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歷史上,南朝宋武帝劉裕稱得上是一代名將嗎?為什麼?

騎蝸牛走高速


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縣綏輿里人,生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皇帝(420年-422年)在位)。其祖上為西漢楚元王劉交。

劉裕可以稱得上一代名將,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來說:

  1. 對內戰爭

作為北府軍將領。隆安三年(399年),他任劉牢之麾下參軍,在平定孫恩叛亂中,他率軍身先士卒,與敵血戰,可以看出有名將之勇。元興元年(402年),桓玄趁京師防務空虛叛變,劉裕與其作戰時,命令士兵持著旗幟分道而行,營造四周皆有士兵,數量很多的假象,大破桓玄,可以看出他有名將之謀。

2.滅南燕

東晉自偏安以來,時時面臨著北方的威脅。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而劉裕卻成功了。北方主南燕控制的區域,鮮卑人較多,英勇善戰,所以東晉對北方的戰爭,大多以失敗告終。劉裕北伐,採用前後夾擊的戰略,打敗燕軍主力,收復城池無數,安撫百姓,最後迫使南燕投降,收復失地,這時他已有名將之功。

3.西征巴蜀、後秦

義熙八年(412年)十二月,劉裕率兵進攻巴蜀,舉兵兩萬,他採取避實擊虛的戰略,行軍途皇帝姚興死,劉裕認為這是滅亡後秦的良機,他率軍北上,收復河南,並攻入長安,若不是後方不穩,可以收復西北。

劉裕稱帝前,從參軍晉升為相國,靠的是軍功,也就是他在軍事上的造詣,他南征北戰,使南方趨於穩定,打擊了北方的武裝力量,改變了自“五胡亂華”之後,南方政權偏安一隅的局面,使國家趨於穩定。他無論在軍事上的成就,還是政治上的貢獻,都可稱為一代名將。


誰能被後世多說幾句


筆者認為,劉裕和冉閔、慕容垂三位帝王,是十五胡十六國及南北朝時期最傑出的軍事家。由於帝王的身份,使他們首先被歸為政治家而非將領;但若以武將的標準來看,劉裕無疑是最頂級的名將,他的軍旅軌跡,更是充滿了令人欽佩的傳奇色彩。

出身底層,憑著“能打”,在門閥森嚴的東晉脫穎而出

劉裕出身貧寒,自小喪母,並且差點被父親遺棄。巧合的是,劉裕長大後,也是以賣履為生,跟當初的劉備一模一樣;兩人還有個相同點:都是是大器晚成,劉裕直到公元399年,在將近40歲時才嶄露頭角。

這一年,東晉孫恩起義爆發,劉裕作為參軍跟隨北府兵名將劉牢之平叛。戰前他打探情報時落入敵軍包圍,不知道什麼叫做害怕的劉裕,創造了一個人追殺數千人的神蹟。

到了第二年,當朝廷平叛將領謝琰戰死、高雅之戰敗之際,劉裕則屢屢以少勝多,擊敗叛軍。

公元401年六月,孫恩率十萬人直逼健康城,東晉朝廷震動。為了破壞敵軍的行動,在劉牢之的命令下,劉裕率不到千人日夜兼程前去追趕。在老家丹徒縣追上叛軍後,劉裕率領千人大敗對方,令朝野為之振奮。

持續的傑出表現,使劉裕逐漸名揚天下。其後他被任命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專程負責討伐孫恩。在他的持續打擊下,孫恩勢力逐漸轉弱並最終被消滅。

公元402年,荊州刺史桓玄掌握朝政,不久後篡位稱帝。公元404年,劉裕聯合何無忌、劉毅、孟昶、諸葛長民、王元德等人討伐桓玄,並在六月奪回健康城、殺掉桓玄。

身負再造東晉朝廷的大功,劉裕逐漸大權在握。公元406年,劉裕被封為豫章郡公;407年,獲授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徐兗二州刺史,正式掌握朝政大權。

兩度北伐、滅亡兩國,劉裕帶領下的東晉武力爆棚

東晉偏安江南以來,雖然多次有克服中原的雄心,但由於內耗嚴重、將領失職等多種因素,幾乎每次都損兵折將、半途而廢,南方的軍事力量基本上處於長期被北方壓制的狀態。

但憑藉著武力大權在握的劉裕,改變了這一慣例。公元409-410年,他首次北伐,目標是黃淮一線的鮮卑政權南燕。在劉裕的帶領下,東晉軍一路北上,以步勝騎、大敗敵軍,一鼓作氣俘獲南燕皇帝慕容超,滅亡南燕。

公元416年劉裕再度北上,攻佔被後秦佔據的洛陽城後繼續西進,並且在擊敗沿路騷擾的北魏精騎後圍攻長安。第二年八月,姚泓投降,後秦滅亡。一百多年來,長安城終於再度回到了晉王朝的手中。

