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乾隆一生作詩4萬首,只有一首選入小學語文課本,你怎麼看?

把手伸向天國



乾隆是滿清入關後的第四個皇帝,他滿腹經綸,附庸風雅,自以為是純正的漢文化傳承者。他為了證明自己的文化素養,常常吟詩作對,和紀曉嵐、和珅、劉羅鍋等大臣談論文學。如創造了我國曆史上的詩歌之最,一生作詩41863首,前無古人後無來。他平均每天寫的詩超出一首了,是最高產的詩人了。然而,他的這麼多詩中只有一首選入小學課本,這是為什麼呢?


其一,乾隆的詩大部分附庸風雅,不適合選入小學課本,還不夠資格進入初中、高中、大學課本。

乾隆,從小接受漢文化,喜歡讀四書五經,讀漢族的經典著作。他是一國之君,自然比其他人接受了更加良好的教育,尤其善於吟詩作對。乾隆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寫出的詩自然也是有內涵,有品味的,不是小學生能看懂的。他的四萬多首詩,要上課本,也應該上初中,高中課本啊。如果在小學課本上出現之乎者也的詩詞,七八歲的小孩能看懂嗎?能理解嗎?


能上小學課本的詩詞,大都是和初唐詩人駱賓王於七歲時寫的一首五言古詩差不多。這首詩第一句是“鵝!鵝!鵝!”,通俗易懂,幾歲的小孩都能名錶其中的含義。而乾隆的這首詩比這還簡單,標題為《飛雪》,內容如下: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這首詩內容通俗易懂,結構精巧,是乾隆看到下雪後的即興之作。這首詩都是非常簡單的字,正好適合小學生學習,因此被選入小學課本。


其二,乾隆的詩能有一首選入小學課本,作為代表,已經不錯了,值得他自豪了。

小學課本的詩詞數量是有限的,我國古代數千年曆史,詩人千千萬,詩詞更是數不勝數,能被選入課本作為教育下一代的鳳毛麟角。乾隆能有一首流傳千古的詩被選入課本,他應該感到自豪、高興。其他詩人還沒有詩詞被選入課本呢。

我國古代一共有多少詩人,這個很難考證,我們所熟知的詩的鼎盛時期唐朝有名的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留下48000餘首。而乾隆一個人就寫了四萬多首僅僅比唐2000多詩人少幾千篇。這2000多唐朝頂級詩人,其中有李白、杜甫等超級詩人,他們水平應該比乾隆強吧,也沒幾個人的詩詞能上得了課本上。


其三,乾隆寫的不是詩,更像生活隨筆。

乾隆作詩比較隨意,大部分是即興創作,如乾隆下江南,遊覽昆明湖的時候,他不到一個小時就寫了8首詩,平均7分鐘一首。其實乾隆不是在作詩,只是偶有感觸,抒發自己的感想而已。這和我們發說說,抒發自己的感想差不多。然而,乾隆的隨意行為,被有心人整理成為詩詞,還流傳下來,作為我們愛不釋手的珍寶。

乾隆畢竟從小學習漢族文化,水平還不低,看到下雪、下雨、遊玩江南啊等場景,出口成章,張口就能吟一首詩。再加上他的寵臣紀曉嵐、和珅、劉羅鍋都是高材生,這些君臣在一起,閒暇之時,討論詩詞,打發生活,豈不美哉。


總結:乾隆一生作詩四萬多首,和其他詩人相比,確實高產,數量多了,自然參差不齊,能被選入小學課本一首,已經很不錯了。他的詩詞大部分溫文爾雅,附庸風雅,選入小學課本不合適,想進入初中、高中、大學課本,又不夠資格。所以,乾隆只有一首詩被選入小學課本不足為奇。


魁哥說歷史


乾隆創造了很多個世界第一,“詩歌創作”上,這位自我感覺絕對良好的帝王也是當仁不讓,一生作詩41863首。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乾隆作詩數量是個什麼概念呢?

