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糜芳跟随刘备24年,为何在刘备最辉煌的时候却选择投降东吴?

碎在扬花里的文字


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刚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关公志得意满,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逼近。他同样没有意识到,手底下的人,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忠心耿耿。同年,吕蒙发起白衣渡江、奇袭荆州。

此时,关羽镇守荆州时,麋芳任南郡太守屯江陵,而将军傅士仁屯公安。这两天对关羽已经颇有不满,因为此前关羽曾因为二人的后勤保障不到位而责备他们。于是,吕蒙大军到位后,傅士仁开城投降,本想坚守到底的糜芳看到傅士仁投降后,也开城投降。这就导致关羽陷入绝地而后兵败被杀。

那么,问题来了,傅士人投降也就算了,糜芳为什么也跟着投降了?糜芳可是跟随刘备二十多年的老臣子了,而且还是刘备的舅哥,多年的颠沛流离一直是不离不弃,为什么到这个节骨眼上,刘备都从一个卖草鞋的晋位汉中王了,糜芳反而投降了?这可是刘备的事业辉煌期啊。

要看这个问题,有一个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所谓直接原因就是导火索。我们先说说根本原因。

糜夫人地位下降。

刘备虽然娶了糜芳的妹妹,但是之后刘备又另取新妻。虽然那个时候男人有好几个老婆很正常,但问题糜夫人自打跟着刘备就没有一天安生日子。一个说出“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话的人,估计够呛会对妻子多好。而刘备遇到危险就抛妻弃子,不得不说这一点跟他老祖宗刘邦真是一模一样。此后,刘备先后娶了孙尚香和吴苋为妻,糜夫人的地位更是几乎没有。相应的,糜芳也无法从中获取政治资本。这是原因之一。

手中无权。

我们只需要看看糜芳跟随刘备的经历就能知道糜芳有多惨了,从他跟随刘备开始到他被封为南郡太守,他一直跟刘备不停的,逃亡、奔波、逃亡……

好不容易日子稳定了,他发现原来刘备当初招他入伍只是为了自己家经商积累的财富作为启动资金,自己,没有实权在握。

你想想,假如你是糜芳,在人生一片大好时跟了刘备,然后曹操抛来橄榄枝,你拒绝。跟着刘备混。刘备被追杀,你跟着跑。跟刘备失散了,你还是忠心不二的赶去汇合。被大军围困,你跟他一起同生共死。最后你发现你不是他的好兄弟,你就是个提款机。

这是原因之二。

这两个根本原因在糜芳心中埋下了一颗不平衡的种子,现在,这个火药桶只需要一个火星了。而此时,关公很配合的送来了一根火把。

导火索:关公的轻慢

我们都知道,古代是轻视商人的,糜芳是商人,被轻视也正常,按理说他是没有这么玻璃心的。可是,关羽也轻视他,那这种感觉就不一样了。

假如某一天,你走在大街上然后一个人过来骂你一句,你顶多跟他冲突但不会伤心,谁知道这人是不是有病呢。可是跟你一起创业的好兄弟的兄弟,是很深同事关系,也轻慢你。这就很令人伤心了对吧。

糜芳就是这样,跟着刘备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关羽天天看不起我,我自己还没实权,我,我投降吧。留着也没什么前途,这太憋屈了。于是他索性直接投降孙权。

其实他投降之后,影响是很大的,吴国人也看不起他这种卖主求荣的小人。但是这并不能怪糜芳,因为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自己人不按照自己人对自己,那还不如跟着敌人。


无笔


如果我是糜芳,我会不会反叛刘备呢?

我家世代在徐州经商,有僮客万人,资产过亿,非常富有。一开始我们糜家投靠徐州牧陶谦,后来陶谦死了,我跟哥哥糜竺商量了一番,觉得刘备是个潜力股。我们哥俩觉得刘备名声不错,应该能在徐州干出一番事业,于是向一穷二白的刘备投资,帮助他在徐州站稳脚跟。为了拉近关系,还把妹妹嫁给了刘备。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们时代经商,但是在我们那个年代商人是被人瞧不起的,我们糜家世代都在努力成为士族。而最快的办法就是当官,我们哥俩的能力不足,因此只能进行政治投资。像曹操、孙策、袁术他们,人家压根不缺钱,恰好这个时候,刘备来到了徐州。刘备这个人有野心、有手段,关键是很穷,于是我们跟哥哥觉得投资他。

果然,我们投了一大笔钱之后,迅速进入了刘备的核心圈子层。

要说刘备这个人在前期的运气真的很差,在徐州还没起步,就被打得从北方一路逃到南方,手里面就只剩下几千兵马。

可是就到了这个地步,我们更不能撤资了,要不然前期的投资就全打水漂了,只能一路走到黑。结果等到刘备的事业快要起步了,妹妹糜夫人死了,这就让人很尴尬了呀。后宫里没人了,现在钱也没了。

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哥哥糜竺被封为安汉将军,其实就是个没有兵权的虚职,而我则更没排上号,只封了个南郡太守。南郡太守说着好听,实际上只是荆州的四个郡之一,顶多就算个市长,而且还是关羽的手下。

我从刘备最艰难的时候就跟着他,给他投资,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在他最艰难的时候都始终不离不弃。我跟了他整整24年,可最后封赏的时候,直接把我排斥在核心权力以外。我不甘心啊,觉得自己的收获跟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很多资历不如我的人,最后官职都比我高,我算什么元老?

