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水稻稻飞虱多了该怎么打药?

漂泊人生194185916


这几天江西等地出现中晚稻褐飞虱严重的情况,有些田块都已经穿顶了,有些中稻预计20-30天就要收割了, 但晚稻有些还没有抽穗,防治迫在眉睫,有农友询问,水稻只有十几天就要割了,能不能不打农药了呢?

褐飞虱的危害

水稻褐飞虱属于迁飞性害虫,当台风来袭时候,褐飞虱迁徙特别快,特别是“盛夏不热晚秋不凉”时候,褐飞虱繁殖速度特别快,从这几天情况来看,有农户家水稻田“穿顶”了,甚至还有大量稻飞虱在空中飞舞,中晚稻发生比较严重。

如果天气突然变冷,例如遇到“寒露风”之类天气,褐飞虱取食活动会迅速降低,繁殖速度也降低,也不至于迅速导致水稻倒伏,如果近期进行收割,可以不施药。如果温度适宜,褐飞虱蔓延速度快,不及时防控会导致水稻“穿顶”。

如何来打褐飞虱效果好?

防治后期褐飞虱,一定要注意提防农残问题和成本问题,如果粮食损失小于防治成本,那就没必要进行防治了,只是遇到褐飞虱爆发天气,就一定要防治,预防褐飞虱推荐烯啶·吡蚜酮和呋虫胺,如果褐飞虱发生严重,则一定要控制基数,可以用的药剂是敌敌畏、仲丁威、异丙威、烯啶虫胺,这些药剂又可以和吡蚜酮和呋虫胺一起混用,也可以加安透等助剂增加渗透性。

喷施方法一定要注意,水量一定要足,电动喷雾器喷水不少于100斤,建议从外到内喷雾,防止飞虱外迁,一定要打水稻中下部,也可以分拢打,有条件的地方要在田中灌浅水,田中干燥的,可以在中午撒施毒死蜱、敌敌畏拌沙,我查阅了最近江西等地天气,15天内不会降温。


农农老师


稻飞虱为害具有爆发性、隐蔽性和迁飞性特点,严重泛滥时会导致水稻冒川倒伏,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对于水稻田稻飞虱泛滥时,要注意进行科学防治,以确保防治效果。

稻飞虱主要以成虫和若虫聚集稻株茎基部进行刺吸为害,发生严重时时上部叶片通常也会数量较多,尤其盛夏不热,晚秋不良季节,褐飞虱易爆发成灾为害,尤其田间短翅型成虫数量较多时,通常会短期内虫量激增为害。所以稻飞虱防治一般要采取压前控后策略进行防治,以减轻后期为害防控。当田间稻飞虱发生泛滥,虫口数量较多时,宜及时采取快速降低虫口密度策略进行科学防治。

通常对于稻飞虱田间百丛虫量6000头以上田块,尤其每穴稻飞虱百头以上时,一般宜及时先选用异丙威或仲丁威或醚菊酯等速效性好的农药防治一次,以快速降低虫口密度,无水田块宜高温时选用敌敌畏拌毒土撒施熏蒸防治。药后3-5天在选用持效期长,速效性好的药剂防治一次。目前效果较好的药剂有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噻虫胺、烯啶吡蚜酮、氟啶虫胺腈等,其中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等不仅效果好,持效期长,而且用量少,稻飞虱对其敏感,抗药性低,噻嗪酮、吡虫啉等抗药性强药剂不宜在使用,避免防效不好,防治成本增加。注意施药时,田间要保持3-5厘米水层,即可防止稻飞虱向下转移,同时稻飞虱跌落水里时能致其死亡先喷四周,再喷中心,防虫转移,喷药时要对准中下部重点喷施,可以明显提高防效,防治效果更佳。

总之,稻飞虱泛滥时,宜选用对路药剂,用足药量,对足水量,保持水层,喷准部位进行围歼,防治效果最佳。


农业植保管理技术110


稻飞虱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必然出现了害虫,他们成群聚集在稻田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病菌,排泄物常有霉菌产生,影响水稻了光合作用,导致水稻干枯死亡,造成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下降。



稻飞虱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0~30℃,该虫喜温暖潮湿,成虫对嫩绿水稻趋性明显,雌虫可多次产卵,一般六七月份潜入,春、夏两季向北迁飞,长江流域夏季不热,晚秋气温偏高,极利于它们生活,成虫喜欢阴湿环境,喜欢栖息在距离水面10厘米以上的稻株内,一旦阴雨连绵、多雨后,它们便大量迁入稻田,产卵繁殖,为害水稻,田间潮湿、偏施氮肥,稻苗浓绿、密度大及长期灌水有利于稻飞虱高发。


