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快收获了,却长了稻飞虱,怎么办?

留守傅姐


水稻快收获了,却长了稻飞虱,怎么办?

先给大家说个身边的实例:我们这边虽是南方,但现在农户通常也只种一季中稻,只有少部分大户还种双季稻。去年村里一年轻人承包了30亩地种植水稻,早稻种植还算顺利,晚稻的时候,水稻已到蜡熟末期,这时候发现田间有稻飞虱,他没多少经验,并且村里其他人大部分是种植中稻,已收割了,没有参考对象,他也没太重视此事,结果3天左右,水稻全倒伏了,这些稻飞虱危害能力相当强。


水稻倒伏后再来防治稻飞虱,功效很难发挥。所以虽然水稻快收获了,在田间发现稻飞虱时,还是要及时用药物来防治,否则就会引起大片的稻田损害。下面我们通过从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来详细了解稻飞虱。

一、水稻稻飞虱有哪些特点?

1、稻飞虱具有刺吸式口器,通过口器吸食水稻的汁液,从而干扰植株光合产物的正常分配,使得输送到根系的营养物质减少,从而打乱根系的正常生理活动,加速叶片的衰老,引起稻叶失水发黄,稻株下部变黑腐烂发臭、瘫痪倒伏、枯死等等。

2、褐飞虱在吸食水稻营养的同时还携带病毒病、草状丛矮病和齿叶矮缩病等病菌。


二、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水稻稻飞虱?

1、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迁入虫量的多少与时间的迟早与稻飞虱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气流对流频繁,给稻飞虱的迁移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造成稻飞虱大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2、在地少人多,力争高产的需求下,我国的稻田出现了与自然生态系统下完全不同的人工栽培体系,也为稻飞虱的发生与蔓延提供了条件。

3、生产上滥用杀虫剂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和菊酯类农药,导致稻飞虱抗药性增强、再猖獗危害现象加剧。


三、如何防治水稻稻飞虱?

1、化学防治措施。像题主所说的情况,在水稻快收割了发现稻飞虱,这时候最方便快捷的办法就是药物防治。在若虫孵化高峰至2-3龄若虫发生盛期,采用“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每亩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50千克喷雾,也可以每亩用5%氟虫腈胶悬剂30-4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防治。

2、农业防治措施。栽种抗虫品种,实施连片种植,合理布局,防止飞虱迂回转移、辗转危害;健身栽培,科学管理肥水,做到排灌自如;合理用肥,防止田间封行过早、稻苗徒长荫蔽,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降低湿度;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调控稻田块周围的小生态环境,在田埂上撒布可引诱稻飞虱天敌的有益杂草,增加天敌的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根据稻飞虱集中危害基部的特点,可进行稻田养鸭防治,采用稻鸭共栖的形式,进行稻飞虱防治,每亩在稻飞虱迁飞来到之时,不定期或定期将鸭子放在田中,利用鸭子捉虫。



综上所述,稻田在快收割的时候发生稻水虱,请尽快用药剂进行防治,可能2-3天就会危害水稻倒伏。平时的管理中,注意选种,合理灌溉和施肥,注意保护天敌,放些鸭子在稻田中吃吃虫。


阿华记农


水稻成熟以前、田间出现大量稻飞虱,必须进行防治,由于稻飞虱是一种突发、暴发的虫害,繁殖速度极快,可选用高效、低毒、有针对性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扑虱灵、叶蝉散、速灭威,混灭威、巴沙、敌敌畏、二嗪农、杀螟松、虱纹灵等农药

10%吡虫啉,亩用30-50克

5%锐劲特,亩用30-40毫升

25%噻嗪酮,亩用50-60克

48%毒死蝉,亩用50-80毫升

80%敌敌畏,亩用100-150毫升

25%噻嗪酮加80%敌敌畏,亩用50-60克加100毫升

10%吡虫啉加80%敌敌畏,亩用30-50克加100毫升。

另外还推荐一种特效药飞虱净 有效成份含量:22%吡虫啉与沙蚕毒素类药物复配而成。

功能特点: 配方先进,穿透力强,对高龄抗性害虫有特效。

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作用,杀虫活性高,击倒速度快。

采用表面活性增效技术,粘着性好,药效持久,杀虫谱广。

药效稳定,不受气温限制。

用法用量:喷施稀释750-2000倍液



方—源


水稻快收获了却有稻飞虱,水稻受害后容易出现籽粒灌浆不饱满,瘪谷率增多,发生量大需要用药防治,防治时一定要注意用药的安全间隔期。在农业生产上,科学使用农药,最后一次喷药与收获之间的时间必须大于安全间隔期。

