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關羽在荊州得到了劉備的有效支援,時局將如何發展?是不是有機會統一?

曉評三國


諸葛亮的《隆中對》最主要的就是“跨有荊益...待天下有變”,如果劉備當時及時救援關羽,那劉備軍就可以保有荊益,再待天下有變了,那這樣是否就機會統一呢?其實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最主要的就是曹孫劉三方面的原因了。

曹操方面是最大的阻礙

如果劉備沒有失去荊州的話,那局勢就是曹操最強,劉備居中,孫權最弱,無論如何曹操都是三方最強的,而且手下的將領陣容也比孫劉兩家要豪華得多,不說曹仁,張遼這些人物,單單就徐晃,張郃,郭淮,曹真,司馬懿等就可以把劉備的勢力牢牢鉗制在關中和荊州一帶了。即便關羽已經贏得了襄樊之戰,但也是強弩之末了,根本頂不住北方軍團一撥接一波的支援。

孫權方面的隔岸觀火

對孫權來說,荊州是必須奪回去,這不能從情義方面來反駁,孫權和曹操一樣都是合格的政治家,如何在戰鬥中撈取最多的政治資本才是他們所考慮的範圍,聯盟只是次要的。所以即使關羽奪取了樊城,劉備在從漢中出兵,但孫權遲早會對關羽背後下手,這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劉備方面的心有餘而力不足

劉備雖然贏得了漢中之戰,趕走了曹操,還得到了一大塊漢中地盤,不過劉備卻是“得其地而不得其民”,漢中之戰已經消耗了劉備很多的軍隊,而曹操撤退時又帶走了漢中所有百姓,劉備雖得到漢中,可還得遷居蜀中的人民去填充漢中這一大塊空地,這種情況直到諸葛亮南征後還需要遷南中的戶口去加強漢中的防禦。在亂世沒有軍隊,不管你的計謀如何高,戰略規劃如何準確,也不過是一紙空話罷了。

荊州在手也只能是蜀漢來一次迴光返照而已

除了上述三個原因外,其實還有其他各種因素會導致了蜀漢的滅亡,三國時期其實就是一場士族和寒族之間的鬥爭,曹操、孫權、劉備三人不止要對付外人,最重要的是要對付自己政權內的士族勢力。曹操選擇妥協,所以他勢力最強,孫權選擇融合,所以他國祚最長,劉備選擇排斥,所以蜀漢最先滅亡,可三家最後還是敗給了正統士族勢力,三國最終歸了晉。


一貳一橙


如果劉備一路以魏延(馬超)為帥,李嚴或還沒死的法正為軍師出漢中於關羽軍團夾攻曹仁軍團;一路以諸葛聖人為帥,張飛黃忠先鋒乘船水路而下直至襄陽這樣;黃權趙雲守蜀中,嚴延守閬中或馬超駐地則否定諸葛聖人的先平南方少數民族改為進中原則孫吳魯肅之圖謀荊湘之計難成,首先說以諸葛聖人的智力和謹慎,黃忠之穩重長江一線防守不會象沒有大將坐鎮的關羽軍那樣被突破! 同時江南三郡的糜氏兄弟不敢投降,人數不用多諸葛軍團3萬足以,因為諸葛聖人提出的聯合孫吳的政治方針是諸葛聖人提出的。大家都知道三國裡出師表的戰略是諸葛聖人提出的聯吳抗曹!戰略是你諸葛亮提出的,地盤是你帶人從孫吳嘴裡搶來的!周瑜是你氣死的!怎麼可能別人出力你吃桃?地盤怎麼可能白給你?黑鍋讓二爺背?我一直都認為三國第一坑人之人是諸葛聖人!他不光坑敵人還坑自己方的政敵!不支援二爺坑死了二爺連帶了三爺!劉備看搞不定自己的勢力伐吳,他不支持消極怠工坑死了自己的主子!為了自己能籠絡能人坑壞了自己主子的名聲:第一次(劉表讓荊州)劉備沒上當,佔蜀中劉備一拍即合!看曹操玩九錫,他慫恿自己主子偽造九錫!最後假貨自己玩了吧!坑託孤大臣李嚴!坑自己徒弟姜維學自己攻魏,把蜀國經濟搞的破敗不堪!坑張松,等蜀中豪商玩戰爭遊戲,蜀中豪商什麼也沒得到!孟獲草頭王當得好好的被坑的死在夷陵!連死後都把魏延坑死了!孫吳被坑了地盤和周瑜!你們說孫吳能幹嗎?人家也有爭霸之心啊?荊州這爭霸之地人家能不爭?臥榻之側能讓你安睡?如果我是孫吳等你打垮了曹魏之後你順江而下抄我老巢啊?這種謊言太侮辱孫吳所有人的智商了吧?