当稻田发现有稻飞虱时,每亩用25%扑虱灵粉剂60~70克,加20%阿维唑磷60~80毫升加40%纹霉星60克兑水120斤,均匀喷施稻株中下部,或每亩用25%扑虱灵30克对水100斤,对稻株中下部喷雾,当稻田发现大量稻飞虱时,可先用敌敌畏预处理,然后在用上述药剂喷施消灭。

总之,稻飞虱是水稻生长躲不过的害虫,它们迁徙而来,遇到合适的环境繁殖为害,我们应该熟悉其习性,在其未大量繁殖前喷施药剂消灭,降低水稻受害程度。


田园小哥


稻飞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稻害虫,其会在水稻的基部吸食汁液从未影响水稻的生长,导致水稻减产,严重的时候还可能造成绝收,七月份到八月份是稻飞虱的高发季节,所以在这一时期一定要加强对田间的监控和管理,一旦发现有稻飞虱,即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选择烯啶虫胺,虎辣干悬等药剂进行防治,市场上有很多这方面的药剂,您可以根据您当地的情况进行选择,稻飞虱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施药的时候一定不能使用过量,以免产生抗药性,而且这样一来,稻飞虱的天敌也会尽可能的存活下来,以继续对稻飞虱的数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从而避免稻飞虱因为对某种农药有一定的康要从而导致杀虫效果不明显,在喷施农药的时候,由于稻飞虱喜欢停留在稻子的基部,所以施药也要注意几种施药,在基部多施药。


农医生


关注稻麦巴巴头条号,在第一时间了解、学习更多三农资讯。


稻麦巴巴团队宗旨:用最质朴的语言,帮助农民分享经验,高产技术,解决实质性难题。

据研究报道,目前稻飞虱种类有十几种之多,但田间常造成为害的主要为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


其中以褐飞虱为害最重,抗药性也较强,如果不科学进行防治,通常对水稻后期容易造成大面积发生为害,造成水稻倒伏冒川,空瘪粒增加,产量下降,尤其遭遇盛夏不热,晚秋不凉气象条件时多是其大发生的征兆。


因此对于稻飞虱防治,尤其田间稻飞虱较多时,一定要严格遵循以下几点技术措施,以确保防治效果:


一、把握好防治适期。


稻飞虱为害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中下部刺吸为害,其中成虫因为有翅膀不仅可以借助气流远距离迁飞为害,同时田间因为植株或气流振动等也会短距离进行迁飞;


若虫因其后足比较发达,弹跳力比较好,尤其若虫虫龄越大,弹跳力越好,同时对药剂抗药性也比较强,因此稻飞虱防治最佳适期为低龄若虫盛期,即虫龄越小时施药效果最佳。


二、坚持达标指标。


大量试验实践表明,田间虫量达不到防治指标时,一般不会对产量又明显影响,可以不用喷药防治,避免增加防治成本。


田间稻飞虱发现平均百丛虫量分蘖期至孕穗期1000头;穗期1500头时,要及时进行施药防治。

三、选用对路药剂。


目前稻飞虱抗药性较强,尤其噻嗪酮、吡虫啉等药剂抗药性强,已经不宜在田间使用防治,吡蚜酮、毒死蜱等药剂抗药性也有所增加,也要注意控制使用次数。


对稻飞虱达标田块,宜选用醚菊酯或烯啶虫胺或噻虫胺或三氟苯嘧啶等对稻飞虱敏感药剂,稻飞虱数量较大时,宜先使用异丙威等速效性好的药剂,或醚菊酯加烯啶吡蚜酮或氟啶虫胺腈等复配药剂以快速降低虫口密度,药后5天左右在喷药防治一次。


四、用足水量。


稻飞虱因为群集稻株中下部为害,因此喷药时水量要足,确保药剂喷施到植株中下部,一般每亩机动喷雾器30公斤,手动喷雾器60公斤,植保无人机每亩1.5-2公斤防治较好。


五、科学喷施。


施药时田间要保持水层3-5厘米左右水层5-7天,一般对落入田间稻飞虱可以有效杀死。喷药时要对准稻株中下部喷施,同时先喷田块四周,再喷中心,可以有效防止成虫迁飞转移,提高防效。


对无水田块要加大用水量,直接选用敌敌畏高剂量拌土撒施熏蒸防治。使用无人机喷药时,还宜加入沉降剂或安融乐增效助剂等,可以确保防治效果。


总之,选用对路药剂,适期达标用药,对足药量,用足水量,科学喷施,可以有效防控稻飞虱为害。

稻麦巴巴团队宗旨:用最质朴的语言,帮助农民分享经验,高产技术,解决实质性难题。


关注稻麦巴巴头条号,在第一时间了解、学习更多三农资讯。


点赞 转发 让更多的农民朋友看到!!


