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聽《金剛經》中的這位智者,傳授最好的禮佛方法!

聽《金剛經》中的這位智者,傳授最好的禮佛方法!

正法,由佛說出,藉弟子們向四方傳播,向後世傳承。他們以自己的身、口、意為示範,續佛陀慧焰於他人,令佛法有了生命,令正法能夠長存人間。

本期玉佛講堂,讓我們走近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須菩提

聽《金剛經》中的這位智者,傳授最好的禮佛方法!

南宋 《燃燈佛授記釋迦文圖》局部

■ 如何得見如來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是佛陀教導弟子們修行中需要念念不忘的準則,而佛陀也不忘父母恩重,成道後便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

然而忉利天與人間的時間流速並不一致,所以在九十日的漫長等待後,聽聞佛陀即將返回人間,弟子們雲集到一起,都希望能夠最先看到佛陀。

為此,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蓮花色比丘尼,便變化成轉輪聖王的樣子,走到了最前面,她歡喜地說道:“我是第一個見到佛陀的人”(我今禮最勝尊,今日先得覲省)。但佛陀卻對她說:“已經有人比你先見到了我。”

聽《金剛經》中的這位智者,傳授最好的禮佛方法!

劉松年《補衲圖》局部

原來,當須菩提尊者聽到佛陀回來的消息後,當即放下手中正在縫補的衣服,準備出門。但他轉念想到,諸法皆空,什麼是如來?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外顯特徵嗎?還是由地水火風四大聚合而成的肉身呢?

不,佛的法身是無我、無人、無作、無所不作的諸法空性。空性無處不遍,佛的法身自然也無處不在。想到這兒,他安然回坐,繼續縫補僧衣。

聽《金剛經》中的這位智者,傳授最好的禮佛方法!

唐寅《山溪旅行》局部

因此,佛陀對蓮花色比丘尼開示了真正的禮佛之法:“若欲禮佛者,當來及過去。當觀空無法,此名禮佛義。”

就好像《金剛經》第五品中,佛陀與須菩提的問答——

“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佛陀雖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莊嚴色身,但這色身卻是四大的聚合幻化,終歸敗壞。所以若有人執著於佛陀有具體的形象,便不得見如來的真身,那是蘇軾所說的“山色”與“溪聲”,也是禪者所唱的“青青翠竹”與“鬱郁黃花”。

聽《金剛經》中的這位智者,傳授最好的禮佛方法!

清·謝蓀 《荷花圖》

■ 如何是真般若

須菩提對“空性”的理解為僧團第一,也正因為他對“空性”的徹悟,也感得天人在他打坐修行時,前來散花供養。

須菩提便問天人:“為什麼散花呢?”

“因為尊者善說般若。”

“關於般若,我未曾說過一字,你為什麼這麼說呢?”

天人回答到:“尊者無說,我亦無聞;無說無聞,是真般若。

聽《金剛經》中的這位智者,傳授最好的禮佛方法!

《天女散花》

這個典故可以結合《金剛經》一起來看,經中須菩提曾回答佛陀:“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佛陀自己也曾宣說:“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既然法不可宣說,佛陀為何又要講法數十年呢?因為佛教雖然認為人人都有清淨的佛性、將來都可能成佛,但人們往往有煩惱而不自知,又因為種種的煩惱把自己清淨的佛性都蓋住了,需要通過修行才能獲得解脫。

然而,在開悟之前,我們需要有人告訴我們有煩惱、有可以解脫煩惱的方法,所以佛陀不得已這才用“說法”這一方便來度化眾生;而當我們開悟以後,自心清淨透徹,也就無需向外求法,就好像六祖慧能大師所說:“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

參考 | 《增一阿含經》卷第二十八《聽法品第三十六》、《金剛經》、《金剛經的現代意義》、《學佛入門》

圖片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