的下級軍官,別說軍隊高層沒注意,伊德里斯一世也沒注意。所以很多人都不會認為這樣級別軍官能發動政變。國王伊德里斯一世身體不太好,也疏於國家治理。特別是他出國看病,按理說王儲應該在家管理國家,但這個王儲兼首相哈桑•裡達早就喝醉了酒在皇宮睡大覺呢。

二是國王更替期間的空白期

當時卡扎菲發動政變時,正是國王更替之時。據記載,1969年8月4日,伊德里斯一世簽署了退位詔書,讓王儲哈桑繼承王位,不過要等到9月2日才能生效。所以國王更替期間的空白期,再加上王儲能力有限,國家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這也給了卡扎菲機會。

三是國王保守統治引起不滿

據記載,伊德里斯一世當國王並沒有廢多大勁。不過伊德里斯一世得到了國內保守部落的支持。因為在伊斯蘭國家,只要有強大部落支持,王位就會坐穩。但伊德里斯一世對內統治很嚴,保守政策並不得人心。特別是引起了軍隊一些年輕軍官的不滿。卡扎菲也恰恰運用了這種不滿情緒,所以軍隊很少有人反抗他。

四是得到外國勢力側面支持

據資料記載,卡扎菲發動政變時,得到中情局的資助。不過具體資助情況並沒有相關記載。如果中情局或者其他外國勢力資助卡扎菲,那麼他的政變就不會失誤。

五是受中東地區政變“傳染”

中東地區以及西亞北非,二戰後一些國家一直政變不斷。這種政變也影響周邊一些國家,使這一地區的國家效仿和學習。有人說政變也能受“傳染”嗎?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因為中東地區大都是伊斯蘭教國家,只要一個國家有變化,其他也會跟著學。“阿拉伯之春”也能驗證這一點。雖然卡扎菲政變時出現一些笑話,但卡扎菲政變的思路還是正確的,先佔領電臺,然後對外宣佈,於是“生米煮成熟飯”。這並不是卡扎菲天生就會這套,如果他不學習能按照這種思路進行嗎?比如卡扎菲最崇拜的人埃及前總統納塞爾,就曾組織過“自由軍官組織”,也是發動政變上臺。卡扎菲政變與納塞爾如出一轍。


泥腿看客


這個問題要回答清楚,真相君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伊德里斯王朝。利比亞在取得獨立以後,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這個王朝控制在西方國家手中,基本上是西方國家的代理人。當時在利比亞,經濟和石油基本上都控制在西方國家手中,而且美國等軍事基地遍佈首都。這使得利比亞國民都十分的貧困,失業率高企,國民不滿情緒很高。因此,可以說是一個民心思變的時代,國民希望有一個強人能夠帶領利比亞走出困境。


第二,貪腐嚴重。在伊德里斯國王的王朝統治下,到了70年代,已經是腐敗滋生,民怨沸騰的地步。當時利比亞可以說上到王室,下到一般官員,斂財嚴重,而且貧富差距巨大,石油財富被分割,國民根本得不到利益。所以社會有急切要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實現民主和自由的希望。而卡扎菲正是抓住了這麼一個時機。

第三,自由軍官組織。卡扎菲政變能夠成功的基礎,是籠絡了利比亞軍隊裡面,開明強悍的少壯派軍官群體,他們擁有著同樣的訴求或者希望。而這些年輕軍官,構成利比亞的核心軍事力量。也就是說,卡扎菲在掌握證券之前,其實已經掌握了軍隊。這跟薩達姆,老阿薩德等一樣。通過軍隊的掌控來掌握國家。這是其能夠成功最關鍵的原因。


第四,泛阿拉伯主義。在二戰後受到幾百年壓迫的中東地區阿拉伯人,有一股思潮席捲整個中東。那就是泛阿拉伯主義,其主要的核心是要求阿拉伯國家團結起來。最終建立大阿拉伯國家,重現阿拉伯帝國的輝煌,以擺脫西方國家的統治和奴役。尤其是率先獨立的埃及總統納賽爾,是這一思想的堅決踐行者,其思想影響到阿拉伯很多國家,尤其是鄰國利比亞,當時利比亞的精英階層,都希望實現利比亞的世俗化,進而獨立自主,加入大阿拉伯國家。

因此,在卡扎菲趁伊德里斯國王去土耳其養病,發動兵變的時候,整個社會,包括國民,精英階層,以及中下層官員,都是支持卡扎菲的。所以,卡扎菲抓住了歷史機會,也是歷史的選擇,不費吹灰之力,僅僅用了幾十人的隊伍就成功控制了國家。這其實就是利比亞社會,強烈希望強權人物改變現狀的結果。如果不是這樣,卡扎菲的政變就是一場殘酷的鬧劇。但是,卡扎菲上臺後,卻變得越發的獨裁,掌權時間長達42年,最後也是因為貪腐而被國民趕下臺,虐殺街頭。

探究問題真相,揭秘背後故事,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真相背後〕,給您不一樣的精彩


歷史真相背後


卡扎菲一個狂人、瘋子,一個性格複雜多變的古怪老頭,誰可曾知道他當年也是一個堅持夢想的革命家,曾經發動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從一個小軍官一躍成為利比亞的領導人,他到底是如何做到如此的華麗轉身呢?

卡扎菲出生一個普通的牧民家庭,他在中學的時候,恰逢埃及的納賽爾革命思想在利比亞“四處蔓延”,他深受納賽爾革命思想的影響,立志推翻國內的反動統治。隨後,他進入軍,並且卡扎菲就以自己為核心,成立了一個完全模仿埃及納賽爾革命的自由軍官組織,並籌劃推翻伊德里斯一世王朝。

卡扎菲於196年9月1日發動政變,國王在外度假,國內群龍無首,他將三營裝甲部隊進軍的黎波里,突擊禁衛軍,軟禁國王衛隊司令。接著攻下廣播臺和電視臺,禁衛軍無法向外求援。當號稱無限忠於王室和總參謀長的士兵們見到自由軍官組織的人馬立刻投降。幾個小時之內,的黎波里就被控制。總參謀長謝里聞訊後甚至都沒敢組織抵抗,而是躲在自家別墅的游泳池裡,次日被人帶出來。而由英國人培訓的昔蘭尼加衛隊1.2萬人早被卡扎菲“收買”,衛隊倒戈加速了王朝的覆滅。9月1日6時30分,卡扎菲匿名宣佈革命成功的消息。

卡扎菲能如此輕鬆取得政變的勝利,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時機好,當時老國王在外度假,並且處於權力交接的真空期,利比亞國內群龍無首,給了卡扎菲可乘之機;二、民心所向,當時德里斯一世王朝的腐朽統治,引起國內民眾的反對,特別是引起軍隊中士兵的不滿,因此在卡扎菲發動政變的時候,他們不予抵抗,直接投降;三是“槍桿裡出政權”卡扎菲在軍隊中組建了自由軍官組織,有一批忠實的革命隊伍,是卡扎菲政變能夠成功的最重要的的保證;四是卡扎菲提前收買了軍隊,為自己的政變掃清了障礙;五是離不開卡扎菲的成功指揮。

卡扎菲,他曾經也是一個革命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個革命者最後被利比亞人民所唾棄,最後慘遭虐待而死,可悲可嘆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