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清朝的統治者為什麼要保護明朝的皇陵?

河苦


普遍認為,清朝皇帝是為了自身政權的合法性才保護明朝的皇陵。因為中國歷史上合法的政權有三種來源:第一種是禪讓,第二種是繼承,第三種是起義。清朝既未得明朝皇帝的禪讓(崇禎皇帝毫無將帝位禪讓給任何人的意向,即是在北京城即將被攻陷之時,仍然希望御駕親征,與李自成的起義軍決一死戰),而且,清廷的通知也不可能是起義的結果(因為清廷根本不受明廷的統治,不能借用反抗明廷統治的起義一說;更何況已經有推翻明廷的統治的李自成起義軍在先,從起義合法性角度看,李自成更為合法)。因此,清朝皇帝只能選擇繼承這一路徑來證明自身政權的合法性。也就是說,清廷是在延續明朝的統治。這樣一來,明朝的皇帝變成了自己的祖先們,明朝的皇陵自然也是自己祖先的皇陵,祖先的皇陵當然要保護。清朝康熙帝還去明朝皇陵拜祭過朱元璋。

圖1明十三陵之長陵

馬上打天下,但不可馬上治天下。儘管漢人被統治,但是漢文化卻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任何王朝想要入住中原,最後都臣服在漢文化的統治之下,皆採用漢人的禮儀行事。早在中國古籍《尚書》中就有如下規定:天子如若想得天下,需要以德配位。百善孝為先,孝德即為百善之首,保護皇陵正是清朝皇帝孝德的體現。所以,清廷儘管是以女真族為主體的統治階級,仍然不免受制於漢人文化,對漢文化看重孝德這一點表示認同。

圖2南京明孝陵

除了政權合法性的考量以外,清廷剛剛定都北京之時,離一統天下還有距離,因為東南、西南和西北的大片土地仍然分別在南明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和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的統治之下。清廷僅佔有明朝天下的四分之一。此時的清廷,急需各類人才,勢必要任用大量的明朝舊臣。保護明朝皇陵可以籠絡人心,使得他們歸順清廷,為清王朝服務。而且,此時的清廷不僅需要統治女真族和蒙古族,還要統治漢族。保護明朝皇陵一舉,可以在民間製造輿論,清王朝雖為異族,但是其統治與明朝大同小異,其文化與漢人無異,這樣一來,有利於安撫民心。皇陵中的人即為死人,那麼對清廷自然構不成威脅。構不成威脅又可以為己所用,何樂而不為呢?

圖3十三陵中的定陵

參考文獻:

[1]張廷玉等,明史[M],中華書局,1974年.

[2]孟森.明史講義[M],中華書局,2009年.

[3]計六奇.明季北略[M].中華書局,1984年.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章亞軍


季我努學社


就我個人的理解來說:

作為明朝的仇敵,清朝統治者保護明朝皇陵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得到漢族的認可。

據史料說:

康熙、乾隆皇帝還都曾經親自前往明孝陵給明太祖朱元璋行三拜九叩的大禮;

還曾經極力宣揚崇禎皇帝以及袁崇煥等人光輝積極的一面,;

還曾經把崇禎皇帝自縊的歪脖樹用鐵鏈鎖了兩百多年,將它稱為“罪槐”,要求所有王公大臣經過的時候都要向崇禎致敬。

為什麼清朝皇帝要這樣做?

其中一個原因——證明大清統治政權的合法性!

清朝的統治者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接受漢族的文化,學習漢族的文化...

這需要對歷代王朝的帝王都予以肯定,

這有助於讓漢族人承認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合法統治者,

所以對包括明陵在內的歷代帝陵均取保護態度。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所說的那樣,需要得到漢族人民的認可。

Why?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

想要統治整個中華民族,鞏固其統治,

需要贏得國內各民族,特別是漢族人民的支持。

我們都知道明朝是漢民族建立的政權,

在明朝滅亡後,

漢族愛國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士大夫階層中的一些人,出於民族的自尊心,不認可清朝的統治,瞧不起滿族人,對於清朝的統治產生極大的影響、破壞。

所以,清王朝為緩和滿、漢兩族關係,便對明陵採取保護措施。


以上是我對,清為何對明陵保護的個人看法,如有其它看法,可在評論區發表見解!


