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太極實業:“江蘇第一股”三次創業 實現自我跨越

太極實業:“江蘇第一股”三次創業 實現自我跨越

談起太極實業,相信全國的老股民都不會陌生。1993年,太極實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江蘇省首家上市公司。這家抱著“實業報國”信念的公司起點很高:前身無錫市第一合成纖維廠是我國最早生產民用滌綸短纖的企業,也是全國第一家煙用聚丙烯絲束生產企業。改革開放以來,幾經潮起潮落,有輝煌,也有沉寂,有徘徊,也有加速,但無論企業發展形勢如何起伏,發展環境如何變化,企業始終沒有停下腳步,歷經三次創業,也實現了自我的跨越。

一次創業:聚焦主業 上市求跨越

改革開放初期,無錫化纖業受到了衝擊,曾在市場上紅極一時的無錫第一化纖廠、第二化纖廠的產品一下成了滯銷貨。好在從第一纖維廠走出去的技術專家——高仲芳回到無錫,接過了無錫第二化纖廠的“帥印”。在新廠長的帶領下,僅僅用了40多天,就像變戲法一樣,公司迅速走出了負債的泥潭,全部產品積壓的問題順利解決了,年終盈利102萬元。到1987年,由第一化纖廠、第二化纖廠為主體,兼併建新織毯廠等企業的太極前身無錫合成纖維廠成立了。

太極實業:“江蘇第一股”三次創業 實現自我跨越

江蘇太極車間生產照片

新廠成立後,看準市場行情,高仲芳便帶領技術團隊夜以繼日的奮戰,僅用半年時間就啃下了煙用絲束這塊硬骨頭。1988年,共有兩隻國家級重大新產品問世:一個是在國內首創的煙用過濾材料——聚丙烯絲束;另一個是填補當時國家空白的滌綸簾子線。新產品的出現,使企業的產值成倍增長,在1990年,企業完成產值達2.8億。

新廠的效益增長,在全國同行中名氣越來越大。成立的第二年,就開始投資開發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滌綸簾子線,但是難題擺在眼前:鉅額資金不知從何而來。上市,到市場中找機會,這是無錫合成纖維廠的最終選擇。也由此,企業改名“太極”。1993年,經過7年的努力,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就在這一年,全國第二批100多家企業申請上市,但最終只有13家企業獲得批准,太極實業成為江蘇上市第一家。1993年7月28日,太極實業以3.6元發行的6300萬股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通過這一次首發,太極實業成功募集資金2.27億元。

二次創業:居安思危 轉型求跨越

時間跨越到2008年,是年無錫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時逢金融危機肆虐全球,世界經濟“斷崖式”下跌。為迎戰金融海嘯,太極實業控股股東無錫產業集團成立之初就開展了“解放思想”大討論,太極人決定堅持以實業發展為基,以資本運作為術,在產業集團的支持下,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與經濟頹勢展開了一場硬碰硬的“肉搏戰”。

太極實業:“江蘇第一股”三次創業 實現自我跨越

海太半導體產線照片

為此,太極實業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平臺,開啟了以產業轉型升級為主題的二次創業之路。2009年太極實業與韓國海力士合資成立了海太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從傳統化纖行業一舉踏入新興高科技產業,並迅速站穩了腳跟。2010年至2016年,海太半導體營收規模從2.47億美元增長到4.89億美元,增長近2倍。產品技術等級也從開始的65nm(納米)級升級到2015年的25nm級,至2016年上半年又實現了20 nm級的量產。2017年海太半導體實現了DDR4 SERVER服務器內存條量產化,生產量比率突破50%以上。

太極實業:“江蘇第一股”三次創業 實現自我跨越

太極半導體生產車間

據介紹,2012年至2017年,海太半導體已連續多年獲“中國十大半導體封測企業”稱號。太極實業產業轉型首戰告捷後,2012太極實業又收購了意大利EEMS半導體,成立了太極半導體(蘇州)有限公司及太極微電子(蘇州)有限公司。至此,太極實業初步完成了由傳統化纖產業向半導體後工序服務產業的轉型。

三次創業:創新突破 重組求跨越

太極實業:“江蘇第一股”三次創業 實現自我跨越

十一科技和輝工地

近年來,隨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等頒佈實施,省市出臺加快集成電路、新能源等產業發展政策意見,太極實業嗅到了壯大集成電路、佈局新能源的機遇期已經來臨。

太極實業:“江蘇第一股”三次創業 實現自我跨越

十一科技內蒙古大唐國際卓資縣巴音二期風光同場35MWp光伏發電項目

而彼時的十一科技正在謀求上市,與欲圖“強筋健骨”的太極實業一拍即合。一邊是國內率先改制的綜合甲級設計院,一邊是資本運作成熟的“江蘇第一股”,二者的兼併重組無論從延伸、補強產業鏈,還是從盤活資本要素來看,都有著正向發展的現實價值。無錫市委、市政府傾力支持,產業集團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重組工作人員全力奮戰下,終於,這個經典重組計劃順利落地。