关羽北伐襄樊,我做后勤工作,关羽借工作之际责骂我,说我工作不利,我明明尽力在做了,他就是公报私仇,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关羽甚至对我说“等我打完仗回来再收拾你。”

我把家当压在刘备身上,没想到却换来这样的局面。

蒙白衣渡江非常隐秘,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本来我是要誓死坚守的,但吕蒙先迫降了驻守公安的傅士仁,并让他来劝降我。公安是连接南郡和荆南地区的要地,公安已丢,以我手里的这些兵力肯定是守不住的,坚守只有死路一条。

反正刘备已经不重视我了,而且我也很难再混进核心圈子了,投靠孙权或许会有转机,至少不会比现在更差。再说,哥哥已经是安汉将军,如果我在孙权这边谋个职位,将来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平定天下,对我们糜家的崛起都会有好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也是家族经商多年的核心机密。于是,我投降了吴国。


小武痴史


糜芳背叛刘备,投靠孙权,看似不可思议,可是细想起来,又好像很合情合理。

因为我们并不了解糜芳当时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处境和他自己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要选择背叛刘备,但我们可以从糜芳早年开始,一步步地来解析那个影响了蜀汉的选择。


糜芳是刘备的嫡系,可他却毫无建树,难免会受人白眼

自公元195年开始糜芳选择投靠刘备,到公元219年糜芳选择背叛刘备,一共25年的时间。25年说短不短,糜芳跟了刘备二十多年,要说他对刘备没感情那是不可能的。糜家和刘家在徐州时已经是一个整体了,哥哥糜竺是刘备的钱袋子,同时又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说客之一,说服陶谦让徐州,出使刘表纳刘备等,这都是糜竺的功劳。而妹妹糜夫人又是刘备的妻子,自己既是刘备的部下,又是刘备的大舅子。糜家为刘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他前期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可是在这份家业之中,却并没有糜芳的影子存在,论打仗,他不及关张,论谋略,他不及简雍,孙乾,当说客不及哥哥,做内政又没有能力,当家做主也轮不到他,糜芳只顶着一个刘备大舅子,糜竺弟弟的帽子,在刘备集团中毫无建树。


刘备嫡系部队的人个个身居高位,连后来的诸葛亮等人都超过了糜芳,自然心里不服

尤其是后面刘备入蜀之后,徐州嫡系人员就只剩下糜家兄弟,简雍,孙乾四人了。除了糜芳之外,其他三人全部调入蜀地享福,哥哥糜竺为安汉将军,为蜀汉群臣之首,简雍为昭德将军,孙乾为秉忠将军,待遇仅次于糜竺。

而糜芳呢?他却像个放养的性质一样,在荆州南郡做太守,不但要面临北方曹操,东方孙权的夹攻,还得在个性傲慢的关羽管辖之下,至于关羽,他对刘备这个大舅子可就从没放在眼里过。糜芳名义上总管一郡,实际上却还是要看人脸色行事。自己到底算什么?被放逐的吗?从前一起打天下的人,现在个个不是身居中央就是封疆大吏,就只有自己还要在关羽手下受气。

糜芳虽然能力是不行,可毕竟也是养尊处优过来的,怎么可能受得了关羽的那些窝囊气呢?作为刘备的大舅子,蜀汉政权中的老人,义无反顾地跟随着刘备东奔西跑的铁粉,可到头来不止地位比人低,权利比人少,还要处处小心提防,生怕一个不小心惹恼了这位关二哥,糜芳在荆州过的日子实在是让人同情又无奈。

最后吕蒙白衣渡江的时候,糜芳选择了投降刘备,除了因为傅士仁投降动摇了他的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也想要报复关羽,证明自己的重要。毕竟糜芳当时至少也四十多岁了,年轻时受点气还无所谓,可年纪大,要面子的,整天被关羽呼来喝去不说,甚至还威胁说回来要处罚自己,糜芳受不了,换别人也受不了。

糜芳之降,过在于刘备,也在于关羽,或许刘备是想把他放在荆州历练一下,可却没说明白,才让糜芳产生了误会。而关羽却是没意识到将帅团结的重要性,对这位蜀汉有功之人颐指气使,直到把他逼反。

所以糜芳最后选择了背叛这个他服务了二十多年的集团,可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又会选择抛弃一切,背井离乡呢?



