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曹操创业初期,没有地盘没有军队,袁绍却做了日后肯定后悔的决定

熟知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和袁绍是汉末北方霸权的主要争夺者,二者是你死我活的对头,最后是官渡一战,曹操的完胜奠定了他北方霸主的地位,袁绍最终一蹶不振,最后郁郁而终。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曹操和袁绍二人早年关系不错,如果没有袁绍,曹操的霸业甚至是难以起步的,可以说是袁绍一手扶植了这个自己最强大的敌人。

曹操创业初期,没有地盘没有军队,袁绍却做了日后肯定后悔的决定

袁绍VS曹操

董卓作乱之后,袁绍和曹操都起兵反董,根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记载:

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从这番霸气对话可以看出,袁绍的战略意图很明显,而且野心不小,占据河北地区,再以此为根据地,渡河而南,最后夺取天下。袁绍不但如此策划,也是如此行动的。当他与董卓在京师洛阳决裂之后,不投其他地区,而是直奔河北。在讨伐董卓的战争后不久,袁绍就从韩馥手里夺取了“民人殷盛,兵粮优足”的冀州,实现了战略的第一步。

曹操创业初期,没有地盘没有军队,袁绍却做了日后肯定后悔的决定

袁绍

曹操在这番对话中没有说出具体的计划,反而站位很高,说要“以道御之”。曹操和董卓翻脸之后,“变易姓名,间行东归”。曹操并没有回到曹氏老家沛国谯县,而是去兖州的陈留,在那里招募军队,反抗董卓。兖州地区的世家大族代表鲍信曾经给曹操一个建议:“且可规大河以南,以待其变。”

曹操投奔了陈留太守张邈,其实就是打算以河南为根据地,争衡天下。袁绍经营河北,南争天下,与袁相反,曹操则是“规大河以南”,等待时机。这样一来,二者是初期是相安无事的,甚至还是可以互相配合。在陈留,曹操依靠张邈和当地有势力的人卫兹的助力,拉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但是,后来不久的汴水一战,曹操这支部队被董卓大将徐荣大败,卫兹战死,曹操也为“流矢所中”,侥幸逃得一命。

曹操创业初期,没有地盘没有军队,袁绍却做了日后肯定后悔的决定

曹操

后来,曹操和夏侯惇去扬州募集一支四千余人的军队,但北返途中“士卒多叛“,收集残兵仅存一千多人,进驻河内。曹操这时候势力非常弱小,只有一个奋武将军的空头官衔。没有地盘又没有军队的曹操,得到了袁绍不小的帮助。谢承《后汉书》中记载:

袁绍以曹操为东郡太守。刘公山(刘岱)为兖州,公山为黄巾所杀,乃以操为兖州刺史。

曹操在袁绍的支持下,先当了东郡太守,原先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所杀之后,袁绍又让曹操当了兖州刺史。既取得兖州州这样的地盘,又拥有较多的军队,从此,曹操逐渐开展了他的“规大河以南”的既定策划。

曹操创业初期,没有地盘没有军队,袁绍却做了日后肯定后悔的决定

兖州在哪里

东汉末年,属于兖州管辖的有八个郡(国):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包括今天山东省的西南部和河南省的东部,这是一个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州。曹操手下的智囊荀彧曾经对他有这样一番建言:

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

曹操创业初期,没有地盘没有军队,袁绍却做了日后肯定后悔的决定

荀彧

荀彧将兖州之于曹操的意义比作汉高祖的关中、光武帝的河内,都是奠定霸业的基地。荀彧更进一步申论了兖州的重要性,认为黄河、济水所流经的这一地区,“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属于“天下之要地”。荀彧这个意见是符合实际的,一也符合曹操的既定策划。

设想一下,没有袁绍的支持,曹操能得到兖州这块地盘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