稻麦巴巴


大家好,我是陕南杨哥,稻飞虱是水稻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会造成水稻大片死杆倒扶,在我国每年发生3-8代,繁殖迅速,有爆发性的趋势,防治的难度有三点:一是准确预警预报,一旦潜入,立即防治;二是提倡统防统治;三是在防治时加入熏蒸剂,在防虫的时候也兼治成虫,达到一举两得。现在就来谈一下飞虱的危害性及怎么防治打药。


稻飞虱的危害性

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毒,对水稻的危害大,很难控制,灰飞虱成虫会吸取水稻下部汁液,同时也会排出大量含糖毒液,会腐蚀水稻底部变黑,叶面枯黄,严重水稻会枯死。

稻飞虱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在种植水稻前,田间应该合理施肥,多以农家肥和磷肥为主,防治偏施氮肥,否则会导致水稻贪青晚熟加重飞虱的危害。


药剂治疗:当前使用的农药品种主要有:敌敌畏,扑虱灵,锐劲特,三久幺幺等品种,能有效防治稻田飞虱的危害,在这里特别要注意得是,在水稻收获期的前7天,应该停止一切农药的喷撒,以防稻谷有农药残留。

综上所述,在没发现飞虱之前,要提前预防,飞虱的危害性对水稻影响太大了,要及时把飞虱扼杀在摇篮里,我相信在农业科学的带动下,对水稻病虫害的治疗也会更加得透彻。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留言。


陕南杨哥


稻飞虱,一种稻田中很常见的害虫,稻飞虱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吸食稻株的汁液造成的,稻株受损,阻碍水稻正常的传输,水分和养分运输不上去,同时还会携带一些病菌,导致水稻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严重的直接死亡。

其实,我们在种植过程中所说的稻飞虱,并不是指的某一个害虫,而是还有分类,一般稻飞虱可分为白背飞虱、灰飞虱和褐飞虱三种。

白背飞虱:一种迁飞性害虫,不仅危害水稻,田间的一些杂草也会受影响(比如稗草、游草、看麦娘等),另外,白背稻虱在稻株上的活动位置比其他两者都高。

灰飞虱:以口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和白背飞虱一样,水稻和杂草都会危害,同时也是一些条纹病、叶枯病等病害的的传播媒介。

褐飞虱:一般情况下,晚稻田里发生较严重,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不论哪种飞虱,它们都有共同的习性,常见的有以下3种:

1、迁飞性

稻飞虱(以下统一说稻飞虱,不具体说某个飞虱),具体随风力、长距离传播的迁飞特性,

成虫可以趴伏在叶片上,当叶片随着风力飘动时,稻飞虱也随机一块迁飞,达到一个地方,开始繁殖危害,然后继续随风迁飞,我们常见的北方的稻飞虱能到南方危害,基本就是这个习性造成的。

2、群集性

稻飞虱一般都是成群危害,不是单个进行危害,如果田间发现了飞虱,一颗稻株上能有几十上百个,甚至更多,密密麻麻的看着“吓人”,这就是他们的群集性。

3、趋光性

飞虱具有趋光性,特别是夜间,如果有灯光的话,会引起飞虱快速聚集过来,正是利用了这个特性,大家可通过农业办法,比如放置趋光灯,来进行防治稻飞虱。

了解了习性,下面说大家很关心的防治药剂的问题,农业防治办法就不细说了,简单提下,可以使用天敌、田间通风、科学水肥管理等措施。

目前,市面上防治稻飞虱的药剂有很多,小帮手建议以预防为主,不要等大面积爆发后才开始用药。常用药剂吡虫啉、呋虫胺、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蚜酮等,一些地方单剂即可防治,效果不错,有些区域,由于抗性问题,需要进行药剂复配,大家根据当地的情况,具体选择药剂。

另外,根据经验来看(大部分地区),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对白背飞虱效果不错,吡蚜酮或者是烯啶虫胺+吡蚜酮,对三种飞虱,效果都可以,具体大家以当地使用效果为准。

关于水稻飞虱的讲解,小帮手就说这么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如果在实际种植中,你有更好的办法来防治稻飞虱,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来交流学习。


农民的小帮手


水稻上的飞虱,远比卷叶螟危害大,几代的卷叶螟都只是在水稻的叶面上,喷洒农药后,对稻谷影响不大,最多也就稻谷减点产。而稻飞虱,包括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等,特别是褐飞虱,都集中在水稻禾管的下部,如果没有施好药,则可让稻谷绝收。