不知離愁


關羽當年北上襄樊,要想得到劉備合理的支援有太多不可能的因素,即使我們拋開這些不可能的因素,把所有的不可能都變成可能的話,我們在看一下情況:

就算關羽及時得到劉備支援,就算蜀漢保住了關羽和荊州,蜀漢依舊沒有能力實現統一!

我們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個方面【硬實力方面】:輪綜合實力,比如經濟、人口、文化思想、政治體系、發展空間、發展速度等...南方蜀吳之和也比不了北方。而天下之所以能暫時形成三分天下,是因為先前的北方因群雄紛爭消耗太大,使得北方暫時還吃不下南方【並不代表南方有實力與北方爭雄】......統一中原就基本等於掌握了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個方面【國家戰略方面】:荊州是四戰之地,三國必爭之戰略要地。曹操自赤壁兵敗後首先放棄荊州【戰略回縮、防禦】。此後蜀吳兩家變圍繞著荊州爭奪多年,誰都不肯放棄【兩家為爭奪荊州相互內鬥,這就讓北方政權坐收漁人之利。而放棄荊州就是曹操戰略的成功處。直到劉備死後,諸葛亮掌權之後才放棄荊州,此時的蜀吳才算是真正的和解聯盟】


所以,即使劉備合理有效的支援了荊州,保住了荊州。在之後,蜀吳之間還是會因荊州問題再起衝突【荊州是江東的命脈,所以東吳方面是絕對不可能放棄荊州的。而劉備也是有脾氣之人,為實現蜀漢的戰略思想也不會放棄荊州】

蜀漢戰略劣勢、地理位置差、綜合實力弱......要想一統天下除非戰必勝、攻必克


左將軍


統一天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軍事上的優勢,政體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也是十分重要,否則當年劉邦就打敗不了項羽了。但是,政體制度又取決綜合實力,當年劉備正是失去荊州,實力不足,因此催生不了符合歷史潮流的體制。孫權曾經改革過,結果失敗,因此東吳逐漸衰弱下去。曹魏的“唯才是舉令”和“九品中正制”正是短暫解決了世家大族和君權的矛盾,所以越來越強。



因此,實力決定著體制的優劣,關羽的北伐是有必要的,因為打通襄樊之地,才能威脅宛,洛。更重要的是,荊州的南陽郡之地,曹魏分南陽郡為南鄉,南陽。這塊地區首先就是富庶之地,而且處於中心地帶,卻無險可守。所以,一旦攻下襄樊,南陽必然隨之而下,曹魏的政治中心洛陽,許昌就近在咫尺了。這也是為什麼關羽打得曹操一度要遷都的原因。

(上庸,新城一帶連接著漢中,荊州)

如果蜀漢拿下襄樊,南陽郡後,領土便可以和劉封,孟達的上庸一帶連成一片,這片地區就成了蜀漢新的根據地,而且遠離孫權的威脅,對蜀漢大大有利。再者,當年因為戰火,逃入蜀中的“東州集團”的人才,有一部分來自這個地區(南陽郡和三輔地區最多,見於《三國志.劉璋傳》注引《英雄記》)。蜀漢一旦得到南陽,這些人將對蜀漢政權更有歸屬感,劉備也可以用這些人的資源,更好的統治南陽郡,這對蜀漢是很有利的。同時,曹魏政權的中心可能向北轉移到黃河以北鄴城一帶,黃河以南的曹魏領土,將出現統治不穩的狀態。