稻飞虱防治适用药剂:苦参碱、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嗪、醚菊酯及烯啶·吡蚜酮、噻虫·吡蚜酮、吡蚜酮·呋虫胺等。其中烯啶虫胺在各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14天,吡蚜酮有写安全间隔期7天,也有14天,甚至21天,烯啶·吡蚜酮在水稻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噻虫嗪28天,醚菊酯14天,具体以农药包装说明为准。

除用药喷施外,在水稻齐穗后,发生非常严重时,也可用敌敌畏拌沙子撒施。无水稻田,可先用敌敌畏拌沙子于中午撒施,然后傍晚再用烯啶虫胺喷雾打,防治效果很好。

水稻距离收获时间短,用药注意事项:选安全间隔期短(最好是安全间隔为7天)的药剂,喷药要压低喷头喷雾,用水量要足。

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云众地


感谢大家给予点评:

1、稻飞虱的用什么药效果好

稻飞虱是水稻上最主要害虫,其发生为害具有隐藏性、暴发性、毁灭性的特点。稻飞虱主要是指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主害期一般在7月下旬至9月中旬,特殊年份到10月上中旬,仍能持续为害。受到气候条件、迁入虫源、耕作制度、化学防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稻飞虱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而且普遍呈现出不同的抗性,加重了用药的难度。主要农药:扑虱灵、叶蝉散、速灭威,混灭威、巴沙、敌敌畏、二嗪农、杀螟松、虱纹灵。

2、稻飞虱防治方法:在水稻分蘖期到圆杆拔节期,平均每百蔸有虫1000头以上;在孕穗期至抽穗期,每百蔸有虫1500头;在灌浆、乳熟期,每百蔸有虫2000头左右,即为防治适期。首推生物防治,这同时也是一种生态养植模式,灭虫与养殖双重好处,稻田可以养蛙、鸭,同时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的种群数量。 也可以加强田间管理,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合理科学施用氮磷钾肥,实行科学的水肥管理。 另外也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坚持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要抓准在低龄若虫盛发期用药防治。

3、防治稻飞虱的化学农药有配比有:

10%吡虫啉,亩用30-50克;

5%锐劲特,亩用30-40毫升;

25%噻嗪酮,亩用50-60克;

48%毒死蝉,亩用50-80毫升;

80%敌敌畏,亩用100-150毫升;

25%噻嗪酮加80%敌敌畏,亩用50-60克加100毫升;

10%吡虫啉加80%敌敌畏,亩用30-50克加100毫升。

4、另外还推荐一种特效药飞虱净 有效成份含量:22%吡虫啉与沙蚕毒素类药物复配而成。

功能特点: 配方先进,穿透力强,对高龄抗性害虫有特效。

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作用,杀虫活性高,击倒速度快。

采用表面活性增效技术,粘着性好,药效持久,杀虫谱广。

药效稳定,不受气温限制。

用法用量:喷施稀释750-2000倍液





末农


你好,稻飞虱是生产上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稻飞虱繁殖很快,对水稻生产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飞虱一般将卵产在水稻植株体内,产卵的时候成虫将水稻茎叶组织刺伤,在叶面形成伤口,导致植株体内的水分由刺伤点向外流失,同时会破坏植株的输导组织,降低作物的同化作用,加速稻株瘫痪。

影响水稻稻飞虱发生的主要因素

合理用肥,防止田间封行过早、稻苗徒长荫蔽,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降低湿度;利用抗虫品种。

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稻田养鸭,保护青蛙等。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调控稻田块周围的小生态环境,增加天敌的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根据稻飞虱集中为害基部的特点,可进行稻田养鸭防治,采用稻鸭共栖的形式,进行稻飞虱防治。每亩在稻飞虱迁飞来到之时,不定期或定期将鸭子放在田中,利用鸭子捉虫。

选用高效、低毒、选择性农药。目前对褐飞虱的防治主要有两种特效农药——扑虱灵和吡虫啉。每亩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50千克喷雾,也可以每亩用5%氟虫腈胶悬剂30∼4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防治。




闽东阿杰


水稻快收获了,发生了稻飞虱,应该怎么办?

