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高效養殖小龍蝦——蝦稻共作養殖技術

蝦稻共作是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即在稻田中養殖小龍蝦並種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種植期間小龍蝦與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長。

具體地說,就是每年的8月至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親蝦,或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後投放幼蝦,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穫成蝦,同時補投幼蝦;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9月收穫親蝦或商品蝦,如此循環輪替的過過程(如下圖)。

高效養殖小龍蝦——蝦稻共作養殖技術

一 稻田環境條件

1.稻田要求

養蝦稻田應是生態環境良好、遠離汙染源、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的稻田,並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沒。面積大小不限,一般以40畝為宜。

2. 稻田佈局

蝦稻共作基地應連片集中建設,按照效益聯動的原則,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一般每40畝左右稻田為一個建設單元,每兩個單元為一個承包體。在兩個單元之間建造50㎡左右的生產用房,生產用房兩端為稻田機械通道。

蝦稻共作建設工程平面示意圖如下:

高效養殖小龍蝦——蝦稻共作養殖技術

3.稻田改造

(1)挖溝

沿稻田田埂外緣向稻田內7- 8m處,開挖環形溝,堤腳距溝2m開挖,溝寬3-4m,溝深1-1. 5m。稻田面積達到100畝的,還要在田中間開挖“十”字形田間溝,溝寬1 -2m,溝深O.8m。

蝦稻共作建設工程剖面圖如下:

高效養殖小龍蝦——蝦稻共作養殖技術

(2)築埂

利用開挖環形溝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寬田埂。田埂加固時每加一層泥土都要進行夯實,以防滲水或暴風雨使田埂坍塌。田埂應高於田面0.6-0.8m,埂寬5-6m,頂部寬2-3m。

(3)防逃設施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應設防逃網。排水口的防逃網應為8孔/cm(相當於20目)的網片,田埂上的防逃網應用水泥瓦作材料,防逃網高40cm。

(4)進排水設施

進排水口分別位於稻田兩端,進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進水口用20目的長網袋過濾進水,防止敵害生物隨水流進入。

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環形溝的低處。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證灌的進、排的出。

4.移栽植物和投放有益生物

蝦溝消毒3 -5天后,在溝內移栽水生植物,如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水花生等,栽植面積控制在10%左右。

在蝦種投放前後,溝內再投放一些有益生物,如水蚯蚓(投0.3—0.5 kg/㎡)、田螺(枵8-10個/㎡).河蚌(放3~4個/㎡)等。既可淨化水質,又能為小龍蝦提供豐富的天然飼料。

二 養殖模式

1.投放親蝦養殖模式

初次養殖的8月底至9月,往稻田的環形溝和田間溝中投放親蝦,每畝投放20-3-kg,已養的稻田每畝投放5-10kg。

親蝦按雌、雄比例2:1 – 3:1投放。投放時將蝦筐反覆浸八水中2 -3次,每次1- 2分鐘,使親蝦適應水溫,然後投放在環形溝和田間溝中。

2.投放幼蝦養殖模式

投放幼蝦模式有兩種,一是9-10月投放人工繁殖的蝦苗,每畝投放規格為2 -3cm的蝦苗1.5萬尾左右;二是在4-5月投放人工培育的幼蝦,每畝投放規格為3 -4cm的幼蝦1萬尾左右。

三 水稻栽培

1、稻田整理

稻田整理時,田間還存有大量小龍蝦,為保證小龍蝦不受影響,建議一是採用稻田免耕拋秧技術,所謂“免耕”,是指水稻移植前稻田不經任何翻耕犁耙;二是採取圍埂辦法,即在靠近蝦溝的田面,圍上一週高30cm、寬20cm的土埂,將環溝和田面隔開,以利於田面整理。整田時間儘可能短,以免小龍蝦因長時間密度過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施肥

對於第一年養蝦的稻田,可以在插秧前的10 -15天,每畝施用農家肥200 – 300kg,尿素10 -15kg,均勻撒在田面並用機器翻耕耙勻。

3、秧苗移植

秧苗一般在6月中旬開始移植,採取淺水栽插,條栽與邊行密植相結合的方法,養蝦稻田宜推遲10天左右。移植密度以30cmX15cm為宜,以確保小龍蝦生活環境通風透氣性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