劉裕的這兩次行動,徹底扭轉了東晉以往多次勞師動眾卻收效甚微的尷尬局面,首次收復了中原大片土地,將東晉疆域推進到黃河一線,甚至一度讓人看到了克服中原的希望。但由於要返回健康城穩固權利,劉裕的北伐事業由此被終止,其後近兩百年間,南方政權再也沒人有能力取得可以與劉裕比肩的戰績。

出身貧寒,文化水平堪憂,卻有著超乎常人的軍事天分

首先,劉裕帶兵法令嚴明,軍隊軍容齊整,做到了孫子兵法要求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使原本就精銳無比的北府兵戰鬥力進一步提升;

其次,劉裕在對戰場的審視、對敵我形勢的判斷上極有獨到之處,軍事行動的分析亦常常精準無誤;

其三,劉裕作戰身先士卒,不僅在從軍之初時常揮舞長刀衝在殺敵的第一線,後來在率兵反抗桓玄時,他仍舊奮不顧身衝殺,甚至在被眾人圍攻時仍舊毫無懼色;手揮長刀,宛如戰神下凡,成了劉裕在戰場上的經典形象。

劉裕靠著自己的努力,從底層拼殺至東晉軍隊的一把手,並且最終覆滅了腐敗不堪的司馬氏政權,可謂當之無愧的一代名將。然而以武力奪取的天下,最終難以保住。在政治上缺乏系統性的革新、在家族繼承人的教育上沒有遠見,劉宋政權最終也落得曇花一現的命運。


正史漫談


魏晉以下,士族蒸蒸日上,皇權不斷衰落。到了東晉的時候出現了門閥政治,而當時門閥足以與皇權共治。在南朝,皇權開始振興,與此同時,士族的地位有所下降。南朝出現的皇權重振,起點則是劉裕和他的北府兵。劉裕憑藉自己的赫赫武功,當仁不讓地成為眾望所歸。在此之前,劉裕的武功恐怕只有曹操能比。

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有這樣一句:“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其中的“寄奴”說的就是被譽為“南朝第一帝”的劉裕。劉裕是馬背上得天下的皇帝,他起兵所依賴的北府兵最初是流民武裝。後來軍人將領和流民武裝組合在一起滋生出了新的皇權,正是這樣軍人出身的皇帝,才有能力來實現皇權的復興。

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祖籍彭城縣綏輿裡,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南朝宋武帝劉裕曾經是一位很有建樹的軍事統帥。雖說劉裕是西漢楚元王劉交的後裔,其祖輩也不乏出任高官的,但到其父劉翹這一代時,家道明顯衰落了,劉翹一生最高職位只做到郡功曹(郡守屬吏)。劉裕少時家貧,以種地、砍柴維持生計,但他性格強悍、堅韌,喜歡冒險。

東晉孝武帝時,劉裕投身行伍,開始了戎馬生涯。劉裕起初在北府舊將孫無終的麾下任司馬,沒什麼作為。安帝隆安三年(399)11月,“五斗米道”孫恩從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晉,東南八郡紛起響應,朝野震驚。東晉朝廷派遣謝琰、劉牢之前往鎮壓。劉裕轉入劉牢之的麾下,當了一名參軍。在這幾年的戰事中,劉裕的軍事才幹得到初步顯露。他治軍整肅,法紀嚴明,所轄部眾令行禁止,不嗜擄殺,這與當時其他朝廷軍隊“東伐諸帥,御軍無律,士卒暴掠,甚為百姓所苦”的狀況形成鮮明對照。

劉裕作戰勇猛,“常被堅執銳,為士卒先,每戰輒摧鋒陷陣”,部眾在他的帶領下均以一當十、奮勇爭先。加上他戰守多謀、指揮有方,所以屢立戰功。因討亂有功,劉裕被封為建武將軍,領下邳太守。他率水軍繼續追討孫恩,迫使其投海而死。孫恩起兵,消耗了東晉朝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虛,這給盤踞荊州、虎視三吳、伺機而動的桓玄以可乘之機。

元興元年(402年),桓玄舉兵東下,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以其堂兄桓修代劉牢之收掌兵權。劉牢之懼禍而逃,後自縊身亡。劉裕審時度勢,暫投桓玄以行韜晦。由於劉裕屢建軍功,在北府舊部中頗有聲望,所以桓玄也不敢小視他。次年12月,桓玄篡位,更對劉裕款待備至,恩寵有加。

桓玄在對劉裕恩寵的同時心存忌憚,劉裕也在暗中圖謀桓玄。他聯合孫無終、劉毅等人,約定於廣陵、歷陽、京口、建康四處同時起兵討伐桓玄。元興三年(404年)2月,劉裕以打獵為名,聚集百餘人首先在京口發難,殺死桓修。劉毅也於廣陵得手,誅桓修之弟桓弘。接著,眾人推劉裕為盟主,傳檄四方,各地紛起響應。

桓玄見情勢不妙,挾持晉安帝,輕舟逃逸江陵。3月,劉裕率兵進入建康,坐鎮京師,指揮各路人馬乘勝西進。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桓玄被逼逃往西川,被益州都護馮遷殺死。次年3月,劉裕迎安帝復位。為獎勵劉裕再造晉室之功,安帝加封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掌握朝政。