歷史收集錄


清朝皇帝這麼做當然是為了收買人心,明朝是漢族人做穩的江山,中國大部分民眾都是漢人,對明朝有了很強的歸屬感,清朝時期很多人說的反清復明,就是他們始終認為,明朝才是他們的國家,他們才心甘情願。清朝這麼做也是沒辦法,總要表面上做做樣子,其實他們肯定瞧不起明朝皇帝,但不得不這麼做。

1.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被漢族稱作蠻夷,是講禮義廉恥的,被蠻夷竊取了江山對百姓來說接受無能。統治者是要鞏固他的統治,需要贏得國內各民族,特別是漢族人民的支持。明朝是漢民族建立的政權,出於民族的自尊心,不滿意清朝的統治,同時仍然懷念著明朝的統治。所以,清王朝為懷柔滿、漢兩族關係,便對明十三陵採取保護措施,下令保護明朝的統治,以漢治漢也是這個道理。



2.清朝的統治者接受漢民族的文化,對於漢族講道德那一套覺得很有道理,對歷代帝王都予以肯定,承認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合法統治者,要達到滿漢一家的構想,所以對包括明陵在內的歷代帝陵均取保護態度,十三陵的修建充分體現這一點。


所以,這也只是統治者用來愚民的手段而已,他們想像眾人表明不止漢人可以統治天下,滿人一樣可以。

我是典解歷史,歡迎大家評論,點贊,留言,喜歡我的話就關注我哦。


典解歷史


兩方面理解,不當之處,勿噴。


說的不好聽點,做做樣子吧。畢竟大明朝沒了,滿族入關得天下,也不是不想同化漢人,實行剃髮易服等制度。但是也因為種種原因,也不能不妥協,畢竟漢族的人口數量、技術、思想等在當時也非滿族一時能同化的了的,為了安撫一下漢人的心理落差,對明朝遺老遺少好有些心理安慰,有利於社會穩定。


說的正式一些,這是一種尊重。明朝滅亡後,清朝不僅為明修史,還重修、保護明皇陵,這是很了不起的,其實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統治正統性,所做的鋪墊。這也為後人留下了很好的文物古蹟。


史說新傳


清朝統治者不挖明朝皇陵,主要原因是,滿清入關是要一統天下,而不只是來關內搶掠一番,然後拍拍屁股走人。


要一統天下,就要收買人心。

首先,清朝入關,打的旗號就是給崇禎復仇。所以,滿清皇帝就要對明朝皇帝很客氣,兄弟相稱。

其次,滿清要收買前朝遺老的人心。滿清也用了很多漢人做官,肯定要維護漢人的尊嚴。


再者,在漢文化裡,人死為大。偷墳掘墓,挖人祖墳都是流氓強盜才幹的事。滿清要是這麼幹了,太掉粉。民國初期,孫殿英挖慈禧墓,就遭到社會各界譴責。

最後,曹操設置“摸金校尉”,挖人墳墓。主要是為了彌補軍餉。而滿清,軍餉來源充足。也不用挖人墳墓來籌集軍餉。這也是不挖明朝皇陵的直接原因。


勇戰王聊歷史


這關係到王朝正朔的問題。

自漢朝以來一個王朝是不是中華正統,是許多王朝開創者都必須在意的。如何證明自己的正統,基本上走得都是禪讓的路子。

就拿明朝來說,許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朱元璋會承認元朝是一個正統王朝。就是因為,如果元朝不正統,明朝也不正統。

如果元朝不正統,那麼上一個正統朝代是宋朝。宋朝雖然被蒙古人滅了,但是他的正統性並沒有消失。後來者要想當皇帝就必須要從宋朝手裡將正統性接過來,硬搶就是亂臣賊子,正統性大打折扣,不利於統治。除了硬搶外,還有一條路---扶持一個宋朝皇室後裔當傀儡皇帝,然後再學司馬昭、王莽等搞禪讓。但朱元璋肯定不會這麼幹,因為就算學司馬昭、王莽也會讓明朝正統性大打折扣,同樣不利於統治。所以朱元璋乾脆將元朝當成正統王朝,就是告訴世人--宋朝已經亡了,正統性也已經落到元朝手裡了,我推翻元朝將正統性接過來是天經地義的,不用再還給宋朝了。

清朝統治者同樣面對著正統性的問題。當時正統性在明朝手裡,清朝要想接過來就必須要保證明朝已經亡了。之所以多爾袞會打著為崇禎報仇的旗號進關,就是要告訴天下人明朝已經滅亡了,崇禎之後的皇帝都不算正統。

在當時天下人眼中,清朝是來給崇禎報仇的,報完仇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接過明朝正統性,不用再還給朱家人,這樣清朝就成為一個正統王朝。如果清朝進關後大肆破壞明朝皇陵,為崇禎報仇就成了一個笑話,進而也很難得到正統性。

所以清朝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一樣,都很好的保護了前朝的皇陵。


李任之



滿清為懷柔滿漢兩族關係,便對明十三陵採取保護措施,對殘壞的陵寢建築進行必要的修繕,歷代皇帝還主動去十三陵祭拜,康熙曾經五次祭拜了明孝陵。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被漢文化折服。滿清自後金立國以來,逐步接受中華文化,內心崇拜漢民族優秀的文化,古代中國沒有民族國家的意識,家天下的思想,只要是我家的,其他都可以接受。滿清自入關以來,全面接受漢文化,被漢文化同化已是必然。


二是安撫之需。滿清是少數民族統治人口占絕大多數的漢族,要鞏固其統治,需要贏得國內各民族,特別是漢族人民的支持。



這彰顯了漢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融合力,中華文化是四大古文明唯一延續至今的文化,越被征服領土越大,所有侵略者都被同化。


