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諸葛亮舌戰群儒,他的口才和交際能力也超棒,我們學習的榜樣

01

現在,教人說話和交際的書,太多了。但是質量和水平,參差不齊。

其實,何必捨近求遠!中國四大名著小說《三國演義》中,就蘊含了豐富的口才、交際技巧。

最著名的,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但大家只知道諸葛亮的口才、交際才能突出,卻不知道小說三國演義中還有一人也很行。並且,這個人還是諸葛亮的同事,也是由諸葛亮發現了他的才華。

這事還得從頭說起。

02

公元223年四月,蜀主劉備去世了,消息傳到曹魏,魏主曹丕蠢蠢欲動,趁蜀國的政權不穩,想幹一票趁火打劫的事情。曹丕召集文武大臣,召開了軍事緊急會議,專門商量這個事情。一般軍機要事,就是商定一件事,打還是不打,因為打與不打都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一般會上,都會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一種主張打,一種主張不打。打有打的理由,不打也有不打的說法。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打與不打最後都還得一把手來決定。

過去,袁紹對這事最為難。看著底下的幹部,好像說得都有道理,常常會患選擇性綜合症。所以,大家對袁紹有一個評價,說他優柔寡斷。

優柔寡斷是一個領導的硬傷。一個領導有沒有水平,其實就看他的決斷水平。多斷善謀的領導絕對是人間極品!

主張不打的有,號稱三國第一聰明人賈詡,他的理由是,劉備雖然掛了,但是還有諸葛亮,諸葛亮是個忠誠報恩的好同志,他一定會盡最大努力輔佐新的皇帝,奮力抵抗我們的。所以,我們還是等等再看吧。

還沒等賈詡把話說完,有一個人跳了出來:現在不打,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啊?

大家一看,不是別人,是司馬懿大人。終於找到知音了,曹丕就問,怎麼打?我想聽聽愛卿的意見。

於是,司馬懿就洋洋灑灑地說出了他“五路大軍”攻打蜀國的妙計。

03

同年八月,魏國“五路大軍”攻打蜀國的軍機要情就飛報到了蜀主劉禪這裡,劉禪聽了當時就驚呆了,好半天才反應過來:丞相知道了嗎?

下面人說,早就向他報告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丞相像當作什麼事也沒發生似的,而且還人都找不到。

劉禪就趕緊請人去請丞相,可是去的人半天也沒回來,回來也是空手回來:聽丞相的下人說,丞相生病了。

劉禪很是慌張,第二天,就請黃門侍郎董允、諫議大夫杜瓊去慰問丞相,實際上是告訴諸葛亮魏國來攻這件大事。

可是,這兩人也吃了閉門羹。沒法,皇帝只有親自出馬了。

劉禪不聲不響地來到了丞相府,他到底要看看丞相在幹什麼。丞相沒幹別的,正在自家亭子裡池塘邊看魚,劉禪就問他,好玩嗎?

按說,作為九五至尊的皇帝,不應該這麼沒有禮貌地說話。但是劉禪就說了。這跟劉禪的家庭教育有關,他一出生沒多久就死了母親,父親又終年忙於工作,根本就沒有時間好好教他。不像曹操的幾個兒子,一個比一個厲害,不僅給他們請最好的老師,曹操還親自帶在身邊教育。

諸葛亮並沒有怪他,知道他就是這樣的人,反而很尊敬地行了君臣之禮,請他進屋裡坐。

劉禪一坐下就問丞相,魏國五路大軍來攻打我國的事情你知道了嗎?