一贰一橙


1、出身背景

糜芳出身彭城商人家庭,先辈世代经商,家中仆役上万,财产极为丰富。民以食为天。东汉末年,有钱有粮,就能拉起队伍,拥有非常强大的地方影响力。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汉朝是儒家经学统治最牢固的阶段,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名,决定了出身豪门的糜芳兄弟,即使贡献了积累的财富和忠诚的军功,依然没有改变世俗眼光固化的社会排名。糜家有钱有不起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商人的出身,成为后来狂妄的寒门将领关羽看不起的富二代糜芳的根本原因。

2、仕途情况

为了实现政治和经济的联姻,糜芳开始跟随徐州牧陶谦,担任别驾从事。陶谦死后,随从兄长糜竺追随刘备,并且将自己的姐妹嫁给刘备,成为刘备的舅兄。

建安元年,糜芳受到司空曹操表荐,任命为彭城国相。糜芳拒绝曹操的拉拢,没有接受朝廷认命,选择在刘备陷入最低潮的时候,仍然忠心于刘备,死心塌地跟随流浪,征战四方,建立了不朽的军事功劳。

刘备集团的主要成员,先后包括平原派(关张赵)、徐州派(孙乾、简雍和糜竺兄弟)、荆州派(诸葛亮、黄忠、庞统、马良兄弟)和益州派(马超、李严、严颜、黄权、费祎)。糜芳作为仅次于关张赵的创业元老和外戚将领,应该是刘备的心腹大臣。刘备成为汉中王后,大封功臣,安汉将军糜芳的地位甚至超过军师将军诸葛亮了,足见刘备的爱重。

3、傲慢的上司关羽

关羽镇守荆州时,出任南郡太守,镇守江陵,南郡是荆州最重要的城池。足见皇叔刘备用心险恶,惯于帝王制衡之术。一方面,让自己的舅兄镇守江陵,防备制衡着荆州统帅关羽成为韩彭,估计有密折专奏之权。一方面,刘备知道关羽重视文人,轻慢部下将领,巧妙制造合作与矛盾的权衡。

作为老板过命兄弟、出身寒门将领关羽,深刻阅读《左传》,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天然的看不起土豪出身、外戚背景的糜芳。《水浒》里面的《鲁达拳打镇关西》《武松怒杀土豪》的故事,都包含了武夫出身的关羽仇视土豪的影射。为富不仁的成语,让普罗大众认为富者一定不仁,于是给足了轻慢与鄙视,最终逼迫糜芳走投无路的归降了孙权。毕竟,谁也受不了一直的心理伤害与言行侮辱。

4、最后,糜芳归降孙权的本质,就是效力公司多年的得力干将,受不了强势直接领导的重度心理伤害,毅然决定裸辞跳槽,不顾竞业禁止和商业道德,投入了公司的竞争对手之中,导致原有公司出现了严重的损失的。


竹亭说历史


个人感觉,糜芳,敷士人的反叛有些轻率了。糜芳跟随刘关张三兄弟多年,可以说算是生死兄弟了,难道仅仅因为战前醉酒烧了大帐就会被关羽斩首?

众所周知,关羽是个极重情义之人,华容道时,就连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都能放走,又如何会容不下一个跟随了自己哥哥数十年的老部下呢?

这一点,不仅读者知道,就是糜芳本人,也应该很清楚,即使他当时没有十足的把握确保关羽不会在北伐后改变主意杀死自己,仅凭这多年的关系,也值得一搏,但是结果他却反了,为何?个人觉得这是作者的失误之处,虽然《三国演义》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但是作者也难免会有些小小的纰漏,就像同样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一样……

孙悟空学艺初成,大闹凌霄宝殿,众神仙一概拿他没办法,什么法宝招数都用尽了,也无济于事,但是后来孙悟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却是频频受阻,甚至只是某神仙的一个小小坐骑偷了主人的一件法宝,都能把孙悟空吊打,这是为何?是孙悟空法力下降了?还是在他大闹天空时,这些能制住孙悟空的神仙都没出手?显然都不是,这应该都是作者的疏漏之处,前期把孙悟空抬得太高,后面不好收拾了……


饭夫煮卒


都别抢,我来答。

糜芳之所以会投降东吴,这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我们没有必要去编排什么阴谋论。

根本原因就出现在关羽身上,我认为甚至可以说糜芳就是被关羽逼反的,我想这一点应该没有人可以反对吧?