《全唐詩》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留下48000餘首。乾隆一人基本幹了2000多詩人的活。

再從乾隆的壽命看,乾隆活了89歲,摺合成天數32000多天,除去童年還沒培養出寫詩興趣的時間,能用來寫詩的時間也就30000天,平均每天寫詩超過一首。

在這個數據上再結合一下乾隆詩歌的質量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乾隆寫的不是詩,而是分行的生活日記。

這天有意思的事多點,就多寫兩首。例如,乾隆三十六年遊覽昆明湖的時候,他不到一個小時就寫了8首詩,平均7分鐘一首。更絕的是,他居然把平均7分鐘寫首詩這事也寫成了詩——”舟行十里詩八首,卻未曾消四刻時。“

不用嘲諷的態度來評價,乾隆寫詩其實只是他一個很好的生活態度、生活愛好,每天用寫詩的方式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既讓生活充滿情趣,又很自律,時刻讓自己的大腦處於”創作“狀態。

乾隆長壽,晚年基本沒有出現老年痴呆,其實跟他這個習慣是有一定關係的,是值得欣賞、借鑑的。

說到他入選小學課本的那首詩,老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曾有一個別開生面的演繹片段——乾隆率大臣遊園,詩興大發,於是順口吟道:”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吟到這裡,突然卡殼了,幸好劉羅鍋在旁,趕緊化腐朽為神奇續了一句”飛入蘆花都不見“,從而幫乾隆完成了他這首唯一錄入新時代小學課本的”御製詩“。

如果乾隆寫的四萬多首詩,都有如此簡單到極致的情趣,白話到童真的小意境,那大家對他的詩歌創作能力可能還會有些許認可。就像民國時期狗肉將軍張宗昌那樣,動不動就”大炮開兮轟他娘“,一般人還真就寫不出來,還真叫人服氣。

乾隆寫口水詩的問題在哪裡呢?

他的生活態度是有情趣的,但下筆真的是沒有一點情趣,有時候甚至乾癟無聊到讓人無語。

不妨舉個例子:

“閣報例應隔日至,均稱二寸雨欣滋。

然斯乃謂十八彼,料彼未知旬九斯。”

前兩句流水賬記得還算正常,在巡幸路上,內閣每隔一天送一次閣報,今天閣報上說,十八日北京下了二寸的雨。

但後兩句就無聊到了極點,任憑什麼樣的人也猜不出他說的是什麼意思。他這後兩句說的是什麼呢?過了幾個小時,他又收到了河北地方官的報告,說十九日河北下了四寸的雨。於是他就感慨了,北京所報是十八日的事,看來他們當時還不知道第二天的雨勢會更加喜人啊!

沒辦法,這皇帝老兒就喜歡附庸風雅,跟鄉村愛情裡有個傢伙是的,動不動就要“吟詩一首”,誰管得了呢。

但客觀的講,在乾隆所寫的四萬多首詩中,有些也還是能讀的,那就是他悼念他結髮妻子孝賢皇后的一系列“悼亡”詩。

舉個例子:

其來不告去無詞,兩字平安報我知。

只有叮嚀思聖母,更教顧復惜諸兒。

醒看淚雨猶沾枕,靜覺悲風乍拂帷。

似昔慧賢曾入夢,尚餘慰者到今誰?

像這樣的詩,雖然詩韻依舊不怎麼樣,但其中的哀婉動人卻有著普通人的情真意切,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樣思念亡妻的詩,乾隆寫了一輩子,這種深情普通人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黑句本


要說乾隆寫詩,在歷代皇帝中真不咋地,量大高產質量差。據說在位的63年裡,一共寫了41800首,63*365=22995,差不多一天兩首詩,這貨寫詩跟鬧著玩似的啊!不過這麼多的詩,矮子裡拔高應該也能拔出一篇好詩吧?算了,多說無益,一起欣賞一下:

《詠雪》

(清)愛新覺羅·弘曆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五六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嗯,這就是乾隆的詩了。我專程去找了這本小學課本的照片,是真的,確實有這首詩。

不過這首詩還是盜版的鄭板橋,原詩是: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差距不,乾隆大皇帝,我真擔心你六片七片八九片,十片十一十二片,十三十四十五片就這麼循環下去!

