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吃飯少1步,新冠病毒盯上你!1種養生吃法、1個餐前習慣、1個飯後動作,助你遠離疾病

近日,廣州市文明辦、廣州日報、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聯合發出“使用公筷公勺,推進廣州文明餐桌建設”的倡議。目前,已有29家餐飲企業和星級酒店表示加入聯合倡議。

為何“公筷公勺”在疫情關鍵時刻被點名?“公筷公勺”難道跟病毒傳播有關?

疫情關鍵期,吃飯時別少一步!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國各地發生多起家庭聚餐或外出聚餐病例。究其原因,除外近距離飛沫傳播,還有一個小細節不容忽視,那就是——不使用公筷公勺

眾所周知,病人或無症狀感染者的口水裡含有一定的新冠病毒。聚餐而不用公筷公勺,餐具你來我來,難免會沾染上他人的唾沫,從而惹病上身。

故此建議,家人、朋友一起用餐時,務必要培養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

尤其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鋪開、部分餐飲業重新開放堂食,實在避免不了公共場合多人共餐的情況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對於防控疾病傳播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預防新冠肺炎怎麼吃?記住6個“一”

吃飯少1步,新冠病毒盯上你!1種養生吃法、1個餐前習慣、1個飯後動作,助你遠離疾病

預防新冠肺炎,除用餐務必記得用公筷公勺外,以下6點亦不能忽視。

1、一個危險行為:扎堆聚餐

2月21日,廣州陶陶居開門後,不少市民排隊準備就餐,人員間隔非常小…

2月21日,四川廣元利州廣場,人們扎堆喝唄唄茶,甚至有些人摘下口罩…

2月22日,位於鄭州市的一家胡辣湯門店前,外賣櫥窗排起了長龍隊伍…

隨著疫情發展不斷出現積極變化,不少人按捺不住想出門“浪”的心,尤其在美食麵前難以拒絕。

聚餐時,我們沒法戴口罩,如果一起用餐者或者鄰桌中有新型肺炎患者,那麼在就餐過程中,病毒很容易就經飛沫傳播,大大增加了傳染幾率。

因此,為了避免聚集性感染,感情再好,也不要扎堆聚餐!曙光已現,勝利就在眼前,切不可圖一時之快,致前功盡棄了!忍一忍,等疫情過了,再聚不遲。

2、一種養生吃法:“高蛋白+高維C”

疫情前後,在這個特殊時期,提高身體免疫力很關鍵。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等最新指南,建議每天攝入高蛋白和高維C食物。

其中高蛋白食物包括優質動物蛋白,如肉、蝦、魚、蛋等;以及植物優質蛋白,如蘑菇等菌類。

高維C食物則包括新鮮蔬菜水果,如西紅柿、葡萄、橙子、柚子、獼猴桃、黃瓜、小白菜、草莓等。

吃飯少1步,新冠病毒盯上你!1種養生吃法、1個餐前習慣、1個飯後動作,助你遠離疾病

3、一個餐前習慣:洗手

嚴峻的形勢面前,做好個人防護尤為重要。如今,“口罩防護”早已深入人心,但許多人卻忽視了另一件事——洗手!

為防止病從口入,飯前一定要洗手。7步洗手法,一定要記牢了:

吃飯少1步,新冠病毒盯上你!1種養生吃法、1個餐前習慣、1個飯後動作,助你遠離疾病

4、一個飯後動作:揉腹

在家宅了這麼久,每天的吃喝睡難免有些單調,加上運動量少,你們有消化不良、便秘的症狀嗎?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個居家“抗疫”養生動作——揉腹。

做法:

吃飯少1步,新冠病毒盯上你!1種養生吃法、1個餐前習慣、1個飯後動作,助你遠離疾病

1.雙手疊加,置於肚臍上方,順時針按摩。

2.按摩時,可先用指尖在右下腹劃小圈,慢慢至右腹上角、中腹頂部、沿左側一直按摩至左腹下角,之後再原路返回。

5、一種安全距離:間隔1.5米

“吃飯請注意!間隔1.5米!用餐期間不得交頭接耳!規定時間吃完,快速離開食堂!下一波同志要進場了!”

上述看似考場的口號,在全民抗疫的非常時刻,“考場”式吃飯制度完美演繹就餐安全距離的重要性。劃重點:相隔1.5米,健康屬你!

6、一個烹飪雷區:生熟不分開

“生熟分開”,也許你聽過很多次,但是遲遲沒有實際行動,不如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

將生雞肉上的沙門氏菌用熒光標記之後會發現,雞肉上的沙門氏菌會經過菜板、刀具和手,汙染蔬菜沙拉。

吃飯少1步,新冠病毒盯上你!1種養生吃法、1個餐前習慣、1個飯後動作,助你遠離疾病

(圖源/網絡,左邊為正常拍攝,右邊為紫外線下拍攝)

正如上述實驗描述,生食特別是畜、禽、水產品及其汁水中可能會帶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這些細菌、病毒和寄生蟲通常不能徹底洗掉,一般要高溫才能消滅。

而如果在處理食物的時候沒有做到“生熟分開”,這些細菌和病毒就會趁機汙染熟食。

所以,烹飪過程中應使用兩套刀具、砧板、盛放容器,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