劉裕深知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制勝之道,所以在嚴於治軍的同時,也十分關愛部屬,常為屬下請功求爵,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他還不拘門資、唯賢是用、論功行賞,“援才授爵,因而任之”。他屬下的大將如王鎮惡、朱齡石等,均出身低微,因軍功得到提拔,劉裕力排眾議,對他們委以重任,後來這些人都成為輔佐他南征北戰的勇將良臣。

東晉自偏安以來,時時面臨著北方的威脅。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劉裕決定興師北上。北伐過程中,劉裕調度得當、善擇戰機,部屬王鎮惡等三軍用命,屢建奇功。兩次北伐過後,滅南燕、後秦,盡取黃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漢水上游的大片地區。其間劉裕還先後督師鎮壓盧循、剿滅割據長江中上游的劉毅、譙縱勢力,逼走司馬休之。這樣就使南方出現了百年來從未有過的統一局面。

義熙十四年(418年)6月,劉裕受封為相國、宋公、九錫之命。這一次,劉裕沒有推辭,因為劉裕認為自己各方面的條件已經成熟,取代晉室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12月,劉裕縊死晉安帝司馬德宗,改立司馬德宗的弟弟司馬德文為帝。元熙元年(419年)7月,劉裕受進爵之命,12月,又加殊禮。永初元年(420年)6月,劉裕迫使司馬德文禪位給自己,正式稱帝,國號為宋,改元永初,定都建康,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南北朝時期。


天香引


劉裕出生於寒門,原本沒有踏入朝堂的機會。所以,只能在年輕時就投身軍旅,通過軍功積累自己的政治地位。當然,劉裕是幸運的,因為他投身的是東晉最為精銳的“北府軍”,而此時“北府軍”的統帥是名將劉牢之,對劉裕的才能極為賞識。終於,劉裕依靠在戰場上的一刀一槍的搏殺,打通了來通往廟堂的通道。

當劉裕進入廟堂之上,很快就通過一系列軍事以及內部權力鬥爭,將能夠與其一較長短的實力派全部剪除,牢牢掌控著了東晉的朝局。在此過程中,六慾先後消滅了桓溫等東晉的重臣和權臣。最終成為了都督22州軍事的軍事統帥,控制著包括東晉王朝最精銳“北府兵”在內的全國軍隊。為了穩固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劉裕決定進行北伐。

通過此次北伐,顯示了劉裕極為出色的軍事才能。首先是分兵8路,相互配合又相互掩護,而且每一路都是知人善任。

第一路,由劉裕最為倚重的兩位大將,龍驤將軍王鎮惡和冠軍將軍檀道濟率領。作為前鋒的他們,率領步軍從淮、淝出發,向許、洛之地發起攻擊。在攻取了洛陽之後,等待劉裕的主力匯合後,繼續向關中進發。

第二路,由冀州刺史王仲德率領。這一路以水師為主,從鉅野入黃河,攻取滑臺。王仲德這一路所擔任的重要任務是為劉裕的主力部隊清掃前進障礙,並且視河北魏軍動向,隨時策應劉裕的主力軍。

第三路,由新野太守朱超石、寧朔將軍胡籓率領,這一路是為了策應王、檀的前鋒軍。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拔除通往洛陽的屏障——陽城。

第四路,由建武將軍沈林子、彭城內史劉遵考率領。這一路的主要任務是作為王、檀前鋒軍的後援。這一路將從汴水,攻倉垣,出石門(滎陽縣北)入黃河,然後在洛陽與前鋒會師之後繼續向關中進軍。第五路,振武將軍沈田子、建威將軍傅弘之率領。這一路雖然只有三千人馬,但是卻是要直趨關中的屏障——武關。劉裕此舉並非是想要真正攻克武關,而是進行佯攻,用於牽制秦軍主力。

第六路,則是劉裕親自率領的主力。這一路將從淮泗進彭城,然後轉鉅野入黃河,逆流西上洛陽。

除了分兵進軍之外,劉裕在率領主力北上的途中,利用“卻月陣”以少勝多,以數千人的兵力,重創了北魏3萬騎兵。一舉奠定了消滅後秦的基礎。





羌翟夷戎


劉裕原先只是一介平民,慢慢成長起來,成為一個重兵在握的厲害人物。

劉裕自幼家貧,初為北府軍將領。自隆安三年(399年)後,他率領軍隊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

對外,劉裕消滅了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即位後,又派兵南征林邑國,使其全境歸附。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即晉武帝,定都建康,國號"宋",建立了新的政權。

綜上所述,劉裕文韜武略,取得無數對內、對外的軍事勝利,算得上一代名將。


春秋老師聊歷史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宋武帝劉裕,當然稱得上一代名將,他智勇雙全,用卻月陣步兵打贏騎兵,北伐勢如破竹,攻佔洛陽.長安,只因在京城控制朝政的心腹謀士劉穆之去世,他趕緊回來篡位,北伐功敗垂成,未能一統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