三观说农告诉你,用农药防治,一般使用烯啶吡蚜酮,噻虫嗪+乙酰甲胺磷,贵的使用螺虫乙酯。



记住一定不要加菊酯类农药,如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添加菊酯类农药防治稻飞虱可以刺激稻飞虱的大爆发。

稻飞虱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在我国各地发生的代数,随纬度和年总积温、迁入时期、水稻栽培期而不同。

稻飞虱爆发性比较快,看到零星的稻飞虱就需要打药防治。


三观说农


一、适时排水

在我们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又多,特别是水稻成熟期对水的需求,常常发现有的稻农在水稻刚(压圈)就把田水放干。这种方法影响产量较大。水稻在扬花后开始灌浆时,正是水稻乳熟期,是水稻的第二个水分分临界期,即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若过早放水受旱,会严重影响籽粒灌浆,造成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

1、一般情况下水稻抽穗期到完熟期的水的管理:

水稻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下降,叶片因养分迅速向籽实转移,极易衰退落黄,这些都不利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因此,应保持根系活力,以根保叶,以叶保粒。如果后期断水过早,会降低根系活力,影响灌浆,尤其对灌浆期长的大穗型品种,影响更大。后期排水过早对整精米率影响也很大。因此,水稻收获前应提倡晚排水、晚断水,一般以收获前7~12天为宜。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的特点是浅灌与湿润结合,适时晒田构成浅湿交替,浅、湿干灵活调节,使稻田水分状况多样化。

2、水层管理要求

出穗期浅水,齐穗后间歇灌溉,既保证水稻需水,又要保证向土壤通气。间歇灌溉是灌一次浅水,自然渗干到脚窝有水,再灌浅水,前期多湿少干,(3-5厘米水层一直持续到水稻灌浆结束,到乳熟后期顶部粒开始变蜡状)后期多干少湿。

但一些地区常因后期撤水过早而影响籽粒饱满度。水稻在灌浆结实期合理用水,可以达到养根保叶,轻秆活熟,浆足粒饱满的目的。为此,一般最好在成熟前7~10天左右灌最后一次水,具体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看土壤含水量及天气和籽粒成熟情况灵活掌握(不可照搬)切记!一定要到完熟初期断水最好,所谓的完熟初期就是小枝梗开始转黄的时期

二、适期收获

1、水稻黄化完熟率达95%以上即可以进行收获。种植面积大的农户一定要等下枯霜后收获。

2、针对今年受气候影响,水稻大面积倒伏的发生,一定要早收倒伏水稻,以防下雨引起霉变,生芽,损失加大。倒伏水稻多在地里一天,损失就有可能加大

3、收获时期的气候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13℃以下,最好枯霜以后,收获过早会给贮藏带来麻烦。

4、收获注意事项

1)收获最好要在10月15日前后完成,以防下雪。

2)收获下来的水稻禁止大堆存放,以防自身发热引起霉变。

3)机械收割时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

(1)选用抗虫品种

稻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有一批经抗源杂交培育出的抗虫品种,可选用适合当地的抗虫品种种植。

(2)生物防治

一是保护天敌,稻飞虱在稻田中能被许多天敌捕食或寄生。如各种蜘蛛、青蛙捕食成虫、若虫,黑肩绿盲蝽吸食稻飞虱卵,各种稻虱缨小蜂寄生于稻飞虱卵,各种螫蜂寄生于稻飞虱若虫。这些天敌对抑制稻飞虱的发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农药品种,尤其在水稻前期要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二是稻田养鸭,根据稻田虫害情况,掌握在稻飞虱、叶蝉若虫盛发期以及螟虫、稻纵卷叶螟成虫始发期至盛发期在稻田放鸭防治,不仅对稻飞虱有显著的控制效果,而且由于鸭子的践踏,稻田中杂草也极少,收到了治虫除草的双重效应。

(3)栽培防治

合理密植,浅水灌溉,适时烤田,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降低稻田湿度等栽培措施,可降低稻飞虱的繁殖系数。

(4)药剂防治

由于稻飞虱的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做好虫情调查,使用选择性农药,仍是当前防治的主要措施。在每百丛水稻有虫1000头以上时开始施药。每667米2用25%吡蚜酮悬浮剂可湿粉剂20~24克,或25%扑虱灵粉剂30克对水37.5千克喷雾。一般发生年在主害代每667米2用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毫升防治,防治适期为低龄若虫盛期。