諸葛亮忍不住笑了,說這麼大的大事,我怎麼可能不知道呢!剛才我並不是在觀魚,而是在思考應對的策略。皇上你不要擔心和著急,目前有四路軍已經被我搞定了,還有一路軍也正在想辦法。

劉禪聽了又驚又喜,誇丞相就是神機妙算,話雖這麼說,但心裡還是有點不相信,就問他具體是如何應對的。諸葛亮就把每路軍的情況、派誰去、怎麼打都仔仔細細的分析給劉禪聽,劉禪聽完後覺得靠譜,也就放心了。

04

諸葛亮留劉禪喝了幾杯後,就送他回皇宮,來到府門外,見大小官員都等著,一雙雙期待的眼神,只有一個人在人群裡點頭微笑,諸葛亮想,我要找的人就是你了,就請人悄悄的把他留下來。

這人名叫鄧芝,一看就是聰明人。當所有人都表現得很著急的樣子,他淡定;所有人都不知所措,他志得意滿;當諸葛亮看大家的時候,他在人群裡笑,引起了諸葛亮的注意。

可見,一個人只要用點心,是有很多出彩的機會的。

諸葛亮單獨把他請到書房後,就問了他一個大問題:現在魏蜀吳三國鼎立,如果想統一天下,該先打哪個?

鄧芝的回答是:魏國雖然是賊,雖然可恨,但是它的綜合實力擺在那裡,要想一時拿下,不太可能,只能慢慢的尋找機會;而現在皇上又才剛繼位,政權還處在初期的過度階段,我們最好的策略是,與東吳結盟,互為唇齒,這才是長久的打算啊。

果然沒看錯人,諸葛亮聽了十分高興,就是你了。

05

原來諸葛亮所思考的一路暫未退去之兵,就是東吳孫權這路。前不久,劉蜀集團才和東吳集團大幹了一架,夷陵之戰使得劉備戰死沙場,兩國之間過節怨恨很深。可是,現在是新情況,五路大軍來攻蜀,其中一路就是東吳,魏國開出的條件是,戰勝後平分土地。

孫權也很糾結,不知如何決策才好。就問張昭大人怎麼辦?張昭說帶兵打仗這種事情,問陸遜一定有高見。孫權只得又問陸遜,陸遜果然給出了精彩的答案:

現在曹丕在中原坐得穩穩當當的,一時還不能打他的主意。這跟鄧芝、諸葛亮的看法不謀而合。如果不聽從他的安排,他一定會記仇。但我估計魏和吳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我們現在可以先假裝答應曹丕,正在準備軍馬器械。一邊積極打聽消息,如果那四路兵馬取得勝利,我們出兵攻打成都,乘火打鐵撈點好處。如果那四路兵馬失敗了,我們再看情況行事。

陸遜真是一個聰明人,想了一個萬全之策。

英雄所見略同。諸葛亮高度自信,四路軍說退就退了,剩下的東吳這路軍大概是什麼情況也被他想到了,現在需要的是派一個能言善辯的人出使東吳,加一道保險槓,確保東吳不出兵。

這個人選很重要,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形象。但這樣的人才並不好找,需要的綜合要求很高。既要有形象外貌,又要有膽識內涵,更難得的是要能夠隨機應變。

所以,諸葛亮正在犯難的就是這事。這不,正好鄧芝出現,結合他平時的表現和現在的與眾不同,諸葛亮相信他就是合適的人選。

06

鄧芝的精彩表現就要開始了。

張昭聽說鄧芝來到了東吳,一下就明白了他的來意。就問張昭如何應答鄧芝?

張昭再次拿出了他為難人的看家本領:

在殿門口擺一口大鼎,在大鼎裡面倒滿油,再把油煮沸。選一千名人高馬大的武士,手拿刀斧,在大門口外分兩排站著,等候鄧芝的到來。

這等陣勢,要是膽小的人見了,嚇得屁滾尿流都是可能的。

我們看鄧芝如何表現。

鄧芝來到了殿門口,先是整理好衣冠,形象必須要帥氣。昂首挺胸,非常自然地朝殿內走去,看到威嚴的武士們他就朝他們微微一笑,儀態非常大方得體。

不快不慢就來到了吳主孫權面前,向孫權行了一個叩首禮,但是沒有跪拜。

只聽孫權大喝一聲:為什麼不下跪?