一首詩不行,咱們可以換一首,看看這個怎麼樣:

憶我三番曾過此,滿目民艱恫瘝視。

蠲租加賑不少靳,究亦無能瘡痏起。

壬午之歲博諮訪,略覺其中悉源委。

因為疏剔六塘河,果然潦盡堪耕耜。

人事盡而天貺隨,連歲秋收皆獲美。

茲來殊覺大改觀,憑輿歷覽心生喜。

戶有蓋藏育雞豚,衣鮮褸裂贍婦子。

不災不賑奚所加,究欲加思念無已。

因思時巡免正供,十分之三常例耳。

數縣瘠土應倍憐,益二至五斯可矣。

國有餘用蘇茆簷,減一半惟投懸匭。

佇看元氣復閭閻,庶協以休以助理。

第一眼看,我去好高大上啊!第二眼看,這是什麼鬼啊,這麼多字我不認識,不愧是乾隆,第三遍看,尼瑪,這就是大白話,順口溜都算不上!

其實吧,乾隆寫詩也是有好的地方的,比如呢,人家寫詩是自娛自樂,娛樂自己的同時禍不殃及他人,不像那個唐後主李煜,一共沒寫幾首詩,天天讓背,還有那個曹操《觀滄海》《龜雖壽》等等等等,幾乎每首詩都要背,對了還有他兒子,《七步詩》曹植,那個洛神賦,那麼長還繞口,簡直了!

不過既然說到皇帝作詩了,那我們就簡單盤點一下古代有才華的帝王吧:

大風歌 劉邦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春江花月夜 楊廣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不第後賦菊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對比一下,慚愧不!乾隆大皇帝,哎,不過說起來歷史上還真有個人的詩可以和乾隆大皇帝媲美:

《俺也寫個大風歌》 張宗昌

大炮開兮轟他娘,威加海內兮回家鄉。

數英雄兮張宗昌,安得巨鯨兮吞扶桑。

其實吧,總感覺看到這些有才的大佬寫的詩,突然有種逛微博朋友圈的感覺!這麼一說吧,乾隆一天兩首詩,那不就和我們現在一天兩個朋友圈一樣嗎!要是擱現在,乾隆一定是個段子手,微博大V!

我們是瀚海自媒體工作室,歷史的記憶由我們為您講述,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點贊+關注,謝謝!


瀚海說史


只有農家樂審美?用一首詩歌入選課本,來跟你說NO

說到大清朝的乾隆皇帝,很多人都可能第一反應就是他那個農家樂的審美,但是其實他是真的很喜歡藝術,除了喜歡,他還實踐,他這一輩子就寫了很多很多的詩歌,根據最粗略的統計,他至少寫下了四萬首詩歌。


四萬首詩歌聽起來就十分的多,很多專業詩人可能一輩子都寫不了這麼多的詩,但是一個皇帝居然能夠寫得了這麼多的詩歌,也算得上是十分的厲害的了,而且也能算的上是對寫詩真的是十分的喜歡了。

但是其實呢,他的詩歌雖然數量很多,但是卻真的鮮少有珍品,他其實有很多的詩歌都是打油詩,因此也沒有太受到重視,尤其是他的很多詩歌都是興致一起來,就立馬會提筆提在一些牆壁之上的,所以說也是讓後人感覺挺麻煩的,放在現在,那可就是破壞環境了,但是在那個時候,這可是皇帝的墨寶啊,那是要保護好的!


不過雖然說要保護好,但是其實看一眼就知道,他的詩做的是真的不怎麼樣,而且他還喜歡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是就連吃個飯都喜歡寫詩,這也是沒誰了,比如說他就寫過什麼黃瓜之類的,皇帝陛下就連看一幅畫都能夠詩興大發寫詩,真的是很閒了。

不過說實話,之前的幾任君王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他這樣偶爾作一下沒什麼關係。

就在他的這些打油詩之中,還真的有一首詩被選入了小學課本之中,這就是那首被傳是他所寫的飛雪詩。

這首詩真的很有意思,前面三小句把一到九這九個數字全部都嵌入了進去,而最後一句則是一種比喻的手法,把雪花比作了蘆花,彷彿真的能夠看見天上點點白雪與地上蘆花遍野完美融合,世界一片白色,一片大地真乾淨的景色油然與紙上,真的很是生動貼切了。