但是,假設很美好,劉備支援關羽談何容易。關羽擁有“假節鉞”的權力,出兵作戰是不需要報告的。最有可能對關羽形成有效支持的,其實是沒有離開荊州的諸葛亮,因為諸葛亮在荊州根基深,對關羽足兵足食,問題不大。同時,糜芳和傅士仁在諸葛亮的領導下,未必會反叛。呂蒙如果想“白衣渡江”,拿下江陵,就先得過公安港這關,其實守將傅士仁一開始沒有想反叛的,是被虞翻策反的,(《三國志》注引《吳書》)。如果諸葛亮在,別說對東吳的防備是否充足,單以諸葛亮的智慧,傅士仁叛投這樣的事情,應該不會發生。只可以,諸葛亮因為龐統的犧牲,而調離荊州。除此外,最能有效幫助關羽的就是劉封了,可惜劉備來不及下達命令給劉封。當時,樊城只有曹仁幾千人苦苦死守,就差一點便可攻破。關羽要求劉封派來援軍一起圍攻,劉封沒有大局觀,藉口不肯。就在這個時間差,徐晃的援軍到達了。至於,江陵後方,由於糜芳,傅士仁的背叛,使關羽兵敗而無後路可退。

(如果蜀漢拿下荊州北部,中部的南郡和荊南四郡即使被孫權拿下,對蜀漢的影響就有限了。如果還有談判的餘地,也可以不必都讓給孫權,比如保有武陵和零陵二郡。另外,此圖系劉備還未擁有益州和上庸,因此僅為參考)

所以,劉備並無條件支援關羽,除非提前計劃好。如果關羽真拿下襄樊和南陽,局勢對蜀漢大大有利,此時即便糜,傅反叛,失去江陵,對蜀漢來說,也不算傷筋動骨了。但是,由於蜀漢的實力的增強,再拿下關中和曹魏黃河以南之地,雖然如此依然不能統一天下,但催生出新的制度還是沒問題的,再假以時日,統一天下還是有可能的。


大飛熊騎士


關羽在荊州如果得到劉備有效支援,時局如何發展?會不會有機會統一?



這裡的有效支援,不知道具體內容,但至少得包括這兩方面:一是及時;二是恰當。



先說及時,這也有兩個及時:第一,在關羽圍攻樊城即將破城的關鍵時刻,這時如果加把勁,很可能樊城被攻破,曹仁,滿寵逃走或者被俘。這樣的話,後面的活動空間大得不敢想象,只要劉備諸葛亮決策,動作沒有失誤的話;第二,在關羽敗走麥城時,救援趕到,這時候及時就是僅僅救命,談不上啥有效支援。所謂及時,有可能挽救關羽免於一死,僅此而已。



再看恰當,兵力多少,帶兵將領的能力,與關羽的關係等等,都很重要。比如,劉備給關羽留下的糜芳,那是小舅子,按說應該是忠誠度很高,但誰能想到,一眨眼間就背叛了,坑姐夫哥兩,坑蜀國,最終也坑了自己。因此,支援的帶兵將領不僅需要武藝高強,還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與關羽的鐵桿哥們關係,最好就是張飛,趙雲,兵力應在三萬到五萬為宜。因為,上一次劉備就曾經帶兵五萬返回荊州,那時漢中還沒有平定,所以,帶五萬兵應該不是很為難。



最後看是否有機會統一?雖然這時的形勢是非常大好,但劉備諸葛亮距離統一天下,仍然十分遙遠,因為底子太薄,基礎差太遠。當然,如果運籌科學,措施得力,用人準確,時機把握恰當,劉備諸葛亮天予壽命,還需要曹魏,東吳內部分裂,或者皇帝糊塗昏庸等,給予積極配合,在這前提下還是有可能的。不過,實話實說,按照當時實際,那真的是任重而道遠,多少有點奢望,寄望隔代似乎也沒啥可能,只是一種美好願景和遐想。(1:56)