太極實業資產重組項目被評為2016年度無錫市上市公司最佳資本運作獎,它的成功不僅是無錫國資國企改革的新亮點,還開創了“四方共贏”的新局面。對於產業集團而言,持股由3.9億股增至7.6億股,持股比例由32.79%增至36.09%,國有經濟控制力進一步增強;對太極實業而言,從根本上改善公司資產質量,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對十一科技而言,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借力資本渠道優勢、促進業務發展特別是光伏發電業務壯大;對幹部職工,首次在無錫國有上市公司成功探索員工持股計劃,創新方法將十一科技核心員工所持“老股”靈活轉化上市公司流動股,實現員工利益與企業發展成果深度綁定,有效激發了內生活力動力。

對話

江蘇國資: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太極實業成功上市後,資本為企業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對當時的其他企業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太極實業:1993年7月28日,太極實業以3.6元發行的6300萬股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通過這一次首發,太極實業成功募集資金2.27億元。上市讓太極實業領教了資本的魔力。1993年3月,太極實業只付了10%的定金就從歐洲和美國進口了先進設備,用於滌綸簾子線的生產。上市之後,太極才用所募資金付了款。此後,太極實業於1998年增發新股8000萬股,募集資金淨額3.29億元,用於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

太極實業的成功上市,開啟了江蘇企業進軍資本市場的先河,為其他企業起了良好的“示範作用”。2003年,太極實業為做強做大核心業務,進行了第二次資產重組,通過轉移不良資產,整合業務,大大提升了太極核心競爭力,明確了未來發展的方向,為太極二次創業的啟動奠定了基礎。

江蘇國資:太極實業與十一科技強強融合後,產生了哪些“化學反應”,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什麼?

太極實業:二者強強融合後,聚合裂變效應顯著,公司主要經濟指標實現越級增長,經營規模、質效邁上新臺階;產業板塊協同作用逐步顯現,構建了集成電路設計總包、封裝測試前後端業務格局,形成了高科技工程服務、光伏發電、半導體及化纖製造三大板塊,行業龍頭地位彰顯鞏固。

在半導體領域,海太半導體列“2016年中國十大封裝測試企業”第7名;高科技設計總包領域,十一科技已獲取集成電路等產業設計總包訂單超220億元,成為行業龍頭企業;光伏電站領域,十一科技獲評“2016中國光伏電站EPC總包企業20強”第3名及“2016中國光伏電站企業20強(綜合類)”。2017年,重組後的太極實業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信息披露A級優秀評級,企業治理合規高效。

江蘇國資:那麼,重組之後,太極實業的經營狀況如何呢?

太極實業:2017年,太極實業以資產重組為契機,強化協同發展、轉型發展、質優發展,經營實績開創歷史。2017年完成營業收入1,203,381.94萬元,相比2008年的65,510.68萬元增長了18倍。完成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779萬元,相比2008年的1,875.48萬元增長了22倍。截止2017年12月31日,太極實業資產總額1,684,254.34萬元,相比2008年的100,041.08萬元增長了近17倍;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權益616,969.98萬元,相比2008年的59,087.33萬元增長10倍以上。2017年太極實業成為首個無錫年營收破百億的單體國有企業,在無錫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史上樹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江蘇國資:搶抓機遇,太極實業也在為“中國芯”貢獻力量,在半導體領域,太極是怎樣投入的?

太極實業:2017年太極實業繼續加大創新投入和工作力度,海太半導體成功導入的19納米高新技術DRAM存儲芯片封裝和測試技術,在大幅提高產品存儲速度及存儲容量的同時降低了產品功耗,實現了在DRAM封測代工領域與世界領先技術水平接軌的預設;通過導入倒裝芯片技術(Flip-Chip,簡稱:FC),大大提升了封裝的電性能,實際效果優於SK海力士本社的封測廠;通過實施錫球自動修復技術、升級封裝測試Hybrid設備,進一步鞏固了海太技術領先優勢。

在“三次創業”開局之年,公司憑藉產品結構調整、不斷提高設備換裝速度、優化產品調度安排等措施,半導體封裝及測試單月產量突破10億顆大關,模組製造及測試單月產量突破4千萬條,刷新海太歷史最好記錄。

太極半導體在辨析自身技術優勢、洞悉市場發展脈絡的基礎上,制定了“融入主流,深耕車規”的發展戰略。目前,已形成國際一流客戶三足鼎立之勢。通過一套強有力的轉型發展組合拳,以改革增活力、破瓶頸、促發展的良好態勢已經形成,改革效應正在轉化為企業效益和轉型效能。自2017年3月份起,實現月度經營性現金流為正;7月,太極半導體當月營收突破400萬美元大關,實現單月扭虧為盈,並在下半年連續實現月度盈利,結束了公司成立以來連續54個月的虧損局面。太極半導體的平臺功能恢復提升,為太極實業未來主攻半導體自主自營業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內容來源:江蘇國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