這一首詩歌十分的簡短,也很好記住,並且意蘊很好,很適合小孩子學,所以說會錄入小學課本也不足為齊了。

所以說,雖然說乾隆皇帝雖然本身寫詩的水平不怎麼樣,但是因為多年皇家氣度的供養,他還是具備著一定的藝術修養的,而且能進入小學課本的詩歌真的很少了,但是他卻能夠得到這樣的機會,說明他本人還是不錯的,而不能夠根據以前的一些覺得他比如說農家樂審美就否定他的藝術審美。


貓眼觀史


首先,我在網上確認了一下,乾隆的詩只有小學語文課本選用了,其他的,像初中,高中課本都沒有選用(所以有網友吐槽:乾隆的詩小學雞都看不起[捂臉])。為什麼?其實原因很簡單,乾隆活了89歲,寫的詩竟然有4萬多首,而《全唐詩》是由2200多名詩人的詩組成的合集,也才4萬8千首而已。

假如乾隆皇帝從19歲開始寫詩,平均算下來一天基本上也就2首。主要是詩的內容像是記錄一些自己所看到的和當時的一些想法,就有點像當今的朋友圈一樣,看到好的東西就想拍照留戀一下,哈哈。


其次,還有一點,乾隆是位皇帝,本來就是衣食無憂。不像李白,杜甫這種,他們的詩表達的多是憂國憂民,擁有遠大抱負,懷才不遇,想為國家效勞的想法,能引人深思,更適合初,高中的學生閱讀。

不過,乾隆皇帝並不是沒有寫過好的詩。 乾隆為了紀念他死去的結髮妻子也就是皇后富察氏,在她死後的第一百天,為他寫了一首詩,這首詩的最後一句是 ,“入淑房兮闃寂,披鳳幄兮空垂。春風秋月兮盡於此已,夏日冬夜兮知復何時?又一次來到長春宮,宮殿寂靜,帷帳空垂,春風既過,斯人不再”每一句都飽含著自己對皇后的思念。

最後做個總結,乾隆25歲登基,手握皇權64年,到死才真正的把皇權交給了自己的兒子。他也是個好丈夫,在皇后死後,為她寫了幾百首悼念她的詩。不過可惜的是, 乾隆雖然閱書無數,但是過於自信,喜歡賣弄學問,為了作詩時的押韻甚至自己造詞,讓他的詩生僻難懂,十分拗口,或許這就是他作詩無數,卻只有一首選入小學課本的原因吧。


簡視雲書


清朝諸皇帝中,高宗乾隆皇帝弘曆應該是最具文藝範兒的。不僅愛寫詩,還喜歡書畫和收藏(尤其喜歡在名家書畫下面給自己題跋落款),他在位的六十年,因為有父、祖康雍盛世的榮光,得以天下承平百姓安樂。所以他閒暇有大把時間鑽研藝術。乾隆皇帝是一個文化水平很高的人,他一生做詩四萬多首,超過了《全唐詩》2000多位詩人所寫詩的總和,如此高產,按理說他的詩應該是很不錯的吧。但恰恰相反,乾隆皇帝寫下了四萬多首詩,口耳相傳耳熟能詳的大作卻很少,大多要麼是打油詩要麼就是豔體詩。




有一次乾隆冬日裡和大臣們同遊西湖,天空中雪花片片飄落分外應景,詩興大發的乾隆馬上靈光一閃,張口就做起詩來,開頭是這樣的: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三片四片五六片, 七片八片九十片,……

唸到這兒他突然停住了,眾大臣面面相覷氣氛略顯尷尬。誰都以為皇上能完整的做完這首詩,可是就是這最後一句乾隆居然磕住了,還好此時大學士沈德潛急忙上前接上畫龍點睛的一句“飛入蘆花都不見”,解救了困在尷尬氣氛中的乾隆皇帝。不過平心而論,乾隆自己起的前三句還抵不上人家沈德潛接的最後一句呢。




乾隆喜歡讀書,讀完書還愛做詩表達自己的意見。如他讀《史記項羽本紀》後所做的一首“讀項羽紀”的詩:

鹿走荒郊壯士追,蛙聲紫色總男兒。 拔山扛鼎興何暴,齒劍辭騅志不移。 天下不聞歌楚些,帳中唯見嘆虞兮。 故鄉三戶終何在?千載烏江不洗悲。

這首詩寫的算不得有多好,沒有華麗的詞藻,但勝在通俗易懂,也寫出了項羽烏江自刎那悲壯的意境。

乾隆很喜歡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他自己也寫了一首《讀杜甫集》送給詩聖杜甫向他致敬:

茂學本工文,清辭每出群。 雖稱有奇節,未覺副高聞。 錦字常懸壁,朱樓喜夢雲。 所輸老杜者,一飯不忘君。

開頭寫的倒規規矩矩,結尾就完全是敷衍之筆了。而且詩中還給人感覺對杜甫頗為不服氣和調侃杜甫的意思。也是,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是“完美”的,杜甫在他眼裡可能並不配做詩聖吧。


雖然打油詩、豔體詩這種沒什麼內涵的詩寫了一大堆,但乾隆也有一首詩曾選入當代小學課本。那就是上文講到的乾隆起頭,沈德潛接上的《飛雪》,與其說這是一首詩,倒不如說這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兒歌來的更恰當。說句實話,乾隆皇帝在寫詩這一點上倒真的很接地氣哦。




僅管乾隆在詩詞創作上面功力有限,但作為狂熱的文藝愛好者,他還有特殊的嗜好,那就是喜歡在名家書畫作品上面題跋蓋印,作為收藏大家,乾隆對傳世名人字畫是毫不吝嗇的留下自己的題跋和印章。包括“書聖”王羲之的傳世瑰寶《快雪時晴帖》,他的兒子王獻之的《中秋帖》,還有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圖》都統統留下了自己的墨寶和御章,硬是把好好一副古畫古字整的面目全非。這樣的特殊嗜好,中國應該找不出第二個像乾隆這樣的皇帝了吧。


大國布衣


乾隆皇帝一生活了89歲,當了60年皇帝,3年太上皇,自號十全老人。


他一生酷愛寫詩,寫了41800首詩,一人寫詩的量快要趕上全唐詩了,全唐詩2200位作者不過寫了48000首詩,但是乾隆皇帝這四萬餘首詩,我們耳熟能詳的只有一兩首而已,有一首被收進語文課本里,有一首借郭德綱之口說紅了。

先說被語文課本收錄的那首詩叫《飛雪》,是這麼寫的:


一片一片又一片,

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飛入蘆花都不見。


這首挺有名,廣泛見於各種笑話,段子相聲之中,在傳說中乾隆皇帝寫了前三句,到第四句時就卡殼了,旁邊的大臣幫助萬歲爺接了最後這句點睛之筆,萬歲爺很喜歡把這首詩收入自己的詩集之中。

旁邊的大臣有兩種說法,有說是劉墉劉羅鍋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就採用了這種說法。在電視劇中劉墉還因為把這首詩收入自己的詩集中而獲罪,差點被殺頭。


不過也有說旁邊的大臣是大才子紀曉嵐。


而且我最看到這首詩時,和現在這個版本還不太一樣,我看過的的那個版本是這樣寫的:


一片兩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飛入梅花都不見。


最後這句有時候是飛入梅花都不見,課本上是飛入蘆花都不見。這是一首詠雪的詩,梅花和蘆花又恰巧都是白色的,雪花飛入白色花中,也變成了白花,看不見了。


如果沒有最後這句,前三句就是小孩子數數。

老百姓編出各種故事,奚落乾隆皇帝只有數雪片的才華,寫不出最後那句神來之筆。那句話只能是劉墉或者紀曉嵐這樣的才子才能寫得出來,乾隆皇帝肯定是藉著自己是皇帝,官大一級壓死人,強佔了這句詩的著作權,反正紀曉嵐劉墉不敢和皇帝搶這首詩的著作權,人乾隆爺好歹還是大股東,寫了三句不是嗎?