流譽後


很遺憾,劉備就算舉國來救恐怕也改變不了結果。

首先來看,當時三國的實力,魏強,蜀吳弱的局面沒變,而且即便關羽還在的情況下,吳的實力也不弱於蜀,關羽在的時候,蜀吳實力平分秋色,沒有明顯的強弱。那麼一個相對來說的弱國,沒有能同時對抗另外2國的實力和資本。關羽的強盛,魏、吳都不願意看到,所以關羽一旦出兵,魏吳聯合是一定的事,而且吳已經不是第一次進攻荊州了,劉備剛得到益州的時候,孫權想拿回荊州,就已經進攻過一次,而且戰果還不錯,當時曹操還接受了漢中張魯的投降,當時劉備就是親自帶兵去救的荊州,但是孫吳也不是嚇大的,結果就是蜀吳湘水劃界,所以劉表治下的荊州八郡,已經被三國分了,三國佔有荊州的局勢如下,:南郡、武陵、零陵【關羽佔有】,江夏、長沙、桂陽【東吳佔有】,襄陽、南陽【曹魏佔有】。

其次,如果劉備再次舉國來救,那麼關羽可能不會死,但是結果荊州恐怕還是會丟,劉備能做的也就是固守住上庸一線,但是救回來的關羽如何安放?劉備地盤就那麼大,已經分完了,漢中魏延守的,巴西張飛守著,成都劉備自己在,連馬超都是虛職,丟了荊州的關羽放到哪?所以如果荊州丟了,而關羽未死,那麼關羽就兩個選擇,自殺,或者憂鬱至死。那麼蜀國的境況不會有根本改變。


胡侃解密三國


其實當時各有任務,極難脫身。即使拋棄自身任務,遠水解不了近渴。而劉封孟達較近能夠及時馳援,卻因對關羽有成見、妒忌,故意不救關羽,埋下了蜀漢萬劫不復的基因。

因此,在當時蜀漢兵力不強的情況下,戰線拉的又長又闊,確實抽不出強大的援兵馳救關羽,有也是人數不多,救也是挽不了失荊州的大局,不過劉封孟達馳援,關羽的性命是可保的。關羽不死,也不會有劉備復仇的夷陵之敗,更不會有蜀漢先亡於東吳的可能。關羽之死,對劉備是致命的打擊,對蜀漢是最大的損失,荊州之失尚可徐圖再復,關羽之死無有迴天之術。蜀漢之敗始於關羽之死失荊州,復又夷陵之敗宣告了蜀漢的衰敗已成定局。所以為什麼諸葛亮六出祁山都不能取勝就因為沒有荊州的遙相呼應,沒有旁側助力,憑一路大軍怎能撼動曹魏的根深蒂固、遼闊疆域?!何況,還是蚍蜉撼樹?!


東方大狂俠


蜀漢集團永遠沒有統一的機會。

戰爭,拼的是錢,糧,兵器,人,戰馬。

可惜,蜀漢哪一條都不佔。


四川達州


關羽在荊州即算得到了劉備有效支援,也無法繼續發展,更別談一統天下了。我曾經多次考慮過這個問題,這是不是諸葛亮的失算呢?劉備是不是應該放棄荊州?荊州是一塊肥肉,誰都想搶,唯獨蜀國不能擁有。關羽佔據荊州要承受兩方面壓力,而劉備得益州不久,尚須鞏固,此時應將有效力量向益州周邊發展,特別是漢中。荊州的投入大,況且劉備也抽不出足夠的人力物力,荊州本身就是在實施諸葛亮以攻為守的策略。放棄荊州固守上庸一線,仍然進可攻,退可守。既能實現當初對東吳的承諾送個順水人情,消除東吳多年的積怨,又能避免兩頭捱打的被動局面。統一不是短時間能實現的,特別是蜀弱的情況下,不可能在諸葛亮這一代人身上就能實現,還須長期經營,培養後備力量,而諸葛亮缺少的就是這種自信,急功近利,一心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幫助蜀漢統一,怱視了一些統一必須具備的條件,長期征戰,也未能實現其一生的夢想。