糜芳这个人对刘备很忠心,这一点从早年他对刘备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说人家糜芳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主,那么糜芳早就抛弃刘备。早年刘备还是一个穷屌丝时候,人家糜芳都没有背叛他,现在刘备做大做强了,糜芳反而背叛他了,这肯定是说不通的。

糜芳家族是经商的,糜芳家族多有钱可能很多人不清楚。

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三国志》

这绝对是一个超级富商家族,当初糜竺等人追随刘备图他什么?

他刘备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说到底不过是图他刘备名声还不错,又是皇室宗亲。

仅此而已,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糜芳家族对于刘备的鼎力支持,我估计刘备想要在东汉末年创出个名头来,估计面临的阻力只会更加巨大。

大家都说刘备创业艰难,其实话说回来,人家刘备能够遇到这么多贵人相助,我觉得还真的谈不上艰难,只能说起点相对于曹操或者袁绍来说确实低了一些,自己手中没有人脉。

可是人家刘备运气就是好,先是有陶谦要把徐州送给他,背后又有一个糜氏家族在帮助他。

话说这种底子,刘备还真是不差好吧。

糜竺看得起刘备,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又让自己的弟弟糜芳一起跟随刘备。

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糜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三国志》

连曹操都想把糜竺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那时候曹操凭借着自己手中的权力,把糜竺上表为嬴郡太守,把糜芳上表为彭城相。

这就是算是抛出橄榄枝,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和糜氏家族合作。

但是人家糜氏家族有钱,看不上曹操给的官位;或者对曹操这个人不感冒,两兄弟都没有接受曹操的好意。

而刘备早年也很悲催,一会儿被曹操欺负,一会儿被吕布欺负。

这时候人家糜氏两兄弟都没有抛弃刘备,可以说对刘备是忠心耿耿,而且还出钱给刘备招揽军队。

可以说没有糜氏家族的帮助,刘备真的只会混的更惨;

你想,当时刘备在糜氏家族的帮助下都不得不四处投靠,如果没有糜氏家族在关键时候的帮助,那么刘备只会处境更加狼狈。

当然了,糜氏家族也不可能倾尽家产帮助刘备,只是相对来说在很多关键的时候,糜氏家族都出了不少力。

所以刘备后来也很感恩戴德啊,他入主益州以后,就把糜竺拜为安汉将军,当时地位还在诸葛亮之上。

而糜竺的弟弟糜芳则被刘备拜为南郡太守,这个南郡太守也是非常重要,就是主管南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了。

不过,这个时候荆州是被关羽掌管的,所以糜芳还是要受关羽节制。

其实这种安排并没有问题,因为关羽作为一个很出色的武将,刘备没有理由不把荆州交给他管理。

这并不是说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刘备就处处偏向于关羽,虽然说肯定要比其他人受恩宠。但在这种军事布置上,刘备还是要出于一个能力的考量。

而且这种安排诸葛亮也没有提出反对,说明关羽的能力还是受到了信任。

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那就是关羽这个人太骄傲了,当初马超来依附刘备时,关羽以前没有听说过马超的成就;

这时候的马超也不赖啊,这是一位击败曹操,甚至差点活捉曹操的主儿,名震凉州,就那一块地界上的人,谁不知道马超的厉害。

但是诸葛亮为了照顾关羽的面子,也只能说马超不如关羽。

另外关羽还看不上黄忠,刘备称汉中王以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当他听说黄忠被拜为后将军时,觉得一个老朽匹夫却和自己地位一样。

所以当时很不高兴的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最后好说歹说才接受册封。

正因为关羽这种骄傲无人的态度,所以最终逼反了糜芳。

关羽连马超、黄忠都看不起,又怎么会看得起糜芳呢?而糜芳私下里也很不喜欢傲慢的关羽。

襄樊之战爆发后,糜芳和博士仁由于没有完成关羽交代的任务,关羽就很生气的说回来再收拾两人。

关羽这么随口一说,但是却把糜芳两人吓住了。

这就引发了糜芳的背叛,我估计糜芳也认为自己不占理,这是就算捅到刘备那里去,毕竟你没有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这就是延误军机。

心虚的糜芳一时犯了糊涂,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反出了荆州。

这事除了说糜芳自己犯糊涂,关羽其实也要负很大的责任。后来糜芳的哥哥糜竺因为这件事一直心里过意不去,虽然说刘备并没有责怪他。

但是奈何脸上过不去,最终还是在羞愧之中患病去世。

只能说这事挺闹心的,说到底做人还是要和善一点。而刘备这两位兄弟最终都因为性格原因丢掉性命,最后引发一系列反应,刘备也因为这件事的后续影响丢掉了性命。

他们也只能在地下反思自己了。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围炉谈史


糜芳投降于东吴,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和关羽不睦,积久生恨;二是东吴和傅士仁的双层诱降;三是东吴已兵临城下,无路可逃。而相对于当时的状况,糜芳能做出的选择,似乎也就在三者之间:一是出城营救关羽,配合关羽;二是坚守不退,静待救援;三是弃城而逃。分析如下。