最近流行的一個段子:五千年前我們和埃及人一樣面對洪水;四千年前我們和古巴比倫人一樣玩著青銅器;三千年前我們和希臘人一樣思考哲學;兩千年前我們和羅馬人一樣四處征戰;一千年前我們和阿拉伯人一樣無比富足;而現在我們和美利堅人一較長短!五千年來我們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而我們的對手卻已經換了好幾輪!!! 好不誇張這就是我們中國人。


中平論壇


大家好,我是唐人聊歷史,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加關注,如有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明朝滅亡之後,清朝皇帝下令保護明朝皇陵,不但如此,清朝許多皇帝都會去祭拜明皇陵,例如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這對爺孫都祭拜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陵,並且是三拜九叩的大禮。而讓清朝皇帝們這麼做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對先人的敬仰,對梟雄的欽佩,但是更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們想要獲得合法性。

我們知道,清朝的統治者們都是滿人,和我們漢人不同,他們進關之後,打敗了闖王李自成,建立了以滿族為首的政權,清朝皇帝們想要政權長存,滿人可以長久的統治中原大地,他們當務之急需要做兩件事。

第一,證明其得位的合法性,讓漢人認可他們是統治者。第二,安撫百姓,營造滿漢都是一族的氛圍。而保護明朝皇陵,就是這些清朝皇帝們為了這兩個目的所必須要做的事。畢竟有元朝的前例在那擺著,清朝皇帝們都是對這事十分上心。



我是唐人聊歷史,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加關注,如有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唐人聊歷史


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要想統領整個中國,鞏固自己的政權,就必須要得到其他55個民族,尤其是漢人的支持。為此,清朝採取懷柔政策,而其中對明十三陵的保護,也是為了達到緩和兩族關係的目的。


清朝統治者為了表示自己為正統,通過保護明十三陵的方式,來間接的承認明朝這些君主都是中國的合法統治者,對他們給予肯定。


同時,明十三陵中含有大量的珍貴財寶,文物,這些財富一旦落入非人之手,比如說天地會,會對清朝的統治產生嚴重的威脅。

最後,正所謂"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清朝保護陵墓的這一做法也是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不然以後清朝滅亡,老祖宗肯定是保不住了。

我是和你一樣愛好歷史的"歷史驚文",喜歡就關注我喲~

簿君


這個問題需要結合大清入關取代明朝前後的歷史來回答。

大清起源於長白山附近的女真族人,到努爾哈赤祖輩父輩時才慢慢崛起,被明廷賜予建州衛的小官,守衛一方,但因為民族矛盾及明廷的防範意識,明朝大將李成梁襲殺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努爾哈赤奮而起兵,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七大恨”告天,定國號“後金”,走上了對抗明朝之路。

女真族在努爾哈赤帶領下統一了各大部落,建立了八旗制度,對明廷採取進攻,經過萬曆三大徵,松錦會戰等戰役,取得了對明戰爭的主動權,奪取了山海關外的大部分土地人口,明朝的孔有德、洪承疇等相繼歸降。

應該說在此時,努爾哈赤和他的繼任者皇太極還沒有完全取代大明入主中原的野心,他們只是想以山海關為界和明廷分庭抗禮。但明朝內部的黑暗引起了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其中李自成、張獻忠對明廷威脅最大。在洪承疇率剿殺起義軍主力奔赴松錦戰場後,李自成一部如龍入大海,迅速向東殺去,並順利攻下北京城逼迫崇禎帝煤山自縊,使明朝的遺老遺少對農民軍恨之入骨。

由於農民軍自身的歷史缺陷,軍紀不嚴導致大將牛宗敏將山海關守將吳三桂小妾陳圓圓佔為己有,引起吳三桂降而復叛的關鍵事件。吳三桂雖握有五萬關寧鐵騎,但實力遠遜李自成的農民軍,為報國仇家恨,或許也有借滿清之力復辟的企圖。吳三桂給當時清軍事實上的最高統帥多爾袞去信,企求緩師抗擊李自成。

局勢的發展之快完全超出了多爾袞等滿清決策者的預期,經過深思熟慮,滿清提出吳三桂部必須接受剃髮留辮的要求才能出兵。內憂外患,走投無路的吳三桂接受了條件(事實已經降清),多爾袞迅速出兵山海關,聯合吳三桂大敗李自成,並一路追亡逐虜攻克北京,並定都北京,定國號為清。

為了攏絡大量明朝官吏、士民,證明自己的江山是得自李自成的大順政權而非取自大明,滿清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基本恢復明朝舊制,任用遺留的明朝官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崇禎帝依帝王之禮重新改葬,當時確實感動了一大批明朝遺老遺少。當然為了做得更像,多爾袞下令對明帝陵寢予以保護,以此向世人證明:我們大清是幫助明廷報仇的,我們是你們的恩人,不是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