放棄荊州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放棄,是讓曹操和孫權在此拼個你死我活,然後坐收魚翁之利。即使不能達到這一目的,也保存了自己的實力,解放戰爭之初就放棄了很多城市,這是弱者生存之法。


zhengtao11


關羽之敗,主要是靡芳和士仁兩人的投降,造成了荊州全軍的家屬被呂蒙控制了。這才造成了荊州兵的全部散去,到達臨沮的時候,關羽身旁僅剩二百餘關羽自己的“部曲兵(部曲是屬於半家奴性質,是絕不會拋棄主人的)”。而且,關羽的出征,並非現代人認為的“關羽擅自出徵”的。首先挑起戰爭的是曹仁,是曹仁主動攻擊關羽。關羽屬於“防守反擊”,因為戰事的順利,才會有關羽圍攻襄陽、樊城的這次“北伐”。關羽是“假節鉞”的大將,沒有曹仁的進攻,他也有權發動進攻的。何況還是曹仁先挑起的戰爭,關羽只是順勢而為而已。此次戰役的大將固然就是關羽自己,但他手下戰將僅有靡芳、士仁兩人。而關平、廖化都是關羽的部曲兵將領,也就是關羽身邊的護衛。所以,直到關羽死前,他二人均沒有任何軍銜、軍職(就像魏延一樣;入川的時候,僅是劉備的私人部曲親兵,也沒有任何的軍職、軍銜)。因為,他二人此時,還沒正式屬於劉備的將領。而靡芳、士仁各需防守一個重要的城池,並且,還要負責前方的糧草輜重運輸。但是,因為關羽此次出征是非常倉促的“順勢而為”。沒有一員戰將可用了,才把他二人作為戰將在臨時使用的。從這裡就能看出;關羽的出征,是完全沒有準備的。只是反擊曹仁的仗打成了這樣,要收手實在有點不甘心了。換誰都會順勢攻擊襄樊!正因為如此,關羽也知道自己的兵力不夠,才會要求劉封的支援的。並不像《演義》描寫的;是兵敗麥城,才向劉封求救的。

關羽有三點出乎意料的;一是劉封居然不肯發兵支援,二是作為國舅爺的靡芳居然會開城投降,三是東吳這個盟友不但不幫忙,還從背後偷襲,以致他設立的烽火臺完全失去了作用。這三點但凡有一點不發生意外,荊州都不至於丟失。至少,關羽能夠全身而退;劉封發兵哪怕只有五千,再加上劉封這個能征慣戰的戰將;對進攻樊城就增加了天大的壓力,很可能樊城就被奪下了。即使還是攻不下,關羽到臨沮時,荊州兵因家屬受到威脅仍然會散去。但上庸兵家屬沒有受到東吳威脅,絕不會散去。關羽多了五千兵、多了劉封這員大將。反攻荊州或許不夠,但東吳戰將再怎麼多,包圍再怎麼嚴,也會被關羽輕易的沖垮!靡芳不投降,荊州兵不會散。關羽有三萬荊州兵在手,兵力就已經強於呂蒙、陸遜。再加上陸戰本來就是東吳的弱項。如果靡芳堅守不降,呂蒙陸遜二人要是撤得慢,還真有可能會被關羽全殲的。

文歸正傳;劉備應該在漢中戰役一結束,就放棄休整立馬安排支援關羽。因為關羽的性格劉備非常清楚;如果關羽進攻不順,可能還會謹慎點。越是大勝,關羽越容易驕傲。而且,劉備兩次從荊州調出重兵,荊州還剩多少兵力劉備也很清楚,就應立馬分兩路增援荊州;漢中戰役結束後,張飛在閬中天天喝大酒,趙雲呢,被閒掛了起來。即使按“雲別傳”的說法,趙雲也僅是在幫劉備“掌內事”;也就是說在做劉備私人的大管家。兩員大將都無所事事!應該立即調趙雲以監軍的身份帶領萬餘原荊州兵前往上庸,督促劉封加派五千兵,合共二萬人一起緊急援助關羽的前線。再派張飛引本部萬人為監軍、主將,去到南郡代替關羽董督荊州。另派黃權為副將兼謀士,另領五千水軍順江而下,從水路協助張飛守荊州。有張飛的把持,靡芳、士仁就不敢“亂說亂動”。這樣,蜀漢只抽出了約三萬人,不足以撼動蜀漢軍力的根本。劉備回到成都後,還可以一樣的該幹嘛幹嘛。而荊州不但會固若金湯,樊城戰役的關羽,加強了趙雲、劉封兩大猛將+兩萬大軍。曹仁十有八九隻能是棄城而逃了。襄樊一失,宛洛附近歸順關羽的一些地方勢力會更多,更貼關羽,關羽威名會更盛。宛、洛震動,許都驚恐。還真有可能逼的曹操遷都了。

