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系列學習筆記(二)

此次講經分為三個部分:釋題、譯者、正文,今天分享釋題部分學習筆記。


同覺書院 |《金剛經》系列學習筆記(二)


釋題


本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曙師做了四句結語來解釋經名:


光明銳利,經中最剛。

譬喻般若,說三非三。

無有彼此,何處不徑。

會得此意,即明到岸。


金剛有三種特性:堅固、光明、銳利,以這三種特性來譬喻三種般若。雖說三般若,其實只是方便說,並不存在三般若。若無此岸、彼岸之分,條條大路通佛性。


堅固——實相般若


從金剛體上來講的堅固義來譬喻般若最為堅固,說的就是般若的第一種——實相般若。實相般若是我們人人本具的佛性,就是我們的本體,就是我們的不二之心。這個實相般若是不深不滅、不垢不淨、本來圓滿、本來具足的,即使生死輪迴、顛倒夢想也不能壞這個般若體,就像金剛一樣,是最為堅固的。所以有金剛不壞之身的說法,金剛不壞之身講的就是實相般若。


光明——觀照般若


金剛最為光明,可以照破一切黑暗,可以照破茫茫無盡的長夜,這是譬喻般若的第二種——觀照般若。要出離生死、出離所有煩惱,離觀照是不可得的。觀是觀察,照是顯現。觀察是一種如理的作意,就是我們一開始要做一些觀的功夫的。比如說,如何觀察世界的一切事相,以空的觀點還是以有的觀點來觀,如何觀察決定了自己是否得利。若以空的觀點來觀察,可能不會著一切事相的相。若觀察世間萬事萬物的時候指幻為真,那麼念念都會被事相所轉。


當觀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過後,那麼智慧就會自然顯現了,這就是照。照鏡子不需要刻意照,拿起鏡子就什麼都照見了。因為萬事萬物本身就是我們內心的投射,還需要做什麼?到這個程度的時候,觀和照是不二的。所以觀照的功夫刻意破除我們的執著、迷惑、迷茫和顛倒夢想。金剛的光明義就是譬喻觀照般若。


銳利——文字般若


金剛最為銳利,可以破除世間一切的邪知、邪見、邪說,這就是譬喻般若的第三種——文字般若。這裡的邪知、邪見、邪說不能錯以為是哪個法師說的,其實充滿內心的不正見是最大的邪見。因為我們六根時時刻刻接觸外境,時時刻刻被外境上虛妄的對立相所轉,不知不覺中就判定取捨與否,一旦有取捨就會落入二元對立之中,以至於我們內心充滿了種種的不正見。


凡夫在沒有覺悟、證悟之前,所有的起心動念或左或右、或美或醜。而在佛菩薩的眼中沒有好壞之分,沒有好人和壞人之分,只有病人。其實沒有誰天生就是好人或者壞人,但是眾生都是有煩惱病、執著病的心病患者,只不過是妄想執著的程度深淺不同而已。文字般若揭示了般若實相,告訴我們如何斷惑證真以及破除二見的方法。所以,文字般若是最為銳利的,既可以破除外在的邪說,也可以破除我們心中的不正見。


同覺書院 |《金剛經》系列學習筆記(二)


總結:三種般若分別對應金剛的三種特性,但是這三個特性是從一個金剛出,所以雖說三種般若,其實並沒有三種般若,只有一種般若——實相般若,就是我們的心。實相般若是心之體,文字般若是心之相,觀照般若是心之用。所以,是體相用的關係,並沒有三般若,只有一個般若。為了眾生能紛紛明瞭、次第接引,才有了三般若的方便說。


你明白了嗎?

波羅蜜即到彼岸,到達彼岸。到達那個彼岸?此岸又是哪裡?一般來說,此岸是凡夫,彼岸是菩薩;此岸是煩惱,彼岸是菩提;此岸是生死,彼岸是解脫。這是在隨順次第的基礎上,而假名此岸、彼岸。因為佛性的本體是不壞的,佛性是本來具足、人人平等、本來圓滿的,只要回到本來面目就可以了。並不是向外去找一個所謂的彼岸,也不是向外界找一個佛來成,所以,哪有什麼彼岸。只要能從所謂的煩惱裡出離出來,此岸即是彼岸、煩惱即是菩提、凡夫等同我佛、生死即是解脫。若能領會此意,處處是道路,條條大路通佛性,哪部經不是經。最後,經名的白話文解釋就是通過如同金剛一樣的般若令眾生出煩惱、到彼岸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