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俗人俗茶|作為一個俗人,我是如何把喝茶這個雅興變成大俗事的?

我是一俗人。

年輕時候不太願意承認這個。於是試圖讀一些清新脫俗的書,寫一些清新脫俗的文章,找一些清新脫俗的朋友,而且還要談一些清新脫俗的話題。直到慢慢發現自己其實跟其他人一樣,也喜歡刷刷娛樂八卦,看看狗血電影;也一樣喝著啤酒擼著串大罵中國足球;也一樣在領導面前唯唯諾諾點頭哈腰。於是看著自己臃腫的體型和油膩的長相,終於無奈然後樂得接受自己也不過是大千世界一俗人。於是釋然。

俗人俗茶|作為一個俗人,我是如何把喝茶這個雅興變成大俗事的?

即使再高潔的文人,也一樣要為稻粱謀的嘛,作為一個需要養家餬口的中年人,哪能脫得了俗呢?所以既然是俗人,也就無需遮遮掩掩,索性一俗到底,還落得個灑脫逍遙。

雖然是俗人,但是我總還是保留了一些比較雅緻的愛好。不過,有些愛好是使我能夠變得更雅一些,比如讀書;還有一些愛好卻是因為被我禍害而顯得俗了,比如喝茶。

俗人俗茶|作為一個俗人,我是如何把喝茶這個雅興變成大俗事的?

雅人雅茶

對於愛好喝茶的朋友來說,茶可以說是天下第一大雅事。首先來說茶要新,需得雨前方為好;茶要名,龍井必是西湖,大紅袍必是武夷;水要清,要用山泉為最好,普通井水就得落在下乘了,自來水更不上道了。此外還得有好茶具,越窯天青,邢窯月白,紫砂尤可,建盞絕佳,每一樣茶具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獨特品味,而茶湯在不同的茶具中也顯露出不同的色彩。

水要用小火爐燒好,茶葉要用公平杯量好。倒掉頭遍茶湯,自二遍飲起。一遍茶湯只得三五小杯。端起來細細啜飲,回味無窮。彷彿只有經過那樣一套複雜的程序,才能將茶葉中的雜質去掉,只留下山野間芬芳的一小片,入水成為精華。

俗人俗茶|作為一個俗人,我是如何把喝茶這個雅興變成大俗事的?

相比喝茶,很多雅士更愛觀茶。比如鐵觀音,每一片茶葉都好像一個小拳頭一樣。放在杯子裡沖泡的時候,茶葉在開水的沖泡下,在水中上下翻滾的同時逐漸舒展開來,猶如一朵花的綻放過程一樣,舒展後的茶葉迅速填滿了杯底的空間,也將茶杯中的水變成了金黃澄澈的茶湯。如果這樣的茶湯盛在青瓷茶碗中,就好像李白詩句中所刻畫的“玉碗盛來琥珀光”的感覺一樣。伴隨著撲入鼻孔的茶香,這茶還沒喝,似乎就已經讓人滿足了。

俗人俗茶|作為一個俗人,我是如何把喝茶這個雅興變成大俗事的?

但是我喝茶,卻不是這樣的。

俗人俗茶

我是北方農村成長的。我常常會回憶起在我家鄉的農閒時節,那些皮膚黝黑的鄉親們,坐在田間地頭的樹蔭下,手裡拿著一個大搪瓷缸子。那缸子內壁已經積起厚厚一層褐色的茶垢,就像農民的皮膚,也像村裡那些老窯洞裡常年煙熏火燎的牆。缸子裡泡的往往就是山茶。這種山茶,是從山上直接採下的茶,沒有那些好茶什麼一槍一旗還是幾槍幾旗的講究,連著枝和葉子一股腦摘下投入開水中。

山茶雖然不如那些好茶精緻,但是別有一番山野的清香,這種風味,現在久居城市的我們已經很難體會了。坐在田隴上,端起泡著山茶的搪瓷缸子,打開蓋子吹一吹,然後痛飲一番。清香的茶湯入口,順著食道一路而下,直到腸胃中,一口茶下去,把一天干活的勞累都沖刷的無影無蹤。這時擦擦額頭的汗水,真是有一種“帝力於我何有哉”的暢快啊!

俗人俗茶|作為一個俗人,我是如何把喝茶這個雅興變成大俗事的?

我從小也是這樣喝茶的,後來進城以後,我喝茶還是這樣的風格。無論什麼好茶,一律抓把茶葉,放在搪瓷缸子裡,開水一泡了事。雖然有焚琴煮鶴的嫌疑,但是也自得其樂。後來讀書看到《紅樓夢》裡妙玉說品茶要用梅花蕊上雪,集入壇中存放,開春以後拿出泡茶,此外更有著諸多講究,我一見只好咋舌。且不說所耗費的功夫需要幾何,只說如今霧霾這麼嚴重的天氣,怕是梅花蕊上雪也早已被汙染了吧。我雖知之,卻是實在難以行之啊。

俗人俗茶|作為一個俗人,我是如何把喝茶這個雅興變成大俗事的?

話雖如此,我心中還是有些矛盾,好茶被我如此糟踐,只怕難逃牛嚼牡丹的評價了。直到後來讀書才知道唐代以前人們喝茶還往裡頭加蔥姜呢,看來我這喝法還頗具古風啊。有了這麼好的藉口,我就只好心安理得依然故我的繼續做著這焚琴煮鶴的“勾當”了。要是有人質疑我,我就昂然對他說:“此乃唐代古法!你怎麼能明白呢?”管他是不是真是唐代古法,先唬住他再說嘛。

其實我想,喝茶本身也沒有什麼雅俗之分,所謂雅,也不過是將一腔情懷傾注在繁複的過程中,以追求其儀式感而已。茶之一物,雅人雅飲,俗人俗飲,各得其樂便好,本就無需分出高下。只是有時人身在局中,也難以看的那麼分明。

俗人俗茶|作為一個俗人,我是如何把喝茶這個雅興變成大俗事的?

跳出雅俗之外,我們能從茶身上學到什麼?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裡面就講到三種東西:冰、石頭和茶分別在遇到水的時候的不同變化。冰遇到水的時候,很快就會融化,然後悄無聲息的與水完美的融合,可是水還是水;石頭遇到水,斷然不會相容,石頭是石頭,水是水;而茶遇到水,則會吸收水分而舒展,同時水也被茶葉變成了另一種東西——茶湯,無論從顏色還是味道上都與原來的水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把水看做我們周遭的環境,把冰、石頭和茶看做在面對環境做出三種不同反應的人,我們再來看看上面的三種情況。第一種人如冰,到一個環境中能夠迅速融入環境,但是他只能夠改變自己融入環境,卻不能夠改變環境;第二種人如石頭,到了環境中,既不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也不去嘗試改變環境,最終自己與環境兩不相容,無法統一共存;第三種人如茶,首先吸收環境的營養,改變自己的形態,同時潛移默化的推動環境因為自己而發生改變,也與環境達成新的和諧,最終成為完美的一體。

當我們走進一個新的環境中,是像冰一樣讓自己努力適應環境呢,還是跟石頭一樣跟環境格格不入呢,前者不免妄自菲薄,後者又不免孤芳自賞。我認為,也許像茶一樣,吸收養分,推動改變,改變自己,也潛移默化改變環境,才是一種更為高明的處事方式吧。

俗人俗茶|作為一個俗人,我是如何把喝茶這個雅興變成大俗事的?


感謝您關注頭條號懶龍說,如果您喜歡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評論下方與我留言交流,或者可以轉發朋友圈,甚至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讚賞”,為作者提供一點點支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