這樣,如果再休整個一兩年,就可以按諸葛亮設想的;正式大舉北伐了。這時的好處是;北伐時的中路主力是劉備自己。別看劉備在《演義》中,被描繪成了是個屢敗之將、無能之輩,。但史實中的劉備,卻是個能和曹操比肩的真正軍事家。曹操不但煮酒論英雄時,認為只有劉備和他是天下英雄。在赤壁之戰逃得性命後,也評價劉備說;“劉備,吾儔也”。只是認為劉備的計策比他自己稍遲一點而已,否則他曹操就逃不掉了。這就足以證明;赤壁之戰聯軍的總指揮是劉備,根本不是周瑜。《三國志-曹操傳》中,連周瑜的名字都懶得提一下。事實上;劉備還真的是那種“給點光輝就能燦爛”的帥才。看他敗於曹操的戰役,全都是那種軍力及其懸殊的。而只要劉備的兵力比曹操不是少得太懸殊,都是劉勝曹敗的;例如赤壁之戰,劉備雖然加上東吳的三萬支援部隊,也兵少於曹操,但不是很懸殊,就能把曹操打得大敗。漢中之戰,曹軍也是多於劉備的,也是懸殊不是太大,就能把曹操的漢中都奪了。劉備對曹操,只有這兩次是兵力沒有太過懸殊的交鋒,兩次都是曹操敗了。劉備對陸遜之敗,其實也是敗於過於驕傲;由於他不知道關羽其實是敗在陸遜的詭計之下。所以根本看不起陸遜這個“書生”,才會失敗。如果他知道陸遜的能耐(陸遜根本不會比曹操厲害),就不會那麼大意。只要劉備重視陸遜,陸遜想在劉備手上討便宜,還真的難說得很。話歸正傳;

在關羽得到劉備的支援,奪得襄樊的前提下。休養生息這兩年中,就可以把張飛調回(黃權留助關羽,主管水軍)成都,繼任法正主管京畿部隊。趙雲仍率原支援關羽的兩萬人回上庸(荊州仍剩下有八萬左右),並把原萬餘人還回劉備,五千人還給上庸。仍為監軍回上庸,輔助孟達守上庸(還是以孟達為主將)。趙雲是監軍。名義上輔助孟達,但監軍有權監督主將,孟達也不敢真把趙雲當屬下看。趙雲反正軍銜不高,這樣也不委屈趙雲。荊州和上庸就能隨時配合作戰,又可以配合漢中的軍事行動。可劉備因為趙雲的統帥能力有限,一直不怎麼看重。是他最大的失誤!即使趙雲真沒有大將之才,又不是劉備真正的嫡系。但誰都知道;趙雲是劉備的至交好友(只有至交好友,才有資格做劉備家裡的“大管家”)。他的地位不是以軍銜來衡量的,軍中的威信、資歷、地位是沒人敢忽視的。只要用在適當的位置上,趙雲是可以幫助劉備盤活整盤棋的。劉封一定要調回,代替張飛負責閬中的“機動兵團”。儘管他勇猛善戰,可搶奪孟達的儀仗,就證明他的不識大體,就會關鍵時候壞事。

按上述方式,關羽取得襄樊戰役勝利的話,此時蜀漢的兵力大概有二十五萬出頭;發起襄樊戰役時,關羽約有總兵力五萬出頭,俘虜于禁三萬人,再加一兩年的補充,約有兵力八萬餘人。加上趙雲、張飛帶去的兵力約兩萬餘人,荊州軍合計共十萬餘人。魏延的漢中兵團的總兵力約三——四萬人。閬中機動兵團約兩萬人、上庸孟達約有兩萬人(他投降曹丕時,帶走的家族都有四千餘戶)、從劉備東征帶著五萬人看;成都的京畿駐軍約有六、七萬人左右。李嚴本部有四千餘人,馬超本部約有兩千餘人。總計蜀漢此時的兵力大概在二十五萬左右。

