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阿拉善有群信仰了伊斯蘭教的蒙古人,被稱為蒙古回回,約有2000人

提示:在阿拉善“蒙回”的身上,分明還有著這樣一個縮影,即:蒙古人在中國大地上的征戰、遊走和遷徙,但無論走到哪裡,信仰了什麼宗教,只要在中國的土地上,他們都是中國人,中國的蒙古族人。

阿拉善有群信仰了伊斯蘭教的蒙古人,被稱為蒙古回回,約有2000人

阿拉善高原是這樣一個區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河西走廊北山以北,西起馬鬃山,東到賀蘭山,北接蒙古國。流經河西走廊的黑河自甘肅金塔縣而來,注入了這裡有名的居延海。高原流沙、戈壁廣佈,為乾旱荒漠高原。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裡沙漠等。

歷史上,這裡曾經屬於月氏、烏孫、匈奴、鮮卑、突厥等少數民族牧地,大約在元代以後,成為蒙古人相對集中的聚集區。自古以來,這裡就是一個人文交流的通道,漠北的少數民族通常經由這裡,至酒泉、敦煌、新疆南疆以及南疆以遠的地方,漢代衛青、霍去病最早也是以這裡為前哨陣地打通了河西走廊,開通了絲綢之路。宋代,絲綢之路與中原王朝中斷,人們前往西域,走的大約也是由河套地區經由這裡的線路。甚至可以說,這裡是陸上(沙漠)絲綢之路與草原絲綢之路的一個交匯點,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

阿拉善有群信仰了伊斯蘭教的蒙古人,被稱為蒙古回回,約有2000人

人文的通道往往會註定文化的多元,今天人們在這裡除了能夠看到多民族文化交融後保留下來的遺蹟外,還能看到一群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人,他們穿蒙古袍、講蒙古語、使用蒙古文字,過著遊牧生活,但和其他民族的穆斯林一樣,信仰虔誠,恪守伊斯蘭教。兄弟民族稱他們“蒙回”,他們自稱“蒙古回回”,大約有2000人的群體。

關於他們的來源,大約有這樣4種說法:第1種說法來自範長江《中國的西北角》:“蒙古回回這一種特別民族,他們現在住蒙古包,說蒙古話,穿蒙古服裝,也過蒙古遊牧生活,政治上屬阿拉善旗管轄。但是他們不相信喇嘛教,而信回教,從很遠的地方請來回教教主為他們唸經,據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是哈密人,遷移到這面來的。故大致為新疆纏回之一支。”

阿拉善有群信仰了伊斯蘭教的蒙古人,被稱為蒙古回回,約有2000人

回教是新中國成立前,人們對中國伊斯蘭教的稱謂。範長江是名記者,新聞界的前輩,他對自己所見進行了忠實的記錄,但是,“蒙回”的“祖先是哈密人”,為纏回(今維吾爾族)的說法不一定準確。

第2種說法來自《阿拉善盟史志資料選編》,其間摘錄了1944 年《經濟彙報》的文章《阿拉善旗經濟狀況》:“(蒙回)僅有20餘回人,為前清乾隆時扎薩克羅卜森道爾吉遠征帶回受降兵率之哈薩克人,俗稱‘纏回’人,迄今歸化(呼和浩特)以久,一如旗內蒙民,說旗話,習旗俗,唯奉回教持戒律,今居旗內沙金套海(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北部)、可白兒四鎮等一帶,200餘家。”

這裡所說的“僅有20餘回人”中的“回人”是指我們今天說的回族人,其他則為哈薩克人。通過這段記述,可以看到,在民國時期,人們所說的“纏回”並不一定全是今維吾爾族人。

阿拉善有群信仰了伊斯蘭教的蒙古人,被稱為蒙古回回,約有2000人

第3種說法與蒙古人有關。有兩個出處:一為成吉思汗西征攻打西南亞時佔領土耳其後,很多戰土信仰伊斯蘭教。後來,這些戰士有部分返回中國,成了今天的如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也有些人來到阿拉善高原成了“蒙回”。二為阿難答,中國元代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貴族。元世祖忽必烈之孫,安西王忙哥剌之子。於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襲封為安西王,統轄唐兀之地(今寧夏、甘肅、陝西等地)。據拉希德丁《史集》記載:阿難答自幼受一穆斯林家庭撫養,“木速蠻(即穆斯林)的信仰在他心中已經鞏固起來,不可動搖”。“他在自己的營地上建立清真寺,經常唸誦《古蘭經》,沉湎於祈禱”。“他還使依附於他的15萬蒙古軍隊的大部分歸信了伊斯蘭教”。

這兩種說法都有可能,尤其是阿難答及其部下改宗伊斯蘭教,對唐兀之地(即西夏,今寧夏、甘肅、陝西、四川等地)該教的傳播發展和回族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阿拉善有群信仰了伊斯蘭教的蒙古人,被稱為蒙古回回,約有2000人

第4種說法與青海有關。辛文秀、馬懷成在《伊斯蘭教在阿拉善傳播發展概況》一文中寫到:“根據清光緒三年(1878年)10月26日,寧夏將軍庫車勒巴圖魯克致阿拉善親王多羅特色楞的諮文中寫明,這部分蒙古回回,確係阿拉善先王阿寶於康熙年間從青海帶領部眾遷移來阿拉善大草原時從青海西寧一帶帶來的100餘名纏頭回回。先安排在克卜爾灘,集中居住,遊牧為生。至光緒年間已發展到近百戶。”

這也是值得相信的,因為蒙古西征時,採取了較為寬泛的宗教信仰政策,其後確有很多蒙古人皈依了伊斯蘭教。1731年,因阿拉善旗郡王阿寶在參與對準噶爾部噶爾丹的戰爭中屢立戰功,清廷賞定遠營為阿拉善和碩特旗札薩克多羅郡王阿寶的駐居之地,阿寶王爺隨即按郡王等級開始修整定遠營,同時朝廷撥銀5000兩,賞其在北京修建阿拉善王府。這個時候,伊斯蘭教在西北地區已是廣泛存在,阿寶王爺的部下中,有穆斯林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

阿拉善有群信仰了伊斯蘭教的蒙古人,被稱為蒙古回回,約有2000人

在此,我們有必要提一提新疆哈密這個地方。明代,哈密地方生活著一個特殊的群體,就是信仰了伊斯蘭教蒙古人。他們原為西蒙古瓦剌部,由於受周圍哈密、吐魯番維吾爾族穆斯林的影響,逐漸改變生活習俗而信仰伊斯蘭教,被稱為“黑回回”,即“哈拉回”,亦稱“哈拉灰”(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今天的民族學家研究表明,“哈拉灰”和今天青海、寧夏等地的回族人也有一定的關係。

這麼多的來源,給人的感覺非常複雜,但是,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民族專家曾先後兩次對這一群體進行了專門的調研與考察,隨後認為,這部分穆斯林通用蒙古語言文字、風俗習慣上除信仰伊斯蘭教外,吃、穿、住等生活習慣都與阿拉善蒙古族毫無區別。再加上人口數量少,遂將其民族成份定為蒙古族,也就是說,阿拉善“蒙回”雖然信仰了伊斯蘭教,但依然是蒙古族。我們今天不能不說,這種決策是英明的:人們不能因為宗教信仰而改變自己的民族

另外,在阿拉善“蒙回”的身上,分明還有著這樣一個縮影,即:蒙古人在中國大地上的征戰、遊走和遷徙,但無論走到哪裡,信仰了什麼宗教,只要在中國的土地上,他們都是中國人,中國的蒙古族人。(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