山野小杨


水稻快收获了,有稻飞虱该怎么办?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水稻稻飞虱属于刺入式口器、迁飞性害虫,成虫在东南亚一带越冬。每年春夏两季气温上升时,虫源随空气和雨水迁飞到我国水稻产区,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褐飞虱,一种是白背飞虱。在潮湿丶通风不良的田间小气候条件下,稻飞虱能迅速繁殖,对水稻造成严重危害,水稻前期因为还没有长得茂盛而封行,长了稻飞虱时,喷药时药液可以直接喷到害虫,所以能有效控制害虫的发展。到了中后期或快收获的时候,由于禾苗茂盛,而害虫又躲在底部,喷药效果很不理想,虫害可使水稻减产10%到20%左右,如果管理不好,特别严重的时候,可以造成水稻绝收。褐飞虱在吸食水稻营养的同时,还携带病毒病。这几年,南方水稻区发生的“南方水稻矮缩病”,就是这样造成的。所以农民朋友要经常观察田块,如果发现有少量稻飞虱到时候,就要进行相应的防治。 一、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增加田间透风透光度,后期把水排干。二、 生物防治 保护自然天敌,增加害虫的天敌数量,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也可以在田里放养鸭子,利用鸭子把稻飞虱消灭。三、化学药物防治 观察田间发现稻飞虱若虫孵化高峰期到2-3低龄期,可选用高效低毒对口性农药喷雾。1、每亩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5%的啶虫脒20-30克,兑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2、如果快收获时虫情发展严重,选用高效的吡蚜酮悬浮剂或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加大水量,用长竹杆进行人工分垄,对水稻下部进行喷雾。3、用5%辛硫磷颗粒剂拌沙土撒下,利用辛硫磷熏蒸禾蔸底部的飞虱。 以上回答如果希望对你有用。






五彩人生96888


水稻后期稻飞虱很难防治,极易爆发成灾,导致半年辛劳,前功尽弃。根据本人实践经验,做好“三招”,水稻生长后期稻飞虱防治效果可提高N倍!

第一招:勤查虫情。稻飞虱百丛虫量达1500只以上时,立即用药。如果近期雨水偏多或者稻株生长过于嫩绿或者水稻插植密度过大或者是褐飞虱,说明稻飞虱容易繁殖爆发,应该降低防治指标,当百丛虫量达到1000只即用药,由于水稻后期有利于稻飞虱繁殖爆发,要五天左右查一次。

第二招:保持水层。我们打药时,很多稻飞虱会跌落地面。如果地面是干的,部分虫子过后又会爬起来为害。因此,务必保有5cm左右的水层,让稻飞虱跌落到水里,被水中农药杀死。如果后期确实无法保持水层,建议加大喷雾的水量,每亩用水60公斤以上才有好的防治效果,并且需用竹竿将稻株向两边分开打水稻基部。

第三招:复配药剂。水稻生长后期稻株密闭,空气流动性差,熏蒸可以发挥较好效果。因此,可以选用具有熏蒸作用的速效药与持效药相结合使用,争取同时具有熏蒸、内吸和触杀三重作用,做到短时间内降低虫口基数,减少损失。比如,可用毒死蜱+吡蚜酮。



真话三农


水稻快收获了,却长了稻飞虱,怎么办?

赶快施药,否则功亏一篑!

水稻经过了秧苗期,经过了分蘖期,经过了孕穗期,经过了抽穗期,经过了扬花期,经过了灌浆期,一路过来,战胜了病害,战胜了虫害,战胜了草害,战胜了干旱,战胜了风雨,现在快成熟了,又长稻飞虱了,这就是水稻的脆弱,这就是农业的苦累,这就是农民的无耐。

水稻快收获了,水稻叶老了硬了,卷叶螟不能为害了,稻茎老了硬了,钻心虫没办法了,但这时,稻禾茂密,不通风,不透光,农药喷施难以渗透到稻禾的蔸部,稻禾底下部就成了害虫孳生和为害的天堂。

飞虱就是这样的害虫,躲在稻禾底部吸食稻禾茎管的液汁的害虫。稻飞虱繁衍特快,一年,确切说只有发虫的那几个月,可以繁衍八代,每代差不多700倍的几何式的生长。

在水稻灌满浆后,不管田里有无飞虱,都要先治一次虫,既要治螟虫,又要防飞虱。

在水稻成熟期,严防飞虱,7~10天施药一次,加大药剂量,增兑稀释水,每亩6~8鼓水,在早晨露水干以前,在下午五点钟以后,采用粗喷的形式施药,让药水充分渗透到稻禾的下部,渗透到飞虱危害的地方。

为防止飞虱遇药下田逃遁,在施药前把田间的高处灌满3~5公分左右的水,用水逼迫飞虱落在稻禾上受死。

如果实在没有水源,就用敌敌畏粉剂拌沙撒播灭虱。

治飞虱的农药很多,从最早单一的用杀虫双和叶蝉散起,现在品种很多,如扑虱灵、虱纹灵、混灭威、巴沙、杀螟松、二嗪农、噻嗪酮、烯啶虫胺、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敌敌畏、毒死蜱、锐劲持、大功臣、氟虫晴、异丙威、乙酰甲胺磷……等等,都对防治稻飞虱有很好的效果。

水稻快要收获了,一定不能大意,不能嫌麻烦,不能嫌费工费钱,最好坚持7~10天施一次药,这样就可以丰收在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