鄧芝很自然地答道:大國來的使者,不參拜小國的君主。

鄧芝之所以有底氣說這種不太友好的話,是看懂了東吳這是有意要為難嚇唬自己。這種時候,低聲下氣求對方是毫無用處的。還不如硬氣一點。

孫權生氣了:不自量力,你是想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來說服我嗎?那你有沒有膽量下油鍋?

鄧芝大笑:大家都說東吳人才濟濟,不想,卻懼怕我一介書生。

孫權更怒了:誰說怕你一匹夫?

鄧芝說:那你不怕我,怎麼怕我來說服你們?

從進門到現在,無論是舉止還是言談,鄧芝都很得體,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風度和氣質。更重要的是,他讀懂了對方的意圖,因此能夠不卑不亢。

孫權又問:你是諸葛亮派你來想說服我絕魏向蜀,是不是?

孫權終於要回到正題了,鄧芝也回了一句對方愛聽的話:我就是一介書生,但是專門為了東吳的利害而來。你們卻設兵陳鼎,拒絕一個使者,氣量格局也太小了!

這話說得有情有理。

所以孫權就轉變了態度,也感到很慚愧,於是就叱退了武士,請鄧芝入殿就坐:吳、魏的利害如何,請先生教我?

鄧芝問:大王是想和魏和還是蜀和?

這個是基本前提,所以必須先探探口氣。如果孫權說想與魏和,那就沒啥好談的了,搞了一半天,一點誠意也沒有。所以鄧芝猜到孫權一定會回答,想與蜀和。果不其然,孫權這是這樣回答的,不過,有個擔憂,你們新上位的皇帝聽說很年輕,不知道這事能不能談成。

孫權說這話,有兩層意思,一是過去吳蜀之間結怨很深,不一定蜀國方面能夠冰釋前嫌,放下仇怨,重新攜手合作;二是想探聽清楚,蜀國方面到底是誰在做主,鄧芝你是不是諸葛亮派你來的。

鄧芝以讀懂了孫權的誠意和疑問,所以只需再加一把火:大王你是當世之英豪,我家丞相也是一時之俊傑(既誇了孫權也肯定了自己,並同時回答了孫權蜀國方面是誰在作主的疑問);蜀有山川之險,吳有三江之固。我們兩國天時地利只差人和,如果兩國攜手共進,互為唇齒,進可攻、退可守。但是如果大王你要是站在魏一邊,魏的條件不是讓你俯首稱臣進貢就是讓你派個太子去作為人質,同時你這樣也得罪了蜀,蜀會興兵來攻,到那時你的許多地盤就不一定是你的了。把利、害都說給孫權聽,而且說到了孫權的心坎上。

完了鄧芝還加一句,如果大王你覺得我說的話不可信,那我就跳到油鍋裡去,以證明我說話的信用。

端的是一條不怕死的好漢,說完就向油鍋裡衝去。孫權也沒想到鄧芝會這麼剛硬,趕緊讓手下人攔住,鄧芝才沒跳成。

這樣的人,不能不讓人佩服,所以孫權一改之前的態度把鄧芝作為上賓對待,還虛心地說:你說的話,說到了我的心坎上,我就是這麼打算的,想和蜀聯合,還請先生給引薦一下。

鄧芝說,剛才想煮了我的是大王,現在想讓我辦事的也是大王,你到底是什麼意思,還講不講信用了?

孫權是出了名的不講信用,所以鄧芝這一問,是很有必要的。

孫權最後表了態,我已經下定決心了,先生不要再有所懷疑了。

這樣,事情就徹底辦妥了,鄧芝也算是順利完成了諸葛丞相交辦的任務。

07

在戰亂年代,武將上戰場殺敵,我們很佩服;其實,靠嘴巴子和膽識說服對方以達成自己的目的,也是一種難得的本領。鄧芝出使東吳的過程,可謂驚心動魄,一點也不亞於征戰沙場的將軍們。

歷史上靠三寸不爛之舌立下戰功的人大有人在,如蘇秦、張儀。現在是和平年代,不需要再上戰場,所以對口才和交際必須更加看重,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出彩的機會。至於方法和技巧,可以從鄧芝身上學到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