营救关羽,配合关羽

糜芳,自公元195年便一直跟随刘备四处漂泊。在新野的战略性转移中,自家的妹妹糜夫人也在逃难中,被曹军的突袭而被迫投进而亡。

可以说,糜家对于刘备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但是,随着刘备的日益壮大,各路人才的不断被引进,糜氏兄弟似乎逐渐的被刘备给遗忘了。糜芳在刘备入川后,才被分配到荆州,成为关羽的下级。

虽然,刘备是出于好意,把糜芳分配到荆州,成为南郡太守,屯守在江陵。可是,关羽的傲慢性格,却让刘备的好意变成了歹意。关羽是一个内心骄傲,很少有人能入他的眼。糜芳虽然对刘备的帮助很大,但是糜家的商人性质,再加上糜芳个人的无能,使得关羽对于糜芳这个靠着“裙带关系”被提拔的人很是藐视。

所以,在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两人就经常发生了摩擦,关系日益恶劣。

所以,以当时的情况,在关羽生死未知,位置不详,东吴兵临城下的情形下,如果想凭借糜芳之才,突围出去营救关羽,然后全身而退,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换成赵云或者张飞等人,也许能做到,但是风险还是很大的。

因此,营救关羽,配合关羽去应对曹吴两国的首尾夹击,是不太现实的。

坚守不退,静待救援

所谓的坚守不退,以及静待救援,是指在糜芳的角度去看待,然后救援,是渴望(注意)关羽能够退坡曹魏徐晃等人的防线,然后退守荆州大本营,并且派人向上庸和房陵郡求援。

可是,一个人来看,这一条路也是不太现实的。关羽打响的襄樊之战,前期虽然很顺利,但是在曹操的及时派人增援,以及曹仁等人的艰苦反击之下,关羽在襄樊之战的后期是寸步难行的。特别是,东吴还在这个时候插上一脚,曹吴的突然联盟,打破了关羽在襄樊之战中“一家独大”的局势,迫使关羽被迫回援。

在这种情形下,关羽很难及时返回荆州大本营,与糜芳等守将汇合。至于向上庸和房陵郡求援一事,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上庸和房陵郡地靠汉中一带,虽然被刘备给攻下了,但是其人心还未彻底归附,而且两郡的边境还毗邻着曹魏这个大敌。所以,刘备派刘封和孟达去上庸和房陵二郡,一方面是想着两人去扼守和防御曹魏,另一方面却是刘备不放心孟达,想让刘封去监视他。最为主要的是,在两地并没有的过多的兵力在两人手中。

所以,就算关羽和糜芳派人去向二人求援,不说两人和关羽的关系,单单靠着两人手中的些许兵力,也无法真正的左右到变化莫测的战场。

因此,坚守不退,只能回归到历史上糜芳被东吴军所包围的现实;静待救援,更是无稽之谈。

弃城而逃,死路一条

糜芳主要屯守的是江陵一带,而其上级就是关羽。虽然都说关羽爱兵如子,带兵有序,很是得到士卒的爱戴。

可是,关羽毕竟是大级别的将领,主要镇守的是荆州这个狭义范围内的领土。所以,关羽不太可能会接触到个防御区的士卒。因此,江陵的士兵主要还是在糜芳这位太守手中的。

在东吴攻打荆州的时候,糜芳所屯守的江陵一带还未被东吴所攻下,如果糜芳趁这个时候带着亲兵逃走,还是与可能逃回成都的。但是逃到成都,又会面临着临阵逃脱的罪名,虽然有着糜夫人的关系,以及糜竺的影响力。但是,糜芳肯定还是会受到严重的惩罚的。毕竟,除了刘备,还有诸葛亮等一众外臣在看着呢。

至于说糜芳会不会带着荆州兵逃脱,个人还是认为不太现实。因为糜芳所带领的士卒,很大部分都是荆州兵。至于其余的士兵,以及最早跟随的士兵,都被刘备进入川作战了。因此,荆州的大部分士兵的家眷都在荆州本地。如果糜芳想要带兵逃回成都,有可能提前引发哗变。这样一来,糜芳还未逃,就有可能被杀了。

总而言之,糜芳这个人并无大才,如果刘备把他安排到自己身边的一些地方去任用,还有可能使得其为蜀汉尽忠。但是,如果刘备把糜芳外放,让其单独领军,只能守城有余,而开拓和其余战略性活动都有所不余。所以,糜芳的最后投降也在情理之中了。