其實乾隆皇帝除了這首吟詠雪的詩外,還有一首詩郭德綱經常在他的相聲中吟詠,一般是單口相聲作為開場的定場詩引用,常聽相聲的人大約聽過郭德綱念這首詩。


這首詩是這樣的:


金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飛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遠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畫中游。


這首詩的名字就叫《畫中游》,畫中游是頤和園萬壽山一片建築群落,包括畫中游、澄輝閣、借秋樓、愛山樓、湖山真意等,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看遍江南南美景,每到一個地方都把自己喜歡的江南景色畫下來,回到北京後就讓人依照江南的園林地貌重現江南美景。


畫中游是乾隆皇帝親自設計的,在萬壽山西部,利用山形地勢的高低,建築不同高度的平臺,建築之間相互搭配,構圖豐富,登閣眺望湖光山色,猶如置身畫中,湖北江南盡收眼底,大約乾隆皇帝很滿意自己的手筆,所以才有了這首詩。

聽單口相聲聽得多了,這首詩也聽得習慣了,覺得還行。


================


猜想乾隆皇帝的日常應該是:此時此我想吟詩一首……


薛白袍


乾隆皇帝一生酷愛寫詩,活了89歲的他寫了近4萬首詩。




不僅在數量上秒殺了公認的高產詩人陸游(9300首),甚至差不多和唐朝兩千多位詩人的智慧結晶《全唐詩》中的42000多首持平!


並且按照他這個量來計算的話,平均下來每天每天都能寫1.23首詩,可以說真正做到了隨時隨地都能做詩,不可謂不驚人!

量高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質低!

乾隆皇帝的詩作大多是打油詩和豔體式,唯一一首寫入小學生課本的詩就是《飛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飛入蘆花都不見。—愛新覺羅•弘曆

據說這首詩前三句是乾隆皇帝在戶外踏雪所得,到第四句的時候突然卡殼了,還是大臣紀曉嵐給他救的場,乾隆的詩詞水平由此可見一斑。

而《全唐詩》中的詩句可謂是首首經典,字字珠璣,實是不刊之論,“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等這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和它們相比,乾隆老爺子的詩句就難免顯得有點附庸風雅了。

乾隆皇帝自封“十全老人”,在他統治時期清朝達到了鼎盛,疆域也是清朝歷代之最,因此他夢想著在詩詞上面也要有所建樹,因此每日“瘋狂”作詩,妄想“以量取勝”,
卻不料有量無質反而讓他飽受後人詬病!


曉史才能明事


關鍵在於現在不是清朝了,如果像曰本一樣,君主立憲,說不定還會學很多乾隆的詩。大時代不一樣了,清朝完蛋了。語文課本可能與政治課本一樣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各國可能都一樣,你要宣揚什麼,看看語文課本就知道了。

好在還有一首就不錯了,起碼沒有徹底否定乾隆,至於說藝術性,本人確實沒讀過他的詩,即使讀過,不知其寫詩時的背景,更不可能去佔在他的(一個皇帝)的角度看他的詩。無從說好與壞。

最想說的還是乾隆做為當時封建時代地主階級的代表,第一大地主,具有的地主最大的特徵貪,貪得無厭的貪。故宮留下最多的文物可能就是乾隆的,好些歷史上最著名的名家字畫,都有乾隆的印寶和題字,題詩,他的這一行為不知破壞了多少詞畫,可他為什麼要這樣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佔有,貪。寫四萬多首詩也應是他貪慾在文化上的表現,什麼都要最多,滿足佔有慾,而不管到底有什麼用。乾隆的確也有能力貪,十全老人,功高蓋世,可他卻不知物極必反,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輝煌在他的貪婪中收場,以後是接連不斷的敗落,而代表他輝煌時代的四萬多首詩,不知又有多少人在回味。


紅9九


乾隆,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出生於公元1711年9月25日,卒於公元1799年2月7日,活了89歲高齡。

↑乾隆一生酷愛寫詩↑

乾隆此人,一生創造了很多奇蹟,然而小編最羨慕,卻又羨慕不來的,是乾隆絕佳的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好,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病少卻長壽;二是精力極其旺盛充沛。當了60年114天的皇帝,乾隆可以說是忙碌了大半輩子,皇帝這份工作絕非易事,日理萬機,還要殫精竭慮,對身體心靈都是極強的考驗。

