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我们该如何去尊重孩子的个性,静候一朵花开出本来的模样

我们该如何去尊重孩子的个性,静候一朵花开出本来的模样

懒妈散养学前娃:尊重孩子的个性,我们该怎么做

英国教育思想家穆勒说:“不管以什么名义,毁灭个性的做法就是专制。”身为父母的我们尚且不能随意变更自己的个性,何况孩子.不要拿一个现成的完美模板苛求孩子,雕塑出父母期望的样子,接纳孩子的真实个性,欣赏他真实自然的特性才能因势利导。试问一句,你是想要一个栩栩如生的木头娃娃,还是一个鲜活生动的天然宝宝呢?

教育家赫·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无关优劣,特点而已。每个孩子都是自然的奇葩,父母要接纳孩子的真实个性,而不必强行矫正孩子的个性特点,非要符合传统价值或者父母的期望。

孩子的个性特点,一部分确实来自先天遗传因素,有的像活泼的母亲,有的像内敛的父亲;但影响孩子个性的因素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后天,包括幼年和童年的生活经历、重大事件的影响、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与同龄人的互动磨合和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等。

我们该如何去尊重孩子的个性,静候一朵花开出本来的模样

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说,我的个性里有先天的爱自由、喜安静、好奇、爱冒险等。如果说集中了父母的什么特点,大概是父亲的善良谦逊和有些懒散,母亲的敢做敢当和有些偏激。我喜欢心理学,很大程度是喜欢探索心灵世界的奥秘,从探索自身开始,观察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自己通过不断有意识地调整,把懒散的部分变得勤快一些,把偏激的部分变得中立一些,在不断地读书和行路过程里,使个性向自己更期望的方向发展。

我家宁宁五岁的时候,对自己的东西很在意,出去玩从来不会丢下书包或玩具,如果我忘了什么东西,她会小声提醒我。这一点真是太像她爸爸了。毫无疑问孩子继承了爸爸的细心严谨,没有继承妈妈的糊里糊涂。如果我有什么不满意,会直接说出来,但女儿不会多说,她是直接行动,按照她自己认可的方向。比如看到他们父女俩吃冰淇林,我会说:“你们吃冰淇淋怎么不给我也拿一个呀?”如果是我们吃东西没给宝宝拿,她就不会说出来,而是自己去冰箱里挑一个冰淇淋安静地坐在一边吃去,不抱怨别人不给她拿,也不要求别人给她拿,她自己拿自己吃,自己满意就行。这点比我强得多,随遇而安,尽力做好自己,对别人宽容,同时也力求自己过得舒服。我并没有要求她要像我一样凡事都要尽量去争取,我的个性比较张扬,而她看起来比较沉稳,只要她过得开心自在,那就足够了。

我们说个性无对错,严己宽人是宗旨,有时候无法改变他人或周围的世界,但可以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视角。孩子的个性有一部分是遗传而来的,但还有大部分是后天形成的,父母不要试图用外力强制改变孩子的个性,不要指望苹果树结出葡萄来,不要强行灌输。散养才能让孩子流露出天性,快乐成长,健康发展。就像爱因斯坦、爱迪生、巴菲特、比尔盖茨等,顺应孩子的天性和爱好,发挥孩子的天分和能力,尊重并保护孩子的个性。当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他的才能和潜力才能自由发挥,如果总有人干扰并指挥孩子的思想和行动,孩子将渐渐失去自己内心的声音,转而只会迎合他人品位,那将是对天才的荼毒。

我们该如何去尊重孩子的个性,静候一朵花开出本来的模样

之前有个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某个诚实的小孩在语文试卷上写道:如果我是孔融,我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打了个大红叉。大家热议的是该不该给大红叉。老师的评价是依据传统观念、标准答案和格式化思维,但孩子不是机器,不是流水线上一模一样的产品。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任何人都有权利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而不是扮演阳奉阴违的两面派。

当教育变成让人们睁着眼睛说谎话的工具,这样的教育就是一种摧残。其实老师可以和孩子们探讨:“如果只有一个梨,家里有哥哥和弟弟,你自己也想吃,怎么办?分还是不分?怎么分才公平又友爱?自己不吃给别人吃真的开心吗?是别人的开心重要,还是大家都开心重要,还是你觉得自己开心重要?”孩子们在自由氛围里充分讨论,老师也可以在一个话题下引入更深入的思考:爱与规则,权利与所有,美德与利益等。孩子们的答案不会完全一致,在不同的答案里能看到不同的思维逻辑和价值观,这不是很好吗?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也如老师的大红叉一样,不许表露个性,只求标准答案整齐划一,然而那真的是唯一的答案吗?

我当然能了解父母们的担忧,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勇敢、坚强乐观、开朗热情。堆砌好词很简单,把孩子包装成亮闪闪的完美娃娃也很好看,但那符合孩子的个性吗?所有的孩子如果仅仅是容貌不同,个个都是十全十美的模范宝宝,在所有人说“YES”的时候,无人说“NO”,这个世界还能有进步吗?我们能要求蜗牛、青蛙、羚羊和麻雀都飞得高、游得远、跑得快吗?蜗牛很慢,可是能随时到家;青蛙不会飞,却是游泳高手;羚羊跑得快,但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麻雀能飞翔,但吃不到水中小鱼虾。

我们该如何去尊重孩子的个性,静候一朵花开出本来的模样

孩子就像自然界的小动物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甚至我们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或者有着潜在的天才。尊重孩子自己的个性特点,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发挥出来,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什么是成功?健康快乐,内心安定,充满自信,有勇气追求喜欢的,失败了也不灰心,能给自己鼓励和希望,遇到挫折会想办法,做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做的过程本身也很开心,这就是成功。是孩子的成功,也是父母的。

孩子的个性有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有时候未必完全如我们所期望的样子,但谁能说那就是没前途的、不好的、必须矫正的呢?每个孩子都可能是天才,但天才的成长需要充分尊重其天性,并提供健康营养的环境。

对孩子来说,个性尚未完全形成确定,在不同的身体发育阶段,也会有不同的个性特点逐渐显露出来。请父母放下焦灼的心情,欣赏孩子的自然成长,协助孩子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找到真正的自我,尊重并热爱自我吧。

我们该如何去尊重孩子的个性,静候一朵花开出本来的模样

父母同样有不同的个性,在家庭生活中不断磨合,但强求对方改变成自己期望的样子是不现实的,更好的办法是互相包容欣赏,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性格优势,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感到幸福快乐、安全舒适。

散养心得: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个性,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和强求,孩子的成长更加健康自然,作为父母也能轻松愉快地欣赏独一无二的宝贝。就像电影《阿甘正传》里的台词:“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本文已开通原创保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咨询/合作/约稿请私信,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