韶华倾梦


糜芳是糜竺的弟弟,刘备的大舅哥,徐州富商,士农工商,商人在东汉时期的地位是最低的,而从政或者资助一方诸侯,就成为商人提高地位的最重要手段。

糜竺糜芳原是徐州牧陶谦的部下,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后,糜竺糜芳成为刘备的部下,刘备丢失徐州后,糜竺糜芳散尽家财一路跟随,曹操曾经对糜竺糜芳兄弟许以官爵,但糜竺糜芳不为所动,以曹操当时的实力,肯定要强过四处流浪的刘备,而糜氏兄弟仍然不离不弃,说明糜氏兄弟对刘备是忠心的,而且糜氏兄弟也不是贪图富贵的人。



糜氏兄弟对刘备的资助是非常慷慨的,不仅以家财资助刘备起兵,而且将妹妹嫁与刘备,糜氏兄弟与刘备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刘备的回报也非常丰厚,糜竺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仅次于刘备,比诸葛亮还高。

而糜芳成为荆州的南郡太守,也大多是因为糜家对刘备的恩情,至于糜芳有多大的能力,在史书中完全看不出来。南郡是荆州最重要的郡,承上启下,连东通西,而江陵城又是南郡的核心,糜芳能够镇守这么个重要的城池,说明刘备对糜芳的重视。



关羽北伐襄樊之时,刘备的势力已经达到顶峰,横跨荆州、益州,击败曹操拿下汉中,接着刘封、孟达占据上庸三郡,蜀汉形势一片大好。

关羽北伐襄樊前期,兵峰正盛,到孙权偷袭荆州前,关羽包围襄阳、樊城二城,切断汉水,擒于禁,斩庞德,将于禁七军3万人的俘虏押送到南郡江陵城,关羽驻军樊城东北等着曹操的援军。

谁也没有想到孙权会偷袭荆州,不仅刘备诸葛亮没有想到,就连前线的关羽也被东吴蒙蔽,而南郡守将士仁、糜芳也没有想到。



吕蒙偷袭荆州时,是将士兵化装成平民,躲过蜀军的江防部队,先是兵临公安,公安与江陵一江之隔,公安守将是士仁,士仁发现一下子东吴来了这么多军队,兵力悬殊,南郡士兵大多被关羽调去襄樊前线,士仁心理上是相当震撼的,士仁不像糜芳,对于投降没有心理负担,况且士仁又对关羽有所不满,所以投降相对容易,也能让人理解。

但糜芳不同,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哥,与刘备关系密切,并且一路跟随,可以说相当忠心,为何糜芳要投降?



糜芳的投降涉及几个关健的原因:

1、糜芳受到东吴的蒙蔽,不觉得投降是多大的事,因为孙刘是联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四年前的湘水对峙,糜芳也是南郡太守,当时孙权为了讨要南郡,下令吕蒙发兵夺取荆南三郡,长沙、桂阳两郡闻风而降,零陵郡太守郝普受到吕蒙的忽悠而投降,事后双方握手言和,孙权又将零陵郡和太守郝普还给了刘备,因为双方是联盟,偶尔动动刀,只是争取利益,并没有到破裂的程度。

同样,这个时候的糜芳也是这种想法,东吴不过是为了争地盘,孙刘双方还是联盟,还没有破裂,到时候两方谈判一下,还可以回到刘备那去,没什么大不了的。



2、糜芳错误估计形势,没有想到孙权是赶尽杀绝,更没有想到孙权不久之后就杀了关羽。

糜芳没有想到孙权的这次偷袭行动孙刘双方彻底破裂的开始,之前孙刘联盟的时期,两方人员多有来往,也相互熟识,糜芳以为东吴方面最多也就是争争南郡,不会把事情做绝,更没有想到孙权会杀关羽,孙权杀了关羽,就表示双方彻底的破裂,无可挽回,如果糜芳知道这个后果,他是断然不会投降的。

3、当时的形势使然,让糜芳害怕了。

糜芳是南郡太守,驻江陵城,当时士仁是公安守将,已经投降吕蒙,吕蒙兵临城下,已经够让糜芳震憾的,现在士仁也投降了,江陵城内守军不多,还有于禁及3万曹军降兵,如果抵抗吕蒙,兵少将寡,万一城中的3万魏军造反,那样糜芳根本承受不了后果。



吕蒙围了江陵城,肯定会诱降糜芳,事实上他也经常这么干,糜芳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更是一个领兵打仗的人,我甚至觉得糜芳就是一个文官,而不是武将。这仗怎么打,估计糜芳心里都没底,又害怕,再加上前面两个因素的影响,于是糜芳投降了。

我从来都不觉得糜芳的投降,是因为关羽的那句话:回来再收拾你们。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哥,关羽能怎么收拾呢?杀了?不可能的,刘备都不会同意,只是运粮不济而已,下狱?也不会,关羽是看不起士大夫,但至于关羽懂得大道理吧,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帅,关羽要是不能约束手下人,刘备怎么会放心让关羽守荆州,反观张飞,刘备从来就不用张飞单独守城,为什么?因为关羽才是将才。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其实很想给三国迷们泼个冷水,刘备最辉煌不过是一种假象。但是糜芳在刘备颠沛流离的时候押宝,却在刘备开疆辟土的时候离开,糜芳最后展现了商人的本性,这是怎么回事?

