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怎样防治?

努力就好


稻飞虱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繁殖滋生,实践中,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田块,水稻“恋青”田块容易发生稻飞虱。稻飞虱危害后果,就是水稻乳熟期枯萎倒伏,产量锐减。



稻飞虱有翅膀,有飞行迁徙危害能力,一般白天在水稻茎秆部位,吸取水稻汁液,卵产在水稻叶鞘内孵化繁殖,稻飞虱繁殖能力很强,发现有稻飞虱危害,都是整片田块都有危害,而且都发生在水稻封行期,造成危害后果,要到水稻八、九成黄的时候,所以,一旦发现水稻早衰、枯萎、倒伏,再防治就来不及了,也没有防治必要了。

水稻稻飞虱防治起来很困难,因为水稻已经封行,稻飞虱又躲在水稻茎秆部位,药物喷雾很难喷到茎秆部位,防治效果不好。水稻封行后,要及时“晒田”,对肥沃有机质过多,营养过剩田块,水稻“恋青”田块,通过“晒田”来解决水稻“恋青”问题。

稻飞虱防治要采取多措并举,采取触杀、吸杀、熏杀同时进行。叶面喷雾采用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兑水1000倍液叶面喷雾,每亩喷雾30公斤药水。用敌敌畏、呋喃丹拌细沙土,均匀撒入水稻田熏杀稻飞虱。

稻飞虱有短距离飞行能力,能迁徙危害,在防治上,要群防群治,大家在同一时期药物防治,对没有发生稻飞虱田块也要预防防治。叶面喷雾在水稻齐穗期——灌浆期每隔7天——10天防治一次,“毒土熏杀法”可在灌浆后期防治一次。

稻飞虱是水稻主要病虫害之一,必须重点防治,平时多到水稻田检查一下,扒开封行水稻,检查一下水稻茎秆部位,从水稻叶片表面很难发现稻飞虱的,因此,很多农民认为水稻没有稻飞虱发生,当水稻早衰枯萎了,出现倒伏了,才知道有稻飞虱危害,这个时候再防治已经来不及了,水稻减产已经成事实了。水稻倒伏对机械收割也不利,不方便机械收割,所以,稻飞虱要早发现,早防治,把稻飞虱消灭在没有危害之前!

【以上是长江老农个人经验分享,仅供参考。我从事水稻种植30余年,欢迎大家点击关注,共同分享、交流水稻种植技术和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