出兵的時候;以右路的關羽仍引關平、廖化,率四萬人,聯合各地方勢力首先發動佯攻,虛張聲勢攻打宛城,以吸引曹軍。剩下四萬人交靡芳、士仁、黃權、趙累等守荊州。再以趙雲為中路奇兵,引申耽(此人家屬在成都,孟達不受欺負就不會反,孟達不反他也沒機會反)率萬人飛兵向北,入武關奪取潼關。孟達留守,供應潼關方向的糧草。以王平、吳班(吳班懂水戰)率五千人走子午谷,不打長安直赴潼關黃河渡口。次日,再以魏延率萬人,也取子午谷直出攻打長安。如果王平出谷受阻,魏延又可作為接應部隊。以劉封、吳懿為前鋒,率本部萬人走褒斜道出攻郿縣。張飛為前軍都督,引張翼、張嶷、高翔等率前部三萬五千人隨後,出谷後不管劉封是否已經取得郿縣,直接繞過郿縣和魏延一起攻取長安。並分出一將率五千人,巡弋潼關與黃河渡口之間,為趙雲、王平兩邊的接應部隊,以堵住曹魏對關中的支援。劉備以他東征時的馮習、張南、傅肜、杜路、劉寧等為將,自己率三萬人走陳倉故道(主帥當然走最安全的通道),奪取陳倉。郿縣沒幾個兵,劉封、吳懿攻取郿縣應該問題不大。之後也左轉攻打陳倉的背面,配合劉備奪關。奪得陳倉後,再分兵平定關中的各處郡縣。只要關中各處郡縣歸順,長安就孤城難守了。之後再派出主力西進,協助馬超奪取涼州。以馬超聯合羌人出祁山為右路,派陳式率萬人出陽平關,加強馬超的西進佯攻兵團,佯攻涼州。目的只是拖住涼州的曹魏兵團,不使其向關中支援。這樣一來,關中僅有郭淮一支孤軍,根本不可能是劉備、張飛、魏延的對手。雍涼兩州,就真的一戰可定了!

北伐這幾路共用兵力十一萬人,成都還有約六萬人左右。以李嚴率本部前出駐夷陵,和黃權等一起防東吳。馬忠、向寵率軍萬人震懾南蠻。由諸葛亮親自統領剩下的約五萬人,為各方接應。把馬謖、楊儀、李豐(李嚴兒子)派駐漢中,負責接濟北伐大軍的糧草輜重。這樣一來,曹、孫必定會聯合起來。諸葛亮、李嚴的任務主要是防東吳了。只要荊州不出問題,東吳陸戰能力並不強,水軍雖強,但逆流而上並非上策。有黃權在荊州,還有李嚴在夷陵的遙相呼應,諸葛亮的重點關注下(一旦東吳有異動,諸葛亮前出至公安),應該就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這樣一來,蜀漢必定取得關中、涼州。以三州半之地,足可對抗曹魏。把都城遷往長安故都,再利用大漢的旗幟廣招天下英雄,休養生息個三五年。即使此時的劉備、關羽、張飛、馬超、趙雲等全死了,但是傅肜、馮習、張南等等全都成熟了。還有具有帥才的名將魏延、李嚴、姜維,大將劉封、關平、廖化、吳懿、黃權、趙累、陳式、王平、吳班、張嶷、張翼、馬忠、高翔、向寵、張裔等等一班舊將,文有楊儀、蔣琬等,謀有黃權、馬謖等,猛將必定是魏延、關平、劉封、李嚴、姜維,又可組成一個“新五虎”,實力不輸第一代的“五虎將”。蜀漢此時就可說是“人才濟濟”,實力強於曹魏了。諸葛亮以三州半之地,自己率領這一班人出潼關,攻擊洛陽。以魏延率荊州兵出襄樊,攻擊宛城,以李嚴統帥荊州剩餘之眾防東吳。蜀漢還真有可能實現“復興漢室”的目標。這一切,就在於劉備在漢中戰役之後,有否及時的增援關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