就是在這種工作壓身的情況下,乾隆寫出了四萬多首詩,不能不說是奇蹟,歷史上詩人無數,但真要論寫詩數量,並且得到世間承認的,只有南宋大詩人陸游可以勉強和乾隆一比。

據陸游自己統計,他寫詩詞六十多年,一共寫下萬餘首詩詞。

事實上,陸游不止寫了六十多年,他差不多寫了快八十年。他從小就是早慧型天才,史稱十二歲就能寫詩文,而他一共活了86歲,可見,他至少寫了七十四年詩歌。

↑陸游寫了上萬首詩詞,名篇如雲↑

陸游流傳到後世的大概有9300多首,看來他說自己寫了上萬首絕不是吹牛。然而陸游這一萬多首詩歌,才只是乾隆的四分之一而已!兩人壽命只差三歲,而陸游還是專業詩人,寫詩是他的專門事業。乾隆不過是個業餘寫詩的。

然後,我們再來比較一下詩的質量。一首詩,質量如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們可以定一個標準來進行評判,這個標準就是:詩歌的流傳度,以及詩歌的被點贊數。

在這方面,乾隆就完全不是陸游的對手了。一首《釵頭鳳》就能把乾隆碾壓成渣,更何況,陸游有許多名句都已經成為了傳誦千古的經典,可是乾隆呢?除了“一片兩片三四片……飛入草叢皆不見”,找不出一句傳誦度高的詩歌。

小編還在讀初中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和哥哥一起趴在床上看書,我突然想起白天見過的一首詩,於是就朗誦了出來: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我哥哥聽到後震驚了,直誇寫得好,然後問我:是你寫的嗎?我說:如果是我寫的就好了,是陸游……

↑陸游一首《釵頭鳳》流傳千古↑

這件小事說明了一點,好的詩歌具備強大的穿透力,即使我們當時只不過是初中的文化積累水平,仍然能被詩歌中的意境感動,這就是好詩的魅力所在!

可是,乾隆就從來沒有這樣的詩歌流傳於眾。四萬多首詩歌,肯定有那麼幾首寫的還可以的,但你不能以此來認定乾隆寫詩很好,君不聞,如果給一隻猴子足夠長足夠長的時間,坐在打字機前亂打一氣,說不定能寫出一部莎士比亞的作品。

這種說法當然只是說明漫長時間下概率的威力,猴子打不打得出莎士比亞,我不敢說,但猴子能打出一首乾隆的詩歌,我還是信的。

談到乾隆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這首《飛雪》,並非因為他寫得好才入選,純粹因為他寫的“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相比之下,看看《詠鵝》,也是能讓孩童們朗朗上口的佳作,但那是人家駱賓王七歲時候寫的詩!七歲啊!

↑駱賓王是寫詩天才,乾隆卻是庸才↑


再看看小學生們都熟知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二十個字,卻情生意動,傳神的描述了一個春天的早晨,有風雨,有花落,有鳥啼,也有惆悵的失眠。

你閉上眼睛,想想這些畫面,彷彿穿越回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一個普通的早上,會是什麼感覺?

可以說,隨便從小學課本上找出一首其他的詩詞,都勝過這篇《飛雪》,你不信?那我們看一下: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王維《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高鼎《村居》

列舉到這裡,估計除了乾隆,其他人都心服口服了,那我們再引用幾首,讓乾隆徹底服氣: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草》

白居易想問問乾隆:你那一片兩片三四片是怎麼一回事?我寫的是草,你寫的是什麼鬼?

↑乾隆是一個文學青年↑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李白想問問乾隆:你寫《飛雪》的時候,在你身旁誇好的都是你的奴才吧?忒不知羞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杜甫想問問乾隆:你會寫詩不?知道怎麼寫才是絕句不?好好當皇帝吧,詩人這口飯,不是你吃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見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蘇軾想告訴乾隆:不識寫詩真面目,只因你是×××。竟然膨脹到敢寫詩了,不愧是超級能吹牛,自我感覺超級良好的“十全老人”啊。

↑乾隆的核心性格就是自信過頭↑

調侃完畢,小編其實還是挺佩服乾隆的,無論如何,能夠堅持寫一輩子詩,這份堅持和毅力,已經超越大多數人,而且,寫詩是一個很有益的愛好,最起碼不會讓乾隆耽誤國事。

反觀躺在床榻上吸鴉片煙的咸豐帝,你倒是也去寫寫詩啊,好歹比吸鴉片煙強多了。所以,小編覺得,把《飛雪》放進小學課本並無不妥,但應該重點強調一下乾隆寫詩的毅力與習慣,對孩子們說不定能形成正面的鼓舞。

功夫在詩外,誠然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