因飞虱的发生期都在稻谷生长的后期,正是抽穗灌浆、成熟时期,飞虱全部在稻禾的下部,吸食稻禾管部营养,使稻穗无法得到营养,变成空的、瘪的,稻禾底部枯萎,使整个稻禾伏到。飞虱繁殖极快,短期之内就可将整块稻田的稻谷摧毁。

产生稻飞虱的原因主要是:水稻施多了尿素之类的氮肥,株行距离短,太密,底部不透风,没有阳光照射。

打稻飞虱的农药很多,各地的农业技术推广站都有销售。如扑虱灵、叶蝉散、吡虫啉、毒死蜱、速灭威、噻嗪酮、锐劲特、异丙威、虱纹灵……等等等等。

飞虱要在发虫初期就要及时扑灭,不能到它繁殖多了再施药。

施药时水田里要灌上5~10公分深的水,使飞虱全部集中到稻禾上,无处可逃。最好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或在傍晚施药,这样有利于农药往底部渗去,最大的发挥药效。多用药,多兑水,几种药配合施。增加药剂量,或拌细沙撒向田里。千万不能惜药。要避开太阳下高温时喷药,太阳高温时,药易蒸发,难得渗到底部,灭虫效果差。


一生好人大司马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稻飞虱是水稻中的病虫害之一,害虫繁殖速度迅速,有爆发性的趋势。因此对于稻飞虱的防治决不是说药物就可以解决的,因此对于稻飞虱的防治策略我们还是重在防,其次才是治。下面科学兴农就来简单的来谈一下。

稻飞虱生物防治

目前来说还没有什么特效的生物制剂可以实现对稻飞虱的消灭,不过近年来也有出现一些生物防治的方法来降低稻飞虱的危害。也就是利用稻飞虱的天敌,抑制稻飞虱的爆发,对稻飞虱进行控制。

有研究表明,采用鸭稻共生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稻飞虱的发病程度,甚至可以实现对于稻飞虱的控制。控制效果可以达到63.77-86.89%,并且该模式来说,节约了农药,绿色环保无公害,也是今后值得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稻田鸭子养殖又提高了田间的种植经济效益。

化学农药防治

目前对于稻飞虱比较有效的几种农药有吡虫啉、噻嗪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及吡蚜酮等,从几种药剂的作用原理看可分为两大类:烟碱类杀虫剂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烟碱类杀虫剂:比如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其属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通过神经阻断作用,实现杀死昆虫的目的。该类药剂具备良好的内吸特性和渗透活性,可以触杀、胃杀,对于稻飞虱具有很好的药效。并且该类药剂还可对于水稻田的蓟马、粉虱、叶蝉等具有很好的效果,属于光谱性杀虫剂。

噻嗪酮属于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该类药剂使用后减少了虫的产卵量,甚至导致虫卵不能孵育,并可以实现缩短害虫寿命的作用,不过其药效较长,一般要一周才能看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这几类药剂的具体使用方法,这里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在药袋说明书也都有详细介绍,对于这几种药剂的使用,科学兴农建议,采用轮流使用的方法,不要每次都选择该药剂,这样的做法容易使得稻飞虱产生耐药性,而药剂的轮换大大降低耐药害虫出现的几率,药效也会更加的好。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水稻上的稻飞虱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白背飞虱、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比较好防治,烯啶虫胺效果都不错,灰飞虱会传播病毒,如果谷种用噻虫啉拌种了,一般水稻前期出现白背飞虱和灰飞虱,褐飞虱出现较晚,但真正为害水稻最大是褐飞虱,我们经常讲到的造成水稻倒伏“穿顶”之类都是褐飞虱造成的下面谈谈褐飞虱爆发防治措施。

选对好防治药剂

不推荐使用噻嗪酮等已经被农技推广中心淘汰的品种,建议选用烯啶虫胺、吡蚜酮、噻虫嗪、呋虫胺等品种,速效性方面可以选用异丙威、敌敌畏、毒死蜱等品种,我的建议是在防治爆发型飞虱时,一定要选择速效性药剂来压制基数,然后使用内吸性药剂来控制繁殖。这里推荐一个配方是:敌敌畏+烯啶·吡蚜酮。

防治爆发型稻飞虱方法很重要

如果是以喷施方式来施药,建议田中灌水,可以用汽油机来施药,施药时可以先分垄方式打药,这样才能打透,一般一亩地用水建议是120斤以上。

结束语

最后还推荐一个方法,对于田间无水田块,可以使用毒死蜱和敌敌畏拌沙在中午撒施,效果不错,但要提防中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