(《三国》剧中糜芳、傅士仁)

通常认为刘备在取得益州后军心大振,甚至可以与不可一世的曹操相提并论,孙权则是最弱的一家,刘备马上就可以益州、荆州两路出兵,实现《隆中对》的方针了。虽然刘备的地盘前所未有地扩展,但却的确没能守住。而《隆中对》的前提是“天下有变”,确实天下变了,曹操和孙权结盟了,刘备垮了。诸葛亮希望的变化则是始终和孙权结盟,北方却出祸事,其实假如刘备方面再隐忍几年,曹操就会被熬死。

(《三国》中的关羽)

刘备取得了益州,孙权眼红了,刘备将荆州的一半给了孙权以为孙权会就此打住,但是孙权另有打算,孙权一开始就打算和曹操划江而治。刘备要是被没岂不是美哉。此时刘备的确有点忙不过来,两个州都有战事,关羽虽然找准机会痛打了一波曹操,但是孙权却端了他的老巢。

糜芳的投降实际上是由多方面原因构成的,但是的确非常可惜,大有晚节不保的架势,像于禁一样。糜芳早年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追随他,资助了刘备大量的钱财,并且押宝在刘备身上,但是可惜的是,关羽谁都不服,糜芳在他那很受气,这个现管让糜芳坐立不安,最终在两方势力的夹击之下,糜芳做出了投靠孙权的决定。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刘备在三家中属于根基最不稳定的一家,属于统领属地人心最浮动的一家,毕竟刘备就是后来的主子,曹操实力雄厚,孙权则同当地士族捆绑在一起,刘备即便比历史上他自己任何时候都要有地位,但是危机却从四面八方赶来。

刘备可以说是成也关羽,败也关羽,关羽的权力非常大,刘备给他裁撤特权,这也造成了糜芳觉得没有指望,在荆州面对的军事压力下,糜芳或许觉得关羽失败是必然的,晚投降不如早投降,这个昔日的商家,最终变成了重利不重义的人。


泊图泊途


我认为:糜芳的投降,主要是因为中了吕蒙的忽悠三板斧。

追随刘备多年,一路不离不弃的糜芳,在关键时刻投降东吴,几乎直接葬送关羽,乃至整个蜀汉事业。


关于糜芳、傅士仁等人的叛变的原因,人们都把矛头指向关羽的傲慢,我认为这并非主因。

糜芳、傅士仁等人投降的过程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叛降的过程。

219年10月,东吴趁关羽在襄樊作战,决意偷袭南郡。

吕蒙以蒋钦率水军北上汉水阻击关羽水军。


吕蒙自己率领部队隐蔽在大船中,让划船手打扮成商人,沿长江西进。“白衣渡江”,一路把关羽设置在江边屯候里的哨兵抓可起来。这样,关羽的烽火来不及点燃,侦察兵来不及侦查,就都成了吕蒙的俘虏。

吕蒙一路直进,到达公安。就此,东吴开始了一番缜密的劝降工作。

虞翻对公安蜀军喊好:“叫你们将军来说话”。傅士仁只做防备,并不出面答话。


虞翻于是写信给傅士仁:你们的烽火没有点燃,侦察兵没有侦查,我们就一路来到了这里,这说明什么?如果不是天意,就一定是我们有内应呀!将军您现在想要守城吗?如果守不住,毁祖灭祀,就成天下的笑话了!现在吕蒙想要直出南郡,断绝您的陆路,您想想,到时候您逃也逃不掉,再投降就不义了,我为将军不安呀!

据说,傅士仁见信后,流涕而降!

随后,虞翻对吕蒙说:“我们是谲兵(用诡计),应该带着傅士仁前行,留下部队守城。

东吴带着傅士仁到了江陵城下,糜芳见到傅士仁也投降了,也马上出降了。

糜芳等人的投降,是典型的迫降。

傅士仁、糜芳一开始都没有立刻投降,而是守城。傅士仁一开始甚至拒绝与虞翻面谈。


换句话说,要是东吴换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人来攻城,糜芳可能打也就打了,未必会投降。

虞翻给傅士仁的信件,也没有谈什么关羽孤傲、刘备不公,而是通篇讲形势,外加毁祖灭祀的恫吓。

傅士仁在见信后,被迫投降时,流涕而出。

糜芳甚至在没有和东吴进行深度接触,仅仅只是见到傅士仁已投降,就出城投降。

所有的迹象表明:糜芳、傅士仁,他们都是在东吴的威胁下,丧失作战信心,出城投降的。

吕蒙:古代劝降艺术第一人


说到迫降,吕蒙说自己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215年,吕蒙进攻零陵,可是,还没开始打,就接到命令,要求他放弃攻打零陵,转而增援鲁肃(正与关羽对峙)。

吕蒙找到了正在酃县的邓玄之(零陵守郝普的朋友),对他说:你也看到,关羽要增援酃县,被我们的孙规击败了吧!现在,刘备在汉中被夏侯渊围困,抽不开身,关羽在南郡,和我们主公作战。现在刘备没来,关羽自身难保,哪有余力来救援零陵呢?郝普如果真能统一军心,坚决守城,倒也不是不可以。可是,我吕蒙对怎么攻打零陵早就想好了,兵力也很强大!我们攻城,旦夕可下!到时候,不但连累满城百姓,连他百岁老母,也要遭殃!我觉得郝普这么做不值得!请您帮我劝劝他!

邓玄之原话转告郝普,郝普决定投降!

郝普投降后,得知刘备已经到达公安,关羽已到益阳,吕蒙本来是要奉命放弃攻零陵了!郝普得知中计,“惭恨入地“!

这又是一个用忽悠骗取城池的杰作。

劝降三板斧

结合上述事例,我们发现吕蒙忽悠的三板斧。


1、从一个共同知道的事实出发,偷换概念、夸大优势、打击对方信心。

劝降傅士仁时,从“白衣渡江”,关羽烽火失效出发,营造出东吴在荆州有内应的恐慌;

劝降郝普时,从孙规在酃县的作战胜利,营造出关羽无力救援的绝望。

2、抓住对方的恐慌,给对方投降的理由。

劝降傅士仁,“毁祖绝祀”;劝降郝普,拿出对方的老母亲。

这无疑告诉对方:我知道你是好汉,你投降,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为了你爱的东西。

3、锁定时间,迫使对方迅速就范。

你傅士仁不要等到被断绝了交通再投降哦!你郝普不要等到吕蒙真的攻城了再考虑哦!因为吕蒙“旦夕可下”!


各位看官,自攻刘表开始,到东吴灭亡,整个东吴历史上,他们一共攻取过几座城池呢?而吕蒙,就靠着这一手,拿下了三座城池!

糜芳的投降,也是恫吓的结果

历史没有记载东吴具体和糜芳做了什么“地下工作”,但是,单单只是见到吴军带着傅士仁来,东吴所传递的信息量却非常大!

1、南郡正遭受魏、吴两面夹击。

这是废话,但却有理由让蜀军绝望!

2、公安已经沦陷。

更可怕的是,面对这个夹击,南郡只剩下江陵一城可凭!


在刘备入川前,公安一直是刘备治所。东吴夺取南郡后,公安也是南郡治所。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公安与江陵一南一北,互为犄角,公安丢失,东吴水军在南岸已有据点,江陵水路断绝,而江陵储存多已运输到前线支援关羽作战,所剩不多!

更可怕的是:他能指望关羽吗?关羽在前方一直依赖江陵和公安补给。如今公安已失,江陵被围,关羽拿什么回来救他呢?

3、南郡人心难测。

从白衣渡江中烽火系统完全失灵,到久随刘备的傅士仁投降,此时南郡必有内应!


何况,吕蒙自进军以来,注重军纪,收买人心,此时,城中虽有忠义之士(糜芳投降后,有一些蜀军曾想伏击入城吴军),但多数士兵恐怕会以家人为后顾之忧,不做敌对行动。

4、后顾之忧很大。

荆州蜀军的家属都在江陵城中。一旦战败失去,糜芳,以及将士,将失去一切!

在身家性命受到威胁时,糜芳是来不及去考虑关羽的侮辱的!

所谓关羽孤傲导致部将叛变,是历代叛变者的托词。

后来蜀汉的杨欣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说的话很有道理。


他说:历代的奔臣(叛变者),迫于礼教的压力,多会把自己叛变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领导有问题。以至于他们因此可以不守忠义,出卖国家,最终被双方的人民所不耻!

我认为这很有道理!

关羽纵然有他的问题,但把糜芳的叛变,完全归结于关羽的孤傲,是叛变者的托词!

就糜芳而言,作为刘备集团的老革命,他们已经获得了极高的政治地。以他们的能力,这样的政治地位是东吴所给不了的,即使他在关羽手下受了鸟气,叛变也不符合他的利益!

还是那句话:在身家性命受到威胁时,他是来不及考虑关羽的侮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